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5-20实施
2005-05-18发布
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DB3702/T 066—2005
青岛市地方标准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定义和术语 1
2.1 1
2.2 1
2.3 1
3 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1
3.1 绿地规划配置设计基础 1
3.2 满足绿地的性质及用途 1
3.3 满足生态习性 1
3.4 明确主题 1
3.5 遵循美学原理,讲求艺术性。 1
3.6 突出和保持地方园林特色。 1
3.7 配置密度合适,近期与远期效果兼顾。 2
3.8 遵循经济性原则。 2
3.9 各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2
3.10 生态效益 2
4 园林植物选择要求 2
4.1 园林植物选择基本原则 2
4.2 公园绿地 2
4.3 道路绿地 2
4.4 居住绿地 3
4.5 厂区绿地 3
4.6 滨海绿地 3
4.7 山林绿地 3
4.8 防护绿地 4
5 园林植物配置要求 4
5.1 公园绿地 4
5.2 道路绿地 4
5.3 居住绿地 5
5.4 厂区绿地 5
5.5 滨海绿地 5
5.6 山林绿地 5
5.7 防护绿地 5
6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1
A.1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1
1前 言
为了统一和规范青岛市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科学合理进行绿地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确保园林设计质量,促进青岛市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发挥绿地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岛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提出,青岛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少萍、桂天丽、尹春光、王东全、王莹;
本规范于2005年5月18日发布,并于2005年5月20日实施。
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1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有关的定义和术语、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园林植物选择要求、园林植物配置要求及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青岛市行政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修复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及配置。
12 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2.1
园林植物
指绿化效果好,具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植物。园林植物一般具有形体美、色彩美等的形态特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在一般管理条件下能表现上述功能。
12.2
植物造景
运用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要素(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12.3
园林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13 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13.1 绿地规划配置设计基础
各类型绿地的规划配置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13.2 满足绿地的性质及用途
应结合周边环境,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
13.3 满足生态习性
a)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组成科学合理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
b)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重视生物多样性: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
c)常绿、落叶种类配置比例应为3:7,乔木、灌木种类配置比例应为(1~1.5):1。
d)忌栽纯林,应多种植物混栽,营造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
13.4 明确主题
明确主题性,满足立意要求。
13.5 遵循美学原理,讲求艺术性。
a)遵循统一、协调、均衡、韵律四大原则。
b)构图合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处理得当。
c)运用园林植物色彩美、季相美、芳香美、姿态美、群体美等的美化作用。
d)挖掘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知识性。
13.6 突出和保持地方园林特色。
13.7 配置密度合适,近期与远期效果兼顾。
13.8 遵循经济性原则。
