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资源学课程论文
题 目:井冈山市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分析
学 号:**************
* *****
年 级:2010级
学 院:旅游学院
系 别:应用外语
专 业:旅游管理(应用英语)
*******
完成日期:2012年4月22日
分 数:
井冈山市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旅游业是井冈山市发展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好坏与当地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一系列图表,简单阐述了处理好旅游资源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要性。文末通过对现行旅游资源发展优势和劣势的评估,提出了一些对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效益;开发;评价
1 井冈山的地理位置
井冈山市是吉安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前,井冈山没有的县级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后,在党、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事处,总人口14.8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平方公里。
2 井冈山旅游资源
2.1 景点概况
现在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有11个景区(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鹅岭、茅坪、龙市),70多处景点,460多处景观,总面积达26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2 景点介绍:井冈山旅游资源
表一 井冈山旅游资源
| 井冈山旅游资源分区、分类 | |||
| 景区名称 | 景点 | 人文景观 | 自然景观 |
茨坪景区 | 茨坪 | 旧址群、博物馆、烈士陵园、红军烈士墓、烈士纪念塔 | 南山公园、挹翠湖游园、兰花坪、桂花坪 |
| 五马朝天 | 五马朝天崖、衍庆桥、衍庆桥瀑布、仙岩洞、古松 | ||
| 龙潭景区 | 小井 | 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军烈士殉难 处、红军烈士墓 | |
| 龙潭 | 鹰嘴岩、翡翠谷、点将台、长寿泉、碧玉潭、锁龙潭、珍珠潭、击鼓潭、仙女潭 | ||
| 金狮面 | 红军洞 | 长虹瀑、回音壁、金龟击鼓、一线天、琴台、观瀑停、人面 崖、海螺峰、金蟾戏珠、侍女峰、“马撒尿”瀑布、水帘瀑 | |
| 黄洋界景区 | 大井 | 、朱德、陈毅、彭德怀旧居、 红军医务诊疗所旧址、王佐烈士墓 | 高山田园风光、百竹园 |
| 猴子山 | “龙王仙场” | 云海、瀑布、“拐湖云深” | |
| 黄洋界 | 红军营房、哨口工事、纪念碑、槲树 | 高山深谷、云海、“宝光”日光 | |
| 八面山 | 红军哨口工事 | 湘赣两省边界高山峡谷 | |
| 主峰景区 | 双马石 | 红军哨口工事 | 双马石 |
| 水口 | 水口峡谷、彩虹瀑、杜鹃花、杜鹃花、石门 | ||
| 五指峰 | 游击洞、天军洞、井冈冲电站大坝 | 主峰峰峦、河西垅次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集锦峰、井岗湖 | |
| 坪水山 | 雷打石、荆竹山 | 杜鹃林 | |
| 笔架山景区 | 黄坳 | 地母宫—旧居、红军物质转运站、遂川县工农兵旧址、黄坳战斗遗址、雁塔桥 | |
| 朱砂冲 | 朱砂冲红军哨口工事、行洲红军标语群 | 次原始森林、朱砂河漂流 | |
| 笔架山 | 扬眉峰、佛手指天岩、天烛峰、孔雀峰、巨象峰、十里杜鹃林、松、云海、日出 | ||
| 桐木岭景区 | 桐木岭 | 红军哨口工事、旗锣坳 | |
| 石燕洞 | 溶洞、钟乳石等 | ||
| 湘洲景区 | 落井 | 高山峡谷、次原始森林、跌水 | |
| 白水寨 | 密林峡谷、原生植物 | ||
| 严岭嶂 | 云海、日出、杜鹃林 | ||
| 仙口景区 | 长坪 | 瀑布 | |
| 热水洲 | 热水洲温泉 | ||
| 鹅岭景区 | 鹅岭 | “玉鹅耸翠”——古八景之一、兴祚王祠、万卷书、三生石、聪明泉、试剑石、炼丹灶、仙女插伞 | |
| 茅坪景区 | 茅坪 | 八角楼旧居,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二大”旧址,前委、特委和红军医院旧址、步云山练兵场旧址、象山庵、湘赣边界工农兵旧址、洋桥湖红四军军部旧址 | 高山田园风光 |
| 柏路 | 柏路会议旧址 | ||
| 龙市景区 | 龙市 | 龙江书院、红四军建军广场旧址、会师桥遗迹、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 |
| 古城 | 联奎书院——古城会议旧址、文风塔 | ||
| 新城 | 新城战斗遗址,红四军、红五军会师遗址,南门城楼 |
表二 井冈山旅游资源分类及其成因
| 井冈山旅游资源分类及其成因 | ||
| 旅游资源分类 | 旅游资源名称 | 旅游资源成因 |
| 山岳地貌旅游资源 | 五指峰、扬眉峰、海 螺峰、天烛峰、孔峰 | 井冈山地区大量泥盆纪地层在印支—喜山运动中被抬升为高山,泥盆系下部为石英砂岩、砾岩,大多数山峰都是由这些石英砂砾岩组成 |
| 瀑布类旅游资源 | 彩虹瀑、水帘瀑、衍庆桥瀑布 | 构造型瀑布景观,由于构造断裂作用及差异侵蚀、风化形成众多陡坡、悬崖 |
| 泉水类旅游景观 | 长寿泉、五眼泉、热水洲温泉 | 井冈山多为断层泉,泉水在地壳深部的循环过程中被地热加热,出露后形成温泉 |
| 湖泊、水库类旅游景观 | 挹翠湖、群峦湖、罗浮水库、狮子口水库、三角塘水库 | 挹翠湖是利用井冈山市中心天然洼地挖掘而成;群峦湖等水库皆是利用峡谷河床地形修建水库大坝而成 |
| 植物类旅游景观 | 杜鹃花、香果树、南方红豆杉、 白豆杉、银杏 | 有利的生长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
| 动物类旅游资源 | 短尾猴、水鹿、白鹇、黄腹角雉、石鸡、石鱼、石耳 | 井冈山原始森林是各种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
| 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 | 黄洋界、笔架山等的日出、云霞、云海 | 山区特有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 |
| 近代红色旅游资源 | 井冈山博物馆、烈士 陵园、红军医务诊疗所旧址、红军哨口工事、旗锣坳、大井旧居 |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
| 地方土特厂品旅游资源 | 黄坳豆鼓、竹笋干、木耳、红米等 | 山区作物生长环境和历史原因 |
3.1 总体开发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在已经开发了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茅坪、龙市、鹅岭等11个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井冈山有着自己正确的开发理念和模式。下面主要从三大效益方面分析井冈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的影响,从而得出对井冈山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评价。
