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设计原理》
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用)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破坏……………………………………………1
实验二: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4
实验三:偏心受压柱破坏……………………………………………10
试验一 单筋矩形截面梁破坏
学 时:2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对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试验,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的认识,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验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式。
实验内容:
1、观测适筋梁、超筋梁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挠度变化以及破坏特征,并记下开裂荷载实测值(Pcr)和破坏荷载实测值(Pu)。
2、 量测适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荷载(内力)一挠度曲线(M-f曲线)。
3、 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出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验证平截面假定。
4、 通过在主筋上测定的应变,验证钢筋屈服与梁破坏之间的关系。
5、 观察和描绘试件破坏情况和特征,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
6、 根据规范方法计算试件破坏承载力理论值并与试验值比较。
试件设计与制作:
1、 试件设计为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在剪弯区段所配箍筋需加强,纵筋端部锚固足够可靠。
图1-1和表1-1给出了L-1(适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混凝土采用C20,纵向受力筋采用HPB235钢筋(带弯钩)和HRB335钢筋(不带弯钩)。
表1-1
项目
| 梁号 | 截面尺寸 bXh(mm2) | 号筋 | 号筋 | 号筋 | L1(mm) | L2(mm) | 保护层厚C(mm) |
| L-1 | 120X150 | 2 10 | 2 6 | 6@150 | 925 | 750 | 25 |
| L-2 | 120X150 | 2 16 | 2 6 | 6@150 | 925 | 750 | 25 |
| L-3 | 150X250 | 2 6 | 2 6 | 6@150 | 925 | 750 | 25 |
图1-1试件尺寸和配筋图
图1-2测点布置图
2、 试件制表
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X150X150mm)和纵向受力钢筋试件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填入表1-2用于计算构件的实际承载力。
表1-2
项目
| 强度(N/mm2) | 混凝土立方体 150X150X150 | HRB335 6 | HRB335 12 | HRB335 20 |
1、加荷装置
方案一:采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荷。
方案二:在四柱压力机上进行两点加荷。
2、观测方案
(1)用百分表量测梁的跨中挠度,其值按下式计算:
跨中位移
(2)用手持式应变仪量测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
测点布置见图1-2。
(3)裂缝观测:
用放大镜观测裂缝出现,用读数显微镜测读裂缝宽,用钢直尺量取纯弯段裂缝间距。
(4)试验完毕,打碎保护层、测定实际保护层厚度。
3、安全措施
1、试验梁下设安全垫块,以防梁破坏时伤害操作人员和破坏仪表。
2、仪表安装时系安全绳,试件破坏前必须撤除仪表。
3、加荷系统必须稳定可靠。
试验步骤
1、试验前,先进行材料试验,并按实测材料强度指标计算开裂荷载和构件承载力。
2、加荷载前,用放大镜及读数显微镜检查有无初始干缩裂缝、读取百分表和手持式应变仪的初始读数。
3、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值的20%分级加荷,构件自重及加载设备重量计入第一级。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10分钟,持续时间结束后方可测读仪表。
4、接近估算开裂荷载时,荷载分级降为5%,直至裂缝出现,记下荷载值Pcrs,开裂后荷载分级恢复为20%。
5、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荷载达到其短期组合值。持荷时间增加5分钟。持续时间结束后,测读各仪表,同时用读数显微镜量测纯弯段所有裂缝宽度、量测平均裂缝间距。
6、构件进入破坏阶段、荷载分级调整为10%,接近承载力极限状态时,降为5%,并撤除百分表,持续时间仍取10分钟,直至构件破坏,记下荷载值Pus。
注意事项
(1)试验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仔细阅读指导书,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教师,对与本次无关的仪器设备不可随便乱动。
(2) 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遵守试验室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试件破坏时的安全。
(3)试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试验报告。
试验二 受弯构件斜截面强度实验
学 时:2学时
试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目的要求:
1、验证斜截面强度计算方法,加深认识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等三种剪切破坏形态的主要破坏特征,以及产生这三种破坏特征的机理。
2、正确区分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弯剪斜裂缝和腹剪斜裂缝;在此基础上加深了解这二种裂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开展的特点。
3、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抗剪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
1、量测试验梁的挠度。
2、测斜裂缝出现前后箍筋的应变。
