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39:03
文档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3贾春新内容提要:商业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业绩表现的关系,近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很少有文章讨论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谨慎经营行为的关系。本文依据银行资产组合配置比率指标,研究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谨慎行为方面的差异。实证结论表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经营更为谨慎;国有银行由于管理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正变得越来越谨慎。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银行组合配置银行谨慎行为3贾春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cjia@gsm.
推荐度:
导读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3贾春新内容提要:商业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业绩表现的关系,近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很少有文章讨论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谨慎经营行为的关系。本文依据银行资产组合配置比率指标,研究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谨慎行为方面的差异。实证结论表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经营更为谨慎;国有银行由于管理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正变得越来越谨慎。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银行组合配置银行谨慎行为3贾春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cjia@gsm.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

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

3贾春新

  内容提要:商业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业绩表现的关系,近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

是,很少有文章讨论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谨慎经营行为的关系。本文依据银行资产组合配置比率指标,研究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谨慎行为方面的差异。实证结论表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经营更为谨慎;国有银行由于管理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正变得越来越谨慎。

关键词: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银行组合配置 银行谨慎行为

3 贾春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cjia @gsm.pku.edu.cn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

① 例如,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9,2005,是关于此问题的一个专刊,包括了许多国家的研究。

一、引 言

拥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是一个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的现象。近年来,不少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了产权改革。相应,银行产权改革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成为理论界广为讨论的课题,①但实证研究的结论很不统一。例如,Clarke 、Cull 和Shirley (2005)总结了各国别研究的结论,发现产权改革对银行表现的有些指标有正的显著影响,对另一些指标则没有影响,甚至有负的影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银行改制后,必须假以时日,去改变传统的组织惯性和对变革的抗拒,所以不能立刻产生效益(Otchere ,2005)。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银行绩效表现的衡量指标多而复杂,导致研究结论的缺乏稳健性。

在人们集中精力研究产权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而结论又不理想的同时,有关国有银行改制效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却被忽略了:国有银行改制前后,其经营谨慎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商业银行的经营应该奉行谨慎经营的原则,不遵守这一原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不良资产的攀升,甚至银行倒闭。所以,衡量银行风险态度的指标可能比那些衡量银行表现的短期指标,如ROA ,ROE 等,更适合用来讨论银行改制的长期影响。而且,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衡量银行风险态度的指标可能比银行表现指标有较少的争议。所以,研究银行谨慎行为的差异,对于国有银行产权改革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似乎过分偏重于银行表现。

本文运用中国的数据,研究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谨慎行为差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从2005年开始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如何看待银行的产权改革,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实际问题。直接研究国有银行的改制效果,目前还缺乏实证资料。但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者的差别与国际上研究的国有银行改制前后的差别非常类似。转轨经济中的国有银行改制,一般都是由主导的,在银行改制之后,一般会继续持有银行的股权,甚至是控股权(Beck ,Cull 和Jerome ,2005;Clarke ,Cull 和

4

21

Shirley ,2005)。中国的股份制银行既不是国有商业银行,也不是由国有银行改制而来,但它们一般都是由出面组建的。虽然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主要的股权仍是由部门或国有企业持有。所以,研究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谨慎行为的差别,同样可以对国有银行改制的文献有所贡献。

为了研究股份制银行是否比国有银行经营更为谨慎,本文考察了两类银行的资产组合配置差异。银行谨慎行为的指标是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实证结果显示,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态度明显比国有银行更为谨慎。不论控制什么变量,这种差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年度银行层面的实证结果与季度宏观数据结果完全相同。中国的4家国有商业银行20年来一直在进行银行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本文发现,作为这种改革的结果,国有银

行的经营行为变得越来越谨慎。

①公司决策者受到的与公司价值最大化行为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理论中的热点问题。但很少有人研究这些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风险倾向。Y eung et al (2006)研究了投资者保护与内部人风险动机的关系。就银行业的研究看,Saunders et al (1990)发现股东控制的银行比管理者控制的银行更可能冒险。G orton 和R osen (1995)研究了内部人持股与银行风险倾向的关系。Berger 和Udell (1994),Hellmann et al (2000),Milne (2002),以及Shrieves 和Dahl (2003)研究了风险基础上的资本监管制度与银行资产组合配置(谨慎行为)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关于私有产权的研究。Berger 等(2005)以阿根廷上世纪90年代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国有银行产权变化后组合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目的是产权与绩效的关系。Haber (2005)发现在1997—2003年的墨西哥,由于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不很成功,国有银行改制的结果是银行不愿意发放任何贷款。他们的文章中,银行贷款是唯一的谨慎行为指标,银行谨慎行为是银行改革不成功的表现,而不是成功的表现。因为产权与银行谨慎行为也不是他们论文的重点,论文没有控制足够的变量来分析银行谨慎行为差异的来源。

