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名称 | 密级 |
******管理系统 | 公开 | |
项目版本 | 文档页数 | |
1.0 | 共 6 页 |
拟制
Prepared By | ******* | 日期 Date | 2009年6月16日 |
审核 Reviewed By | ************* | 日期 Date | 2009年6月17日 |
系统名称:信息管理系统
第2章方案设计
2.1系统压力强度估算
系统响应时间判断原则如下:
系统业务响应时间小于2-5秒,判为优秀,用户对系统感觉很好;
系统业务响应时间在5-10秒之间,判为良好,用户对系统感觉一般;
系统业务响应时间超过15秒,判断为一般,用户体验不佳。
2.2 测试环境
网络环境:公司内部的以太网,与服务器的连接速率为100.0M,与客户端的连接速率为10/100M自适应。
配置:
设备 | 硬件配置 | 软件配置 |
Web服务器 | Linux Sybase powerbuilder10.5 | |
负载产生设备 | PC机(一台) CPU:2.8 内存:1.5G | Windows XP LoadRunner9.0 |
系统分网站和后台管理两部分,测试分两个方案。测试内容取:登陆页面模块、任务管理模块、两级关联分析模块。……
场景设计思想是:逐步提高系统用户同时并发登陆,并发下载数据,以检查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2.3测试工具:
Loadrunner9.0(美国Mercury公司)
使用HTTP/HTTPS协议。
主要思想是使用虚拟用户(Virtual users)来模拟实际用户对系统施加压力。
模拟图如下:
测试场景一:
1.设置初始登陆用户为:5人
2.每30秒增加5个用户并发数
3.逐步递增到25个用户并发数
4.测试计算
一:登陆页面模块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12.06 | 12.14 | 12.09 |
第二次 | 12.07 | 12.10 | 12.15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20.50 | 54.06 | 34.73 |
第二次 | 23.018 | 50.51 | 36.57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32.56 | 66.12 | 46.84 |
第二次 | 35.32 | 62.67 | 48.72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16.13 | 16.62 | 16.20 |
第二次 | 13.13 | 16.47 | 13.47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37.62 | 48.25 | 43.17 |
第二次 | 38.22 | 51.23 | 43.76 |
1.设置初始登陆用户为:5人
2.每30秒增加5个用户并发数
3.逐步递增到50个用户并发数
4.测试计算
一:登陆页面模块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12.05 | 12.19 | 12.11 |
第二次 | 12.06 | 14.99 | 12.20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20.85 | 185.44 | 97.77 |
第二次 | 21.47 | 165.51 | 87.21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32.97 | 197.51 | 109.00 |
第二次 | 33.61 | 177.57 | 99.34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17.12 | 20.82 | 17.34 |
第二次 | 17.12 | 21.51 | 17.24 |
序号 | 最小相应时间(s) | 最大相应时间(s) | 平均响应时间(s) |
第一次 | 19.41 | 50.58 | 34.93 |
第二次 | 27.01 | 90.04 | 38.11 |
在系统测试过程中,系统在用户并发使用和反复运行中,系统未出现不良反应,系统反应良好,在大数据量并发下载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令人满意,系统稳定性比较可靠。
存在问题:系统主页面在多用户并发下载数据压力下,速度降低,增加了用户等待时间,几个主要模块在几十个用户同时并发条件下的相应时间都超过10秒,制约了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