3.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井冈山经济发展现状来看
表三 井冈山市经济发展状况(2007、2009、2010年)
| 年份 | 生产总值(GDP):亿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2010 | 31.11 | 4692 | 54.62% | 15400 | 44.35% |
| 2009 | 25.53 | 4391.35 | 54.26% | 14016 | 47.3% |
| 2007 | 17.38 | 3655 | 11460 |
表四 井冈山市三大产业增加值(2007、2009、2010年)
| 年份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 |
| 2010 | 3.48 | 12.41 | 15.22 | 54.9% |
| 2009 | 2.81 | 10.06 | 12.66 | 65.5% |
| 2007 | 2.65 | 6.17 | 8.56 |
(1),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三大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产值不断增加。
(3),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产业是一项产业联动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兴起和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井冈山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井冈山地区经济总产值、人均收入方面的增加,而且为当地经济发展吸引了资金,完备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井冈山市的经济发展。
3.3 环境效益
井冈山是一个山城,以自身独特的美丽迷人的自然环境而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工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等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2),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滞后。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管网严重不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与此相匹配的固体废物资源化手段、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严重缺乏,造成大量固体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给环境造成新的危害和潜在威胁
(3),生态环境系统较脆弱,生态环境继续破坏依然发生,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等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4 井冈山旅游资源发展评价
4.1 井冈山旅游资源发展优势
4.1.1 “红”与“绿”结合,充分发挥独特魅力
井冈山既是中国最绿的山,又是红色旅游中内涵深厚的山。深邃厚重的红色历史与优美的绿色风光交相辉映、完美结合,赋予了井冈山旅游神圣而又神奇的独特魅力。五百里井冈百花争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满林海、飞瀑流泉,集雄、险、秀、奇、幽为一体,整个景区无污染,无噪音,森林覆盖率高达86%以上,堪称一个巨大无比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极佳。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寻根之旅”,“缅怀之旅”,“会师之旅”,“建党之旅”等10 余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六个一”工程:吃一顿红军餐,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红军烈士墓。同时,井冈山还策划举办了“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中国红歌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成功地将“红色”(历史)与“绿色”(自然风光)有机结合,使景区品味日益提升,红色文化也得到从分挖掘。
4.1.2 明确目标,积极发展
“十二五”规划出台以来,井冈山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同志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发展思路。井冈山的成功发展经验已被许多红色旅游景区所借鉴。2011年8月中旬,延安市的地方领导人随延安文苑旅行社,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赴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市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组一行本着“带着问题出去,拿着办法回来”的目的,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大家普遍感受到,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井冈山市按照“大井冈、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旅游业已成为井冈山的龙头产业,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
4.2 井冈山旅游资源发展的不足
4.2.1 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在新建的井冈山博物馆里虽然有一些旅游产品提高了声光电等高科技含量,个别雕像、文也可以让游客触摸,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从总体上看,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相对缺乏互动性,绝大多数遗址、旧址、旧居、文物以静态展示形式为主,游客只能看、只能听,不能摸、不能碰,缺乏参与、体验和互动,在景点只好绕一圈就走,停留时间不长。所开发的旅游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表现出历史的原貌和深厚的红色底蕴。
4.2.2 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加强
