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绘本中的童心童画―通识艺术教育的二个课程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51:48
文档

绘本中的童心童画―通识艺术教育的二个课程设计

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通識藝術教育的二個課程設計摘要通識教育是以培養全人為目標,尤其在分系分科授課的大學,顯得特別重要。過去的通識藝術課程,僅觸及美術或藝術經典作品的欣賞,教人經由感動而學得如何感受。現今的課程卻不能僅以此滿足學生,代之而起的,除了更貼切於生活需求的藝術探究,就是實際操作,像創作者一般地體驗面對一張空白紙張的震撼與悸動。「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是一門相當受大一學生喜歡的通識課程,除了每期課程內容曾先行在推廣教育中心的在職教師班測試並改進之外,每一學年都推出不同的創作主題,讓學生在課程結
推荐度:
导读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通識藝術教育的二個課程設計摘要通識教育是以培養全人為目標,尤其在分系分科授課的大學,顯得特別重要。過去的通識藝術課程,僅觸及美術或藝術經典作品的欣賞,教人經由感動而學得如何感受。現今的課程卻不能僅以此滿足學生,代之而起的,除了更貼切於生活需求的藝術探究,就是實際操作,像創作者一般地體驗面對一張空白紙張的震撼與悸動。「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是一門相當受大一學生喜歡的通識課程,除了每期課程內容曾先行在推廣教育中心的在職教師班測試並改進之外,每一學年都推出不同的創作主題,讓學生在課程結
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通識藝術教育的二個課程設計

摘要

通識教育是以培養全人為目標,尤其在分系分科授課的大學,顯得特別重要。過去的通識藝術課程,僅觸及美術或藝術經典作品的欣賞,教人經由感動而學得如何感受。現今的課程卻不能僅以此滿足學生,代之而起的,除了更貼切於生活需求的藝術探究,就是實際操作,像創作者一般地體驗面對一張空白紙張的震撼與悸動。「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是一門相當受大一學生喜歡的通識課程,除了每期課程內容曾先行在推廣教育中心的在職教師班測試並改進之外,每一學年都推出不同的創作主題,讓學生在課程結束後擁有親手完成的一冊繪本。本文介紹作者於94-95年度在臺中教育大學開授通識藝術課程「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時,設計的二個主題:「動物狂歡節」和「蔬菜們的晚會」。這是一門屬於藝術陶冶領域的通識課程,兼具藝術欣賞與創作,學生經由繪本的欣賞提昇眼界,藉畫法的模擬得以改良手藝。

關鍵詞:

通識教育、藝術課程、繪本壹、緣起

一、通識課程之教學目標與內涵

大學的通識教育承繼「二十一世紀的國民教育應邁向優質」的信念,以培育大學生達到全人為目標。過去所謂的共同科課程欠缺相互銜接功能,而今日的通識教育內涵是各領域間的串接,例如,語文與藝術、科學與音樂、環境與體能等。現代的科技發達,資訊流通日益快速,藉網際網路取得國際的新知,是E 世代大學生成長的主要刺激之一。對於完全不熟悉的文化,他們不但有探索的機會,甚而有足夠的能力分享與領受跨國或是跨民族的文化。關於大學生對於通識課程的需求,學界有過相當正面的研究。從1993年起,教育部力促各大學規劃通識課程,如今已走過十數個年頭。當時一群呼天嗆地的貧脊農夫,在一片荒蕪的礫地中,竟然理出一塊值得耕種的好田。推展通識教育的初期,新課程的開課的方式衝擊著原有的共同課程必修學分。因此,提供不太困難的課題,或是容易瞭解的議題,成了大多數通識課程的內容。在接下來的數年間,通識課程教師們開始爭取和一般教室不同的授課環境與設備,要求選課學生的人數與先備知識。相對地,學生們對於通識課程的選擇,幾乎等同熱門的專業選修科目,不但事先打探授課內容,亦明顯表現在通識課程中學習的渴望。近年來,教育部陸續對於提升大學通識教育品質祭出實質的鼓勵,還有針對優良通識課程與優質通識師資的補助,再再凸顯通識課程在大學教育中,曾經被忽視,但卻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通識藝術課程的涵蓋和分類

通識藝術教育若沿用「藝術教育法」所要求,則須同時講究知能、情意與技能三種領域的探索。其中又強調,應藉由藝術表現活動以認識各種媒材與技法,以加強藝術創作的能力(劉淑如,2004)。學界針對通識藝術領域課程的內容也曾有深切的剖析,例如,研究發現,學生們最想選修的通識藝術課程類型,首選「藝術欣賞」,其次則為「藝術操作」;而學生們在通識藝術課程中所期望獲得的能力,以「操作和創作」最獲青睞,「鑑賞、批評和藝術應用」的能力則尾隨其後(徐秀菊、黃秀雯,2004)。石守謙(1996)早對藝術欣賞或賞析類型課程的內容作極為明確的界定,認為那是在課堂上「討論或講解」藝術作品。劉智濬(1999)提到張忠謀的哈佛學習經驗,認為通識課程的老師除了提供精彩的教學內容,如果課程受用,學生就能把學習的成果當成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在往後需要的時候,隨時隨地都能擺出來盡情享用。通識教師們對於課堂上該教什麼,自然有一定的想法,專業的通識教師無庸置疑,能夠辨識「藥膳與鮮花」的不同用途(王晃三,2006)。研究中比較缺乏的,不是在通識藝術課程授課後,檢視有多少學生「識得」或「不識」美的存在,而是探究增加美的學習經驗的方法,減少學生對於美的事物「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覺」的現況。

