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号6004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以下每题空3行)
1、教学创新: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2、横向思维:是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的一种思维特性。
3、创新性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
4、直接式学习法: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 2、A 3、B 4、C 5、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D 2、ABC 3、ABCD 4、ABCD 5、ABC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中小学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2)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
(3)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简述指导—自学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缺点:课堂操作的难度稍大,不易控制教学进程。
3、简述教师创优质课的措施。
(1)强化“精品”课意识;
(2)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
(3)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以下每题空14行)
1、试从理论上和实际上,阐述教育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和发展人的个性上的认识。
(1)教育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教导人们发现人类的价值和发现教育对象的个人价值,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基于人的发展,促进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结合实际进一步展开)
(2)教育在于挖掘人的潜能。从人的发展来说,潜能是人得以发展的内因,但也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只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内部依据,并不是现实的东西。为了使人的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就必须兴教育人。(结合实际进一步展开)
(3)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个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受教育及主观努力,在社会初中活动中,逐渐培养,日益完善的。正基于此,很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十分重视学生优良个性的培养,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需结合实际进一步展开)
以上各点如未能结合实际进一步展开,最多只得12分。
六、教学设计或案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计分。每题24分,共24分)(以下每题空20行)
1、如果你是教师,请完成该道教学设计题:
请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选择你自己比较熟悉的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堂具有
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说明:该道题目只要求就四十五分钟的课时进行设计,可采用简案的写法,也可以采用详案的写法,或者也可以采用说课形式的写法,具体形式自定,但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能够体现出创新性。
答案略。
2、如果你并非教师,请完成该道案例分析题:
某次上语文课,一位教师把班上所有同学的作文成绩都评定为“A”,理由是每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与过去相比都有很大进步;还有一位教师,对一个语文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认定为及格,理由是她刚调入本班,原来基础很差,这次考试已经有很大进步。接下来的一次考试,这位同学真的及格了。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两个案例殊途同归。分析这两个教学案例,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你领悟到了什么?
两个教学案例说明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创新中都注意到了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评估标准要因人而异,两位教师在教学评估中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行个体性原则,因人而异的评估标准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没有过重的心理压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