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技术规程
1.1总则
按照GB/T19002-IS09002质保体系标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有效控制,编制质量计划,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现代消防工程的安装水平,确保消防工程的可靠性, 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1.2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年1月30日公布并实施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2002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7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施工技术管理
1、消防系统工程设计图和有关资料,必须经过会审,会审时应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并作好会审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是施工依据和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消防系统工程设计图,一经会审,不的变动,如若变更, 必须由原设计部门出具书面资料,必须时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现场甲乙双方不的随意改变设计,如建设单位方面意见,施工单位可拒绝施工。
3、消防系统工程,必须编写不同专业专题施工方案作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
4、参加消防系统工程安装调试的主要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知识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工作。
5、对进场的消防系统工程设施设备安装前必须核对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附有产品合格证明书,对较大设备还应作好开箱记录,否则,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6、调试过程中,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立即通知生产厂家处理, 并报告消防部门。
7、加强检测工作,试压/绝缘测试/ 单机和系统调试工程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运行。检测时,应通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和施工队质安员参加,必要时通知质量监督和消防部门参加。各种检测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地填写记录表,并由到场人员共同签名。
8、技术档案
(1)建立各机原始资料,包括使用维修说明书,零配件及总装图纸。
(2)运行记录
(3)保养维修记录
(4)大修和事故记录
(5)各种统计表
1.4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1.消防系统工程技术档案资料按单位工程汇总整理归档。
2.工程竣工后全部资料归口工程档案资料员处,由资料员整理成册,分送建设单位和公司工程档案室保存。施工队资料收集归口为施工工长。
3.消防工程主要技术资料有:
a.系统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b.图纸会审记录
c.设计变更明细表
d.技术交底记录。
e.施工技术核定单
f.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g.开工报告。
h.设备材料相关证件汇总表。
i.设备开箱检查记录、材料检查记录。
j.各项安装质量检查、检测、试验记录。
k.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l.设备功能试验记录
m.系统调试、自检、运行记录。
n.竣工报告
o.设备移交清单
p.竣工图
1.5 调试工作管理
1、调试鉴定
(1)各工种从事调试的人员,应有公司发给的与工作标准相适应的证书,方能从事调试工作。
(2)全部调试检定工作,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3)在用计量器具根据就近就快的原则,定期送当地计量部门和授权单位进行检定。
2、周检
(1)各工种的在用计量器具送检计划报公司备案。
(2)在用计量器具的抽检数不的低于计量器具总数的10%。
3、检测
(1) 各工种的检测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图进行检测, 调试检测率必须达到100%。
(2) 做好各种检测的数据记录。
1.6消防系统整体调试方案完善计划及相应的记录表格资料
1.6.1调试条件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系统的调试,应在其及建筑内部装修施工结束,系统各电气控制设备已作单机通电检查并正常,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已储备设计要求的水量,系统供电正常,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水位、气压符合设计要求,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充满水,干式、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气压符合设计要求,系统阀门无泄漏并处于正常状态等条件下进行。
