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32m预制箱梁上拱度统计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44:13
文档

32m预制箱梁上拱度统计分析

上拱统计分析根据通桥(2016)2322A-Ⅱ(跨度:31.5m)设计图纸上的要求,梁体在终张拉施工完成30天后,扣除自重影响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为:二期恒载为120~140KN/m:9.44(mm)。因为设计考虑扣除自重影响是按照跨度31.5计算的,而梁场存放梁的支点是在距离梁1.5m,即存梁支点间距为29.6m,所以我们对由于支点间距不一样造成的梁体自重挠度进行分析。1、公式推导:1.1梁体自重产生的挠度根据公式f=5qL4/(384EI)式中:f—跨中挠度   L—支点间距   E—梁体弹
推荐度:
导读上拱统计分析根据通桥(2016)2322A-Ⅱ(跨度:31.5m)设计图纸上的要求,梁体在终张拉施工完成30天后,扣除自重影响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为:二期恒载为120~140KN/m:9.44(mm)。因为设计考虑扣除自重影响是按照跨度31.5计算的,而梁场存放梁的支点是在距离梁1.5m,即存梁支点间距为29.6m,所以我们对由于支点间距不一样造成的梁体自重挠度进行分析。1、公式推导:1.1梁体自重产生的挠度根据公式f=5qL4/(384EI)式中:f—跨中挠度   L—支点间距   E—梁体弹
上拱统计分析

根据通桥(2016)2322A-Ⅱ(跨度:31.5m)设计图纸上的要求,梁体在终张拉施工完成30天后,扣除自重影响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为:二期恒载为 120~140KN/m:9.44(mm)。因为设计考虑扣除自重影响是按照跨度31.5计算的,而梁场存放梁的支点是在距离梁1.5m,即存梁支点间距为29.6m,所以我们对由于支点间距不一样造成的梁体自重挠度进行分析。

1、公式推导:

1.1梁体自重产生的挠度根据公式f=5qL4/(384EI)

式中:f—跨中挠度

       L—支点间距

       E—梁体弹性模量

       I—梁体惯性矩

1.2考虑悬臂端产生的挠度

悬臂端挠度按公式

y=-qc12l2(X/L)[1-(x/L)2]/12EI

式中:y—悬臂端挠度

C1—悬臂端长度

X—支点到跨中的距离,等于0.5L

所以y=-qc12l2/16EI

1.3跨中总的挠度

f=5qL4/(384EI)-qc12l2/16EI

=5q(5L4-24c12L2)/(384EI)

2、计算自重产生的挠度

在永久支座上,跨度L=31.5m,C1=0.55m

f1=4915597q/384EI

在存梁支座上,跨度L=29.6m,C2=1.5m

f2=3790969q/384EI,(f2f2/f1=0.77

说明在存梁支点上的自重挠度要小于在永久支座上的自重挠度,在存梁支点上终张拉后产生的上拱度要比设计小0.23f1。

设计自重挠度计算

因为惯性矩在梁体断面上是变化的,为了计算方便,采用根据静荷载试验数据求自重挠度。

由静载试验数据可知

梁体自重力矩:MZ=30068.43KN·m

活载力矩(含动力系数):Mh=23285.48KN·m

动力系数:1+μ=1.086

静荷载Mb=Mh/(1+μ)=23285.48/1.086=21441.51013KN·m

静荷载时挠跨比f/L=1/5000(二期恒载值为120~140KN/m)

说明在静荷载时允许最大挠度为f=31500/5000=6.3mm。则自重挠度f载=30068.43/21441.51013×6.3=8.8347839mm ,所以在存梁支座上实测的上拱度应减去0.23×8.8347839≌2.032mm即为L=31.5m时的上拱度。

如实测弹性上拱度锚固时上拱度为11mm,则转换成L=31.5m时上拱度为11-2.032=8.955mm<9.44mm。

根据以上计算,在120~140KN/m荷载时,存梁支座上实测上拱度值不得超过:9.44+2.032=11.472(mm)。

以下是前10孔梁的30天上拱度实测统计表

项      目

实测值(mm)

允许值(mm)

备注

JJDY31.5QS-0018.511.472
JJDY31.5QS-002911.472
JJDY31.5QS-0038.511.472
JJDY31.5QS-004811.472
JJDY31.5QS-005911.472
JJDY31.5QS-0061011.472
JJDY31.5QS-007711.472
JJDY31.5QS-008811.472
JJDY31.5QS-009911.472
JJDY31.5QS-010511.472
JJDY31.5QS-01111.472
JJDY31.5QS-01211.472
根据统计说明梁体实测的上拱度满足设计要求。

 计算:                                          复核:                            

 

文档

32m预制箱梁上拱度统计分析

上拱统计分析根据通桥(2016)2322A-Ⅱ(跨度:31.5m)设计图纸上的要求,梁体在终张拉施工完成30天后,扣除自重影响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为:二期恒载为120~140KN/m:9.44(mm)。因为设计考虑扣除自重影响是按照跨度31.5计算的,而梁场存放梁的支点是在距离梁1.5m,即存梁支点间距为29.6m,所以我们对由于支点间距不一样造成的梁体自重挠度进行分析。1、公式推导:1.1梁体自重产生的挠度根据公式f=5qL4/(384EI)式中:f—跨中挠度   L—支点间距   E—梁体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