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春》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52:44
文档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一、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二、设计理念:《语
推荐度:
导读《春》说课稿一、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二、设计理念:《语
《春》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强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朱自清描写春的景物,语言生动准确,充满了对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因此,在教授本科时,引导学生从朗读和揣摩语言入手,体味文中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2、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与散文接触的较少,《春》又是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散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十一、二岁的学生审美创美意识有待加强,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教学难点: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以优美的语句创造出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而初一新生对写景文的认识停在表面,对情中景,景中情的理解有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1、自主朗读、仔细研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2、小组互组、合作探究:由于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2课时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准备从一导读、二 听读、三品读、四练习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课件)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再穿插图、文、声等综合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导入新课: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它有着春夏秋冬四种不同的面貌,提到冬天,我们就想起寒风刺骨;提到秋天,我们就觉得秋高气爽;提到夏天,我们就感到骄阳似火。那么春呢,她又能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春暖花开、春雨连绵、百花齐放、草长莺飞……)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受,那春在朱自清的眼里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第51页,来感受作者眼中的春天。

(导入以其他季节来导入,并由学生自己的回答带动他们对春的想象,激发了兴趣、创设了情境)

2、走近作者:朱自清(18--1948),子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朱自清晚年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

(这部分由学生课前完成,授课时只稍作总结) 

(二)听读

1、听录音,学习生字词

2、全体朗读,学习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听老师朗读,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可以分成几大段?为什么这样分?

4、分组读,每个自然组读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

1、疏通全文,并将课文分段,解说段落大意(盼春、绘春、赞春),初步理解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着重解读绘春部分,自由朗读后概括各个自然的大意,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脉络,以及描写景物的细致生动,学生能够概括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图极其各图所写景物的特征。老师板书

3、分组讨论,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可参考课后练习第二题。

(1)第一段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风的脚步近了”这段两个“着”“了”的连用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3)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老师补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大家注意到这句话里有个字用得比较特别,是哪个字?(学生回答)那把“钻”改为“长”或“生”会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钻”可以看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看出小草的生命力旺盛,从而可以看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

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是从嗅觉这一感官转换到味觉这一感官,是通感手法(移觉)的运用。也是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这就是从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请同学现在就用这种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5)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6)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7)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老师补充:同学们注意到文章最后连用了三个比喻句了吗?都是用来形容“春”,来赞美它,同学们觉得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交换顺序呢?(这个问题比较有难度,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后再发言)

(回答:不能,因为作者是以人的生长进程来比喻春的进程,初仲暮,表现了春的新美力的三个特点,因为人的生长过程不变,所以也不能交换顺序)

老师追问: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都是有共同点的,作者将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那么春和这三个喻体之间有何共同点呢?

(问题较难,提示:代表希望和积极向上)

(四)训练

巩固与延伸:1. 学一首有关春天的诗词

2.再品味下朱自清《春》语言的魅力,背诵全文

3.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一篇写景的作文,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宏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绘春(微观)

               特点                    层次

春草图        钻、鲜嫩

春花图        繁茂、艳丽           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        温润、和煦           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        细密、平和           植物——人

迎春图        赶趟儿

赞春          新、力、美

文档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一、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二、设计理念:《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