13.9 各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与园林建筑及小品、山体、水体、园路等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13.10 生态效益
形成的植物群落应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不能因配置不当而产生病虫害及环境污染。
14 园林植物选择要求
14.1 园林植物选择基本原则
a)以“乡土或乡土化树种、乡土草种”为主,适地适种的原则。纪念性广场、重要区域或不宜栽植树木的地段可适当选用常绿草种。
b)遵循“物种多样化”的生态性原则。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结合,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科学合理配比。
c)突出季相变化的景观性原则。
d)应选用大规格苗木。落叶乔木胸径应不低于8cm,常绿乔木高度应不低于2.5m。市属及区属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树木选择规格落叶乔木胸径应不低于15cm,分枝点应不低于2.7m。
14.2 公园绿地
14.2.1 公园绿地植物选择
公园绿地植物应选择:
a)—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cm、分枝点2.7m;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cm。
14.2.2 公园绿地植物推荐种类
银杏、楸树、悬铃木、白蜡、臭椿、合欢、马褂木、苦楝、栾树、榉树、槲树、三角枫、毛白杨、大叶女贞、朴树、椴树、五角枫、樱花、灯台树、国槐、水杉、柳树、流苏、广玉兰、黑松、白皮松、雪松、冷杉、龙柏等,以及碧桃、天目琼花、海桐、锦带、耐冬、紫荆、紫薇、木槿、日本女贞、海棠、法国冬青、石楠、榆叶梅等花灌木。
14.3 道路绿地
14.3.1 道路绿地植物选择
结合城市特点及景观要求,优先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树种。绿地植物应选择:
a)无毒、无臭、无刺、无飞絮等;落果对行人不造成危害(砸伤行人、污染行人衣物)。
b)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
c)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种类。
d)绿篱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种类。如:日本女贞、小檗等。
e)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种类作地被;应以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的冷季型草种为主。如:平枝荀子、沙地柏、铺地柏等。
f)行道树应以落叶、深根性、开展型树冠、耐修剪、寿命长的树种为主,并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如耐旱、耐瘠薄土壤、抗海潮海雾、抗污染等。
g)主干道苗木规格应达到胸径15cm、分枝点2.7m以上;次干道苗木应达到胸径8cm、分枝点2.2m以上。
14.3.2 道路绿地植物推荐种类
银杏(雄株)、楸树、悬铃木(少球或无球的)、白蜡、臭椿(雌株)、合欢、马褂木、苦楝、朴树、榉树、黑松、栾树、广玉兰、五角枫、椴树、黄连木、垂柳、七叶树等。不宜栽植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14.4 居住绿地
14.4.1 居住绿地植物应选择
居住绿地植物应选择:
a)生长健壮,病虫害较少,适应栽植地环境条件及养护管理条件。
b)应无毒、无臭、无刺、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等,不致产生污染及造成人伤害。
c)应多选择能观花、观果及文化品位高的植物。
14.4.2 推荐种类
银杏、香椿、合欢、栾树、五角枫、红枫、黄连木、玉兰、龙柏、黑松、广玉兰、耐冬、山楂、石榴、泡桐、垂柳、碧桃、樱花、紫叶李、无花果、石楠、木槿、紫薇、海桐等。
14.5 厂区绿地
14.5.1 产区绿地植物选择
厂前区应选用冠大荫浓、生长快、耐修剪的乔木作遮荫树。产区绿地植物应选择:
a)生产区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作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化工车间,应选择抗性强、生长快、低矮的树木;高温车间,应选择高大的阔叶乔木及色浓味香的花灌木;噪声强烈的车间,应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密集栽植形成隔音带;纺织、食品、光学、精密仪器制造车间,应选择无飞絮、无花粉、落叶整齐的树种,结合营建低矮地被和草坪。
b)仓储区应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的树种,不应种植针叶树及含油质较多的树种。
c)厂内行道树应选择生长健壮、树冠整齐、抗性强的乔木。行道树分枝点不宜低于4m。
14.5.2 推荐种类
刺槐、榆树、栾树、臭椿、毛白杨、合欢、泡桐、构树、君迁子、黄连木、银杏、悬铃木、侧柏、白皮松、龙柏、苦楝、三角枫、刺楸、青朴、水杉、桑树、紫穗槐、胡枝子、木槿、爬山虎等。
在适当地段应考虑栽植一些对污染源敏感的植物以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如:雪松对SO2、HF最敏感,樱花、唐菖蒲对HF较敏感,悬铃木对CO2敏感,月季、杜仲对SO2敏感等。
14.6 滨海绿地
14.6.1 滨海绿地植物选择
滨海绿地植物应选择:
a)抗海风、抗海雾、耐瘠薄、耐盐碱并有较强观赏价值的种类,以常绿树为主,适当选用阔叶、落叶乔木。乔木胸径不应小于10cm,灌木冠幅不应小于80cm。
b)堤坝护坡应以固土性强的乡土草种及矮生木本植物为主。如:结缕草、
c)近海处应选用低矮小乔木和灌木,岩土应选用攀缘植物。
14.6.2 推荐种类
黑松、龙柏、短叶罗汉松、女贞、红楠、青朴、黄连木、枫杨、构树、麻栎、盐肤木、合欢、白蜡、桑树、旱柳、苦楝、胡颓子、木槿、大叶黄杨、大叶胡颓子、锦带花、枸杞、千首兰、胶东卫矛、海州常山、扶芳藤、爬山虎等。
