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交底日期:
| 班组名称 | 焊工班组 | 工种 | 焊工 |
| 班组长 | 安全监督人 | ||
| 施工内容 | 钢结构电焊 | ||
|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2.电焊、气割,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 3.电焊作业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规定。 4.每台电焊机要设置漏电保护器和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闸时,应带手套侧向操作,进出线两侧防护罩完好。 5.操作前应检查所有工具、电焊机、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良好,金属外壳应有安全可靠接地,进出线应有完整的防护罩,进出线端应用铜接头焊牢。 6.焊机与开关箱距离不大于3m,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应为该机额定电流的1.5倍,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并配专用触电保护器。 7.施焊场地周围及下方,要先清除可燃、易燃物品(包括可燃杂物、废料),并在焊点下方设接火斗,设置警戒,不准行人通过或停留,指定专人带灭火器进行监护。 8.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9.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桶)或管道,必须事先清洗干净,并将孔口盖打开。 10.在潮湿地点施焊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干燥木板上。在高处作业,必须系挂好安全带。 11.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有专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12.地下室,基坑内或低坑柱接头焊接,必须通风良好,防止出汗和烟尘中毒。 13.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外脚手架钢管和井字架接触,更不准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 14.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瓦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15.作业中,必须戴防护眼镜、防护罩,穿劳保鞋、长袖衣裤,戴皮手套。更换焊条时也应戴手套。 16.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先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登高。 17.清除焊渣,也要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面部不应对正焊纹,防止铁渣飞溅入眼伤人。 18.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有隔光板。 19.雷、雨、大雾、大雪或五级大风以上,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交底人签名: | |||
| 接底人签名 | |||
表5.2.6 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交底日期:
| 班组名称 | 钢结构吊装班组 | 工种 | 安装工 |
| 班组长 | 安全监督人 | ||
| 施工内容 | 钢结构吊装 | ||
|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 进人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 吊装前应检查机械、索具、夹具、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试吊。 3. 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 4.在钢结构吊装时,为防止人员、物料和工具坠落或飞出造成安全事故,需铺设安全网。安全平网要求在建筑平面范围内满铺。安全竖网铺设在建筑物外围,防止人和物飞出造成安全事故。竖网铺设的高度一般为两节柱的高度。 5. 在接柱处要设操作平台,平台周边应有操作人员的护栏装置。 6. 吊装柱子前要先将登高钢梯固定在钢柱上,为便于进行柱梁节点紧固高强螺栓和焊接,需在柱梁节点下方安装挂篮脚手。 7.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生根处应做到高挂低用及安全可靠。 8. 高空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在高空不得开玩笑。 9. 高空作业穿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10. 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11. 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大雾天气,应暂停露天起重和高空作业。 12. 拆卸千斤绳时,下方严禁站人。 12. 使用撬棒等工具,用力要均匀、要慢、支点要稳固,防止撬滑发生事故。 13. 构件在未经校正、焊牢或固定之前,不准松绳脱钩。 14. 起吊笨重物件时,不可中途长时间悬吊、停滞。 15. 施工用的电动机械和设备均须接地或接零并实行二级漏电保护,绝对不允许使用破损的电线和电缆,严防设备漏电。施工用电器设备和机械的电缆,须集中在一起。 16. 遵守有关起重吊装的“十不吊”中的有关规定。 17. 吊装区域应设置警戒线,危险点须设专人监护。 交底人签名: | |||
| 接底人签名 | |||
表5.2.6 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交底日期:
| 班组名称 | 高空作业班组 | 工种 | 架子工 |
| 班组长 | 安全监督人 | ||
| 施工内容 | 高空作业 | ||
|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高处作业人员及架设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定期检查身体。 2.患有下列疾病不能从事高处作业及架设作业:如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癫痫病等。 3.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4.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证后方可使用。 5.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验收也可分段、分层进行。 6.高处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衣着灵便。 7.严禁酒后作业。 8.在作业中如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9.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平稳堆放,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应随时清扫干净,不得向下抛掷物件。 10.遇有六级以上的大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交底人签名: | |||
| 接底人签名 | |||
表5.2.6 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交底日期:
| 班组名称 | 焊工班组 | 工种 | 司索工 |
| 班组长 | 安全监督人 | ||
| 施工内容 | 钢结构电焊 | ||
|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吊运指挥人员必须是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视力(包括矫正视力)在0.8以上,无色盲症,听力能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身体健康者 二、指挥人员必须安全技术培训,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并发给安全技术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指挥。 三、指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GB 5082标准与起重机联络时做到准确无误。 四、指挥人员应熟知《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和《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 48-1993。 五、指挥人员所指定的起重机械,必须熟悉技术性能后方可指挥。 六、指挥人员不能干涉起重司机的正确操作。 七、负责载荷的重量计算和索具的正确选择。 八、指挥人员负责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九、指挥人员应佩戴鲜明的标志和特殊颜色的安全帽。 十、指挥人员在发出吊钩或负载下降信号时,应有保护负载降落地点的人身、设备安全措施。 十一、在开始指挥起吊负载时,用微动信号指挥;待负载离开地面100~200mm时,停止起升,进行试吊,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用正常起升信号指挥重物上升。 十二、指挥起重机在雨、雪天气作业时,应先经过试吊,检验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正常的起吊作业。 十三、在高处指挥时,指挥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 十四、指挥人员选择指挥位置时: (一)应保证与起重机司机之间视线清楚。 (二)在所指定的区域内,应能清楚地看到负载。 (三)指挥人员应与被吊运物体保持安全距离。 (四)当指挥人员不能同时看见起重司机和负载时,应站到看见起重机司机的一侧,并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传递信号。 十五、现场补充交底内容
交底人签名: | |||
| 接底人签名 | |||
表5.2.6 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交底日期:
| 班组名称 | 焊工班组 | 工种 | 电工 |
| 班组长 | 安全监督人 | ||
| 施工内容 | 钢结构电焊 | ||
| 1、现场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并持证上岗。 2、电工作业人员要熟知电工安全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带电作业或停电检修时,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在高处作业时,使用电工安全带。 3、现场临电电工要熟悉临电工程安全技术规范,负责检查保护电器装置及保护设施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做好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4、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5、电工在施工现场内不得架设裸导线,对于大型建筑工地架设的裸线过路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6、所有线路必须架空,不得拖地或与金属器械相碰,架空线路的终端杆及转角杆要做重复接地。线路架设时要整齐牢固,不得成束困扎。接线与拉线必须由电工完成。 7、电工带电作业应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协同进行,其中一人做监护人,工作人员要服从监护人指挥。 8、绑扎各种绝缘导线时不得使用裸导线,不允许将导线绑扎在金属板或金属脚手架上。 9、施工及电器设备用线要使用护套缆线,严禁使用花线、塑胶软线等不合格及外皮破损的电线。 10、现场固定设备的配电线路均不得沿地面明敷设,应穿管埋地敷设,管内不得有接头,管口要密封。电缆线路要按规定深度埋地敷设。 11、施工用电必须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现场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配置要符合有关规定,保证现场“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12、现场局部照明的行灯及标志灯电压不得超过36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及金属容器、金属管道内工作的照明灯电压不应超过12V。行灯要使用带网罩的提示灯,电缆线要使用橡胶套缆线。 13、现场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14、电焊机要设开关,机外壳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0m,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m,两侧拉线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的防护罩。焊把线要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 15、凡移动式设备或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严禁一闸多用。 安装施工机具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检查。电动工具应进行绝缘电压试验,手持玻璃吸盘和玻璃吸盘机应进行吸附重量和吸附持续时间试验。 交底人签名: | |||
| 接底人签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