为什么股份制银行可能会比国有银行经营更为谨慎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股份制银行有更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研究美国的公司不同,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治理时,人们一般侧重于讨论产权减弱代理问题的作用,而不是侧重讨论董事会、投票权等指标,因为弱的法律制度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Berger et al ,2005)。Berger 等明确认为国有产权与银行表现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与其它国有企业一样,国有银行得不到产权人的有效监督。Vining 和Boardman (1992)认为所有公民都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他们无法出售这种“股权”,所以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只能是次优的。Banerjee (1997)等证明国有企业与和缺乏管理动机有密切联系。与国有银行产权100%由控制不同,股份制银行的股权比较分散。到2004年底,5家上市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前5大股东持股比率分别为:25%、26%、29%、38%和49%。股权多元化意味着一定的权力制衡,经营管理人员要接受双重的选拔与监督。而且,存款人对国有银行的监督也弱于股份制银行。在面对可能的金融危机时,对国有银行的救助力度应该高于股份制银行。事实上,中国的国有银行常常以这种差异作为竞争存款的广告语。与此相反,股份制银行发生存款挤提的风险更高,不得不持有更多的准备金,较少贷款。这也是一

个道德风险问题。②另外,股份制银行存在被接管的可能性,例如2004年的深圳发展银行。这种威

胁无疑有利于促进股份制银行更谨慎的管理行为。改制前的国有银行则没有这种威胁。

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本文是第一篇专门讨论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谨慎行为的文献,它为研5

2

1①②由于股份制银行与的密切关系,这种差别不应夸大。例如,在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时,就对存款进行了担保。

在银行产权改革与银行表现的文献中,国有银行改制前后的银行表现差异被称为静态效应,银行改制或银行重组后的动态表现被称为动态效应,哪些银行更容易被选择为改制对象是选择效应。本文研究了银行产权对银行谨慎行为影响的静态效应与银行改革的动态相应。由于中国只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而且最近才开始改制,所以另一个经常讨论的效应,选择效应,没有被包括进来。

本文第二部分介绍数据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讨论年度银行层面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第四部分讨论季度宏观数据回归结果,第五部分是结论。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文将进行年度银行层面面板数据分析与季度宏观数据分析。在银行层面分析中,使用1985—2004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数据,①共有14家银行,20个年份, 214个观测值。银行与利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1986—2004年各期。《中国金融年鉴》最早出版于1986年,提供了1985年的数据。样本结束于2004年,是因为国有银行2005开始引进战略投资者。笔者检索了各家银行的网站来降低缺失数据的数量。宏观季度数据时间段为1993年第1季度到2004年第4季度,共96个观测值。每个观测值是4家国有银行或者全部股份制银行的加总数据。由于银行的新建和关闭,股份制银行家数是变化的。本文主要使用比例型变量,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季度数据来自于中国资讯行中国统计数据库的文本文件。样本起始于1993年,因为没有公开的1993年以前的季度数据。没有做银行层面的季度数据分析,是因为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公开数据。

笔者计算三个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比率作为银行谨慎行为的代理变量。他们是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资产比率、贷存比。因为如果银行经营更加谨慎,它就应该有更多的超额准备金,应对存款流出。这类银行流动性风险较小。股份制银行有更好的治理结构,经营应该更加谨慎,所以超额准备金率应该更高。由于没有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直接数据,用银行总存款乘以法定存款准备率计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用银行储备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计算出超额准备金,再除以银行总存款得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总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加储蓄存款加其它存款,而不是直接的对非金融部门负债指标。为了更好的可比性,剔除了对非金融部门负债指标中的外币存款,因为2002年以前,银行统计中没有外币存款数据。商业银行的贷款往往比其它资产,如债券、银行券等风险更大。低的贷款资产比率说明银行更加风险厌恶。年度银行层面数据、贷款与资产数据来自于相应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时需要加总计算。对宏观季度数据,选择对非金融部门债权作为总贷款,不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国的银行统计资料不提供2002年以前的总资产数据。对2002年以前的数据用国外资产、储备资产、银行债券、对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加总获得。2002年以前,银行统计没有其它资产项目。从2002年以后的总资产数据中减去其它资产项目,以使其可比。贷存比是另一个银行谨慎程度的代理变量。同样的存款额,经营谨慎的银行会发放较少的贷款。贷款和存款的指标选取方法同上。