14.7 山林绿地
14.7.1 山林绿地植物选择
山林绿地植物应选择:
a)深根性、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
b)耐瘠薄、抗干旱、适应栽植地环境条件。
c)可适当选用山地绿化先锋树种。乔木地径不应小于0.5cm,灌木冠幅不应小于30cm。
14.7.2 推荐种类
国槐、臭椿、黄连木、盐肤木、杜梨、苦楝、黑松、香花槐、黄栌、卫矛、君迁子、麻栎、构树、核桃、板栗、山楂、枣树、柿树等,以及紫穗槐、扁担木、鼠李、荆条、胡颓子、金银木、绣线菊等灌木和木本地被。
14.8 防护绿地
14.8.1 防护绿地植物选择
防护绿地植物应选择:
a)深根性、萌芽力强、抗倒伏、速生尤其高生长快、干直的乡土树种。
b)耐瘠薄、抗干旱、抗烟尘、抗有害气体等抗逆性强,并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c)物种之间及与防护生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得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的寄生树种。
d)可适当选用绿化先锋树种。乔木胸径不应小于6cm,灌木冠幅不应小于50cm。
14.8.2 推荐种类
国槐、刺槐、臭椿、刺楸、加杨、垂柳、青朴、苦楝、桑树、构树、榆树、侧柏、君迁子、泡桐、核桃、紫穗槐、胡枝子、木槿、丁香、紫藤、爬山虎等。
15 园林植物配置要求
15.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以乔木为骨架,复层配置,栽植密度合理。各类型乔木栽植密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 开展型(宽冠) | 胸径(cm) | <10 | 10~20 | >20 |
| 最小栽植间距(m) | 4 | 5 | 6 | |
| 直立型(窄冠) | 胸径(cm) | <10 | 10~20 | >20 |
| 最小栽植间距(m) | 3 | 4 | 5 |
c)新建绿地乔木应占总栽植面积的60%以上,大规格苗木应占总栽植数量的80%以上;林下不得裸露地表,应配置地被或草坪;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6:3:1。
d)公共活动广场应控制绿地率35%~40%,绿化覆盖率45%~60%,成片绿地乔木应占80%以上,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5:3:2;集散广场应控制绿地率25%~30%,绿化覆盖率35%~45%,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7:2:1。
e)已建成以大面积铺装和草坪为主的广场,应补栽大规格乔、灌木,达到植物配置面积比例要求。
15.2 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以乔木为主。大规格乔木占总栽植数量的90%以上。栽植密度同5.1.1表规定。
b)自然式绿带应以常绿乔木为主,分层配置乔木、灌木、草坪,配置面积比例为5:3:2。配置种类数同5.1.2的规定。
c)互通立交桥绿地乔、灌木栽植面积应达到绿地面积的60%~70%以上。环桥绿地应配置不影响交通视野的低矮花灌木、点缀树丛、孤植大树等;桥下应栽植攀缘植物,垂直绿化桥柱、桥体;沿桥体两侧绿地应栽植高大速生乔木。
d)车行道分隔绿带,宽度小于2.5m应栽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宽度2.5m~3.5m可种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宽度大于3.5m应栽植乔木,多选常绿、色叶树种;道路人行横道、拐弯处绿地不应栽植乔木及亚乔木;乔木、灌木种植面积应占绿地面积的80%。
e)规划绿地面积较大的高速路及立交桥两侧应配置乔、灌、草复层混交绿带;高速路及一般公路立体交叉处在弯道外侧应植数行乔木;两条道交汇到一条道的交接处及隔离带,应栽植低矮灌木及草坪;立体交叉面积较大的,按公园绿地配置;坡度较大处应以草坪式护坡绿化为主。
f)与上方架空线,地下电缆、管道的关系应处理得当。
15.3 居住绿地
居住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充分考虑绿地功能,运用混合式方法复层配置,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b)应以观赏亚乔木为主,占苗木总栽植数量的50%,高大乔木占20%。乔木量达到70%。
c)栽植密度合理,空间相对开敞。栽植密度同5.1.1表规定。
d)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配置种类数同5.1.2的规定。
e)建筑南面绿地小气候条件好,植物种类可丰富,但不得影响屋内采光和通风;东、西面应种落叶大乔木夏季遮阳,西、北面应配置耐风耐寒树种,北面应选择耐荫亚乔木、灌木及地被;种植乔木距离建筑不得小于5m,窗下不得种植乔木及大灌木。
15.4 厂区绿地
厂区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乔木、灌木配置数量比例不低于1.5:1,其中常绿树数量应占该区域总栽植数量的1/2。
b)厂前区宜用规则式和混合式相结合的配置方法。远离大楼的地方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布局。
c)生产区大乔木距离建筑不应小于4m,距离地上、下管网不应小于2.5m。植物栽植应处理好与车间通风透光的关系。
d)仓储区应以疏植乔木或配置低矮的花池、绿化分隔带为主,地下仓库上面宜铺设草皮和配置灌木、地被或攀缘植物。
e)厂内道路绿化配置应简洁、明快。绿篱距离道路不宜小于0.8m,灌木不宜小于2m,乔木不宜小于1.2m。
f)防护林带应以乔、灌木混交的紧密结构和半透风结构为主。栽植密度同5.1.1表规定,但间距均下调1m。
15.5 滨海绿地
a)应以抗海雾、海风的常绿树种为主,适当配置观赏亚乔木、灌木和观花地被,丰富绿地景观。配置种类数同5.1.2的规定,但常绿、落叶种类比例应为2:3。
