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53:34
文档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1.(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
推荐度:
导读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1.(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

1.(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8.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答案:

6.歌或白雪歌

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8.A   

2.(2015年江苏无锡市中考)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答: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答:                                                                              

答案:

(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3.(2015年江苏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天晴。

6.请根据诗意,在下i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2分)

      (    )→松径(或松林)→(    )

7.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2分)

       答:                                                                        

8.“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 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6.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从“溪上” “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7.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  

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8.“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4.(2015年江苏南通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6分)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6.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答:                                                                            

7.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3分)

答:                                                                         

答案:

6.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3分)

7.“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5.(2015年江苏泰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答案:

(1)只似当时初望时

(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B

    【解析】(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6.(2015年江苏扬州市中考)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

⑴(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评分要点及说明】仅答“久别重逢”之类不得分;答“高兴”“喜悦”之类,得1分。

⑵(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评分要点及说明】适当扩展情景,2分;两层情感,各1分。

7.(201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7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8.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4分)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分)

答:                                                                          

9.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3分)

答:                                                                           

答案:

8.(4)(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9.(3)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8.(2015年江苏淮安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答案: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文档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1.(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