商业银行谨慎行为也可以用其它指标衡量。Shrieves和Dahl(2003),Berger和Udell(1994)用贷款和资产的增长率,G orton和R osen(1995)用不良资产比率来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其它指标还有:贷款结构、银行股票价格的标准差等。本文没有采用这些指标。谨慎经营的银行倾向于有较低的贷款和资产增长率,但这一点似乎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于1986年,样本期内最新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组建于200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是从零起步,所以高的贷款和资产增长率不能完全被看作经营不谨慎的表现。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数据缺乏历

①第11家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成立于2003年,规模较小,银行层面回归只考虑另外10家银行。

621

史资料。近年来的不良资产数据虽然可以获得,其可靠性又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对于2003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中国银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是1718%,而标准普尔公司《亚太银行概

览,2004》中估计的数据是45%。①中国的金融统计很少提供贷款结构数据。到2004年,中国只有

5家上市银行,银行公司股票价格的标准差也不合适。所以,这些指标都未被采用。

基于宏观季度数据,图1显示了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三个指标在中国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之间的区别。在样本期内,虽然三个指标都在不断变化,但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存在明显区别。国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恰恰与笔者预期的一致。同时,国有银行在三个方面与股份制银行的差别都在不断缩小,显示出改革的积极作用。当然,我们不能据此直接得出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存在谨慎行为差异的结论,因为这种现象可能来自其它原因,比如银行资金来源的差异等。

为了检验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之间是否存在谨慎行为差异,引入下面的回归模型:

银行谨慎行为变量=α+β1×银行哑变量+β2×

上市哑变量+β3×GDP +β4×

利率变量+β5×银行资金来源变量+β6×

成立时间+β7×银行资产+β8×

规模控制+β9×国有银行×时间+扰动项(1)

  因变量是银行谨慎行为变量。如上所述,它们是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用银行哑变量反映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谨慎行为的区别。国有银行数值为0,股份制银行数值为1。笔者猜想股份制银行经营更为谨慎,所以会有更高的超额准备金率、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中国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和董事很少持有本银行的股票,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很少披露大股东持股的历史信息。因此,在银行产权之外,我们无法进一步探讨内部股权和外部股权对银行谨慎行为的影响。作为替代,笔者引入上市哑变量,看银行上市是否对银行的谨慎行为产生影响。上市银行的变量值为1,未上市银行的变量值为0。

引入其它一些外生变量,探讨这些变量与银行资产组合配置与谨慎行为的关系。一个外生变量是G DP 增长率。当经济增长更快时,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持有较少的准备金,发放更多贷款,所以会有更低的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更高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对于贷款资产比率指标,高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也会导致分母中贷款之外的其它资产的增长。但贷款的风险更大,经济增长会刺激银行的风险行为,所以银行贷款的增长应该会超过其它资产的增长。年度实际G DP 增长率数据来自于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季度G DP 数据来自于色诺芬数据库。

引入了两个利率变量:存贷利差和实际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当利差较大时,银行贷款更加有利可图,银行倾向于发放更多的贷款,所以会有更低的超额准备金率、更高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用1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中国的银行存贷款利率一直受到较为严重的管制,使笔者对这一变量的解释力存有一定程度的怀疑。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越高,商业银行就会把更多的存款存到银行,减少贷款数量,所以会有更高的超额准备金率、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对于年度公司层面检验,用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减去年度CPI 获得实际数据。如果其间存在超额准备金利率调整,计算其时间加权平均数。对于季度宏观数据检验,用季度末超额准备金利率数据减去季度CPI 数据。年度CPI 数据来自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季度CPI 数据来自上海聚源数据

7

2

1①中国国有银行的ROA ,ROE 指标同样存在问题。例如,中国银行年报显示:其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前营业利润从2002年的530143亿元升至2003年的585105亿元,同期ROA 从0128%降至0112%,ROE 从4134%降至2126%。其主要原因是为上市目的核销的不良资产从301亿元上升到850145亿元。本文竭力避开这些可能引起争议的数据,是希望避免数据质量影响研究质量。

银行的资产组合可能会受到银行资金来源结构的影响。用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来反映银行资金来源期限的差别。银行层面数据来自于相应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季度宏观数据,用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和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两个指标。对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指标,用活期存款代表短期存款,储蓄存款加上定期存款代表长期存款。直到2003年,中国一直没有把个人结算账户和活期储蓄区别开来。所以,把储蓄存款计入长期存款未必合适。另外计算了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指标。高的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意味着银行面临高的流动性风险,所以银行应该会有更高的超额准备金率,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

在年度银行层面回归中,控制了银行成立时间和银行资产,以保证回归结果不是由银行历史与规模差异导致的。出于正态的考虑,回归中采用成立时间(年数)和银行资产的自然对数。没有理论说明大银行或老银行应该更谨慎或更不谨慎。中国的银行规模与成立历史差别较大,通过控制这一变量,我们可以看是否能发现相应的效应。