b)树木不宜配置过密,林冠线应富于变化,留出透景线。栽植密度同5.1.1表规定,但间距均上调1.5m。
15.6 山林绿地
a)植被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以乔木为主,合理配置灌木、地被,防止水土流失。乔木应占总栽植数量的60%以上,配置种类乔木、灌木比例为1.5:1,针叶、阔叶比例为1:4,色叶植物不应低于总栽植数量的30%。每公倾山林树木配置种类不应少于3种。
b)栽植密度合理。各类型乔木栽植密度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 直立型(窄冠) | 胸径(cm) | 3~4 | 4~5 | >5 |
| 栽植间距(m) | 0.8 | 1 | 1.2 |
15.7 防护绿地
a)应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配置种类乔木、灌木比例为1.5:1。
b)各类苗木配置合理,配置种类数同5.1.2关于乔木种类数的规定,但乔木不应少于6种,灌木不应少于4种;栽植密度同5.1.1表规定,但间距均下调1m。
c)园林景观应结合园林生产,防护林与用材林、果桑花经济林结合,合理配置。
d)有污染的工业区,外围应设置宽度30米以上的乔、灌木混交的紧密结构和半透风结构为主的防护林带。
16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A.1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见表A.1。
表A.1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生态习性及功能用途 |
| 常绿针叶乔木 | ||
| 雪 松 | Cedrus deodara (Rexb.) G. Don | 释放杀菌素,减噪 |
| 黑 松 | Pinus thunbergii parl. | 抗海潮海风,耐盐碱 |
| 龙 柏 | Sabina chinensis (L.) Ant. cv. 'kaizuca' | 抗海潮海风;吸、抗氟化氢,滞尘,减噪,抑制和杀死空气中病菌 |
| 侧 柏 |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 Franco | 耐水湿;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杀菌,吸尘,隔音 |
| 白皮松 | Pinus bungeana Zucc. Ex Endl. | 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滞尘,释放杀菌素 |
| 常绿阔叶乔、灌木 | ||
| 耐 冬 | Camellia japonica Linn. | |
| 广玉兰 | Magnolia grandiflora L. | 耐水湿;吸、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滞尘,释放杀菌素 |
| 女 贞 | Ligustrum lucidum Ait. | 抗海潮海风,耐盐碱;吸、抗二氧化硫、氯气、铅,释放杀菌素,防火,隔音 |
| 红 楠 |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 抗海潮海风 |
| 石 楠 | 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 吸氟化氢,释放杀菌素 |
| 落叶乔、灌木 | ||
| 黄连木 |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 抗海潮海风 |
| 合 欢 | 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 | 耐盐碱;吸、抗二氧化硫,释放杀菌素 |
| 樱 花 | Prunus yedoensis Mats. | |
| 青 朴 | Celtis sinensis pers. | 抗海潮海风;滞尘 |
| 刺 槐 |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 吸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吸收铅蒸气 |
| 臭 椿 |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 耐水湿;吸、抗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分泌杀菌素 |
| 银 杏 | Ginkgo biloba L. | 抗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防火 |
| 五角枫 | Acer truncatum Bge. | |
| 构 树 |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L'Her.Ex Vent. | 抗海潮海风;吸、抗二氧化硫,抗氟化氢,防尘,耐高温 |
| 国 槐 | Sophora japonica Linn. | 耐水湿;抗二氧化硫、氟化氢,释放杀菌素 |
| 三角枫 | Acer buergerianum Miq. | 抗烟尘,滞尘 |
| 七叶树 | Aesculus chinensis Bge. | |
| 光叶榉 | Zelkova serrata Makino | 抗海潮海风 |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生态习性及功能用途 |
| 落叶乔、灌木 | ||
| 毛白杨 | Populus tomentosa Carr. | |
| 榆 树 | Ulmus pumila L. | 抗海潮海风;抗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吸尘,吸铅 |
| 鹅掌楸 |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 |
| 杜 仲 | Eucommia ulmoides Oliv. | |
| 苦 楝 | Melia azedarach L. | 耐水湿,耐盐碱;抗有毒气体,滞尘,释放杀菌素 |
