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0:37:44
文档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例题1.1】设计图1.23所示的单向板肋梁楼盖,板和次梁按调幅法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4.5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解】一、板的设计(一)板的计算跨度及荷载(图1.24)拟定板厚80mm,次梁高h=(1/12--1/18)l=(1/12-1/18)×5500=460~305,取h=450mm,次梁宽b=(1/2~1/3)h=(1/2~1/3)×450=225~150,取b=200mm。图2.23单向板肋梁楼盖例题的施工图因板两端与梁固
推荐度:
导读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例题1.1】设计图1.23所示的单向板肋梁楼盖,板和次梁按调幅法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4.5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解】一、板的设计(一)板的计算跨度及荷载(图1.24)拟定板厚80mm,次梁高h=(1/12--1/18)l=(1/12-1/18)×5500=460~305,取h=450mm,次梁宽b=(1/2~1/3)h=(1/2~1/3)×450=225~150,取b=200mm。图2.23单向板肋梁楼盖例题的施工图因板两端与梁固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例题1.1】设计图1.23所示的单向板肋梁楼盖,板和次梁按调幅法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4.5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解】一、板的设计

(一)板的计算跨度及荷载(图1.24)

  拟定板厚80mm,次梁高h=(1/12--1/18)l=(1/12-1/18)×5500=460~305,取h=450mm,次梁宽b=(1/2~1/3)h=(1/2~1/3)×450=225~150,取b=200mm。

图2.23 单向板肋梁楼盖例题的施工图

因板两端与梁固接,按调幅法计算故板的计算跨度取净跨

  边跨

  中间跨

  活荷载设计

  恒荷载标准值:20mm厚砂浆抹面 ,80mm厚现浇板

  天棚粉刷,

  恒荷载设计值:,

(二)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及配筋

  取板的计算宽度为1lm,按端支座是固定的五跨等跨连续板计算。中间区格板带中的中间区格板和的四个周边都是与梁连接的,考虑拱作用,将弯矩设计值降低20%,边区格板以及中间区格板带中的边区格板 的弯矩则不降低。采用HPB235级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弯矩及配筋计算见表1.8,配筋见图1.22。为减少板面负钢筋(包括构造的)在施工中被踩下,故都采用。

表1.8 连续单向板按调幅法设计的截面弯矩及配筋计算表

 边区格板带B1、B2、B3

中间区格板带B4、B5、B6

截 面

端支座边跨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端支座边跨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计算跨度(m)

1.851.852.02.02.01.851.852.02.02.0
弯矩系数amb

-1/16

1/14

-1/11

1/16

-1/l4

-1/24

1/141/11

1/16

-1/14

弯矩(kN·m)

-1.912.19-3.252.24-2.56-1.282.19-2.61.79-2.05
As(mm2)

156179270195210103179214157167
配筋φ8@250φ6@150φ8@180φ8@140φ8@220φ8@250φ6@150φ8@220φ6@180φ8@250
钢筋有效面积(mm2)

20112792022292011229157201
注:为了减少施工中板面负钢筋被踩下,故采用08.且配筋量适当放宽。

二、次梁的设计(L3.1)

(一)次梁的计算跨度及荷载(图1.25)

图1.25 计算简图

1.计算跨度

  主梁高h一(1/8~1/14)z一(1/8~1/14)×6600—830~470mm,取主梁截面650mm×250mm。

  因次梁两端与主梁或柱连接,按调幅法计算,故次梁的计算跨度取净跨度:

  边跨

  中间跨

2.荷载

  恒荷载

  活荷载

  

(二)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因跨度相差小于10%,故次梁按端支座是固定的五跨等截面等跨连续梁计算(表1.9)。承受正弯矩的跨中截面按的T形截面计算。

表1.9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三)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及箍筋计算

  由表l.4可查得值。

  端支座剪力设计值:

  第一内支座左侧截面剪力设计值:

  第一内支座右侧截面及中间支座的两侧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核算截面尺寸:

(符合要求)

  设只配双肢箍筋,不配弯起钢筋

  设箍筋间距s=200mm,则箍筋单肢所需截面面积:

拟采用。

三、主梁的设计(KL3.1)

(一)主梁的计算跨度及荷载(图1.26)

图1.26 计算简图

  按弹性理论计算,故计算跨度取柱轴线间的距离,即边跨,中间跨。

  活荷载

  恒荷载

(二)主梁的内力计算

  按端支座是固定的三跨等截面连续梁计算,故采用实用弯矩分配法计算。

  (1)固端弯矩

  恒

  总

  (2)支座A、B的最大负弯矩及相应的支座的负弯矩计算(注:计算是为了求支座最大

剪力),见图1.27所示。

  以上求得的是B支座的支座中心处的弯矩值,由式(1.10)知B支座边缘截面弯矩设计值为

图1.27 主梁支座最大负弯矩MA、MB及相应值的计算

  (3)支座最大剪力

  支座A右截面最大剪力

  支座B左截面最大剪力

  支座B右截面最大剪力

  (4)主梁跨中最大正弯矩

  先用实用弯矩分配法算出与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相对应的支座负弯矩值,如图l.23所示。

图1.28 与边距跨中最大正弯矩相对应的支座负弯矩的计算

  1)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发生在B支座左侧第一个集中荷载处,其值为

  2)中间跨跨中最大正弯矩

  先用实用弯矩分配法算出与中间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相对应的8支座负弯矩值,见图1.29。故中间跨跨中最大正弯矩:

(三)主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见表1.10)

图1.29 与中间跨跨中最大正弯矩相对应的B支座负弯矩值的计算

表1.10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四)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及配置箍筋

  (1)截面验算

  (2)不设弯起钢筋,只配箍筋,并用,现验算如下:

(五)主梁附加箍筋的计算

  在支承次梁处只设附加箍筋,不再设置吊筋。在传递的集中力设计值中不应包括主梁自重,即

  用双肢箍,以n=2,由式(1.22)得

  采用在次梁每一侧边各加密3道箍筋.间距50mm。

四、施工图

  如图1.23所示,为了节省篇幅,图上既表达了结构平面布置和板的配筋,也用平面表示法表达了主梁和次梁的配筋,以及附加箍筋。其中主、次梁相交处A表示在主梁上于次梁截面两侧各配置加密箍筋3道。

 
 

文档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例题1.1】设计图1.23所示的单向板肋梁楼盖,板和次梁按调幅法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4.5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解】一、板的设计(一)板的计算跨度及荷载(图1.24)拟定板厚80mm,次梁高h=(1/12--1/18)l=(1/12-1/18)×5500=460~305,取h=450mm,次梁宽b=(1/2~1/3)h=(1/2~1/3)×450=225~150,取b=200mm。图2.23单向板肋梁楼盖例题的施工图因板两端与梁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