银行的谨慎行为可能与银行监管行为有关。中国对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的监管差别,主要体现在1998年以前对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上。取消规模控制,可能会使国有银行发放更多的贷款,经营更不谨慎。引入规模控制哑变量,国有银行1998年后取值为1,其它时间和股份制银行一样为0。资本充足率是一个常用的银行监管指标。中国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一直较为宽容,而规范的基于巴塞尔协议Ⅰ的计算资本充足率方法2004年才颁布施行,所以本文没有采用这一指标。

用国有银行×时间作为外生变量,反映从样本起始时间开始,国有银行谨慎行为的变化。从1984年起,中国开始推行专业银行企业化。国有银行的内控机制与风险控制不断强化,外部银行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强。笔者猜想,由于不断进行改革,国有银行应该变得越来越经营谨慎,所以这一变量的系数在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回归中应该为正,在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回归中应该为负。对年度银行层面数据,我用国有银行子样本进行回归,国有银行×时间是从1985年开始的年度数。对于季度宏观数据,国有银行的这一变量是从1993年1季度开始的季度数,股份制银行的这一变量值是0。表1给出了年度银行层面和季度宏观回归方程中的变量及其描述统计。

三、年度银行层面回归结果

首先用银行层面的1985—2004年面板数据来分析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的不同特点。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银行哑变量是解释银行资产组合差异与谨慎行为的最重要解释变量。在3个因变量和不同自变量组合所形成的12个回归中,银行哑变量在10个回归中都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且具有与笔者猜想相同的符号。这说明,股份制银行倾向于持有比国有银行更多的超额准备金,有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更低的贷存比。这是明显的经营更为谨慎的表现。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效率较低,它们对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的考虑较弱,容易发放更多贷款。多数时候,控制更多的变量不会影响银行哑变量的解释力。仅有的两个例外是在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回归中的回归2和回归4,把银行资产加入回归中,银行哑变量变得不再显著。在这两个回归中,新加入的控制变量———银行资产,是负值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银行资产与银行哑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1718,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四家国有银行都是大银行,所有股份制银行都是中小银行。银行资产的负值系数意味着小银行倾向于持有更多的超额准备金,所以作为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经营更为谨慎。这与我们的猜想是一致的。加入银行资产变量后,银行哑变量只在2个回归中变得不显著。考虑到二者的高度相关性,银行哑变量的显著性确实是非常强的实证结果。上市哑变量的解释力有限。只有在超额准备金率回归中,它才是显著的,但符号却相反。看来上市的股份制821

银行并不必然比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经营更为谨慎。按照Berger等(2005)的思路,本文将集中注意力于产权。

表1变量描述性统计

银行层面数据宏观数据

数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数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超额准备金率1620102015501140109960104012201100104贷款资产比率2100105019001530114960154018001680107贷存比2090137216701850132960167113601880117银行哑变量21701001100016301460100110001500150上市哑变量2170100110001140135

G DP217318014120913221538871001217081951141

超额准备金利率217-141925125-1113517396-181126182-01886110利差2170100316021011135960100316021421131

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118015672100710710197960140215201930153

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9611838159316211银行资产21411451019371581197

成立时间2170312621200170

规模控制2170100110001130134

国有银行×时间80010020100101505180960100481001212515177

  注:银行层面数据是每个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1985—2004年间的年度值。宏观数据分别是1993—2004年间全部国有银行或者全部股份制银行的季度值。国有银行的银行哑变量值为0,股份制银行为1。上市银行的上市哑变量值为1,国有银行和未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值为0。成立时间和银行资产输入的是对数值。规模控制是一个虚拟变量,国有银行1998年后值是1,1997年前为0,股份制银行值为0。国有银行×时间的银行层面数据是1985年后的年数,宏观数据是1993年1季度后的季度数。

La P orta等(2002)认为持有银行产权的原因之一是社会观点(s ocial view),即希望最大化社会目标而不仅仅是利润。人们可能会认为,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谨慎行为差异,也是由于国有银行最大化社会目标造成的。1994年,中国建立了3家性银行,相应地,性贷款被从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把样本周期缩小至1994—2004年,看性贷款被分离之后的情况。实证结果(见表2回归5—7)与1985—2004年样本周期的情况非常接近,银行哑变量仍然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事实上,本文采用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贷款资产比率、贷存比作为银行谨慎程度的衡量指标。社会目标只会使国有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没有理论说明这些比率指标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作为持股的银行,股份制银行同样会受到的影响。