3、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剪跨内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的全过程。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裂缝,按出现顺序编号,并在裂缝顶端注明相应的荷载值,待试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破坏形态图。
4、记录斜截面破坏荷载,并验算斜截面破坏时的(和分别为斜截面破坏时的剪力试验值和理论值)。
5、在试验过程中,要根据试验目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并完成试验报告。
试件设计与制作:
1、此试验为斜截面强度试验,在进行试件截面设计时,要保证梁不发生正截面破坏而只发生斜截面破坏,即正截面破坏强度大于斜截面破坏强度。
图2-1给出了L-1(剪压试验梁)、L-2(斜拉试验梁)、L-3(斜压试验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设计时,砼采用C20,保护层厚度25mm,纵向受力筋,级钢带弯钩,级钢不带弯钩。
2、试件制表
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和纵向受力钢筋试件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填入表1-2用于计算构件的实际承载力。
项目
| 梁号 | 截面尺寸 bXh(mm2) | 号筋 | 号筋 | 号筋 | 保护层厚C(mm) |
| L1 | 120X150 | 2 16 | 2 6 | 6@200 | 25 |
| L2 | 120X150 | 2 10 | 2 6 | 6@200 | 25 |
| L3 | 100X200 | 2 16 | 2 6 | 6@150 | 25 |
图2-1试验梁详图
表2-1
项目
| 强度(N/mm2) | 混凝土立方体 150X150X150 | HPB235 6 |
1、加载装置
根据试验梁最大承载能力,决定加载装置和加载方式。本次试验有三种不同规格的梁,其加载体系均采用反力架、千斤顶加载体系。加载装置如图2-2所示,荷载作用位置如图2-3。
试验梁安装要求
本次的试验梁和支座的连接为简支。试验梁两端搁置在专门设计的支座上,保证梁在受力后,梁的一端能够转动而另一端能够水平移动;试验梁就位后,应保证几何尺寸位置的准确。
2、测点布置
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测点布置如图2-4所示。
图2-2加载装置图
图2-3荷载作用位置图
图2-4测点布置图
注:、为百分表,量测试验梁支座沉降,为百分表,量测试验梁跨中挠度 1为电阻片,量测试验梁箍筋应变
3、试验仪器和加载设备
XJ-5型电阻应变仪,用于量测箍筋应变
百分表,用于量测挠度
500kN千斤顶,用于加荷
4、安全措施
在试验过程中,要服从统一指挥。随时注意观察加载装置和登记表运转是否正常,如发现偏差过大,应立即停止试验,待纠正后再继续加载。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在试件下面安装安全支承,避免测试人员及登记表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当加载超过80%的破坏荷载后,应将易损仪表拆除。
5、人员分工
加载2人,读百分表3人、记录1人,操作电阻应变仪1人、记录1人,寻找裂缝并量测裂缝宽3人,负责安全1人,总指挥1人。
试验步骤:
1、试验前,先进行材料试验,并按实测材料强度指标计算开裂荷载和构件承载力。
2、加荷载前,用放大镜及读数显微镜检查有无初始干缩裂缝、读取百分表和手持式应变仪的初始读数。
3、加荷方法
采取分级加荷,每级加载值一般取5~10%的破坏荷载。每次加载后间歇5分钟,使试件的变形趋于稳定后,按试验内容和要求量测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数据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注意事项:
1、复习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强度计算一章内容,仔细阅读试验指导书,充分了解本次试验目的、要求、测试等内容。
2、根据所给试验梁尺寸、配筋,计算试验梁的破坏荷载,确定加载级数和每级加载值。
3、进入试验室后,要服从担任本次试验指导教师的统一指挥,认真完成本次试验所要求的内容,注意分工协作。
4、与本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其他试验项目装置不得随意乱动。
5、注意安全,尤其是加载阶段。
实验三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强度试验
学 时:2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目的要求:
1、通过柱侧面的应变片和纵向钢筋上的应变片,测定截面不同纤维层的应变值,验证平截面假定,并测定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2、通过位移计量测柱子的水平挠度,说明纵向弯曲对偏心受压中长柱的影响。
3、观察大偏心受压截面的破坏特性,记录破坏荷载。
4、测定开裂荷载及0.3mm裂缝荷载。
实验内容:
1、量测纵向钢筋AS',As的应变,分析其应力情况。
2、观察裂缝出现的荷载及裂缝开展的过程。
3、在跨中区段验证平截面假定并分析中和轴位置的变化。
4、确定破坏荷载值,验证理式,并对理论值和试验值进行比较。
试件设计与制作:
1、此试验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中长柱的强度试验, 试件应设计为大偏心受压柱。
选择如图3-1所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选择柱的截面尺寸为(为了防止柱子向另一方向产生侧向弯曲面形成双向受弯,故柱截面在另一方向设计成200mm,大于150mm,加载段200×300mm,加载接触面预埋钢板),考虑到试验用构件没有耐久性要求,且构件尺寸较小,这里适当减小保护层厚度,取保护层厚度。
2、 试件制作
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C20)、平板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和纵向受力钢筋试件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填入表1-2用于计算构件的实际承载力。
3、应变片
在柱中间截面贴钢筋应变片4片,均在角部钢筋上,混凝土应变片10片(3+2+3+2=10),其中偏心方向(3+3)片,位置见图3-1,垂直偏心方向(2+2)片。
图3-1 所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箍筋 6@75)
表1-2
项目
| 强度(N/mm2) | 混凝土立方体 150X150X150 | HPB235 6 | HRB335 14 |
1、加荷装置
如图(3-2)所示,整个试验梁安装在2000kN液压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将压力试验机施加的外荷载P作用在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