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39:07
文档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临床医学(1002)一级学科英文名称:ClinicalMedicine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素质高、临床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仅德才兼备、遵纪守法,而且富于创新和合作精神;能够具有临床医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够具有科研思维和设计以及较
推荐度:
导读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临床医学(1002)一级学科英文名称:ClinicalMedicine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素质高、临床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仅德才兼备、遵纪守法,而且富于创新和合作精神;能够具有临床医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够具有科研思维和设计以及较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临床医学           (1002)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  Clinical Medicine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素质高、临床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仅德才兼备、遵纪守法,而且富于创新和合作精神;能够具有临床医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够具有科研思维和设计以及较快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能够较熟练的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写作和一般会话能力。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内科学

本专业是研究内科系统疾病临床特点、发展、发病机制、治疗和临床康复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在呼吸内科领域重点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干预治疗。探讨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呼吸危重病人的监测及治疗等。在心血管领域研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及循证医学在高血压中的应用。研究冠心病再灌注细胞生理、生化及免疫因子变化。研究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消化内科方面主要探讨内窥镜治疗及呼吸氢浓度检测在消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血液内科方面主要研究白血病的耐药机制、药代动力学及中西医结合在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呼吸内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① COPD研究领域:开展COPD患者呼吸肌康复方法的研究;以及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探索更佳的COPD治疗方案,以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恶化,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② 睡眠医学领域: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其对各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治疗的研究。

③ 肺栓塞诊疗技术的研究:本学科研究肺栓塞病理生理学基础和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探寻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的诊断方法。

④ 呼吸危重症研究领域:以呼吸重症监护室为基础,系统建立了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呼吸监测、气体代谢分析和细胞氧合评价、血液净化等技术方法,在呼吸支持技术和重症监护方面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

   (2) 心血管内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①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胰岛素抵抗、瘦素、血清抵抗素等神经、生化因子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以及通过临床试验,以循证医学的理论来研究各种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的短期及长期效果。以促进高血压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进步。

② 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高频信息动态变化,冠脉血运重建前后各种细胞、生化及免疫因子的变化,以及各种药物及介入手段治疗的效果评价。

③ 心血管病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主要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治疗;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安装双腔、三腔起搏器及ICD;心腔内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房扑等。

④ 心力衰竭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本研究主要研究各种原发性心肌损害和/或心脏高负荷所造成的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各种细胞因子、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及其与心室重构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 

   (3) 血液内科基础及临床研究

① 白血病耐药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白血病细胞产生抗药性,多药耐药产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各种化合物或药物逆转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② 白血病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各种抗白血病药物在动物模型或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髓内、中枢等的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

③ 白血病抗血管增生研究:研究白血病血管增生的机制及各种药物抗血管增生的途径、相关机制及临床疗效。

④ 白血病靶向治疗:主要研究一系列与白血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受体、抗原、细胞内关键物质,研究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

⑤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各种预处理方案、各种新型药物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及相关治疗的研究,各种移植后并发症处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⑥ 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白血病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

(4) 消化内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① 研究与开发内窥镜下治疗等微创技术在消化系疾病诊治中应用。

② 慢性肝病的诊治

  研究和评价新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效果。腹腔积液的产生机理,鉴别方法和治疗手段。

③ 呼气氢浓度检测在消化系疾病研究中的意义

  通过检测呼气氢浓度,来探讨不同疾病状况、肠道内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5)  内分泌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① 胰岛β细胞凋亡、增殖与分化机制研究

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研究; 

③ 3C方案在ICU病房及围手术期的应用;

(6) 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①  慢性肾衰腹膜透析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②  IgA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 外科学

本专业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的综合学科。主要涵盖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显微外科及烧伤外科等学科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其中,神经外科重点研究颅脑肿瘤、颅脑及脊髓损伤的治疗;普通外科重点研究甲状腺、乳腺及肝胆胰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微创治疗;胸心外科重点研究胸部及纵隔肿瘤、复杂先心、冠心病的治疗;泌尿外科重点研究泌尿系肿瘤及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显微外科重点研究肢(趾)再植、手指再造、创面的显微外科修复;烧伤外科重点研究烧伤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神经外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重点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神经外科常见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从基因水平探索治疗脑肿瘤的可行方案。利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

(2)  普通外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研究重点是甲状腺、乳腺及肝胆胰、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胰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特性研究及临床治疗,微创胆道外科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3)  胸心外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对胸部及心脏疾病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研究;重点探讨胸部肿瘤、纵隔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及微创术的应用;心脏外科主要研究复杂先心病、主动脉瘤及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4)  泌尿外科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对泌尿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重点研究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病因、发病机制及手术、综合治疗;研究微创技术、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5)  显微外科伤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对手外伤等显微外科处理伤病机制进行研究及新技术研发;重点研究断肢(趾)再植、手指再造、创面的显微外科修复;研究皮瓣、肌皮瓣、骨皮瓣移植,周围神经损伤及显微外科诊治及各种组织缺损的显外修复。