两个利率变量对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有很好的解释力。但总体看,G DP和两个利率变量的解释力较弱。可能的原因是,在样本期的前期,国有银行经营受到较多的管制。在1994—2004年样本回归中,3个变量的解释力明显增强,说明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行为更为理性。由于可获得的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指标主要来自1994年以后,我只在1994—2004年样本期回归中加入这一变量。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可以很好地解释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回归系数都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由于流动性风险更强,短期存款更多的银行会发放更少的贷款。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不能很好地解释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它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但符号与我的猜想不同,这可能与数据缺失有关。规模控制并没有使国有银行的谨慎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说明随着国有银

921

行改革的深入,取消规模控制并没有使国有银行变得更不谨慎。

表2股份制银行更为谨慎:银行层面回归结果

A1超额准备金率回归

全样本子样本(1994—2004)子样本(国有银行)

截距

01198

(5136)333

01398

(5142)333

01236

(5151)333

01428

(51)333

01563

(5133)333

01527

(5141)333

01596

(5185)333

01161

(5163)333

01584

(5158)333

银行哑变量

01095

(7106)333

01015

(0153)

01081

(5120)333

-01007

(-0120)

01069

(2147)333

01088

(5192)333

01024

(0191)

上市哑变量

-01049

(-2175)333

-01041

(-2183)333

G DP

-01003

(-0186)

-01002

(-0172)

-01003

(-0175)

-01002

(-0172)

-01040

(-4130)333

-01042

(-4157)333

-01043

(-4156)333

01001

(0129)

01002

(0186)

超额准备金利率

01004

(2127)33

01002

(1133)

01003

(1188)3

01001

(01)

-01003

(-1141)

-01003

(-1115)

-01005

(-1191)33

01002

(1144)

01003

(2113)33

利差

-01036

(-5131)333

-01014

(-1147)

-01026

(-3103)333

-01002

(-0115)

-01033

(-2161)333

-01043

(-3179)333

-01015

(-1118)

-01024

(-1193)3

-01034

(-3104)333

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

-01001 (-2116)33

银行资产

-01026

(-3112)333

-01033

(-3116)333

-01004

(-0143)

-01057

(-4116)333

成立时间

-01024

(-1172)3

01008

(0148)

01013

(0196)

-01001

(-0169)

规模控制

-01035

(-1136)

-01091

(-3128)333

国有银行×时间

-01002

(-0176)

01009

(2163)333

观测值162162162162128128109调整R2012680130701277013300133701341013990134301485

B1贷款资产比率回归

全样本子样本(1994—2004)子样本(国有银行)

截距

01739

(18150)333

01978

(13117)333

01834

(17116)333

01935

(12100)333

01248

(2105)33

01320

(2177)333

01261

(2108)33

01747

(11160)333

11404

(5109)333

银行哑变量

-01116

(-6182)333

-01223

(-6183)333

-01152

(-71)333

-01184

(-4168)333

-01083

(-2179)333

-01127

(-7129)333

-01140

(-4145)333

上市哑变量01006

(0123)

01003

(0119)

G DP

-01006

(-1170)3

-01005

(-1152)

-01006

(-11)3

-01005

(-1147)

01017

(1159)

01021

(1194)3

01033

(2188)333

-01003

(-0153)

-01001

(-0116)

超额准备金利率01003

(1142)

01001

(0141)

01002

(0188)

01001

(0167)

01004

(1160)

01004

(1139)

01007

(2127)33

-01001

(-0114)

01001

(0120)

031

续表

利差-01039

-01009(-0182)

-01018(-1175)3

-01015(-1117)

-01001(-0107)

01010(0179)

01032(2105)3301063(2123)33

01045(1159)

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

-01003(-4151)333

银行资产-01032

(-3178)333

-01020(-1183)301018(2105)33-01088(-2144)33

成立时间-01054(-3128)333

-01029(-1140)01016(0196)

-01022(-1115)

规模控制010*******

(1136)(0175)

国有银行×时间

-01020

(-3149)333

-01003(-0133)观测值2102102102101461461117878调整R 2

01287

01330

01319

01331

01416

01402

01502

01132

01188

C 1贷存比回归

全样本

子样本(1994—2004)

子样本(国有银行)

截距11444(171)333

11622(10135)333

11588(15173)333

11607(9185)333

01594(3154)33301680(4131)333

01848(4198)333

11412(15167)333

21057(5121)333

银行哑变量-01168(-4179)333-01247(-3159)333-01222(-5136)333

-01258

(-3113)333

-01056(-1134)

-01114(-4176)333

-01241

(-5154)333

上市哑变量

01062

(1117)01009

(0137)

G DP

-01018(-2137)33-01017(-2129)33-01017(-2133)33-01018(-2142)3301007(0148)01012(0181)01008(0152)01002(0118)01004(0145)超额准备金利率