作者所屬臺中教育大學(以下簡稱本校)之大學部通識課程又分為語言文學、社會人文、數理科技、藝術陶冶、體育保健與綜合領域,每位學生需選修

118學分,其中「藝術陶冶領域」的最低選修學分數為4學分,也就是至少選修二門課。根據校務系統的選課資料查詢,本校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至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所開授的「藝術陶冶領域」課程名稱及其類型簡列如下(表1.1):

表1.1通識藝術課程的分類與開課情形

2現代國樂賞析 三●●音樂*教學大綱未上傳或已刪除(整理:蕭寶玲,2007年2月2日)

就各課程的教學方式發現,通識藝術課程大多欣賞與實作並重,而具有跨領域教學內容的課程也極為普遍。

三、通識藝術課程之設計和掌握

學者發現,大學通識藝術課程大多僅限於鑑賞的類型,好像是一種知識專屬的學科,不能再像小學生那樣任意塗抹捏塑(吳方正,1996)。研究主張,大學通識藝術課程應該和中小學的藝術課程有所銜接,不論欣賞或操作的類型都應沿續學生過去曾經觸碰過的藝術語彙或表現技巧,不論表現能力成熟與否,都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看看(張浣芸,2001)。

舉荷蘭這個面對大海的國家為例,他們有傲人的航海經驗與歷史,不但生活富裕,連帶眼光也訓練得分外超凡。荷蘭人對待藝術的「行家能力」(Connoiseurship),是一種存在生活中的鑑賞品味,不需要特別的學校教育來關注(袁汝儀,1996)。反觀我們的藝術教育,常常得在學校圍牆內刻意營造,而且只能維持每週一至二堂課的時間。林亮如(2002)曾巧妙的在通識藝術課程中納入傳統與流行音樂,讓通識課程與生活相關,企圖使通識教育「生活化」,提高藝術對學生的親和力,以延長藝術教育的生命力。

學者主張應該讓學生有面對藝術的機會,學著像藝術家一樣去「感覺」美和「應用」美(朱麗麗,1995)。審美活動的能力尤應藉著「動手做」,實踐創造美的事物的經驗(李美蓉,1996)。美感經驗可藉藝術活動的進行產生,而這種體驗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屬利益(郭禎祥,1996)。通識藝術課程所面對的學生,自然不具專業的表現能力,但仍然應該讓他們以繪畫、音樂或舞蹈等方式表現藝術的體驗(張浣芸,2001)。還有學者認為,中小學以藝術製作為主的藝術教育,何以到了大學僅存在於社團性質的休閒活動,大學的普及藝術教育,不是也該繼續模擬藝術家的創作精神與態度嗎(吳方正,1996)?藝術教育的實質課程本來含有許多「實際動手做(hand on)的教材內容,研究亦顯示,實作或技能課程不但能吸引與激發學習動力,同時也最容易在各種不同科目中產生觸類旁通的效果(李堅萍,2005)。

3貳、認識「繪本中的童心童畫」

一、課程起緣

作者於九十四學年度起,在本校大學部開設通識課程「繪本中的童心童畫」,只開放給一年級非美術系的學生選修。很多新生沒看授課大綱,以為是一門繪本欣賞的課,電腦選課才開放十五分鐘,四十八個名額就選滿了。整學期約三十冊繪本的欣賞,以及一本二十八頁的圖畫書製作,讓學生忙碌了整整十八週。之後的二個學期選課時,又是滿滿一教室的學生,不過這二班彷彿有心理準備,個個愛畫能畫。為了方便學生能同時觀賞繪本的圖畫、聆聽故事與音樂,又有簡易的桌面製作繪本,特別安排「繪本中的童心童畫」在先進的E化教室上課。繪本是以八開紙對摺成十六開由學生親自手縫而成,畫材則挑選非水性的工具為主,像是彩色筆、色鉛筆和自來水筆或各色紙張的剪貼。

通識課程的教學大綱書寫方式異於一般課程,簡單的說,像是足以吸引學生的招生廣告詞,以下是「繪本中的童心童畫」之教學簡介,提供學生選課時的參考:

▓我們不只欣賞繪本,還要動手做一冊繪本;

▓我們有各類型的繪本供同學觀賞,也提供做繪本的材料;

▓記得拿「通識護照」到國美館兒童繪本館蓋章,我們幫你的期末成績加

分。

二、教學目標

「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這門通識藝術課程期望能培養一群畢業後願意指導繪本製作的老師,其教學目標有二:

(一)學生能獨立完成一冊二十八頁之繪本

由於每學期授課時間為十八週,因此安排十三個跨頁畫面(共二十六頁)的繪本製作,搭配首頁與末頁,共有二十八頁。每週二小時預計進行一個跨頁的製作,扣除課程說明、縫製繪本的時間,還有最後一堂課結束前的問卷與贈獎,剩餘約二週提供長篇繪本的DVD播放與賞析。

(二)學生能熟悉如何利用兒童繪本進行藝術活動

繪本創作教學跨及語文與美術領域,文本的形成又可能牽涉音樂、戲劇或科學等更多的專業領域。而各種表現的形式不但能呈現在圖畫中,又觸及媒材的運用。學生從繪本欣賞進而操作,將有能力設計國小低年級綜合活動的課程,並且對於學童課後輔導、寒暑假作業和課外的繪本競賽輔導,必定能得心應手。

三、開課記錄

九十四學年與九十五學年「繪本中的童心童畫」的課程設計內容並不相同,前者「動物狂歡節」之創作主題是法國音樂家聖桑(Camille Sant-Saëns,1835-1921)的同名作品「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後者「蔬菜們的晚會」則

4改寫自詩人楊喚(1930-1954 )的童話詩「水果們的晚會」。這二個主題在大學部開授通識課程之前,皆先行在暑期或週三下午的推廣教育課程中測試,以發現教學困難並期望產生解決的方式。由於推廣教育課程較為密集,因此僅在第一次課程安排與主題相同的繪本欣賞外,其餘皆以繪本製作為主。

(一)動物狂歡節

1.測試班級(二班):

(1)94年度國小教師暑期在職進修專長增能學分班「繪本創作與教學(動物

篇)」,授課時間自94年7月6日至7月22日,每週三、四、五上午

08:10-12:00,計三週共36小時,學員32人皆為國小在職教師。

(2)94年暑期推廣教育中心非學分班「繪本創作與教學」,授課時間自94年

7月25日至7月29日,每日上午08:10-12:00,計一週共20小時,學員

23人,主要是國小在職教師。

2.正式班級(二班):

(1)94學年度第一學期通識課程「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授課時間自94年9

月19日至95年1月20日,每週五下午13:30-15:00,計十八週共36小

時,修課學生47人。

(2) 94學年度第二學期通識課程「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授課時間自95年2

月20日至96年6月23日,每週五下午13:30-15:00,計十八週共36小

時,修課學生48人。

(二)蔬菜們的晚會

1.測試班級(二班):

(1)94年度秋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專長增能學分班「繪本創作與教學(植物

篇)」,授課時間自94年10月5日至11月30日,每週三下午13:30-17:20,

計九週共36小時,學員26人皆為國小在職教師。

(2)95年暑期推廣教育中心非學分班「繪本創作與教學」,授課時間自95年

7月3日至7月31日,每週一上午08:10-12:00,計五週共20小時,學

員25人主要是國小在職教師。

2.正式班級(一班):

95學年度第一學期通識教育課程: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授課時間自95年9月18日至96年1月19日,每週五下午13:30-15:00,計十八週共36小時,修課學生48人。

5

參、課程設計:動物狂歡節

一、教材說明

1886年,當時五十一歲的聖桑參加奧地利克爾迪姆小鎮的狂歡節,為最後一日的音樂會寫下「動物狂歡節」組曲。「動物狂歡節」組曲共包含「序曲」(Overture)〔0’52”〕、「終曲」(Finale) [2’10”]和十三首小曲子:1.「獅子」(Introdu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1’56”]、2. 「公雞與母雞」(Cocks & Hens)〔0’57”〕、3.「騾子」(Wild Asses)〔0’59”〕、4.「烏龜」(Tortoises)〔2’35”〕、5.「大象」(The Elephant)〔1’35”〕、6.「袋鼠」(Kangaroos)〔1’48”〕、7.「水族館」(Aquarium)〔2’53”〕、8.「長耳人」(People with Long Ears)〔0’42”〕、9.「林中杜鵑」(The Cuckoo in the Depths of the Woods)〔2’52”〕、10.「鳥園」(Aviary)〔1’29”〕、11. 「鋼琴家」(Pianists)〔1’42”〕、12.「化石」(Fossils)〔1’53”〕、13. 「天鵝」(The Swan)〔3’24”〕。

「動物狂歡節」原本是為兒童所作的室內樂,不過現代都改由整個管弦樂團演出,並邀請一位特別來賓擔任曲目中間的旁白,藉故事來詮釋聖桑的作品。旁白的內容有許多版本,較為著名的是美國詩人(Frederic Ogden Nash,1902-1971)為每一首曲子所寫的小詩,讀來既簡潔又有趣味。1996年英國DECCA 公司將1993年坎城「國際視覺音樂獎」的摺紙作品,收錄在一張58分鐘的VCD 中,其中一部就是「動物狂歡節」,由一隻紙摺成的猴子作英文旁白;1999年由臺灣麥克公司出版的世界音樂童畫繪本「動物狂歡節」,首度以中文發音的音樂故事來引領繪本的閱讀。以下是作者參考上述文獻,為「繪本中的童心童畫」課程中所譯寫的「動物狂歡節」文本,段落前的數字代表繪本頁碼(圖3.1):