从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来看, 在大力开发井冈山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的同时, 没有充分发掘客家文化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将井冈山景区的文化底蕴提高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4.2.3 井冈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井冈山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井冈山红色商标被非井冈山市商家抢注泛滥的现象。截至2007年底,“井冈山”商标已被注册了12个类别,而井冈山市却没有一家企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
(2),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手工艺品有着广阔的发展情景,然而当地居民却忽略了对之一无形财富的保护。没有任何一名手工艺品制造者申请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
井冈山红色品牌流失日益加剧,使经济本已落后的老区在发展经济发展中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4.2.4 井冈山旅游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井冈山红色旅游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方面,旅游互补性项目较缺乏, 可供游客选择参与的旅游休闲项目和活动不多,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满足;另一方面,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产品魅力,在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与全国多数景区大同小异,不能形成对游客的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从而成为制约旅游经济效益实现的一大瓶颈。
4.3 井冈山旅游发展改善措施
4.3.1加快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进程
客家文化是指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客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对井冈山的旅游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将使井冈山旅游实现质的飞跃。我认为在开发客家文化的时候,仅仅把它当作是一个旅游产品来开发是远远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价值的。对于井冈山上的客家文化,应该像发展红色精神一样,赋予它新的血液与生机,使游客能从广大的井冈山山民的身上感受到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将红色净胜与客家文化有机结合,给游客以全新的文化体验。一方面,能够赋予红色旅游文化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充实和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3.2 围绕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特色产品
为适应红色旅游业向文化性、参与性、体验性发展的需要, 井冈山纪念地需要在运行机制上加以必要的改革, 由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产品向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产品过渡,井冈山红色旅游可大力开发以下几类产品:(一),“走井冈山道路体验” 系列旅游产品。
以井冈山斗争为主题,以井冈山为龙头,以个人和团队的切身体验为产品特色,包括重走率领秋收进军线路、吃红军饭、穿红军衣、唱红军歌、宿红军营地、接受红军操练、参加军事演习等一系列活动,真实感受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现实生活;(二),军事文化考察旅游产品。针对军事院校学生、军人和军事爱好者,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战场遗址、朱毛红军会师旧址、三湾改编旧址、“三大纪律”首次颁布旧址、新七岭战场遗址、五斗江战场遗址等地, 通过多媒体现场观摩或实战演习等方式展现著名的事件、战事和历史,进行军事文化和国防知识教育。
4.3.3 完善井冈山景区产业结构
要继续坚持新农业改革,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发展新农业方面,要始终坚持“科教新农”战略,进行试种、推广,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和聘请种植能人进村入户进行实地培训、现场授课的同时,加强建立种植示范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新农业,绿色农业。在发展新型工业方面,要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增加工业发展投入。着力把一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具备产业效应的工业项目引入井冈山,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5 结束语
旅游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同时又是一项产业联动性很强的产业。井冈山旅游业的开发发展,为井冈山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才能使井冈山的旅游业蓬勃发展,造福这个正在激烈竞争中展露头角的老区。
[参考文献]
[1]卢丽刚.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N]. 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31(6).
[2]李艳红.井冈山旅游资源及开发战略李艳红[N]. 江西地质:2001,15(4).
[3]杨志其,卢丽刚.论客家文化对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影响[D].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5.
[4]http://www.jgs.gov.cn/(井冈山市).
[5]彭明霞,李凯,赖发英.浅析井冈山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D].江西: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
[6]江西吉安井冈山发展旅游业的启示:市考察组[R].陕西延安:延安市政报,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