01004(1103)

01003(01)

01003(0166)

01003(0160)

01003(0169)

01002(0163)

-01002(-0149)01000(-0174)01001(0116)利差-01157(-9149)333-01135(-5177)333-01125(-5193)333-01121(-4137)333-01066(-3143)333

-01059

(-3138)333

-01030(-1136)-01011(-0128)

-01029(-0171)

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

-01003(-2167)333

银行资产-01024

(-1134)

01002(0108)301033(2171)333

-01086(-1168)3

成立时间-01083(-2139)33

-010(-2100)3301065(2187)333

01033(1126)规模控制-010(-0190)

-01136(-2187)333

国有银行×时间

-01038(-4169)333

-01021(-11)3

观测值2091132092091451451107878调整R 2

01444

01446

01456

01456

01435

01438

01533

01615

01624

  注:数据是每个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1985—2004年间的年度值。因变量是银行超额准备金率(A 部分)、贷款资产比率(B 部分)和贷存比(C 部分)。回归1—4针对全部样本;回归5—7针对1994—2004年子样本,只包括性贷款被分离后的数据;回归

8—9针对全部国有银行1985—2004年子样本。国有银行的银行哑变量值为0,股份制银行为1。上市银行的上市哑变量值为1,国

有银行和未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值为0。成立时间和银行资产输入的是对数值。规模控制是一个虚拟变量,国有银行1998年后值是1,1997年前为0,股份制银行值为0。国有银行×时间的数值是1985年后的年数。数据缺失导致观测值发生变化。函数形式是

O LS 。括号内是t 统计量。3在10%水平下显著;33在5%水平下显著;333在1%水平下显著。

1

31

四、宏观数据实证结果

这部分用中国银行业的宏观季度数据分析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资产组合特点与谨慎行为差异。数据是4家国有银行或者全部股份制银行的加总数据。表3给出了实证结果。与年度银行层面数据实证结果完全一致,无论是否控制银行资金来源变量,利率变量和G DP增长率,银行哑变量一直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且符号与笔者的猜想相同。它仍然是三个银行谨慎行为变量的最有力的解释变量。这说明,股份制银行倾向于比国有银行持有更多的超额准备金,有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经营更为谨慎。

在三个有国有银行×时间加入的回归中,它在两个回归中在1%的水平下显著,有正确的符号。这与银行层面实证研究也是一致的。这些年来,国有银行不断对管理与经营机制进行改革。通过不断强化风险约束,它的经营行为正变得越来越谨慎。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回归是唯一的例外,国有银行×时间的回归系数是0,而且并不显著。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货币市场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的变化。1996年以后,中国的货币市场开始发展起来。统一的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成立于199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这些年来,两个市场越来越繁荣,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有越来越多的货币市场工具可以选择作为二线准备金。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没有随着时间与管理的变化而明显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三个因变量的回归中,当把更多的自变量加入回归后,银行哑变量系数的绝对值有一个明显的上升。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回归中,银行哑变量系数从第一个回归中的01057上升到最后一个回归中的01095。在贷款资产比率回归中,银行哑变量系数从第一个回归中的-01106变为最后一个回归的-01294。在贷存比回归中,银行哑变量系数从第一个回归中的-01069变为最后一个回归中的-01587。这说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其它的自变量掩盖了银行产权对银行谨慎经营行为的影响。图2给出了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金来源特点的差异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国有银行的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指标比股份制银行明显要高。由于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指标明显更低,股份制银行应该有更低的超额准备金率,更高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但图1显示的恰恰相反,股份制银行有更高的超额准备金率,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这说明,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的谨慎行为差异比图1显示的要严重得多。

G DP增长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存贷利差都是很好的解释变量。在多数回归中它们的系数是显著的,而且有正确的符号。高的经济增长看来能提高银行的贷款倾向。更高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能成功地诱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准备金。当超额准备金利率较低时,相对于总资产或存款,银行倾向于发放更多的贷款。这一特点出现在中国是很正常的。在美国和多数其它国家,银行不会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但与它们不同,中国一直对存款准备金支付较高水平的利息。高的存贷利差也能使中国的商业银行持有更少的超额准备金,发放更多的贷款。比较而言,利差的稳健性略弱于超额准备金利率。正如第二部分讨论的那样,中国一直在放松它对存贷利差的控制。由于商业231

银行受到越来越少的利率管制,用银行确定的官方利率计算存贷利差将越来越不准确。与年度银行层面1985—2004年样本回归比较起来,3个宏观变量的解释力大大增强,说明银行的经营行为越来越市场化。表3