1.6.2 调试前期准备工作
系统调试前应成立调试小组,明确参加调试人员的资质分工与职责,编制调试方案,并报经有关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系统设置的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规定。备齐调试用仪器、仪表及调试工具,主要包括: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声级计、时钟、秒表、数字万用表、照度计、消火栓检测接头、风速仪、微压计、数字式末端试水测试仪及对讲机和相关工具。准备有关安装施工图纸、施工记录备查,准备有关调试用记录表格。
1.6.3调试方法及技术要求: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探测器报警功能测试
用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向探测器施加火灾模拟信号,观察火灾报警情况,用手动造成探测器连线短路或断路,观察故障报警情况。火灾情况下,探测器应输出火警信号并启动探测器确认灯,火灾报警控制器能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并发出声光报警;故障情况下,探测器应输出故障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能在100s 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信号。
(2) 手动火灾报警功能测试
启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按钮处应有可见光指示并输出火灾报警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火警信号后,发出声、光信号报警。
(3)火灾报警控制器报警音响测试
额定工作电压下,距音响器件中心1m 处用声级计检测,音响声压级应达到85——115dB。
2. 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消防电梯及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1) 广播音响试验
在扬声器播放范围最远点,用声级计先测背景噪声声压级,再测火灾事故广播声压级,火灾事故广播声压级应高出背景噪声声压级15dB。
表 1 数字-字母显示式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显示要求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 100回路以下的显示要求 | 超过100回路的显示要求 | 其它显示要求 |
在需控制受控制设备动作的情况下 | 应能处理、贮存、显示所有各回路的故障状态信息 | 应能处理、贮存、显示来自10%回路(不少于100回路)的故障状态信息 | 受控设备采用循环显示,确认每一受控设备应手动进行,每手动一次,变换显示一个动作设备。 能显示受控设备完成规定动作总数。 |
在故障状态下 | 故障设备采用循环显示,确认每一故障设备应手动进行,每手动一次,变换显示一个故障部位。 故障信息的显示,不应受到联动控制信号输出和反馈信号输入的影响 | ||
在隔离状态下 | 应能处理、贮存、显示所有各回路的隔离状态信息 | 能处理、贮存、显示来自10%回路(不少于100回路)的隔离状态信息 | 被隔离设备采用循环显示,确认每一隔离设备应手动进行,每手动一次,变换显示一个被隔离设备。 被隔离设备的状态信息不应受到联动控制设备信号输入和反馈信号输出的影响。 |
在消防控制室人为模拟火警状态,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广播音响强制转换为火灾事故广播状态。
(3) 选层广播功能测试
在消防控制室任选三个相邻楼层或区域进行火灾事故广播,应能将火灾事故广播控制在选定楼层或区域内。
(4)消防控制室与设备间的通话试验
在消防控制室对每个设备间进行通话试验,对讲功能应正常,语音清楚。
(5)消防控制室与电话插孔通话试验
用对讲电话插孔与消防控制室进行通话试验,通话功能应正常,语音清晰。
(6)讯响器功能试验
人为设置一个火警信号,并用声级计测报警音响。讯响器应能正常报警,音响应大于背景噪声。
(7)消防电梯联动功能试验
人为设置一个火警信号,电梯应自动迫降首层并处于待用状态,控制设备应接收到反馈信号。
(8)采用数字—字母显示式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应满足表1 显示要求。
3.火灾应急照明及安全疏散指示
(1)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的应急转换功能测试
模拟交流电源供电故障,应顺利转换为应急电源工作,转换时间不大于5s。
(2)应急工作时间及充放电功能测试
转入应急状态后,用时钟记录应急工作时间,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工作电压。应急工作时间应不小于90imn,灯具电池放电终止电压应不低于额定电压80%,并有过充电、过放电保护。
(3)应急照明照度测试
在应急状态下使应急照明灯打开20min 用照度计在通道中心线任一点及消防控制室和发生火灾后仍需工作的房间测其照度。应急疏散照明的照度应大于0.5lx,消防控制室照度应大于150lx,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自备发电机房等房间照度应大于20lx,电话总机房照度应大于75lx,配电房照明照度应大于30lx。
(4) 疏散指示照度测试
用照度计在灯前1m 处的通道中心点测其照度,其值应不小于1lx。
4.自动灭火系统
(1)消防给水
消防泵运行试验:分别以消火栓按钮启停泵;在消防泵控制柜启停泵;在消防控制室启停泵;工作泵、备用泵转换运行。启动消防泵应在5min内投入正常运行,远距离启停消防泵应灵敏且运行正常;主电源停止,备用电源应在1.5min 自动投入运行;主泵故障停止运行,备用泵能自动切换运行,主备泵运行均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有信号显示。
