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谓“食管下括约肌”是指
A. | 食管与胃交界处增厚的平滑肌 |
B. | 位于食管下端的高压区 |
C. | 食管与胃交界处的横纹肌 |
D. | 位于食管与贲门交界处上方的高压区 |
∙2. 在食团进入胃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
A. | 持续几分钟 |
B. | 立即中止 |
C. | 因pH值较低而增强 |
D. | 持续一两小时 |
∙3. 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 | 大肠 |
B. | 胃 |
C. | 空肠下段 |
D. |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
E. | 回肠 |
∙4. 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
A. | 回肠 |
B. | 十二指肠和空肠 |
C. | 十二指肠 |
D. | 空肠和回肠 |
∙5. 下列哪种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与
A. | 胆固醇 |
B. | 氨基酸 |
C. | 水溶性纤维 |
D. | 脂溶性纤维 |
E. | 甘油和脂肪酸 |
∙6. 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部位是
A. | 乙状结肠 |
B. | 横结肠 |
C. | 回肠末端 |
D. | 十二指肠 |
E. | 空肠 |
∙7. 消化道中铁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 | 小肠上部 |
B. | 回肠 |
C. | 空肠 |
D. | 大肠 |
E. | 胃 |
∙8. 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属于
A. | 原发性主动转运 |
B. | 继发性主动转运 |
C. | 单纯扩散 |
D. | 易化扩散 |
∙9. 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属于
A. | 继发性主动转运 |
B. | 原发性主动转运 |
C. | 单纯扩散 |
D. | 易化扩散 |
∙10. 葡萄糖和氨基酸由肾小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属于
A. | 单纯扩散 |
B. | 易化扩散 |
C. | 继发性主动转运 |
D. | 原发性主动转运 |
∙11. 胃泌素的主要分泌部位
A. | 胃窦和十二指肠 |
B. | 回肠 |
C. | 胰脏 |
D. | 十二指肠和空肠 |
E. | 食管 |
∙12. 抑制胃液分泌的重要因素是
A. | 促胰酶素 |
B. | 脂肪 |
C. | 低张溶液 |
D. | 蛋白质 |
E. | 碳水化合物 |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A. | 促进维生素B12 |
B.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C. | 杀灭食物中的细菌 |
D. | 使食物蛋白变性 |
E. | 分解淀粉和脂肪 |
∙14. 食物中三种主要成分的胃排空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序是
A. | 蛋白质、糖类、脂肪 |
B. | 糖类、脂肪、蛋白质 |
C. | 脂肪、糖类、蛋白质 |
D. | 糖类、蛋白质、脂肪 |
E. | 蛋白质、脂肪、糖类 |
∙15. 胃蠕动的起始部位位于
A. | 胃小弯 |
B. | 胃底部 |
C. | 幽门部 |
D. | 胃体中部 |
E. | 贲门部 |
∙16. 肠胃反射的作用是
A. | 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
B. | 抑制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
C. | 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
D. | 促进胃的排空和胃酸分泌 |
E. | 抑制小肠运动和分泌活动 |
∙17. 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表现为外周血巨幼红细胞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减少
A. | HCL |
B. | 胃蛋白酶原 |
C. | HCO3- |
D. | 粘液 |
E. | 内因子 |
∙18. 产生胃泌素的细胞主要是
A. | 胃壁细胞 |
B. | 胃窦粘膜G细胞 |
C. | 胃主细胞 |
D. | 小肠上部S细胞 |
∙19. 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消化液是
A. | 胆汁 |
B. | 小肠液 |
C. | 胃液 |
D. | 唾液 |
E. | 胰液 |
∙20. 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的是
A. | 蛋白水解产物 |
B. | 糜蛋白酶 |
C. | 肠致活酶 |
D. | 脂肪酸 |
E. | 胆盐 |
∙21. 胰液中浓度最高的无机物是
A. | Na+ |
B. | Ca2+ |
C. | HCO3- |
D. | Cl- |
E. | K+ |
∙22. 促使胰液中各种酶分泌的重要体液因素是
A. | HCl |
B. | 胃泌素 |
C. | 胆盐 |
D. | 促胰液素 |
E. | 胆囊收缩素 |
∙23.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A. | 胆盐 |
B. | 脂肪酸 |
C. | 胆汁酸 |
D. | 胆色素 |
E. | 胆固醇 |
∙24. 在胆囊造影时为检查胆囊的收缩功能让受检者进食油煎荷包蛋是为了促进
A. | 胆固醇合成 |
B. | 胃泌素分泌 |
C. | 迷走神经兴奋 |
D. | 胆囊收缩素分泌 |
E. | 胆盐合成 |
∙25. 某胆瘘患者胆汁大量流失至体外,胆汁分泌比正常人少数倍,这是由于下列哪项减少
A. | 胃泌素 |
B. | 胆囊收缩素 |
C. | 促胰液素 |
D. | 胆盐的肠肝循环 |
E. | 合成胆盐的原料 |
∙26. 关于分节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食糜对肠粘膜的刺激使分节运动增多 |
B. | 空腹时即有明显分节运动 |
C. | 分节运动存在频率梯度 |
D. | 是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
E. | 是小肠特有的 |
∙27.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
A. | 紧张性收缩 |
B. | 分节运动 |
C. | 蠕动 |
D. | 容受性舒张 |
∙28. 切断支配小肠的迷走神经可使小肠
A. | 紧张性消失,蠕动减弱 |
B. | 紧张性减弱,蠕动消失 |
C. | 紧张性和蠕动减弱 |
D. | 紧张性和蠕动消失 |
E. | 紧张性和蠕动几乎不受影响 |