1-2耀武揚威地邁著堂皇的步伐,帶著咆哮聲,由遠而近。

3-4一對雞在穀倉旁咯咯地叫個不停,公雞在發現穀物時,熱情地招呼母雞一起啄食。

5-6在中亞細亞遼闊的草原上,敏捷地奔跑相互追逐的騾子。

7-8一群烏龜慢吞吞地向前爬行,獻上脫線的熱門搖滾舞蹈。

9-10大象踩著沉重笨拙的步伐,自我陶醉在滑稽可笑的舞姿中。

11-12袋鼠是以長而健壯的後腿,踢著地面輕快地向前跳躍行進。

13-14水族館裡玻璃箱中清水波動,閃閃發光的銀鱗,是靜靜地悠游的各色魚兒。

15-16「仲夏夜之夢」中,驢頭人身的長耳動物,扮演著傲慢矯飾的樂評家。

17-18害羞的杜鵑躲在林中鳴叫,咕!咕!打破了周圍的寧靜氣氛。

19-20鳥園中許多鳥兒振翅飛翔,小鳥們發出啁啾聲,熱鬧地編織鳥巢。

21-22鋼琴家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反覆彈奏單調乏味的徹爾尼練習曲。

23-24動物的祖先都是音樂化石,這些骷髏們隨著木琴,蹦蹦跳跳地婆娑起舞。

25-26天鵝以高貴優雅的姿態,在澄明如鏡的湖水上,演出著名的舞碼「垂死6的天鵝」。

圖3.1 「動物狂歡節」的頁碼與版面分配

二、教學說明

「繪本中的童心童畫」的教學以每一週次為一單元,其一百分鐘的課程由繪本的欣賞開始,包括繪本圖片的投影,搭配教師口述或播放故事光碟,具有氣氛營造或暖場的功能。接下來導入繪本創作,教師提供學生例圖、表現材料與技法的說明,鼓勵學生自行創作或摹寫。教師一方面鼓勵學生盡量在課堂上完成當週的進度,另一方面則整理繪本圖片、例圖、步驟說明等依序在螢幕上自動播放,如果當次介紹的繪本含有音樂或故事光碟,也同時以背景音樂的聲量,持續播放,直到課堂結束為止。

以下舉「動物狂歡節」中的二段「公雞和母雞」和「騾子」為例,分就其「繪本創作」與「繪本欣賞」二個面向說明之。

(一)公雞與母雞

1繪本創作

(1)用鉛筆畫公雞與母雞的輪廓,輪廓以能表現特徵為要,視需要增加裝飾

品,例如眼鏡或帽子(圖3.2);

(2)選三種色鉛筆紙將輪廓分區畫滿,三色以近似色或類似色(例如:黃、

橙、褐色)為主,筆劃以平行交錯線條為佳。

72.繪本欣賞

課程中提供以下二冊繪本的畫面賞析,就繪者採用色鉛筆作畫的部分與學生分析「公雞和母雞」的表現技法:

(1)雪人,文圖/雷蒙•布力格,1993,上誼文化。

(2)世界音樂童畫繪本:動物狂歡節,原著/聖桑,繪者/瓦倫提尼,譯者/

殷麗君,1999,臺灣麥克。

圖3.2 (蕭寶玲,2005,公雞與母雞,398mm x271mm)

(二)騾子

1.繪本創作

(1)用鉛筆畫騾子的輪廓,輪廓以能表現特徵為要;

(2)用黑色硬筆(0.4的自來水筆較佳)將輪廓分區畫滿,筆劃以圓形轉動

線條為主,並以重疊多寡與圓周大小區分明暗面(圖3.3)。

2.繪本欣賞

課程中提供以下三冊繪本賞析,就繪者採用硬筆畫線的畫面與學生分析「騾子」的表現技法:

(1)馬路女王,文•圖/昆汀•布萊,2003,暢談國際文化;

(2)野獸國,著/莫里士•桑塔克,1987,英文漢聲;

(3)一百隻壞野狼,文•圖/瓦勒利•戈巴契夫•譯寫/姚文雀,2001,臺灣

麥克。

8

圖3.3 (蕭寶玲,2005,騾子,398mm x271mm)

三、評量:

本課程的評量大分為以下二項:

(一)繪本的完成度、裝訂與保存狀況良好者,給予成績上的鼓勵;

(二)各跨頁主題的摹寫或創新能力具特殊表現者,給予獎勵,如選出「最佳

公雞與母雞獎」、「最佳騾子獎」等。

四、問卷與回饋

「繪本中的童心童畫」的課程設計中,繪本創作與繪本欣賞是教學的主軸,

為了確認這二個部分的材料運用與教材選擇是否合宜,教師在最後一堂課發放問卷,請修課學生填寫,回收資料作為日後開課時的參考。問卷分為二題,第一題

蒐集學生使用設定的材料創作後的心得與想法,其目的有二:其一為確認教師選

擇材料的實用性,其次則確認學生持續創作的可能性。

問卷(一):如果你計畫製作繪本,你會選用什麼材料來完成?例如:色紙剪貼、彩色鉛筆、彩色筆、自來水筆等;為什麼?

