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 择 题
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是考虑了( )。
A.初始偏心距的影响;
B.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
C.两端约束情况的影响;
D.附加弯矩的影响;
2.对于高度、截面尺寸、配筋完全相同的柱,以支承条件为( )时,其轴心受压承载力最大。
A.两端嵌固;
B.一端嵌固,一端不动铰支;
C.两端不动铰支;
D.一端嵌固,一端自由;
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两端约束情况越好,则稳定系数(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4.一般来讲,配有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同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 )。
A.低;
B.高;
C.相等;
5.对长细比大于12的柱不宜采用螺旋箍筋,其原因是( )。
A.这种柱的承载力较高;
B.施工难度大;
C.抗震性能不好;
D.这种柱的强度将由于纵向弯曲而降低,螺旋箍筋作用不能发挥;
6.轴心受压短柱,在钢筋屈服前,随着压力而增加,混凝土压应力的增长速率( )。
A.比钢筋快;
B.线性增长;
C.比钢筋慢;
7.两个仅配筋率不同的轴压柱,若混凝土的徐变值相同,柱A配筋率大于柱B,则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程度是( )。
A.柱A=柱B;
B.柱A>柱B;
C.柱A<柱B;
8.与普通箍筋的柱相比,有间接钢筋的柱主要破坏特征是( )。
A.混凝土压碎,纵筋屈服;
B.混凝土压碎,钢筋不屈服;
C.保护层混凝土剥落;
D.间接钢筋屈服,柱子才破坏;
9.螺旋筋柱的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fc是因为( )。
A.螺旋筋参与受压;
B.螺旋筋使核心区混凝土密实;
C.螺旋筋约束了核心区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D.螺旋筋使核心区混凝土中不出现内裂缝;
10.有两个配有螺旋钢箍的柱截面,一个直径大,一个直径小,其它条件均相同,则螺旋箍筋对哪一个柱的承载力提高得大些( )。
A.对直径大的;
B.对直径小的;
C.两者相同;
11.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极限应变,应该( )。
A.采用高强混凝土;
B.采用高强钢筋;
C.采用螺旋配筋;
D.加大构件截面尺寸;
12.规范规定:按螺旋箍筋柱计算的承载力不得超过普通柱的1.5倍,这是为( )。
A.在正常使用阶段外层混凝土不致脱落
B.不发生脆性破坏;
C.截面尺寸;
D.保证构件的延性A;
13.一圆形截面螺旋箍筋柱,若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计算,其承载力为300KN,若按螺旋箍筋柱计算,其承载力为500KN,则该柱的承载力应示为( )。
A.400KN;
B.300KN;
C.500KN;
D.450KN;
14.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作用主要是( )。
A.抵抗剪力;
B.约束核心混凝土;
C.形成钢筋骨架,约束纵筋,防止压曲外凸;
第三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选择题参
1.D;
2.A;
3.A;
4.B;
5.D;
6.C;
7.B;
8.D;
9.C;
10.B;
11.C;
12.A;
13.D;
14.C;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选 择 题
1.(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
B. Ⅱa状态;
C. Ⅲa状态;
D. 第Ⅱ阶段;
2.( )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
B. Ⅱa状态;
C. Ⅲa状态;
D. 第Ⅱ阶段;
3.( )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
A.Ⅰa状态;
B. Ⅱa状态;
C. Ⅲa状态;
D. 第Ⅱ阶段;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
A.少筋破坏;
B.适筋破坏;
C.超筋破坏;
D.界限破坏;
5.下列那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
A.;
B.;
C.;
D.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抵抗矩系数取值为:( )。
A.;
B.;
C.;
D.;
7.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
A.;
B.;
C.;
D.;
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
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破坏形态不同;
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9.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保护层厚度;
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宽度;
10.在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是( )。
A.均匀分布;
B.按抛物线形分布;
C.按三角形分布;
D.部分均匀,部分不均匀分布;
1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A.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D.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1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则说明( )。
A.受压钢筋配置过多;
B.受压钢筋配置过少;
C.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已屈服;
D.截面尺寸过大;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选择题参
1.C;
2.A;
3.D;
4.B;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选 择 题
1.对于无腹筋梁,当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2.对于无腹筋梁,当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3.对于无腹筋梁,当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 )破坏形态建立的。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5.为了避免斜压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 )。
A.规定最小配筋率;
B.规定最大配筋率;
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
D.规定最小配箍率;
6.为了避免斜拉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 )。
A.规定最小配筋率;
B.规定最大配筋率;
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
D.规定最小配箍率;
7.图必须包住图,才能保证梁的( )。
A.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B.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纵向钢筋弯起点的位置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
A.0.3
B.0.4
C.0.5
D.0.6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梁、板类构件,不宜大于( )。
A.25%;
B.50%;
C.75%;
D.100%;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
A.25%;
B.50%;
C.75%;
D.100%;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选择题参
1.B;
2.A;
3.C;
4.B;
5.C;
6.D;
7.A;
8.C;
9.A;
10.B;
第六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
选 择 题
1.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中,通过哪个因素来考虑二阶偏心矩的影响( )。
A.;
B.;
C.;
D.;
2.判别大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条件是:( )。
A.;
B.;
C.;
D.;
3.由相关曲线可以看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小偏心受压情况下,随着N的增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随之减小;
B.大偏心受压情况下,随着N的增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随之减小;
C.界限破坏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达到最大值;
D.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尺寸和形状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是相同的;
4.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
A.远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近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
B.近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远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