∙29. 下列关于胰液分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胰腺分泌受神经与体液因素的双重控制,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
B. | 在非消化期,胰腺基本上不分泌 |
C. | 食物是兴奋胰腺分泌的自然因素 |
D. | 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液分泌 |
E. | 体液因素主要是促胰液素与缩胆囊素 |
∙30. 胆汁中与脂肪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 | 抑胃肽 |
B. | 胆盐 |
C. | HCl |
D. | 胆囊收缩素 |
∙31. 具有很强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肠胃激素是
A. | 抑胃肽 |
B. | 胆盐 |
C. | HCl |
D. | 胆囊收缩素 |
∙32.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刺激因素是
A. | 胆囊收缩素 |
B. | 胆盐 |
C. | 抑胃肽 |
D. | HCl |
∙33. 小肠中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形式是
A. | 分节运动 |
B. | 集团运动 |
C. | 蠕动 |
D. | 蠕动冲 |
∙34. 小肠中速度快、传播较远的蠕动是
A. | 蠕动冲 |
B. | 集团运动 |
C. | 分节运动 |
D. | 蠕动 |
∙35. 促进胃粘膜腺体分泌和胃窦运动的是
A. | 肠激酶 |
B. | 促胰液素 |
C. | 缩胆囊素 |
D. | 促胃液素 |
∙36. 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的是
A. | 肠激酶 |
B. | 促胰液素 |
C. | 缩胆囊素 |
D. | 促胃液素 |
∙37. 大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 | 袋状往返运动 |
B. | 容受性舒张 |
C. | 紧张性收缩 |
D. | 分节运动 |
∙38. 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A. | 促进结肠内容物向肛端方向推进 |
B. | 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 |
C. | 促进结肠内容物逆向推进 |
D. | 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 |
∙39. 下列哪项不是大肠的运动形式
A. | 分节推进运动 |
B. | 集团蠕动 |
C. | 袋状往返运动 |
D. | 容受性舒张 |
∙40. 胃肠内容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最长的部位是
A. | 直肠 |
B. | 空场 |
C. | 回肠 |
D. | 结肠 |
∙41. 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A. | 将结肠内容物推向直肠 |
B. | 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 |
C. | 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 |
D. | 促进结肠内无机盐吸收 |
∙42. 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幅度主要取决于
A. | 静息电位的幅度 |
B. | 基本电节律的幅度 |
C. | 动作电位的频率 |
D. | 基本电节律的频率 |
E. | 动作电位的幅度 |
∙4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主要有
A. | 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
B. | 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 |
C. | 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
D. | 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
E. | 具有展长性 |
∙44.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
A. | Na+跨膜扩散 |
B. | Ca2+跨膜扩散 |
C. | K+跨膜扩散 |
D. | Mg2+跨膜扩散 |
E. | Cl-跨膜扩散 |
∙45. 切断支配小肠的迷走神经可使小肠
A. | 紧张性和蠕动减弱 |
B. | 紧张性和蠕动几乎不受影响 |
C. | 紧张性和蠕动消失 |
D. | 紧张性减弱,蠕动消失 |
E. | 紧张性消失,蠕动减弱 |
∙46. 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活动的整合是通过
A. | 粘膜下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 |
B. | 壁内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 |
C. | 中枢神经系统 |
D. | 壁内神经丛 |
E. | 肌间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 |
∙47. 哪一物质不是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泌
A. | 胆囊收缩素 |
B. | 促胰液素 |
C. | 胰高血糖素 |
D. | 生长抑素 |
E. | 生长素 |
∙48. 关于消化与吸收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交替进行 |
B. | 消化与吸收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
C. | 食物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称化学消化 |
D. | 机械消化是由胃肠肌舒缩活动引起 |
E. | 小分子物质经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吸收 |
∙49. 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发生在
A. | 慢波的去极化波上 |
B. |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基础上 |
C. | 节律性的复极化波上 |
D. | 自发的复极化波上 |
E. | 静息膜电位之上 |
∙50. 胃肠平滑肌收缩力大小的指标是
A. | 慢波电位大小 |
B. | 静息电位大小 |
C. | 动作电位大小 |
D. | 每个慢波上所出现的锋电位的数目 |
E. | Na+内流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