根據回收問卷(一)的結果,學生都有企圖在日後創作繪本,有的受調者一口

氣選了三種材料,大部分則獨鍾一種,其中以彩色鉛筆最受青睞(表3.1、表3.2),

由於它「輕便易於攜帶」、「好用」、「可以一直加」、「不會一下子就畫壞」等。

表3.1 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修課學生之「問卷(一)」統計

材料彩色鉛筆自來水筆色紙剪貼彩色筆其他小計

人數21 19 14 4 4 62

9比例(%) 33.87 30.65 22.58 6.45 6.45 100

表3.2 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修課學生之「問卷(一)」統計

材料彩色鉛筆色紙剪貼自來水筆彩色筆其他小計

人數19 17 11 2 2 51 比例(%) 37.26 33.33 21.57 3.92 3.92 100

問卷第二題蒐集學生閱讀或聆聽繪本後的心得與想法,其目的有二:其一

是觀察繪本主題或繪者表現技法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其次則是確定日後再選擇該

繪本為教材的可能性。

問卷(二):「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這堂課令你印象深刻的繪本或動畫是哪一個故事?為什麼?

根據回收問卷(二)的結果顯示,「大雨大雨一直下」、「雪人」和「彼得與狼」

較受青睞 (表3.3、表3.4),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故事完整,畫面多得足夠讓

人思考;其二,音樂性強,尤其是「雪人」飛上天時,搭配的那首英國配樂作曲

家霍華•布萊克(Howard Blake)的創作「Walking in the Air」,旋律優美,

著實令人難忘;第三,則是畫者的筆觸可以透過影片,近距離的觀察看個仔細,

並得以見證教師的教學步驟與要求。

表3.3 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修課學生之「問卷(二)」統計

排序名稱繪本動畫人數比例(%)

1 大雨大雨一直下●●8 15.69

2 彼得與狼●●7 13.73

雪人●● 6 11.77 3

微笑的魚● 6 11.77 點● 3 5.88

王子復仇記● 3 5.88 4

小毛不可以● 3 5.88

你不可以帶氣球到大都會博物館● 3 5.88 5 賽維理亞的理髮師● 2 3.92 6

GUGI GUGI ● 1 1.96

阿羅有枝彩色筆● 1 1.96 財神與愛神* ● 1 1.96

好餓的毛毛蟲●● 1 1.96 我的鋼琴朋友● 1 1.96

10水果們的晚會* ● 1 1.96

夜鷹● 1 1.96

小計51 100

*含音樂或故事CD

表3.4 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修課學生之「問卷(二)」統計

排序名稱繪本動畫人數比例(%)

1 雪人●●14 35.90

2 大雨大雨一直下●● 6 15.39

彼得與狼●● 4 10.26 3

小王子● 4 10.26 小毛不可以● 4 10.26 4 我的鋼琴朋友● 3 7.69

山頂小屋咚咚搖● 1 2.56

菲岱里奧* ● 1 2.56 5

野獸國● 1 2.56

人魚公主* ● 1 2.56

小計39 100

*含音樂或故事CD

11

肆、課程設計:蔬菜們的晚會

一、教材說明

(一)文本的來源

詩人楊喚所創作的二十首童話詩中,〈水果們的晚會〉這首三段二十行的詩,深受讀者喜愛,除了他真實描寫了臺灣的水果王國地位,也具體熱鬧地寫出了他想像的畫面,不但提供夏祖明和龔雲鵬等插畫家用彩筆一窺此詩中的畫境,也成就了幾本精彩圖畫書的出版。

2005年和英出版社以楊喚的詩為本,插畫家黃本蕊以壓克力、蠟筆和彩色鉛筆繪製十一幅圖,搭配音樂CD「永遠的楊喚:Yang Huan Forever」,出版「我們的故事系列」《水果們的晚會》,其中「水果們的晚會」演唱版,由陳中申作曲,臺北市立國樂團和愛樂兒童合唱團聯手發聲,完整呈現楊喚童話詩中的神奇意境。

窗外流動著寶石藍色的夜,

屋子裡流進來牛乳一樣白的月光,

水果店裡的鐘噹噹地敲過了十二下,

美麗的水果們就都一齊醒過來,

請夜風指揮蟲兒們的樂隊來伴奏,

這奇異的晚會就開了場。

第一個是香蕉姑娘和鳳梨小姐的高山舞,

跳起來裙子就飄呀飄的那麼長;

緊接著是龍眼先生們來翻觔斗,

一起一落的劈拍響;

西瓜和甘蔗可真滑稽,

一隊胖來一隊瘦,怪模怪樣的演雙簧;