C.近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远侧钢筋受拉屈服;
D.远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近侧钢筋受拉屈服;
5.一对称配筋的大偏心受压构件,承受的四组内力中,最不利的一组内力为:( )。
A. ;
B. ;
C. ;
D. ;
6.一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承受的四组内力中,最不利的一组内力为:( )。
A. ;
B. ;
C. ;
D. ;
7.偏压构件的抗弯承载力( )。
A.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B.随着轴向力的减少而增加;
C.小偏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D.大偏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第六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
选择题参
1.D;
2.C;
3.B;
4.A;
5.A;
6.D;
7.D;
第七章 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
选 择 题
1.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判别大、小偏心受拉的根据是( )。
A.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压碎;
D.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
2.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
B.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C.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
D.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
第七章 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
选择题参
1.D;
2.A;
第八章 受扭构件承载力
选 择 题
1.下面哪一条不属于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的基本假定:( )。
A.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B. 混凝土只承受压力;
C. 纵筋和箍筋只承受拉力;
D.忽略核心混凝土的受扭作用和钢筋的销栓作用;
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
A.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B. 仅箍筋达到屈服;
C. 仅纵筋达到屈服;
D.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3.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 )。
A.不受;
B.;
C.;
D.;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 )。
A.混凝土和钢筋均考虑相关关系;
B.混凝土和钢筋均不考虑相关关系;
C.混凝土不考虑相关关系,钢筋考虑相关关系;
D.混凝土考虑相关关系,钢筋不考虑相关关系;
5.钢筋混凝土T形和I形截面剪扭构件可划分为矩形块计算,此时( )。
A.腹板承受全部的剪力和扭矩;
B.翼缘承受全部的剪力和扭矩;
C.剪力由腹板承受,扭矩由腹板和翼缘共同承受;
D.扭矩由腹板承受,剪力由腹板和翼缘共同承受;
第八章 受扭构件承载力
选择题参
1.A;
2.A;
3.D;
4.D;
5.C;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
选 择 题
1.下面的关于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的说明错误的是( )。
A.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荷载增大而减小;
B. 截面弯曲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C. 截面弯曲刚度随着变形的增加而减小;
D.截面弯曲刚度不变;
2.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关于荷载、材料强度取值说法正确的是( )。
A.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B. 荷载、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C. 荷载取设计值,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D.荷载取标准值,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面关于短期刚度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加,略有增加;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提高的作用不大;
C.截面高度对于提高的作用的作用最大;
D.截面配筋率如果满足承载力要求,基本上也可以满足变形的限值;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定义的裂缝宽度是指:( )。
A.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B. 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C. 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D.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6.减少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首先应考虑的措施是( )。
A.采用直径较细的钢筋;
B. 增加钢筋的面积;
C. 增加截面尺寸;
D.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7.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混凝土强度等级;
B.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 纵向受拉钢筋直径;
D.纵向钢筋配筋率;
8.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增加钢筋的面积;
C. 改变截面形状;
D.增加截面高度;
9.关于受弯构件裂缝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弯构件的裂缝会一直发展,直到构件的破坏;
B.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两条裂缝之间的平均裂缝间距为1.0倍的粘结应力传递长度;
C. 裂缝的开展是由于混凝土的回缩,钢筋的伸长,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相对滑移的结果;
D.裂缝的出现不是随机的;
10.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
选择题参
1.D;
2.B;
3.B;
4.D;
5.B;
6.A;
7.A;
8.D;
9.C;
10.C;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选 择 题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
B.C30 ;
C.C35 ;
D.C40 ;
2.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应为( )。
A.;
B.;
C.;
D.;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A.两次升温法;
B.采用超张拉;
C.增加台座长度;
D.采用两端张拉;
4.对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应力松弛与时间有关系;
B.应力松弛与钢筋品种有关系;
C.应力松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有关,张拉控制应力越大,松弛越小;
D.进行超张拉可以减少,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5.其他条件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延性( )。
A.相同;
B.大些;
C.小些;
D.大很多;
6.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条件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
A.不出现拉应力;
B.允许出现拉应力;
C.不出现压应力;
D.允许出现压应力;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做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
B.C30 ;
C.C35 ;
D.C40 ;
8.《规范》规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且不应小于( )。
A.;
B.;
C.;
D.;
9.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应为( )。
A.;
B.;
C.;
D.;
1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
A.;
B.;
C.;
D.;
1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
A.;
B.;
C.;
D.;
12.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加载至混凝土预应力被抵消时,此时外荷载产生的轴向力为( )。
A.;
B.;
C.;
D.;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选 择 题
1.B;
2.C;
3.C;
4.C;
5.C;
6.A;
7.D;
8.B;
9.A;
10.B;
11.A;
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