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1.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构成。
2.展开调研,搜集整理资料,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研究报告范例。
学生准备:围绕汉字的某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网络、实地调查等方式搜集、整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研究报告的格式
1.自由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2.小组合作交流,明确研究报告的结构、格式。
3.全班交流,总结研究报告的写法。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课题一目了然。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问题的提出。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
①研究目的;②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③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资料整理。这一部分要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对资料的简要概括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二、小组梳理筛选资料
筛选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有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资料,把不同的保留下来。
三、整理筛选好的资料
反复阅读,小组交流对资料的看法,交流搜集资料的收获,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四、汇报调查情况,学写研究报告
一人执笔,其他同学整理、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展示研究报告,互相评价。
示例: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大量传播,汉语的规范化受到了挑战。在逛街时,时常能看到大街上的简化字、繁体字、错别字。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与警惕:大街上的错别字多不多?人们重视汉字的规范用法吗?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到底有没有必要?于是我们决定在学校附近的两条主干道上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成立小组,明确分工。
2.走街串巷寻找,搜集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
3.对错别字进行分类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
4.归纳总结,写出书面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或建议。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 信息来源 | 错别字种类 | 形成原因 |
| 街头信息搜集 | 补 (中间少一横)空胎 家 (中间少一横) …… | 有些写字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容易写错字。 |
| 街头信息搜集 | 公则(厕) 糖炒粟子(栗) 办正(证) …… | 有些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容易辨别不清。 |
| 街头信息搜集 | 卖鷄(鸡) 茶莊(庄) 楼閣(阁) …… | 为了美观或显得有文化,乱用繁体字。 |
| 随机采访 | 衣(依)衣(依)不舍 百衣(依)百顺 一见钟琴(情) 随心所浴(欲) 骑乐无穷(其) …… | 有些商人为了生意兴隆,故意把一些成语或词语中的汉字改成和自己卖的商品有关的汉字。 |
1.大街上有很多牌匾上都用了繁体字,繁体字看起来较为美观,而2001年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规范汉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明确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美观,还要遵守法律,规范用字。
2.很多街头错别字,是因为写字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意,有的明知道是错别字,还是习惯性地写上了。所以学好语文很重要,养成规范用字的习惯,弘扬正确的汉字文化,把我们的汉字发扬光大。
3.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