(6)  烧伤外科伤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研究特重烧伤的创面修复及深度烧伤修复的机制及治疗方法;重点研究烧伤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研究电击伤各种皮瓣的修复。

3.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疾病及保健。分产科、妇科、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等部分。产科主要包括妊娠、分娩、产褥的生理、病理及相关疾病诊治;妇科研究内容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包括炎症、肿瘤、损伤、畸形等疾病;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主要内容为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避孕,绝育的方法、机理及临床选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妇科肿瘤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主要为:卵巢癌发生发展机理、多药耐药机制及耐药逆转,宫颈癌发病机理、人群筛查、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等生物学治疗,并通过细胞培养或对肿瘤组织进行相应处理,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PCR等方法,达到在多个水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目的。

(2)妇科内分泌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技术也日新月异,该方向研究对象主要为:绝经妇女激素治疗的利弊,雌孕激素对心血管的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等的研究,辅助生育技术基础等。

(3)围产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正常妊娠期间机体免疫状况,病理妊娠(复发性流产、妊高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等)免疫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围产期心脏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监护及处理。

4. 儿科学

本专业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在完成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础上形成了稳定且特色明显的三个研究方向。

(1)  小儿急救

主要研究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早期上机指征、机械通气策略;重症肺炎的多脏器损伤及救治措施;休克的扩容方案及途径;颅内压增高的监测及治疗措施。

(2)  新生儿疾病

主要开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预后评估、出院后随访及干预;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的系统化管理;新生儿肠道外营养;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处理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机械通气治疗。

(3)  小儿神经疾病

以医院的门诊、病房为依托,与康复科联合开展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及神经系统疾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5. 急诊医学

本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救及灾害救援的过程中,其理论和技能也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在某种意义上说,急诊医学发展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医学水平,并具有战略意义。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急性中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急性中毒在我地区仍然是急诊科的常见病,随着社会发展常见中毒的种类有所改变,百草枯中毒的发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因此其中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是一热点。通过研究其中毒的机制,可以探索更好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心肺脑复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①   虽然CPCR已诞生50周年,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可供研究的空间。截至目前为止尚无大宗的院内、院外CPCR病例前瞻和回顾性研究报告发表;虽然目前诸多国内杂志屡有关于CPR的研究报道,但由于设计或动物模型缺陷,很少能在国际期刊发表。因此可以说这些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共同去研究,争取在2l世纪的下个十年的CPCR指南中有我们中国的资料。

②   低温治疗法在心脑肺复苏的研究:低温疗法在心脑复苏中仍存在很多基础及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研究可以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提高其生存率及愈后。

(3)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重症感染、大手术、创伤、重症胰腺炎等是MODS的主要原发病因,MODS的病死率随着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研究MOD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探索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减少社会负担。

6. 肿瘤学

本专业是研究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实用性学科。重点研究消化道、呼吸道等常见肿瘤、遗传及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病中的因素,探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微创手术在腹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重点研究探讨腹腔镜、微波及光动力、氩氦刀在治疗肝癌、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在消化道肿瘤中重点研究食管癌、贲门癌的、胃癌、大肠癌的分子流行病学,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蛋白芯片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变化以及遗传背景,研究肿瘤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在肿瘤发展过程的作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是研究消化道发生、发展、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肿瘤标志物在诊断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研究遗传因素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的特点是既注重肿瘤的基础理论,同时又结合临床,研究肿瘤治疗中的实际问题。

(2)  微侵袭治疗腹部实质性器官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探讨光动力、氩氦刀、微波等靶向治疗新技术,对肿瘤微侵袭治疗的机理与临床研究。

(3)  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重点研究肺癌的微创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以及生物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前景等。

(4)  肿瘤的病理研究

重点研究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和呼吸道肿瘤的肿瘤病理学基础,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肿瘤的病因、发生发展、转移和浸润的发生机理。

7. 神经病学

本专业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其中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特点;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学科以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同时研究本学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子机制、遗传学特点和治疗方法,从预防、治疗、康复三个层次对疾病进行深入地研究。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脑血管疾病

本方向主要研究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治疗和预防。从分子水平研究脑保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机制及变化规律;超声溶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等。

(2) 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及其他病)

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研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求治疗方法。

(3)  神经康复研究

研究不同阶段康复治疗的突触重塑与神经网络重建;从经济学、行为学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评价康复治疗近期与远期疗效,并注重相关器械的开发与研究。

(4)  周围神经病

研究疼痛及其调节的机制;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免疫学治疗的理论依据;神经电生理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等。