芒果和楊桃祇會笑,

不停地喊好,不停地鼓掌。

鬧呀笑呀的真高興,

最後是全體水果們的大合唱,

他們唱醒了沉睡著的夜,

他們唱醒了沉睡著的雲彩,

也唱來了美麗的早晨,

唱出來了美麗的早晨的太陽。

—楊喚「水果們的晚會」

(二)改寫的文本

由於「水果們的晚會」原詩中,各種水果出場表演的節目不多,詩中提及的水果只有七樣,為了能將畫面的呈現提高至十三幅,符合課程進行的週數,所以根據「水果們的晚會」進行改寫。九十四年度秋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專長增能學分班「繪本創作與教學(植物篇)」的學員,首次接觸這個改寫計畫。課程一開始,由教師改寫前四個畫面(頁碼1-8),並將畫面場景由水果店搬移至超級市場的蔬菜區。隨後,參加的學員26人共分9組,每組負責研討一句新的文案,並提供全班參考,並共同完成13個畫面(頁碼9-26)的節目組合,以下是文本改寫前後的對照(表4.1):

表4.1 文本改寫前後對照

頁碼 楊喚「水果們的晚會」 蔬菜們的晚會

0 窗外流動著寶石藍色的夜,

屋子裡流進來牛乳一樣白的月光,

水果店裡的鐘噹噹地敲過了十二下,

美麗的水果們就都一齊醒過來,

請夜風指揮蟲兒們的樂隊來伴奏,

這奇異的晚會就開了場。 窗外流動著寶石藍色的夜,

屋子裡流進來牛乳一樣白的月光, 超市裡的鐘噹噹地敲過了十二下, 美麗的蔬菜們就都一齊醒過來, 請夜風指揮水果們的樂隊來伴奏, 這奇異的晚會就開了場。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第一個是香蕉姑娘和鳳梨小姐的高山舞,

跳起來裙子就飄呀飄的那麼長;

緊接著是龍眼先生們來翻觔斗,

一起一落的劈拍響;

西瓜和甘蔗可真滑稽,

一隊胖來一隊瘦,怪模怪樣的演雙簧;

芒果和楊桃祇會笑,

不停地喊好,不停地鼓掌。

第一個是黃椒姑娘和紅椒小姐的高山舞,

跳起來裙子就飄呀飄的那麼長;

緊接著是豌豆先生們來翻觔斗,

一起一落的劈拍響;

茄子和洋葱可真滑稽,

一隊胖來一隊瘦,怪模怪樣的演雙簧;

白蘿蔔和紅蘿蔔祇會笑,

不停地喊好,不停地鼓掌。

熱情的玉米小姐搖起呼拉圈,

抖落了滿地的玉米粒。

南瓜和小黃瓜是一對寶,

默契十足的啦啦隊表演真精采。

竹筍和蘆筍的凌波舞,

一高一矮來比賽,瞧瞧誰的腰力好。

頂著爆炸頭的花椰菜兄弟,

瘋狂地彈著吉他。

芹菜手牽手排一排,

抬腿跳康康舞。

菠菜小姐賣風騷,

佛朗明哥迷倒人。

接著是蕃茄先生挑戰高空彈跳,

起起落落好刺激。

23-24 25-26

苦瓜扮起小丑耍把戲, 把大家逗得大家樂翻天。 壓軸好戲是辣椒, 火辣性感鋼管秀。

27

鬧呀笑呀的真高興, 最後是全體水果們的大合唱, 他們唱醒了沉睡著的夜, 他們唱醒了沉睡著的雲彩, 也唱來了美麗的早晨, 唱出來了美麗的早晨的太陽。

鬧呀笑呀的真高興,

最後是全體蔬菜們的大合唱,

他們唱醒了沉睡著的夜, 他們唱醒了沉睡著的雲彩, 也唱來了美麗的早晨, 唱出來了美麗的早晨的太陽。

(整理:蕭寶玲)

二、教學說明

首先進行繪本欣賞,通常以符合當次單元技法的比照為主。其次進行「繪本創作」,以當次主題與內容的比照為主,教師提供蔬菜的圖片以及例圖,還有先前測試班級學員繪製的優秀作品,陸續在螢幕上投影,供學生摹寫或作為創作的參考。整冊繪本共二十八個頁面(圖 4.1),除去前後二個單頁外,共有十三個跨頁,分別描寫十三個表演角色與場景,以下舉二例說明之:

圖4.1 「蔬菜們的晚會」之頁碼與版面分配

繪本欣賞:為了經營南瓜和小黃瓜這一畫面,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是彩色棉紙,它的顏色不比一般的色紙少,但色澤較為雅緻,紙質柔軟,觸感好,撕貼或剪貼的效果都佳。這個單元介紹學生認識繪本經典,1990年上誼文化出版的「好餓的毛毛蟲」,還有觀察作者艾瑞卡爾 (Eric Carle) 如何使用自製彩色圖紙創作繪本。

