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景观设计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0:38:56
文档

景观设计论文

中国与欧洲古代城市景观之比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和智慧,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的产物。但是另一反面,城市景观也对居住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在城市的建设上面,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景观的构建。但是在关于景观的理念方面,中国古代与欧洲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城市的规划上来进行分析,具体的建筑形式则要联系到文化,历史多方面的东西。我国古代城市出现于2000年以前者,数量有近千座之多。中国的城市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对皇权的象征:城市的布局严格对称,并且
推荐度:
导读中国与欧洲古代城市景观之比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和智慧,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的产物。但是另一反面,城市景观也对居住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在城市的建设上面,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景观的构建。但是在关于景观的理念方面,中国古代与欧洲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城市的规划上来进行分析,具体的建筑形式则要联系到文化,历史多方面的东西。我国古代城市出现于2000年以前者,数量有近千座之多。中国的城市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对皇权的象征:城市的布局严格对称,并且
                     中国与欧洲古代城市景观之比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和智慧,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的产物。但是另一反面,城市景观也对居住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在城市的建设上面,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景观的构建。但是在关于景观的理念方面,中国古代与欧洲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城市的规划上来进行分析,具体的建筑形式则要联系到文化,历史多方面的东西。

我国古代城市出现于2000年以前者,数量有近千座之多。中国的城市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对皇权的象征:城市的布局严格对称,并且大多以行政机构为中心分布。有人说中国古代文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农耕文明,而欧洲却是典型的城市文明,的确如此。因此,中国早期的城市,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 。传说中的大禹筑城就是为了保护奴隶主或者封建主的财产,可以说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很少考虑景观方面的问题。城市营建的具体地点的选择考虑了多种因素,在政治需要的主体之下,要考虑军事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要考虑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需要等等,而这些又莫不与地理环境有关。于是不自觉中,景观的设计与城市的建设联系起来了。而如果审视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城邦文明形态的城市起源,可以发现,西方的城市主要是由战争促成的,城市就是一个军事和经济及其政治的混合体。欧洲的城市一直发展到他们的政教合一时期,才使得城市的功能从政治军事城邦转变成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宗教文化的中心区域。由于建筑的目的不同,使得中国古代较少考虑城市的设施及实用性,而欧洲则比较注重城市的功能。而城市的规划将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两种不同的起源就为日后两者不同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城市以春秋战国城址发掘较多,如齐临淄、燕下都、赵邯郸等,它们都有城、郭之分。城在郭的一角,为王宫所在,占据高地,在夯土高台上建造宫殿;郭内主要居住平民,城市外廓不十分规整。封建社会初期,汉长安是就着已建成的宫殿和河岸筑城,仍不规整,而宫城已不是附在郭的一角而是套在郭城以内。随着封建集权制的不断加强,规整布局逐渐成为都城规划的主流,汉洛阳城有南北二宫形成轴线,城郭周正,已较为对称。东汉末年曹操为营造的邺城为东西横长矩形,以东西向大街为横轴分城为南北二部,北为宫殿苑囿,南为居民闾里和衙署,从南墙正中向北的大街正对朝会宫殿,与横轴丁字相交,是城市纵轴。全城规整对称,分区明确。此后南朝建康、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和洛阳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个方式并有所发展。隋唐发展为郭城、皇城和宫城相套的组合,皇城北部为宫城,南部只列衙署和祖、社,分区更加明确,东西二市在皇城之南分列左右,城市突出了皇宫的构图中心地位。皇宫与城周的城楼和城内寺塔取得呼应。中国现存古代城市大多为明清所遗,城市常取方正格局,以十字街或丁字街为骨架,在交点上常建鼓楼,鼓楼以北或其附近是衙署,如西安、兰州、大同。可见中国古代城市大都力求规整对称,以皇宫或衙署为统率中心,以鲜明的理性逻辑秩序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在突出主体,重视城市的有机整体性及与大环境的关系方面,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是中国景观艺术的重要遗产。在景观角度上来看,类似于西方园林艺术中的四分园形式。

而以西方文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罗马文明,城市不但是的中心,更是政治、文化和知识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逐渐积累的结果,在城市化运动中,有大批的新兴城市产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从农村聚居地演变而来的城市。古代城市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经济特征的,城市和周围的乡村“辖区”组成了统一的经济有机体,城市是离不开乡村的,这一点与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截然不同。在中国,乡村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城市对立的。这一点对景观也将产生影响。

城市规划和各种公共设施是罗马城市的主要特点,也是其优于中国古代城市的方面。这种设施在当时看来也许不过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而已,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已经演化成为一种人文景观,成为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符号。罗马城在其发展之初也是没有城市规划的,城市发展并无,城内街道狭窄而不规则。到了公元前6世纪,产生了网状城市规划,即两主干道街道规划模式。与其相似的是,尽管有规划城市中都有神庙、会堂、剧场、公共浴池等各种公共建筑,但是它们也是逐渐产生出来的。公元前144年,罗马人才从水道中饮用到清洁的泉水。罗马人在公元前3世纪末就有了公共浴池,但冷热水供给系统却到公元前1世纪时才被广泛应用。新兴的城镇一般都有剧场,竞技场是在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出现的。为了扩张罗马文化,罗马人非常重视城市化运动中的拉丁语言、教育的普及和图书馆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用雄伟的神庙、宽敞明亮的会堂、坚固耐用的住房、舒适方便的公共浴池等,已经超越了它们存在的本来意义,上升为一种艺术,这就是——景观艺术。这些“艺术”在今天看来仍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而且与中国古代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格。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就侧重于宏观,城市大都以严格对称为主要特点,并且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特点,如《易经》之类,而且我们长期以来引以为傲,但事实上这种结构在景观反面来看显得比较呆板划一,没有创造力。而且微观上缺乏一些公共设施,缺少如西方城市那么分丰富的城市设施,有些竟然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这固然与农业文明中财富的积累较少,经济上无法负担那种奢华。更大程度 上是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统治者所采取的策略相关:只求温饱而不愿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人们无力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而只是徘徊于温饱中,阻止了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景观艺术的发展。比如城市中很少有也就是说人文景观也有很少是在人们的规划下建成的,而大多是由于一些文人墨客或者传说之类造成的,现在各个城市大多如此。在等级严明的封建社会,一些建筑样式,还和建造者本人的身份有直接的联系。比如西安的钟楼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式还“得益于”明朝时镇守西安的朱元璋的儿子在兄弟之中的排行较高。因此封建制度了中国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景观这一方面也没有幸免。

但是虽然如此,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却有另一种独特的景观,就是胡同。胡同是人们居家过日子之地。中国的小巷文化氛围,是动静相兼的,但是,却又以静溢为其主调。小巷胡同,是中国民居的主要区域,也最体现城市的文化传统氛围。北京胡同至今仍为人们经常提起,就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已经溶入城市的记忆之中。穿过胡同,我们仿佛看到了遥远的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胡同成为城市中可以说是最温馨的一个角落了。

通过对比中西方古代城市景观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同轨迹,以及各自在景观艺术方面的不同理解。这源于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因此可以说,景观是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景观方面的先进之处,提高我们将来的城市建设水平,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优美,和谐的居住环境。
 

文档

景观设计论文

中国与欧洲古代城市景观之比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和智慧,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的产物。但是另一反面,城市景观也对居住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在城市的建设上面,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景观的构建。但是在关于景观的理念方面,中国古代与欧洲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城市的规划上来进行分析,具体的建筑形式则要联系到文化,历史多方面的东西。我国古代城市出现于2000年以前者,数量有近千座之多。中国的城市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对皇权的象征:城市的布局严格对称,并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