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0:38:10
文档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打一植物)荷花!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                     (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2、修辞手法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一)比喻定义(1)比喻就是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
推荐度:
导读一、(猜谜语)导入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打一植物)荷花!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                     (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2、修辞手法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一)比喻定义(1)比喻就是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
一、(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

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荷花!

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                     (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

2、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一)比喻

定义(1)比喻就是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被比喻的事物叫 本体  ,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叫  喻体  ,二者   性质  不同,但又要有  相似  之处。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比喻词  。

(2)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  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使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3)用什么来比喻就要作者发挥  想象力   。

(4)常见的比喻类型有   明喻    、   暗喻    、   借喻   。

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像,好像,似,如,仿佛,犹如,宛如,如同,好比,像……一样,仿佛……似的)

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例: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暗喻本体+喻体+比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成为)

例: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例: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借喻喻体

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

例: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1、作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每当开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举例:在我们班,有好多乐于助人的人,像杨乐,李明等。

5、表说明:猎人微笑地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小结:第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第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如”这样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小试牛刀:

1、请辨别下列的句子,找出比喻句。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一下比喻句的妙处。

(1)“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品味:本来手术都是让人很担心,很害怕的,而经他这么一比喻,就像棉花打在了脸上,一点都不疼,使读者对手术更加自信。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医生话语轻柔的特点以及医生职业的特点,符合病人的心理。

(2)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那么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围城》钱钟书)

品味: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眼睛溢满泪水,晶莹透亮,滴而未落的特点。

(3)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劈开,旋转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长江三日》 刘白羽)

品味:描绘了一幅“江面陡然下降,船飞速而下”的壮观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传神地写出了船的快,从侧面写出了江面的陡急。

总结: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寻找新颖的喻体。

3、阳光下小孩灿烂的笑脸会像什么呢

例:阳光下小孩灿烂的笑脸是六月美丽的花朵,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阳光下小孩灿烂的笑脸就像激石的浪花,展示着生机与活力。

(二)比拟

定义:(1)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2)总结:比拟的作用                                                  。

(3)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把物体当做人来写,临时赋予某种物以人的语言、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例: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例:在群众的欢呼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注意:比喻的喻体一定会出现;比拟的拟体不出现。

小试牛刀:

1、判断下列句子属于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例: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明喻)

    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

名称区     别

示      例

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点写本体,重在“拟”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拟人)

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比喻) 

2、请品味下列语句: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品味: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品味:

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

品味:

3、仿照例句,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仿写:

4、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比喻)

改为拟人句: 

(3)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扩大或是缩小。

作用:它可以增强语意的力量,突出事物的特征,启发读者的想象力。

夸张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的形式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的夸张形式

例: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例: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超前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超前

例:农民们都说:“看到了这样翠绿的麦田,都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小试牛刀

(四)排比

定义: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是相同的句子。

例: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例: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以“时而”构成排比来形象地描写出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的动态)

作用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注意排比的运用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先后、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加以合理安排。

(2)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拼凑词句,牵强附会。

小试牛刀

(五)反问

定义反问就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试牛刀:

(6)设问

定义设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自问自答)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2)是怎样的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作用设问能够引起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突出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辨析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小试牛刀:

(七)反复

定义: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是句子

反复分为两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例: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间隔反复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

小试牛刀:

(六)对偶

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是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想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小试牛刀:

文档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打一植物)荷花!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                     (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2、修辞手法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一)比喻定义(1)比喻就是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