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耦,decouple,大约就是把缠在一起的事物分别开来的意思。
退耦电容主要是用来把不一样波频的电源分开,也就是达到滤波的作用。
电容的“电阻”会因波频frequency而异,因此对高频电源而言,电容的电阻会比对低频电流来的低。高频电流会通过电容,而低频电流则不会(需视电容,电频等参数而定),从而达到分开不一样波频的电源的作用。
晶体
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形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晶体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就像有人特意加工出来的一样。其内部原子的排列十分规整严格,比士兵的方阵还要整齐得多。如果把晶体中任意一个原子沿某一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必能找到一个同样的原子。而玻璃、珍珠、沥青、塑料等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则是杂乱无章的。准晶体是最近发现的一类新物质,其内部排列既不同于晶体,也不同于非晶体。
晶体按其结构粒子和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四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三大类。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熔点和各向异性的固态物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固态物质是否为晶体,一般可由X射线衍射法予以鉴定。
什么是晶体震荡器
石英振荡器也叫晶振,频率振荡的作用一般在设备和仪器中作为电子开关来使用的,也是计数类或是自动化设备必备的部件.
外路电容与振荡频率有什么关系
容量大振荡频率低,容量小,振荡频率高。反比例关系
上下拉电阻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
选通是什么意思
行列选通信号,简单一点说,就是内存内部结构中,对存储单元的地址进行标示的坐标。
顾名思义,行地址就好像是横坐标,列地址就纵坐标。计算机系统里,利用行列选通信号来
提取内存里指定位置的数据。
行列选通信号是从北桥出来的,一般并不需要测量,但它的对地阻值不能开路和短路,否则就认为北桥损坏
人们在初学“电”的时候,往往把抽象的电学概念用水的具体现象进行比喻。如水流比电流、水压似电压、水阻喻电阻。解释“电平”不妨如法炮制。我们说的“水平”,词典中解释与水平面平行、或在某方面达到一定高度,引申指事物在同等条件下的比较结论。如人们常说到张某工作很有水平、李某办事水平很差。这样的话都知其含义所在。即指“张某”与“李某”相比而言。故借“水平”来比喻“电平”能使人便于理解。
电平是什么
什么是“电平”?“电平”就是指电路中两点或几点在相同阻抗下电量的相对比值。这里的电量自然指“电功率”、“电压”、“电流”并将倍数化为对数,用“分贝”表示,记作“dB”。分别记作:10lg(P2/P1)、20lg(U2/U1)、20lg(I2/I1)上式中P、U、I分别是电功率、电压、电流。
。
中断请求
“紧急事件”须向处理器提出申请(发一个电脉冲信号),要求“中断”,即要求处理器先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先去处理“我的急件”,这一“申请”过程,称——中断请求。
IRQ中断请求就是说在各个硬件产生动作前的一个中断请求
就比如 你正在看电视 突然有人个电话想了 这个时候 因为你听到了电话铃声 你的听力系统给你的大脑发出一个请求
因为你正在看电视 突然接受到听力系统给你发的一个信号 这时 大脑就分出一个中断用来思考是否去接电话
决定去接的话 就去接 如果不想 那就不接 也就等于此中断无效
这样就等于是中断 用在计算机上 比如 你正在COPY一个文件 拷贝到一半 突然有个QQ信息来了 你想去看看是谁的 用 鼠标或者是键盘打开这个消息 此时 就等于是 鼠标或者是键盘发出了一个请求给CPU 因为当时CPU正在拷贝文件 突然接受到需要去打开QQ信息的命令 于是就给 鼠标或者是键盘分配一个临时中断号 去处理这件事(打开QQ信息的)
这就是中断了
同样道理 如果一下来了很多事情要处理 就有一个中断的次序问题
片选
片选:动词,单片机学科词汇,可以理解成选片。很多芯片挂在同一总线上的时候,有一个信号来区别总线上的数据和地址由哪个芯片来处理,这个信号就叫做片选信号CS(chip select)。片选这个词即由此而来,指通过设置跳线,利用与门、或门、非门的组合来决定到底是哪几部分进入工作状态。
地址线
在微机原理中,总线分为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地址线是用来传输地址信息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cpu在内存或硬盘里面寻找一个数据时,先通过地址线找到地址,然后再通过数据线将数据取出来。 如果有32根.就可以访问2的32次方的空间,也就是4GB.
一个端点是一个可唯一识别的USB设备的Portion,它是主机与设备间通信流的一个结
束点。一系列相互的端点在一起构成了USB逻辑设备。每个逻辑设备有一个唯一的地
址,这个地址是在设备连上主机时,由主机分配的,而设备中的每个端点在设备内部有
唯一的端点号。这个端点号是在设备设计时被给定的。每个端点都是一个简单的连接点
,或者支持数据流进设备,或者支持其流出设备,两者不可得兼。
一个端点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客户软件进行的传送的类型。一个端点有以下特性:
·端点的总线访问频率要求
·端点的总线延迟要求
·端点的带宽要求
·端点的端点号
·对错误处理的要求
·端点能接收或发送的包的最大长度
·端点的传送类型(详见4.4节)
·端点与主机的数据传送方向
端点号不为0的端点在被设置前处于未知状态,是不能被主机访问的。
USB内为什么要设计成许多端点,少之几个,多至几十个
一般地,USB设备必须有一个控制端点0,是双向的,其他的方向是唯一,IN OR OUT!
为什么要设计成许多端点?
USB定义了四种传输类型,每种类型数据流有不同的特性,使用不同的端点来实现不同的传输类型。
在通信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传送,为满足基本要求,就定义了多个不同类型的端点,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标准的USB设备有5种USB描述符: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字符串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
USB设备中的每个端点都有自己的端点描述符,由接口描述符中的bNumEndpoint决定其数量.下面详解:
typedef struct _USB_ENDPOINT_DESCRIPTOR_
{
BYTE bLength,
BYTE bDescriptorType,
BYTE bEndpointAddress,
BYTE bmAttributes,
WORD wMaxPacketSize,
BYTE bInterval
}USB_ENDPOINT_DESCRIPTOR;
bLength : 描述符大小.固定为0x07.
bDescriptorType : 接口描述符类型.固定为0x05.
bEndpointType : USB设备的端点地址.Bit7,方向,对于控制端点可以忽略,1/0:IN/OUT.Bit6-4,保留.BIt3-0:端点号.
bmAttributes : 端点属性.Bit7-2,保留.BIt1-0:00控制,01同步,02批量,03中断.
wMaxPacketSize : 本端点接收或发送的最大信息包大小.
bInterval : 轮训数据传送端点的时间间隔.对于批量传送和控制传送的端点忽略.对于同步传送的端点,必须为1,对于中断传送的端点,范围为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