稳压泵运行试验:模拟设计启动条件启动稳压泵,稳压泵应能立即启动,当系统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压泵应能自动停止运行,泵的运行和停止均应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有信号显示。
气压给水设备工作性能测试:采用人工泄水模拟工况,对照压力显示变化进行检测。其稳压性能应在规定的系统压力波动范围内,低压启动稳压泵或补气设备,高压停泵或补气设备,低于设计规定的系统消防工作压力下限值时启动消防泵。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湿式报警阀功能试验:开启试水阀放水,报警阀动作后5—90s内水力警铃开始连续报警,距水力警铃3m 处警铃声应不小于70dB。试验时压力开关应能报警并启动消防水泵,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应有信号显示,报警阀复位后水力警铃应停止报警,压力开关停止动作;延迟器应能自动排水,且排水时间不超过5min。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
启动一只喷头或在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用试水测试仪测试,其流量应在0.94——1.5L/s 以内,水流指示器动作后应输出报警信号,同时水力警铃应连续报警,压力开关应在消防控制设备显示报警信号并启动消防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时,消防泵应启动正常,主、备泵切换正常,消防控制室有信号显示,干式及预作用系统加速排气装置投入运行,预作用系统充水时间不应超过3min,其它消防联动装置应正常投入,区域或集中报警器有信号显示。
(3) 消火栓系统
(1)移动式消防水泵供水试验:配合消防部门,用消防车通过水泵结合器向系统内供水,供水能力应正常,流量、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测自动灭火系统水泵结合器供水功能)。
(2)室内消火栓按钮功能测试:启动消火栓按钮应有红色光指示,能正常启动消防水泵,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应能接收到信号并显示报警部位。
(3)消防给水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测量静水压,建筑最低层消火栓口静水压应不大于30MPa,建筑高度小于100m 的最不利点静水压应不低于0.07MPa,超过100m 的最不利点静水压应不低于0.15MPa;用消火栓检测接头测试动水压,消火栓的出水压力应不大于0.5MPa,充实水柱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支的流量应为4.6—7L/s。
防排烟、通风及空调系统
(1) 机械加压风机及排烟风机运行试验
启动风机,风机运行应满足GB50243-97《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风机主备电源切换应正常。
(2)加压送风量及风口风速测试
用风速仪测量风口风速及系统送风量,风口风速应不大于7m/s,系统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表2要求。
表2 系统加压送风量规定值
检测部位 | 系统负担楼层数 | 加压送风量 m3/h | 备注 | |
楼梯间 | <20 | 25000~30000 | 前室不送风 | |
20~30 | 35000~40000 | |||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 | 楼梯间 | <20 | 16000~20000 | 对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
合用前室 | 12000~16000 | |||
楼梯间 | 20~30 | 20000~25000 | ||
合用前室 | 18000~22000 | |||
消防电梯前室 | <20 | 15000~20000 | 对消防电梯加压送风 | |
20~30 | 15000~20000 | |||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及合用前室 | <20 | 22000~27000 | 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采取加压送风。 |
关闭加压区所有门窗洞口,启动加压风机,对于前室或合用前室应同时开启被测间和相邻上、下层的加压风口,用微压计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测正压值。防烟楼梯间应达到50Pa,其它被测区域应达到25Pa。
(4)排烟口功能及排烟口风速测试
启动排烟系统,开启排烟风口,用风速仪测量排烟口风速,风速应大于10m/s。排烟口平时关闭,在控制室应能正常开启,手动复位应正常。
(5)排烟防火阀、防火阀功能测试
排烟防火阀及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手动或电动关闭排烟防火阀、防火阀应动作正常,并向消防控制室发出信号,排烟防火阀能手动复位。
(6) 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联动功能试验—手动控制功能
手动开启任一加压送风口,信号应能传送到消防控制室,确认后加压风机、排烟风机自动启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自动打开,同时关闭防火分区所有通风、空调设备及相关防火阀。
(7) 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联动功能试验—自动控制功能