(5)  神经免疫性疾病

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基因研究;神经免疫调节的致病机制等。

8. 老年病学

本专业是研究老年医学相关理论、老年机体各系统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及其与老年疾病的关系,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老年人的健康综合评估,老年人认知和心理健康,老年人合理用药及副反应等方面。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老年脑血管疾病研究方向

老年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临床特点及治疗

(2) 衰老与抗衰老机制研究

重要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随年龄变化的基础与临床综合研究

(3) 代谢性疾病研究方向

老年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及慢性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9. 皮肤病与性病学

本专业是一门研究发生在皮肤、粘膜以及与之有关的疾病学科。研究包括了皮肤病理学、皮肤真菌学、性病学、皮肤外科学、皮肤美容学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皮肤病与性病学与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银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  性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3)  皮肤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

10.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本专业是以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为主的临床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系统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和核素显像等成像手段的影像诊断,以及在相应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微创治疗——即介入治疗。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影像诊断及介入诊疗

研究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尤其是在肿瘤的介入治疗、神经的介入诊疗、胃肠道的CT诊断、心血管造影的CT诊断,研究1.5T 双梯度磁共振成像仪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2)  超声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介入性超声微创技术在胸腹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与病理诊断密切结合,并逐步拓展超声技术在以肿瘤为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领域;胸腹部疾病超声诊断;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浅表组织及小器官的超声诊断;软骨及关节病变的超声诊断。

(3)  核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分布,从分子水平研究其生理、生化改变,使功能代谢影像与解剖结构影像相结合,研究病变早期的影像学特征。

11. 临床检验诊断学

本专业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诊断学中迅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对人体的组织器官、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脱落细胞等进行实验室检验,以期获得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来协助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临床血液学检验方法及应用研究

血液系统疾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检验方法的建立,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2) 临床免疫学检验方法及应用研究

酶免疫学、放射免疫学、发光免疫学、荧光免疫学以及流式细胞术的检验方法的建立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3) 遗传性疾病实验方法及应用研究

细胞遗传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检验技术,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

(4) 肿瘤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

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目前已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异常基因的出现是细胞癌变的基础,各种致癌因子是异常基因突变的诱因,异常基因变成癌基因的免疫学因素。

(5) 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入开展肿瘤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和标志蛋白鉴定、肿瘤相关抗原及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获得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和标志物。

12. 眼科学

本专业是研究视觉器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一级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学科。在眼底病方面研究眼底病的病理基础及治疗。在眼外伤领域研究眼外伤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并开展视光学改变相关疾病及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眼底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本专业的研究主要是对中间葡萄膜、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球内段等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治疗。

(2)  眼外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为从事对眼外伤直接或间接损伤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所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进行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研究。

(3)  青光眼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研究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神经损害及各类常见青光眼的检测手段、评价指标,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等。尤其是青光眼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

13. 耳鼻咽喉科学

本专业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一门科学。由于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相互紧密联系,又多为深在细小腔洞,都必须借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辩认正常形态和病变表现,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的学科。近年来,由于鼻神经外科和耳科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与颌面、颈胸外科以及颅底外科的关系日益密切,耳鼻咽喉科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耳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外耳、中耳、内耳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康复的研究。尤其是耳聋及眩晕的防治。

(2)  头颈肿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从事对头颈肿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鼻、咽、喉部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从事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评估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14. 麻醉学

本专业主要研究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的基础理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吸入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产生的机制,研究全身物的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疼痛发病机制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临床麻醉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产科等临床麻醉和老年和小儿麻醉的临床应用。控制性降压和血液稀释的基础研究和新进展研究。本研究的特点是注重麻醉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麻醉中的实际问题。

(2)疼痛治疗研究

急、慢性疼痛发病机制与治疗,癌性疼痛治疗的新近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多模式镇痛机制和方法的选择。

(3)物研究

吸入性物的作用机制和新近展研究,新型肌松药以及拮抗药的研究。静脉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

15. 护理学

本专业是研究人类由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和生命周期变化引起的各种失衡反应的客观规律及诊断与干预方法和技术,以恢复或重建平衡,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研究包括探讨护理对象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身心放应的规律、评价病情观察和判断手段与技术的有效性、验证各种护理措施的效果,探讨护理人才的培养问题和护理实践中的管理问题。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临床护理学

临床护理学是解决患者护理问题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本学科方向运用护理学理论和成人教育学理论,针对肿瘤化疗患者护理干预、糖尿病等患者健康教育模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开展研究。

(2)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本学科方向运用教育学、护理学、心理学等理论,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人才培养模式、护理实践教学开展研究。

(3)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解决护理实践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本学科方向综合运用管理学、护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三方面开展持续研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按照《河南科技大学关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10]5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遵循课程学习、临床实践、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组织好理论课学习、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做好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以下简称中检)、评审与答辩等环节的组织工作,并严格把关。

