2013年第1学期课程离线作业
课 程 名 称: 专业概论(工民建类)
班级(全称):土木工程(工民建)2013-16班(专本)
姓 名: 陈士生
学 号: 13821935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福建宁德学习中心
1. 工民建的含义是什么? |
答:“工民建”是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简称,也称为房屋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数量最为庞大、形式多样的工程建筑物,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生产需要的场所。 房屋建筑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房屋建筑的实体;二是指建造房屋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房屋的基础理论和研究,以及房屋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等。 |
2. 工民建专业以什么为研究对象,涉及哪些学科? |
答: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是以房屋建筑为研究对象,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结构、等多种自然学科,还涉及工程管理、技术经济、法规等经济及社会科学,专业的涵盖面非常广,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屋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多个方向 |
3. 工民建专业具有哪些专业特点? |
答:工民建专业的专业特点:1.强调实践性,2. 与数学、力学、管理、经济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系紧密3. 不断发展和创新;4. 发展前景灿烂。 |
4. 未来建筑业科学发展的趋势? |
答:未来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建设安全、抗震、经济、适用、美观、绿色、节能、环保和智能的现代化建筑,房屋建筑将是力学、美学、材料、设备、电气、控制等学科交叉和综合化发展的完美产物,未来建筑将为我们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环境。 |
5. 工民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如何设置的?其中专业课有哪些? |
答:课程体系设置从大的方面说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其中专业课程包括建筑工程CAD、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房屋建筑学、基础工程、建筑设备、工程流体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与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
6. 工民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
答:工民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具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能力,能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屋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造价确定与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
7. 工民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
答:工民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 1.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造价编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其各种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编制工作,能够从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和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其前沿及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
8. 工民建专业对学生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要求有哪些? |
答:工民建专业对学生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要求: (1) 掌握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力学、结构、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建筑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关联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能; (4) 具有哲学、方、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
9. 21世纪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答:21世纪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1.研究和建造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物; 2.研究和建造更高的高层建筑 3.研究和建造更加环保和节能的绿色建筑 4.研究和建造具有自控能力、自诊断能力,功能更为完善的智能化建筑 5.研究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造更安全的建筑 6.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
10. 为什么说建筑业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答: 1.因为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业的首先发展,建筑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的是必需的基础产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 2.建筑业的资金投入、产出、从业人员数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 3.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产环境的提高,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自然和人为的损坏使建筑物在不断地更新; 5.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建造功能更加完善、更为安全和更加美观的建筑物。 |
11.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火灾对建筑物的毁灭性破坏给建筑界提出了那些研究课题?
答:就自然灾害而言,包括建筑抗震性、抗风性、抗水淹和水冲等都需要研究。
人为破坏对建筑物的毁灭破坏需研究:
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需研究:建筑结构、火灾荷载、消防报警系统、灭火设施、火灾应急预防和人的消防安全素质以及人们对建筑防火安全的态度。 |
答: 中国内地最高的建筑物是上海金茂大厦,1992年12月17日被批准立项,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至1999年3月18日开张营业,当年8月28日全面营业。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主要采用了1、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2、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3、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4、高强混凝土技术;5、建筑节能技术;6、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的应用技术;7、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8、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9、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10、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超大超深基坑的支护技术”、“高精度测量技术”、“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应用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眼睛”,尤其在金茂大厦这样规模的建筑物施工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在施工中采用WILDT2经纬仪、DII600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采用极坐标结合直角坐标法进行轴线放样,用天顶倒锥体法进行严格的测量复核,用往返水准控制高程。针对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不同的压缩、收缩和沉降,采用预先控制的修正补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答:本专业网络学习的要求有:
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远程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与教师、同学是分离的,没有教室,更没有课堂的氛围,这些特点会使得许多刚刚开始远程学习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或有些不习惯。因此远程学习要求学习者首先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1.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但不外乎提高学历、增加技能、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以后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保持住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
2.主动探索的精神。成人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确定在学习上投入多少时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并逐渐适应一种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个问题,积极的学习者不会只接受一个答案,或是等待老师告诉你该持什么样观点或立场;也不会只局限于到某本书或教材的某章某节上去寻找答案。积极的学习者会主动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建立自己的想法,经过主动探索后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
答: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
1.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技术因素促进创新型思维的学习
2.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
3、合作学习组成学习小组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