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法 | 目的 | 方法 | 注意事项 | 代表 药物 | 黄连; 酒黄连(100:12.5) 姜黄连(100:2.5、4) 萸黄连 (100:10) | ||||||||
酒炙 | 1.改变药性 引药上行 2.增强活血 通络作用 3.矫臭去腥 | 1先拌酒后炒药 2先炒药后加酒(五灵脂) | 1、文火 2、10-20kg /100kg 3、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 | 大黄 黄连 当归 | 归头;归身;归尾; 全当归 酒当归(100:10); 土炒当归(100:30); 当归炭 | 生大黄; 酒大黄(100:10) 熟大黄(100:30) 大黄炭; 醋大黄、 清宁片。 | |||||||
醋炙 |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2降低毒性, 缓和药性 3矫臭矫味 | 1先拌醋后炒药 2先炒药后喷醋(树脂类和动物粪便) | 1、文火 2、20-30(<50)kg/100kg 3、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 4、醋炙前应大小分档 | 芫花 柴胡 延胡索 乳香 | 生芫花 醋芫花(100:30) | 延胡索 醋延胡索(100:20) | |||||||
柴胡 醋柴胡(100:20) | 乳香; 醋乳香(100:10); 炒乳香 | ||||||||||||
盐炙 | 1.引药下行, 增强疗效; 2.缓和药物 辛燥之性 3.增强滋阴 降火作用 | 1先拌盐水后炒药 2先炒药后加盐水(含粘液质多的药物) | 1.2kg/100kg 2.水为盐4-5倍 3.火力小 | 杜仲 黄柏 车前子 | 杜仲; 盐杜仲(100:2) | 黄柏 盐黄柏(100:2) 酒黄柏(100:10); 黄柏炭 | |||||||
车前子 炒车前子 盐车前子(100:2) | |||||||||||||
姜炙 |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 1先拌后炒 (拌焖炒) | 1.水不宜多,姜汁:生姜比例1:1 2.姜汁充分闷润药材再文火炒 | 厚朴 竹茹 | 厚朴 姜厚朴 (100:10)生姜 (100:3)干姜 | 竹茹 姜竹茹(100:10) | |||||||
蜜炙 |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 3.缓和药性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 1先拌蜜后炒药 (拌焖炒) 2先炒药后拌蜜 | 1.开水稀释,控制水量,炼蜜量1/3-1/2。 2. 蜜炙时,火小免焦。时稍长去水免霉。3.凉后密闭贮存,应通风干燥,置阴凉处,避光。 | 黄芪 甘草 麻黄 百合 | 黄芪 蜜黄芪(100:25) | 甘草 蜜甘草(100:25) | |||||||
麻黄 蜜麻黄(100:20) 麻黄绒 蜜麻黄绒(100:25) | 百合 蜜百合(100:5) | ||||||||||||
油炙 | 1.增强疗效 2.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 | 1油炒2油炸 3油脂涂酥烘烤 | 控制温度和时间 | 淫羊藿 三七 | 淫羊藿 炙淫羊藿(100:20) | 三七 三七粉 熟三七 | |||||||
煅法 | 目的 | 方法 | 注意事项 | 代表 药物 | 特点 | ||||||||
明煅法 | 1.药物质地酥脆,成分易于煎出。 2.除去结晶水。 3.增强药物收敛固涩作用。 | 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直火煅法。 | 1.明煅时,应将药物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 2.煅制过程中宜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出现夹生现象。 | 白矾 | [KAl(SO4)2·12H2O] | ||||||||
石膏 | [CaSO42·2H2O] | ||||||||||||
石决明 | 含水硫酸钙 | ||||||||||||
煅淬法 | 1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2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 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 1.煅淬程度:药物全部酥脆为度。 2.淬液种类和用量:根据各个药物的性质和目的要求而定。 | 赭石 | 三氧化三铁(Fe2O3) 药物:醋=100:30 | ||||||||
自然铜 | 二硫化铁(FeS2) 自然铜:醋=100:30 | ||||||||||||
炉甘石 | 碳酸锌(ZnCO3) | ||||||||||||
扣锅煅 法 | 1.改变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疗效。 2.增强收涩敛疮作用。 3.降低毒性,
| 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 1.加入的药量不宜装满,以免不透 2.随时观察盐泥是否被冲开,及时封堵。 3.煅后冷却再开锅,防燃烧灰化。 | 血余炭 | 判断火候方法 1.湿纸或大米变深黄色 2.滴水即沸 | ||||||||
其他制法 | 目的 | 方法 | 注意事项 | 代表 药物 | 特点 | ||||||||
复制法 | 1.降低或消除 药物毒性 (半夏) 2.改变药性 (天南星) 3.增强疗效 (白附子) 4.矫臭矫味 (紫河车) | 一般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一定容器内,加人一种或数种辅料,按工艺程序,或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 | 1时间选在春、秋季,避免“化缸” 2地点选择阴凉处,避免暴晒,以免腐烂 3若加热火力要均匀,水量要多,以免糊汤。并加入适量明矾防腐 | 生半夏 | 生半夏 清半夏 每100kg白矾20kg 姜半夏 每l00kg生姜25kg.白矾12.5kg。 法半夏 每l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 ||||||||
发酵法 | 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 2.增强疗效 | 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主要条件: 1.菌种 2.培养基 3.温度:30℃-37℃。 4.湿度:70%~80%。 5. pH值4~7.6,在有充足的氧或二氧化碳条件下进行。 | 1.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处理,以免杂菌感染,影响发酵质量。 2.发酵过程须一次完成,不中断,不停顿。 | 六神曲 | 六神曲 100kg面粉,用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 炒神曲 每100kg神曲,用麦麸10kg。 焦神曲 | ||||||||
发芽法 | 具有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 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 1.温18℃-25℃,含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 2.发芽率在85%以上。 3.适当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 麦芽 | 麦芽 炒麦芽 焦麦芽 | ||||||||
制霜法 |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2.降低副作用。 3、纯净药物 4、制造新药,增强疗效 | 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为制霜法。 | 去油制霜 渗析制霜 升华制霜 煎煮制霜 | 巴豆 | |||||||||
煨法 | 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从而降低副作用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 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 | 肉豆蔻 | 麦麸煨 肉豆蔻:麦麸=100:40 滑石粉煨 肉豆蔻:滑石粉=100:50 面裹煨 肉豆蔻:面粉=100:50 | |||||||||
提净法 | 1.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 2. 缓和药性。 3. 降低毒性。 | 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 | 芒硝 | (NaSO4•10H2O) 朴硝:萝卜=l00:20 | |||||||||
水飞法 | 1去除杂质,洁净药物 2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3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4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砷、汞等。 | 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粉末的方法, | 朱砂和雄黄粉碎要忌铁器,并要注意温度。 | 朱砂 | 硫化汞(H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