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3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星图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0:35:29
文档

第3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星图版)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刘文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推荐度:
导读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刘文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第3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    刘文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 “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所以本节是这一章的一个重点之一。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这一节的重点、难点也在这里。本节是在学习上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结构、编写思路大致相同,教法学法可以互相借鉴。尤其是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可以参考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绘制方法进行,相应降低了这一节的难度。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雨、雪、雹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但由于年龄阅历、生活环境的关系,对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理解可能不深,需要在学习中得到补充。学生有了上一节的学习经验,这一节的困难不会太多。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会用恰切的词语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2)绘制柱状图时出现不准确、不美观的问题;(3)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有困难。

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时完全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挖掘教材,又不增加难度。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互动探究合作学习,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又不流于形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歌星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歌曲,抓住其中的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云的心里全都是你雨”,设问,“学们,是这样的吗?”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3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互动

一、降水的形成

设问: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降水的形成的视频。

教师总结:降水同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关。

上升                       碰撞合并 

饱和的空气    云、雾    降水

            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二、降水的形式

设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降水吗?你所见到的降水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教师总结:雨、雪、雹的景观,雨、雪、雹统称降水,其中降雨是主要形式。

三、降水的形式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四、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五、降水的变化

                 教师讲述,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柱状图来表示。

结合课本活动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时间(月)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3.07.48.619.433.177.819221257246.62.6
回忆上节画气温变化曲线图的步骤,学生说自己想怎样画图,注意哪些细节?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交流学会做降水量柱状图,会正确的绘图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养成做事细致严谨的习惯。)

            师生共同总结出画图步骤:

绘图步骤:

        1、画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2、画出纵坐标,根据资料中降水量数字,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在纵坐标轴上按相等的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按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标出相应的高度,逐个画出柱状表示各月降水量。

4、在图上适当位置(通常是图的下方)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做的准确美观的,找出还存在哪些问题,信息反馈。)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展示五城市的降水柱壮图,完成表格。

降降水类型城城市名称降降水季节变化
北京
雅典
新加坡
比尔马
伦敦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做的准确美观的,找出还存在哪些问题,信息反馈。)

六、降水的分布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降水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世界雨极)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计)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师生共同回忆本节内容。

学生质疑

1、学生总结本节的收获,可以是地理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等,只要是本节的学习所得都可以交流与大家共享。

            2、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同学提出来,课上能解决的,课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布置全体同学课下讨论,查资料,下节课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解决疑难。老师不马上回答,让学生课下探究完成,留下悬念,学生学会自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

1、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时间(月)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3.07.48.619.433.177.819221257246.62.6
2、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水汽又凝结成_______和_______,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上,总称降水

3.等降水量线是把_______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3.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___,两极地区降水___;回归线附近的西岸。 降水          ,而东岸降水____;中纬内陆地区降水_____沿海降水       。

4、将北京、新加坡、雅典、 比尔马、伦敦分别填在下列各图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降 

   水特点。

城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降水特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回顾这一节课,根据这段时间的远程研修学习,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反思:

本引入新课方面用歌曲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了注意力,基本达到了目的。教学内容的顺序上,没有按课本上的呈现顺序,适当作了调整。学习互动环节我以教师主导,要点问题话,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既发掘个人的潜能又体现合作的优势。学习内容的安排体现:读图----析图----作图这样的渐进过程,我自己看来这种方法还是可取的。

存在的问题是:(1)教学过程设计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时间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分析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分布图有困难,这一教学重点没能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2)没有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问题思考不积极,能有等、靠的思想,不积极不主动,有的也可能不知从哪儿下手,老师的组织工作不到位,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时间安排上处理不好,作图环节时间明显不足,学生作图效果不好,这本来是一个难点,处理不妥。

教学中也有些困惑,本意想引导学生会学,想多放手让学生尝试,但实际工作中顾虑太多:如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对学生放手太多自己收不回来等等。挖掘教材方面掌握不够好,担心只按书上讲,深度不够,不知应拓展到什么程度。比如对世界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原因是否应该讲?自己掌握不准。

总之,这节课是在进行了国培学习之中的一堂在岗实践课,国培学习学到的知识对这节课有很大的作用。

 

文档

第3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星图版)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刘文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