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隧道路面面层施工首件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30:13
文档

隧道路面面层施工首件总结

五指山隧道路面面板工程首件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分部工程名称隧道路面工程分项工程名称隧道路面面板总结日期责任人首件质量情况:本次隧道路面面板工程施工试验段里程为K60+795~K60+5段(该段为隧道洞口300m复合式路段范围),XXX年XX月XX日隧道路面面板混凝土开盘,并于XX月XX日完成路面最后一次收面成型工序,本次试验段共浇筑路面混凝土100m。项目部组织测量、技术管理人员对该段隧道路面面板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下:1、厚度:设计厚度为28cm(右洞进口300m复合式路面),沿车
推荐度:
导读五指山隧道路面面板工程首件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分部工程名称隧道路面工程分项工程名称隧道路面面板总结日期责任人首件质量情况:本次隧道路面面板工程施工试验段里程为K60+795~K60+5段(该段为隧道洞口300m复合式路段范围),XXX年XX月XX日隧道路面面板混凝土开盘,并于XX月XX日完成路面最后一次收面成型工序,本次试验段共浇筑路面混凝土100m。项目部组织测量、技术管理人员对该段隧道路面面板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下:1、厚度:设计厚度为28cm(右洞进口300m复合式路面),沿车
五指山隧道路面面板工程首件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隧道路面工程分项工程名称隧道路面面板
总 结 日 期责任人
首件质量情况:

本次隧道路面面板工程施工试验段里程为K60+795~K60+5段(该段为隧道洞口300m复合式路段范围),XXX年XX月XX日隧道路面面板混凝土开盘,并于XX月XX日完成路面最后一次收面成型工序,本次试验段共浇筑路面混凝土100m。项目部组织测量、技术管理人员对该段隧道路面面板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1、厚度:设计厚度为28cm(右洞进口300m复合式路面),沿车道中心线及两侧边沟边线检测路面板厚,每10m检测分别沿上述位置检测一个点,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位置

检测点数合格点数说明
车道分界线1111在浇筑路面基层砼时,为保证路面板厚度,普遍将基层砼顶标高降低2cm,保证了路面板厚度
边线1111
2、平整度:平整度采用3m直尺进行检测,共检测5处,发现K60+5段边角处直尺最大间隙在2.6mm,其余均在2mm以内。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3、高程:对边线和行车道板分界线处高程进行了检测,共检测了10点(两侧各5点),其高程与设计偏差均在5mm以内。

4、宽度:在隧道施工是,为保证隧道净宽,二衬混凝土矮边墙浇筑时各向外侧放宽2cm,路面板宽比设计均宽1~2cm。

5、纵向施工缝钢筋的预埋:纵向施工缝钢筋外露长度均为40cm,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挂线进行统一,其间距为50cm,与侧模槽钢预留孔间距一致,且该钢筋中间10cm段进行了防锈处理。

6、横缝传力钢筋的设置:目前浇筑的是右洞右侧车道,其右侧宽度为4.0m,传力杆为φ35光圆钢筋,其长度为50cm,间距为25cm,右洞右侧车道传力杆总根数为16根,顺线路方向每5m设置一道传力杆,其板块划分位置为里程桩号5m倍数处,并在行车方向端将传力杆长度的一半涂刷防锈沥青。该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严格控制。

7、切缝:对所切18道横向缩缝的位置、宽度及深度进行了检查,切缝严格按整里程桩号5m倍数进行切缝,保持与预埋横向缩缝处传力钢筋位置一致,缝宽6mm(缝宽由砂砾切割片的厚度确定),深度为6~8cm,满足设计要求。

8、刻槽:目前未进行刻槽
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阶段:

(1)配合比的设计与验证工作不及时: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完毕后,在没有事先自检的前提下,与业主中心试验室一道进行验证,发现其7d抗折强度没有到达试验室验证强度的80%,只达到了4~4.2MPa(设计强度为5.0 MPa,试验室验证强度为5.7 MPa,验证强度的80%应不小于4.6 Mpa),不满足设计要求,最后重新试配并验证才合格,耽误了正常施工。

(2)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指标不全面,缺乏提前沟通:隧道路面粗集料准备利用自扎碎石,其母材曾做过相应试验,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期隧道开挖石方为红砂岩,业主中心试验室在现场取原材时发现该类石质可能抗磨耗能力较差,建议在路面板施工时采用石灰岩碎石,但是没有具体的数据指标,不得已,重新采购碎石进行隧道路面板砼的施工,耽误了工期,且自扎碎石目前暂时不让用必须造成一定损失。

2、过程中人员机械组织情况:

(1)施工过程中三辊轴最前沿的布料机多次出现卡死,不能正常工作的不良状态,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

(2)人工布料效率太低,消耗的时间太长,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很大,必须按既定《隧道路面施工方案》配置小型挖掘机进行布料。

(3)洞口没有安排专人对料车轮胎进行冲洗,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车轮带进较多杂物,影响路面板施工质量。