繪本創作:教師將南瓜和小黃瓜的實物影像分別投射在螢幕上,再配合文本「南瓜和小黃瓜是一對寶,默契十足的啦啦隊表演真精采。」提供一張例圖(圖4.2),圖中的南瓜和小黃瓜分別高舉著啦啦彩球,興高采烈地跳著舞,全圖用彩色棉紙剪貼而成,供學生在課堂創作時的參考。

圖4.2 (蕭寶玲,2006,南瓜和小黃瓜,398mm x271mm)

(二)苦瓜小丑

1.繪本欣賞

為了比照苦瓜小丑的主題與內容,本單元以1995年啟思文化出版的繪本《國王最喜愛的小丑(DER BESTE HOFNARR)》之賞析作前導。「蔬菜們的晚會」是個熱鬧的場合,苦臉小丑的出現必定是最熱門的角色。「國王最喜愛的小丑」裡,充滿了小個子的可愛丑角,他們戴小丑帽、穿小丑衣、踩高蹺、吹笛子、拋彩球,使盡把戲,最後讓一個穿著黃葉、會前後翻觔斗、又挺會出謎題的女生小丑奪走了國王的心。

2.繪本創作

首先,教師分別將白色與綠色苦瓜的巨大影像投射在螢幕上,再配合苦瓜小丑的文本:「苦瓜扮起小丑耍把戲,逗得大家樂翻天。」將例圖「苦瓜小丑」(圖4.3)和其他學員的範例以5-6秒的換片速度自動播放。

圖面右側是戴著小丑帽的苦瓜主題,左頁則留下大量空白,供學生自我發揮。這幅圖畫所採用的工具是彩色鉛筆,學生若選擇畫綠苦瓜,就得多花點時間在苦瓜的臉上;而如果選擇畫白苦瓜,就要花功夫用陰暗面來襯托。學生創作時,「國王最喜愛的小丑」仍以廣播劇的方式經過擴大機重複播放,以強化小丑出場的情境。

圖4.3 (蕭寶玲,2005,苦瓜小丑,398mm x271mm)

三、評量

本課程的評量分以下二項:

(一)有能力完成繪本,並保持完好裝訂的學生,在成績上給予鼓勵;

(二)具有高度摹寫或創新能力的學生,給予「最佳繪本獎」的獎勵。

四、問卷與回饋

沿續前一學年「繪本中的童心童畫」的課程設計,在最後一堂課發放問卷請修課學生填寫,回收資料作為日後開課時的參考。

(一)如果你計畫製作繪本,你會選用什麼材料來完成?例如:色紙剪貼、

彩色鉛筆、彩色筆、自來水筆等;為什麼?

根據回收問卷(一)的結果,學生明顯表示在日後創作繪本的企圖,彩色鉛筆仍是最受歡迎的材料(表4.1、表4.2),其次為色紙剪貼,二者併計逼近八成。

表4.2 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修課學生之「問卷(一)」統計

材料 彩色鉛筆 色紙剪貼彩色筆 自來水筆其他 小計 人數 21 17 4 3 3 48

比例(%) 43.75 35.42 8.33 6.25 6.25 100

(二)「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這堂課令你印象深刻的繪本或動畫是哪一個故

事?為什麼?

根據回收問卷(二)的結果顯示,「北極特快車」的排序居首,原因分析有數個:除了動畫驚險引人,超躍平面繪本之外,其播放的時間正好是耶誕節前夕,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雪人」仍然名列前矛,表示優秀繪本經得起考驗,二者合計直逼五成。由於本學期的繪本選擇與九十四學年度的教材並不完全相同,又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的課程尚未進行問卷調查,因此本節將不作後續的討論與分析。

表4.3 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修課學生之「問卷(二)」統計

排序 名稱 繪本動畫人數 比例(%)

1 北極特快車 ●●1433.33

2 雪人 ● ●614.28

點 ●49.53

蝴蝶夫人* ● 4 9.53 3

我的名字 Chrysanthemum ●●49.53

國王最喜愛的小丑* ● 2 4.76

小王子 ● 2 4.76 4

最奇妙的蛋 ●● 2 4.76

GUGI GUGI ●2 4.76

給姑媽笑一個 ● 1 2.38 5

王子復仇記 ● 1 2.38

小計42 100

*含音樂或故事CD

伍、課程檢討與建議

一、誰是合適的通識藝術教師?