| 黄山栾 | 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 Merr. | |
| 君迁子 | Diospyros lotus L. | 耐水湿,耐荫;抗二氧化硫,吸氯气 |
| 流 苏 | 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 Et Paxt. | |
| 毛泡桐 |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 抗海潮海风;吸、抗二氧化硫、氯气 |
| 楸 树 | Catalpa bungei C.A.Mey. | |
| 黄金树 | Catalpa speciosa Ward. | |
| 水 杉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 耐水湿 |
| 白蜡树 | Fraxinus chinensis Roxb. | 耐水湿,耐盐碱 |
| 柿 树 | Diospyros kaki L.f. | 耐水湿 |
| 板 栗 | Castanea mollissima Bl. | 抗海潮海风 |
| 山 楂 |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 |
| 玉 兰 | Magnolia denudata Desr. | |
| 麻 栎 | Quercus acutissima Carr. | 抗海潮海风,耐水湿 |
| 盐肤木 | Rhus chinensis Mill. | 抗海潮海风;释放杀菌素 |
| 加 杨 | 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 | 吸、抗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减噪,滞尘 |
| 垂 柳 | Salix babylonica L. | 耐水湿;吸、抗二氧化硫,抗烟尘,隔音,释放杀菌素 |
| 桑 树 | Morus alba L. | 抗海潮海风,耐水湿;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吸汞,滞尘,减噪,分泌杀菌素 |
| 核 桃 | Juglans regia L. | 抗二氧化硫,释放杀菌素 |
| 悬铃木 | Platanus orientalis L. | 耐水湿;抗烟尘,吸附苯、乙醚、硫化氢、氟化氢,减噪,分泌杀菌素 |
| 旱 柳 | Salix matsudana Koidz. | 吸、抗二氧化硫、氯气,滞尘,减噪 |
| 梧 桐 | Firmiana simplex (L.) W.F. Wight | 吸、抗氟化氢、氯气,隔音 |
| 元宝枫 | Acer truncatum Bge. | |
| 碧 桃 | Prunus persica (L.)Batsch.f.duplex Rehd. | |
| 刺 楸 | 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 抗烟尘,滞尘 |
| 乌 桕 | 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 | 抗海潮海风,耐水湿;吸氟,抗烟尘 |
| 黄 栌 | 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pubescens Engl. | 抗有害气体,释放杀菌素 |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生态习性及功能用途 |
| 落叶乔、灌木 | ||
| 日本樱花 | Prunus yedoensis Mats. | |
| 无花果 | Ficus carica L. | 耐盐碱;吸、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滞尘 |
| 红叶李 | Prunus cerasifera Ehrh.f.atropur—purea Jacq. | |
| 垂丝海棠 | Malus halliana Koenne | |
| 丁 香 | Syringa oblata Lindl. | 吸、抗氟化氢、氯气,减噪 |
| 石 榴 | Punica granatum L. | 耐水湿,耐盐碱;吸铅,释放杀菌素 |
| 紫穗槐 | Amorpha fruticosa Linn. | 抗海潮海风,耐水湿,耐盐碱;抗有害气体,抗烟尘 |
| 枸 杞 | Lycium chinense Mill. | 抗海潮海风,耐水湿,耐荫,耐盐碱;吸、抗二氧化硫,抗酸和氮氧化物 |
| 胡枝子 |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 抗海潮海风;抗有害气体,抗烟尘 |
| 扁担木 | Grewia biloba G.Don. var. parviflora | 耐荫 |
| 紫 薇 | Lagerstroemia indica L. | 耐水湿,耐盐碱;吸、抗二氧化硫,释放杀菌素 |
| 枸 橘 |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 | 吸、抗二氧化硫,吸氟化氢,释放杀菌素 |
| 木 槿 | Hibiscus syriacus Linn. | 抗海潮海风,耐荫,耐盐碱;吸、抗二氧化硫、氯气,抗烟尘,滞尘,释放杀菌素 |
| 大叶黄杨 | Buonymus japonicus Thunb. | 抗海潮海风,耐荫;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吸汞和一定量铅蒸气,释放杀菌素 |
| 海 桐 | 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nt. | 耐荫,抗海潮海风;抗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隔音 |
| 藤本植物 | ||
| 爬山虎 |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 抗海潮海风,耐荫;吸、抗氟、氯、硫污染,减噪,滞尘 |
| 紫 藤 | Wisteria sinensis Sweet | 耐水湿;吸、抗氟、氯、硫污染,减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