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泥湾小学
一、 问题提出
转发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因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优秀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其普及应用。
近年来,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资源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到目前为止,我校共装备了中心机房(服务器三台),电脑室(电脑60台),多媒体教室(能容纳师生200多人),语音室(56座)闭路电视网室(双向监控)电子备课室(10台电脑),班班通建设(高配置电脑和50寸大背投),图书室和图书系统等项目。我校于2003年10月新建了学校网站(www.hnwxx.com),引进了"国之源"教育资源库及其管理平台,全部电脑都联通了互联网和"校校通网络",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目前,我校虽然在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及质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将影响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深层次开展,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统筹规划,抓好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探索城域资源建设的规律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提出了<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 理论依据
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的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教育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因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论依据为:
1、 校园网资源库设计的依据是:关于师生对校园网资源库使用的需求分析。
2、 校园网资源库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3、 校园网资源库设计的技术基础是:局域网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
术。
4、 校园网资源库设计的目标是:提出并论证校园网建设的最优方案。
5、 校园网资源库设计的重点是:合理配置校园网资源,以便在学校教学、管理、科研、信息交流及其他服务中发挥出最佳效益。
三、 实验假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资源建设分类为"信息资源、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资源、工具资源、服务资源建设"等资源。其内容包括,教师论文库、学科教案库、题卷库,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软件,电视教学片,电子图书,培训资料,师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各类游戏资源,娱乐音像资源,多媒体素材百科知识库等。
在校园网资源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整合共建,资源共享,重在应用,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实施以下措施。
1、 统一管理,分布式建设
教育教学资源采取统一管理,分布式建设的方式,以提高教师搜集整理资源素材,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分门别类,上传到学校网管中心进行统一整理和规划,网管中心将搜集大量适用于教学的资源供教师选用和下载。积极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操作方便,易维护且容量大的资源管理平台。
2、 以应用促发展
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应用资源服务于教学的情况。和教师收集整理资源的情况,教师在应用资源服务于教学时,才会集中精力搜集资料。经过收集、应用的循环过程,资源库的内容会一天天壮大,经过学校网管中心的整理,能够有力地服务于教学。
3、 实验目标
1、 逐步建成一个适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巨型资源库。
2、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应用与管理方法,建立较为善的教学、服务、管理体系。
3、 收集并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强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系统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结合,形成一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
4、 让学生通过资源库所提供的资源不仅掌握所学知识,更让其学会学习,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培训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实验变量
1、 自变量: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引进、开发、应用和管理的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结合:执行规范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技术标准,发动全校师生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
2、 因变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建设思路与管理方法,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指导
、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建成一个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巨型资源库,建成信息化共享模式。
3、 相关变量:形成一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建立起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模式,培养会学习、身心和谐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学生。
五、 实验的效果检测:
1、 检测项目
a、 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b、 各科优秀资源的上交情况。
c、 资源分类和价值
d、 校园网资源库的存储量和管理平台的应用情况。
2、 检测工具
a、 教师课堂应用资源的情况
b、 学生学习的成绩
c、 校园网资源库的现存储量和管理模式。
六、 实验步骤:
1、 准备阶段:(2004年3月到2004年6月)
a、 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等调查、分析课堂电化教学现状,展望电化教学发展趋势。
b、 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c、 培训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条件。
2、 实验阶段(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
第一步: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做好前测和阶段性检测,写出阶段性总结。
第二步: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进一步探索,边研究边交流,形成阶段性成果,写出阶段总结,迎接湖南省电教馆对课题的中期评估。
第三步: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继续交流、研讨、力争完成校园内资源库网站,经验论文,写出阶段性总结,
3、 总结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
a、 对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写出终结性研究报告。
b、 接受上级对学校资源网站的评估、验收。
七、 实验方法和措施
1、 实验方法:
收集、整理、应用、 总结、评估
2、 措施:
a、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担任研究指导教师,负责审定方案,落实研究人、经费和设备
b、 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制定方案和实施计划,保证研究目标如期顺利地实现。
c、 每期组织1――2次理论学习或课题经验交流会。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究会议,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体会。
d、 及时收集整理素材资料,建好专档。
e、 经费预算:添加资源库、建好校园图书系统各电子图书室、建好资源信息平台、添加一些设备等估计大略资金10万元以上。
f、 经费来源:自筹为主,争取市仪电站、教研室、处中心校的重视下拨部分实验经费。
八、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陈湘 陈文 杨明发
副组长:黄建军 饶灿荣
成 员:胡双辉 陈鲜花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胡志勇
副组长:胡双辉 陈鲜花 何兰平 罗艳红 罗明谦 黄淑平 各办公室主任
实验教师:
语文科
:全体语文教师
数学科:全体数学教师
自然科:全体自然教师
思品科:全体思品教师
体艺科:全体体艺教师
英语科:全体英语教师
科学科:全体科学教师
2004年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