(4)振捣机组在拖动振捣过程中,由于振捣棒与纵向施工缝预埋钢筋发生接触,导致预埋钢筋位置和角度发生变化,后期调整时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工。

(5)振捣机组振捣棒的固定角度不利用施工,影响振捣效果。

(6)人工布料耗时过长,影响了混凝土工作性能,另外,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较大,也对混凝土工作性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7)在抹光过程中,由于只有一台抹光机,不能保持模板与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导致模板效果欠缺,耗费人工过大。

3、施工工艺情况:

(1)其布料没有按施工工艺采用小型挖掘机布料,影响施工质量,造成人工消耗量大,增加施工成本。

(2)施工工艺中应该增加对混凝土运输车车轮的冲洗,保证路面基层与面板结合面的洁净。

(3)侧模槽钢支撑完毕后没有用方木堵塞槽钢底部与隧道路面混凝土基层之间的缝隙,导致混凝土外溢,造成了混凝土的浪费和边角振捣不密实等质量缺陷。

4、安全环保情况:

隧道内比较昏暗,需增设照明电灯,保证工作环境的亮度。

5、材料浪费情况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每次施工缝要与横向缩缝位置保证一致,每次混凝土浇筑时会产生一定的剩余混凝土,本次试验段产生的剩余混凝土大约1.5立方,全部洒弃在路基上,既造成了施工环境的破换,又造成了浪费。

6、成本控制等其他情况

施工用配合比在我部试验室多次室内试验下,得出最优化配合比,从而降低砂、石、水泥施工成本。施工材料方面,材料部根据项目剩余材料总体情况,扩大采购量,降低单价采购。

下一步需要改进环节及措施

1、调整坍落度

隧道路面面板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3~5cm,由于其运输线路较长,运输线路中上坡坡度大,坍落度损失较大,经过试验段验证,其坍落度损失为2cm,这就要求在出料时保证6~7cm的谈落实。

2、增设布料机具

        人工布料效率低,速度慢,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必须按施工方案要求增加布料机具,方可使施工顺利进行。

3、在隧道口增加车轮冲洗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车轮带进杂物,使得原本清洗干净的施工作业段变得泥泞,不利于隧道路面基层及面板的结合,在隧道口增设高压水,对车轮进行冲洗,有效减少工作区的污染。

4、调整振捣棒组合机上振捣棒的倾斜角度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已经掌握好了振捣棒的倾斜角度,在下次施工前,需要按试验段掌握的倾斜角度调整并固定牢固振捣棒。

5、调整振捣棒的振捣方式

        按施工工艺,振捣机呈一边振捣一边向前移动,这样碰到纵向缩缝连接钢筋时容易使连接钢筋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模板发生偏位,为避免振捣棒接触纵向缩缝连接钢筋,振捣方式由原方案描述的“一边振捣一边前移”改为“断续振捣前移”,每隔50cm在纵向预埋筋位置,适当上提振捣棒,有效避开纵向缩缝连接钢筋。

6、增加一台抹光机

        通过实验段得出结论,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小时内,混凝土表面已经开始发硬后立即开挖抹光,过早或过晚其抹光效果均不理想,由于抹光机仅一台,而抹光速度跟不上混凝土浇筑速度,导致抹光后表面出现麻点。

7、调整切缝时间

        在试验段浇筑完毕后8小时内,进行了试切缝,但出现了啃边现象,显示切缝过早,但切缝过晚将出现裂缝和断板,通过实验,在目前温度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24~48小时切缝效果比较好,既不会发生啃边现象,也不会出现混凝土过硬使切缝困难。

8、硬刻槽注意事项

        由于先进行了横向切缝,在刻槽时注意横向切缝缝口与硬刻槽槽口不要交叉贯通,交叉贯通会造成横向切缝发生崩边,导致后期灌缝施工困难。

9、增加隧道照明灯

       在试验段施工时,照明灯间距为40m,施工光线不足,需要将照明等间距调整至20~30m。

10、利用好每次浇筑完毕后的剩余混凝土

      鉴于每次浇筑均或多或少会产生剩余混凝土,试验段多余混凝土弃于已形成的路基上,造成了施工环境的污染,后期的清理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工费,考虑到隧道洞口明洞段的回填,拟将剩余混凝土弃于明洞回填段加以充分利用,既节约材料有防止环境污染。

首件总结会议签到表

首件会议照片

首件工程工序照片

首件工程实体照片

文档

隧道路面面层施工首件总结

五指山隧道路面面板工程首件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分部工程名称隧道路面工程分项工程名称隧道路面面板总结日期责任人首件质量情况:本次隧道路面面板工程施工试验段里程为K60+795~K60+5段(该段为隧道洞口300m复合式路段范围),XXX年XX月XX日隧道路面面板混凝土开盘,并于XX月XX日完成路面最后一次收面成型工序,本次试验段共浇筑路面混凝土100m。项目部组织测量、技术管理人员对该段隧道路面面板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下:1、厚度:设计厚度为28cm(右洞进口300m复合式路面),沿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