股份制银行更为谨慎:宏观数据回归结果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回归

贷款资产比率回归

贷存比回归

截距

01115(7104)33301073(1130)010(1153)01762(38152)33301770(9153)33301918(141)333112(26192)33301752(3166)33311229(11150)333银行哑变量

01057(4109)333

01111(8150)33301095(4158)333-01106(-6126)333

-01149(-7188)333-01294(-13137)333

-01069(-1169)

3

-01119(-2148)33-01587(15139)333G DP

-01013(-3114)333

-01013

(-3109)33301006(1103)

01008(1181)

3

01003(0120)

01009(1115)超额准备金利率

01002(1174)

3

01003(2195)33301003(2135)3301000(-0126)-01001(-0182)-01005(-4127)333-01003(-0193)01005(1118)-01008(-3182)333利差

-01015(-3135)333

-01009(-1168)3

-01007

(-1129)-01008(-1148)

-01006(-0177)01010(1162)

3

-01078(-5184)333

-01016(-0182)01034(3132)333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

01033(4171)333

01030(4105)333

-01018(-1182)

3

-01042(-5135)333

01057(2120)33

-01020(-1149)

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

-01004(-0127)

-01015(-0182)

-01201(-4168)333

国有银行×时间01000(-0199)

-01004(-8149)333

-01013(-15179)333

观测值96888688868888调整R 2

01441

01629

01724

01691

01699

0191

01694

01597

01913

  注:数据分别是1993—2004年间全部国有银行或者全部股份制银行的季度值。因变量是银行超额准备率(回归1—3)、贷款资产比率(回归4—6)和贷存比(回归7—9)。国有银行的银行哑变量值为0,股份制银行为1。国有银行×时间的数值是1993年1季度后的季度数。数据缺失导致观测值发生变化。函数形式是O LS 。括号内是t 统计量。3在10%水平下显著;33在5%水平下显著;333在1%水平下显著。

两个衡量银行资金来源特点的指标都是很好的解释变量。如果银行的总存款中活期存款较多,银行就会持有更多的超额准备金,以保证其流动性。相对于其存款和资产来说,银行也将发放更少的贷款。正如第二部分讨论的那样,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是一个比短期存款Π长期存款更好的解释变量。

五、结 论

产权差异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理论上讲,国有银行的表现应该比不上非国有银行,但实证研究的结论则很不统一。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为背景,从银行业绩表现之外的另一个角度———银行谨慎经营行为讨论了产权差异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以及谨慎行为与银行产权的关系,即使作为一个一般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英文文献中,它的研究也被大大忽略了。笔者使用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这些银行资产组

3

31

图1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谨慎行为差异

  注:本图显示了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区别。数据分别是国有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的汇总值。(a)显示国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于股份制银行。(b)显示国有银行的贷款资产比率高于股份制银行。(c)显示国有银行的贷存比高于股份制银行。同时,两类银行有趋同的倾向。

 

图2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

  注:本图数据分别是国有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的汇总值,显示国有银行的活期存款Π定期存款高于股份制银行。 

431

合配置指标作为银行谨慎经营行为的代理变量,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经营谨慎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无论是银行层面年度面板数据,还是银行宏观季度数据,实证结果都有很强的稳健性。股份制银行倾向于持有更多的超额准备金,有更低的贷款资产比率和贷存比。这说明,股份制银行由于有更好的产权安排,其经营活动比国有银行明显更为谨慎。尽管谨慎行为比不上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的管理确实在不断改善。国有银行的改革是有效的,其经营行为正变得越来越谨慎。其它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变量是G DP增长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存贷利差和银行资金来源变量等。本文对这些变量的作用也进行了分析。中国的银行领域研究数据并不充分,且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笔者手工搜集了尽可能多的数据,并尽可能避开了质量容易受到怀疑的数据,但数据质量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数目较少,这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Banerjee,A.,1997,“A Theory of M isg overnance”,Quarterly Journal o f Economics112,12—1332.

Beck,T.,Cull,R.,Jerome,A.,2005,“Bank Privatization and Performance:Em pirical Evidence from Nigeria”,Journal o f Banking and Finance29,2355—2379.

Berger,A.N.,Clarke,G.R.G.,Cull,R.,K lapper,L.,Udell,G.F.,2005,“C orporate G overnance and Bank Performance:A Joint Analysis of the S tatic,Selection,and Dynam ic E ffects of D omestic,F oreign,and S tate Ownership”,Journal o f Banking and Finance29,2179—2221

Berger,A.N.,Udell,G. F.,1994,“Did Risk2based Capital Allocate Bank Credit and Cause a‘Credit Crunch’in the United S tates?”, Journal o f Money,Credit,and Banking26,585—628.