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临床实践0.5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5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期毕业,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四、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由课程学习(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临床能力训练、学位论文组成,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硕士生可根据论文工作的需要,经导师同意后选修培养计划之外的课程,取得的成绩和学分可列入成绩总表,但不作为规定的学分。

学位课必须考试,非学位课可以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考核,学位课考试平均成绩达75分(含)以上,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临床能力训练及要求

   临床能力训练包括:临床技能实践、临床教学实践环节,共3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 临床技能实践

   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以二级学科为主,兼顾相关科室。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掌握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处理技术;学会接诊病人及门诊病历书写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训练结束时,由科室负责人组织本科室研究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医德医风以及工作量进行考核,总平均成绩≥70分为合格;

2.临床教学实践

   临床教学实践的时间一般累积为0.5个月,包括协助导师为本专科生的理论辅导、及实习带教等。

 

六、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重选择有重要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论文的研究内容。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1 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内容研究工作。论文工作过程中应实施中检工作,中检通过后方可继续培养工作。

2 学位论文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有新见解或新成果。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语言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完成,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有实验研究和验证。硕士生在学期间一般应阅读较多的有关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数量和格式应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学位论文必须采用学校规定或认可的格式撰写。

3 硕士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申请答辩之前还应达到学校规定的在学研究成果要求。学位论文完成后需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查,文字复制比小于30%时,可正常进行,文字复制比在30%-50%之间的,应写出书面情况说明,文字复制比大于50%时,应推迟答辩。

4 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一般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其中一位为院外专家)和院内论文评审专家组进行盲审评阅。通过评阅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1-2名校外专家。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5 提前完成论文,并满足学校的相关规定者,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课程设置

课 程类 别课程中文名称  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课程英文名称开课单位课程

代码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812考试Dialectics of Nature马克思主义学院00000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马克思主义学院000000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18041-2Postgraduate English外国语学院000000003
专业基础选修课

 

 

 

医学专业英语4021Medical Specialties English医学院071000059
病理学进展301.51Recent Advances in Pathology医学院071000125
卫生统计学4021Health statistics医学院071000041
医学分子生物学4021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医学院071000002
医学免疫学4021Medical immunology医学院071000004
医学细胞生物学4022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院071000013
医学分子病毒学4021Medical Molecular Virology医学院100100004
医学心理学4021Medical psychology医学院100200001
组织学4022Histology医学院100100005
药物分析技术4022Drug Analysis法医学院100100002
医疗纠纷鉴定4022Medical Disputes Appraisal法医学院100100003
非学位课 

公共选修课

卫生统计学应用技术2011Health statistics application technology医学院071000069
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2011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医学院071000101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301.52Technical writing and literature search图书馆000000013
现代生物学技术4022考试

/

考查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医学院100100006
循证医学4021Evidence based medicine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1
临床流行病学4022Clinical epidemiology医学院100200004
断面解剖

4021Section plane solution医学院100200018
药理学进展4022Advances in pharmacology医学院100100025
医学科研方法4021 Medical Research Method医学院071000099
医学遗传学301.51 Medical Genetics医学院071000010
生理学进展4022 Advances in Physiology医学院071000047
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诊断技术4022 Disease Animal Model Establishing and Diagnostic  Technique医学院071000103
专业选修课内科学4022考试

/

考查

Medicine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5
外科学4022Surger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4
妇产科学4022Obstertrics  and  Gynecolog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6
儿科学4022Pediatrics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9
肿瘤学4022Oncology第一附属医院071000102
神经病学4022Neurolog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8
神经解剖学301.51Neuroanatomy医学院071000014
神经生理学2011Neurophysiology医学院071000071
神经生物学4022Neurobiology医学院071000081
急诊医学4022Emergency medicine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4
重症医学4022Critical care medicine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3
眼科学4022Ophthalmolog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4022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2
耳鼻咽喉解剖学4022Otolaryngology anatom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0
耳鼻咽喉学301.52Otolaryngology learn seminar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5
皮肤性病学4022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2
护理教育学4022Nursing education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6
护理管理学4022Science of nursing management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0
老年医学4022Geriatric medicine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03
临床输血学4022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06
临床血液学检验4022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09
临床免疫学检验4022Clinical Immunology Examination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0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4022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08
医学影像学4022Medical imaging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17
现代麻醉学4022Modern anesthesiology (Third Edition)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27
临床疼痛治疗学4022Clinical therapeutics of pain (Second Edition)第一附属医院100200007
专题讲座301.52Special Lecture第一附属医院444444021
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技能实践 2.53考查Clinical practice第一附属医院777777021
临床教学实践 0.53Teaching practice第一附属医院
 

文档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临床医学(1002)一级学科英文名称:ClinicalMedicine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素质高、临床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仅德才兼备、遵纪守法,而且富于创新和合作精神;能够具有临床医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够具有科研思维和设计以及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