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危险化学品仓库或生产车间的硫酸、盐酸、或氢氧化钠的容器、使用设备等,如果发生泄漏,而作业人员不按要求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就有造成化学灼伤的危险。在本厂房内的高低温烤房内,如果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相应的劳保用品,也容易发生高温烫伤事件。
运硫酸、盐酸、或氢氧化钠的容器去车间时,需要工作人员小心操作,如果作业人员无按操作规程操作,或容器选用不当不耐腐蚀,就有发生泄漏造成作业人员化学灼伤的危险。
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把水加入硫酸中、或硫酸投料速度过快而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而造成化学灼伤。
在设备检修时,尤其在带酸设备的临修、抢修时违章作业,未充分排放干净而又缺乏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冒险蛮干,有可能会造成检修人员灼烫伤害。在高温下对设备进行抢修,而又无穿戴防护用品,也会导致发生人员灼烫事故。
在高低温烤房内,如果操作人员的劳保用品佩戴不齐全或未佩戴,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疏忽大意,非常容易发生高温灼烫事故。如果烤炉发生故障,导致烤炉在工作状态下意外发生高温物质外泄,也容易发生高温灼烫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灼烫事故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
生产车间;
危险化学品仓库;
高低温烤房。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发生灼烫事故可能出现的预兆:
发生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泄露;
作业人员无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运送硫酸、盐酸的设备超速行驶;
设备腐蚀严重;
高温烤炉的隔热层缺损;
作业人员操作违反操作规程。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2.2 工作职责
2.2.1 岗位员工职责
发现灼烫事故时,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2.2 班组长职责
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并立即上报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2.2.3 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化学灼伤
(1)立即使受伤者离开危险区;
(2)要用最快的速度,立即脱掉污染衣着,先抹去残留酸液,打开最近的冲淋洗眼器或水源,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有条件的可立即跳入附近的水缸;
(3)若眼睛接触,则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送医院就医。
3.2.2高温烫伤
(1)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 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 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 效果越好. 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 不可浸泡, 以防感染。
(2)烫伤严重立即送医院就医。
3.3 报告事项
3.3.1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3.3.2 报告内容
发生灼烫的地点和时间;
发生灼烫原因及经过;
已采取的措施;
受到灼伤的人数及灼伤的程度;
是否有拨打120报警电话要求当地医院救援;
报告人及电话。
4 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脱去或剪开受污染衣物时,动作应轻柔、快捷,不可动作粗暴,强行撕脱而导致表皮再次损伤;
妥善保护创伤面,避免再次污染;
烫伤皮肤上起的水泡不要撕破,有条件可将水泡用消毒的针扎个小孔,慢慢把水泡中的水排出,要保持皮肤的完整;
对少量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接触皮肤,要避免将物质散播面积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