Clarke,G.R.G.,Cull,R.,Shirley,M.M.,2005,“Bank Privatization in Developing C ountries:A Summary of Less ons and Findings”, Journal o f Banking&Finance29,1905—1930.

G orton,G.,R osen R.,1995,“C orporate C ontrol,P ortfolio Choice,and the Decline of Banking”,Journal o f Finance50,1377—1420.

Haber,S.,2005,“M exico’s Experiments with Bank Privat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1991—2003”,Journal o f Banking and Finance29, 2325—2353.

Hellmann,T. F.,Murdock,K. C.,S tiglitz,J. E.,2000,“Liberalization,M oral Hazard in Banking,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Are Capital Requirement Enoug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 olume90,N o.1,147—165.

La P orta,R.,Lopez2de2S ilanes,F.,Shleifer,A.,2002,“G overnment Ownership of C ommercial Banks”,Journal o f Finance57,265—301.

M ilne,A.,2002,“Bank Capital Regulation as an Incentive M echanism:Im plications for P ortfolio Choice”,Journal o f Banking and Finance 26,1—23.

Otchere,I.,2005,“D o Privatized Banks in M iddle2and Low2income C ountries Perform Better than Rival Banks?An Intra2industry Analysis of Bank Privatization”,Journal o f Banking and Finance29,2067—2093.

Saunders,A.,S trock,E.,T ravlos,N.G.,1990,“Ownership S tructure,Deregulation,and Bank Risk T aking”,Journal o f Finance45, 3—654.

Shrieves,R. E.,Dahl,D.,2003,“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and the Behavior of Japanese Banks under Financial Duress”,Journal o f Banking and Finance27,1219—1243.

Vining,A.R.,Boardman,A.E.,1992,“Ownership Versus C om petition:E fficiency in Public Enterprise”,Public Choice73,205—239.

Y eung,B.Y.,Litov,L.P.,John,K.,2006,“C orporate G overnance and C orporate Risk T aking:Theory and Evidence”,AFA2007 Chicag o M eetings Paper.Available at SSRN:http:ΠΠssrn.comΠabstract=0915.

531

贾春新: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

The Difference of Portfolio Allocation betw een

State2ow ned B anks and Joint2equity B anks in China

Jia Chunxin

(G 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g overnment ownership and per formance is a hot topic,there are very few papers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 overnment ownership and bank prudential behavior.Based on portfolio allocation prox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udential difference of China’s state2owned banks and joint2equity banks.Em pirical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better ownership leads to m ore prudential behavior.Meanwhile,state banks are getting m ore and m ore prudent due to bank system reform.

K ey Words:C ommercial Bank;C orporate G overnance;Bank P ortfolio Allocation;Bank Prudential Behavior

JE L Classification:G210,G280,G340,O530

(责任编辑:晓 喻)(校对:晓 鸥) (上接第95页)

Marketization,SOE R eform Strategy,and E ndogenously Determined

Corporate G overnance Structure

X ia Lijun and Chen X inyuan

(Institut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enter for Institutions and G overnance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 ong K ong;

Institut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Using the data of listed firms in2001to2003,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ndogenous determination of corporate g 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firms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Chinese local g overnments.S pecifically,we explore how the degree of regional marketization and the central g overnmentπs“seize big,drop small”and“strategic restructuring”of S OE reform strategies, based respectively on firm size and industry categ ory,in fluence the ultimate controlling g overnmentπs level,g overnmentπs share ratio and g overnmentπs shareholding method.We find that,in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degree of marketization,listed firms are m ore likely to be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low level local g overnments,and the local g overnments are m ore likely to control small ratio of shares.H owever,large firms and the firms in regulatory industries are m ore likely to be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high level local g overnments,and the local g overnments are m ore likely to control a block ratio of their shares.The effects of marketization and industry categ ory on g overnmentπs shareholding method are not robust,and large firms are m ore likely than small firms to be indirectly controlled by local g overnments.The results together indicate that regional marketization and the central g overnmentπs S OE reform strategy shape the corporate g 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firms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Chinese local g overnments. K ey Words:G overnance S tructure;Endogenous Determination;Marketization;S OE Reform S trategy

JE L Classification:G340,G320

(责任编辑:成 言)(校对:子 璇) 631

文档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差异研究3贾春新内容提要:商业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业绩表现的关系,近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很少有文章讨论银行国有产权与银行谨慎经营行为的关系。本文依据银行资产组合配置比率指标,研究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谨慎行为方面的差异。实证结论表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经营更为谨慎;国有银行由于管理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正变得越来越谨慎。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银行组合配置银行谨慎行为3贾春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cjia@gsm.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