通識藝術教師通常應是很好的藝術家搭配課程設計者,前者有能力提供或示範創作的方法讓學生摹擬,而不至於讓學生在課堂上費時空想。後者能堅持提供完好教學的環境,並推動課程使進行順暢。

二、通識藝術課程的學生特性

由於通識藝術課程多數以非藝術科系的學生為教學對象,所以選課的學生沒有明顯的藝術背景,最近一次的藝術創作經驗多超過五年以上,但他們通常非常喜歡藝術。或許是因為通識藝術課程的修課學生來自不同系班,互不相識的關係,所以不常在課堂上比較或分享創作理念。但是根據作者的觀察,他們常和未修本課程的同學或室友,在課後互相討論自製繪本的技法與內容。

三、通識藝術教材的E化呈現

為了讓全部學生在同一時間欣賞繪本的全貌,教師得課前預備繪本的E化呈現。除了有聲書和DVD等動畫影片外,一般紙本圖畫書必須逐頁掃描或拍照,跨頁處理尤為費時。如果繪本搭配有聲光碟,也可以在影像處理時一併將文字去除,使圖畫完整的呈現。另外音樂光碟也需要轉為數位格式,除了符合現代科技設備的需求,易於攜帶也是主要的原因。

四、創作材料與教材的來源

本文所舉「通識藝術課程」二例之所以提供免費的材料,是因為紙張非常便宜,而且作者發現,學生在經驗過數種不同紙張後,自然會以出奇不意的表現手法進行創作。

繪本或圖畫書不斷推陳出新,學生雖然偶爾報以「看過了」的回應,也從不介意再看一次。但隨著不同繪本內容的創作,教師需蒐尋更多的繪本,由於這些教材並不適合在網頁上提供開放性的瀏覽,所以隨時提供圖書館採購的新書書單,是讓學生在課後也能繼續藝術創作與欣賞的方法。

18參考文獻:

中文

王晃三,(2006,03):藥膳與鮮花―當專業教師遇見通識教師。通識在線,3,10-11。

石守謙,(1996,12):國內藝術通識課程實施的現狀與通病。通識教育,3(4),1-11。

朱麗麗,(1995,08):科技挑戰下外國藝術通識教育的對應。科學月刊,26(8),663-671

李堅萍,(2005,08):藝術創作性技能需要形式取向的技能學習理論。國教輔導,44(6),21-24。

吳方正,(1996,12):對大學藝術通識教育方向的一些思考。通識教育,3(4),13-26。

林亮如,(2002,05):通識教育中的藝術課程教育。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13,45-60。

林群英,(2003,06):通識教育的美育功能。清雲學報,23(1),293-301

徐秀菊、黃秀雯,(2004):通識教育藝術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載於《師範學院通識教育革新之研究叢書之三:藝術領域的課程設計與實踐》。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1-55。

袁汝儀,(1996,12):生活藝術教育雛論。通識教育,3(4),61-79。

張浣芸,(2001,02):大學藝術通識教育―從通識教育的發展談藝術通識課程。

藝術學報,67,109-121。

張浣芸,(2002,06):在大學校園推動通識教育的發展策略―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例。藝術學報,70,225-237。

陳永賢,(2005,12):藝術大學通識教育美術創意教學與創作實踐之探討。關渡通識學刊,1,57-77。

郭禎祥,(1996,07):藝術在通識教育中的角色,美育,73,1-10。

劉淑如,(2004,12):課程統整概念在通識藝術教育中的應用與分析―以2003年我國技術學院的通識教育為例。勤益學報,22(2),15-31。

劉智濬,(1999,05):走了馬友友,耳畔只剩連宋陳許的@%#!―談馬友友,看台灣通識美育的匱乏。新觀念,127,76-77。

蕭寶玲,(1996,01):大學通識教育藝術課程對臺灣非藝術系學生的意義。臺灣美術,8(3),28-36。

蕭寶玲,(1996,08):跨文化美術課程―大學非美術系學生之通識教育。美育,74,39-56。

蕭寶玲,(1997,10):大學非美術系學生對通識教育藝術課程需求度之問卷調查分析。臺灣美術,10(2),54-63。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蕭寶玲,(2006):動物狂歡節―繪本中的童心童畫。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19ISBN-13:978-986-00-24-7;ISBN-10:986-00-24-5。GPN:1009502235。蕭寶玲,(2006,9),繪本創作與教學。中縣教育采風,95年9月號,6-8。

羅美蘭,(2003):通識藝術教育領域「視覺藝術賞析」教學行動研究。載於《師範學院通識教育革新之研究叢書之二:藝術領域的行動與省思》。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103-158。

外文

Hsiao, Bao-Ling. (1995). An art course curriculum for non-art majors to meet college general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aiwan. Texas: Texas Tech Univers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urawski, M. G. (2006). Interdisciplinary art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An assessment of the arts and ideas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sheville. ISBN: 9780542609367.

Potter, R. R. (1999). Arts in general education – revisions due! National Forum, 79(1),

9.

20

文档

绘本中的童心童画―通识艺术教育的二个课程设计

繪本中的童心童畫―通識藝術教育的二個課程設計摘要通識教育是以培養全人為目標,尤其在分系分科授課的大學,顯得特別重要。過去的通識藝術課程,僅觸及美術或藝術經典作品的欣賞,教人經由感動而學得如何感受。現今的課程卻不能僅以此滿足學生,代之而起的,除了更貼切於生活需求的藝術探究,就是實際操作,像創作者一般地體驗面對一張空白紙張的震撼與悸動。「繪本中的童心童畫」是一門相當受大一學生喜歡的通識課程,除了每期課程內容曾先行在推廣教育中心的在職教師班測試並改進之外,每一學年都推出不同的創作主題,讓學生在課程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