用火灾探测器试验器向探测器加烟,火灾模拟信号应反馈到消防控制室,可用自动控制或远程控制方式打开防烟分区送风口、排烟口,启动风机,开启排烟风机入口的排烟防火阀,同时关闭防烟区的所有通风空调设备及相关防火阀。
1.6.4 调试记录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系统调试时,应认真作好测试记录,再按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附录一填写调试报告,测试记录应作为调试报告附件进入消防工程验收资料。
1.7 施工机具管理
1、为保证消防工程的安装质量的正常施工,必须加强对施工机具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施工队专职机械维修员。
2、机械设备维修组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方案,规程,规范,宣传教育职工遵纪、爱护机具、合理使用。
(2)参与制定和实施技术装备规划,参与编制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和机具使用计划。
(3)机械设备的申请购置、验收、分配调换。 报废更新及组织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
(4)编制实施机械设备维修计划。使其保持最佳技术状态,组织开展设备管理竞赛评选活动。
(5)建立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建帐建卡,加强资产管理,完善统计报告方案, 定期盘点,要求帐、卡相符,机械设备由机械股管理,电动、手动工具由工具库管理。
(6)组织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加强对机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3、建立严格的机务人员责任制
(1)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建立定人、定机、定岗位的三定责任制。大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中小型机械实行机组长(班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2)机操人员必须熟悉机械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熟悉操作技能,并按规定认真填写机械履历书,多班作业要填写交接记录,严格交方案。
(3)机操人员要经培训考试及格,有操作合格证者,方准上岗操作。
(4)成立年审小组对起重机械建立年审制定,经年审合格者方准投入运行。
(5)对技术性能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机械,工具又无修理价值的, 应以有关部门和人员科学鉴定,报废更新,更新的机具仍应按章建档、记帐、建卡。
2材料工作管理
4.2.1 材料、设备、配件、仪表等,无论入中心库或安装现场库,入库前均需经库质检工和库管人员逐件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库管人员有权拒绝验收入库,财务部门应拒绝付货款。
入库验收的内容
a.数量
b.型号、规格、制造批号
c.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
d.制造厂家及出厂日期
e.采购单价
4.2.2对入库验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工作记录,并上报采购领导,安排并提出处理意见。
4.2.3 收合格的材料,入库后应分门别类按规格、型号、批号堆置和上帐建档立卡,它们的质量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等应分列保管,作为重要的工程竣工资料之一。
4.2.4建立焊接材料专用库,库内保持良好通风和干燥,材料上货架,按牌号、规格、批号分类保管。
4.2.5 材料领用出库时应根据工程材料使用计划(包括加工件使用计划)要求的品种、规格、型号核实领发,不的混淆, 对不能一次全数送往安装现场的材料可根据安装进度需要派人送料。料领发出库时,应同时在帐、卡上注明异动情况,做到帐、物一致, 送到现场应向班组点交清楚。
4.2.6工程开工前,应解决并检查落实施工地点库房设置情况,露天堆放场地的规划及运输车辆的通行道路的路况,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现场库房应做好防水、防潮、防火、防盗、必须时设立现场保卫,昼夜值班。
4.2.7 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种材料、设备、仪表必须按设计要求对号入座, 绝对禁止混用、拉用,甚至就地取材随便代用,如有上述情况发生, 应追究当事者直接责任。
4.2.8工程完工,对剩余材料和边角余料应及时清退,做到工完场清,对完好材料应分清类别、规格、型号、批号向公司库房办退料手续。
3工程质量回访保修
4.3.1 消防系统工程鉴定合格移交建设单位时,应同时交付“工程质量保修卡”一份。
4.3.2 安装工程保修期为二年,在保修期内无偿处理因施工原因造成的一切质量问题。
4.3.3 定期组织回访保修活动,并作好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记录" 回修记录单"应有用户签证认可。
4.3.4 "回修记录单"由各队质安员收集质安股登记后交档案资料员, 由资料员分期送交公司工程档案室,归入原单位工程档案。
4.3.5 加强对质量回访情况的综合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装质量, 确保消防系统设施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
4技术规范
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2002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