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于2018年6
月21日在成都召开,随后推出的“新时代高教40条”第三条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修,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在我国高校做了很多年,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课程思政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各个高校开展的课程思政面临着很多困惑,如什么是“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什么联系?如何发掘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何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本文以计算机相关学科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操作系统”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建设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涵义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所有的课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要求发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明确了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专业课教师需要转变
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
计划、大纲和教案;最重要的是培养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他们是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的主要参与者。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指高校所有课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掘“操作系统”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梳理“操作系统”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要注意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要与课程专业知识体系联系紧密。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要避免出现为了“思政”而“思政”的形式主义。
(二)做实做细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必须要和本专业相结合,一是要
结合学生关注的实时社会热点问题,从计算机软件专业
角度阐明道理,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二是从
被学生忽视的重要问题入手,通过专业解读阐明价值和意义;三是从计算机软件专业角度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
惑,
激发学习热情。(三)润物无声地有效融入教师要把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加主动和有针对性,
更加系统和有成就。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并没有改变专业教学的性质,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金虎(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试点课程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SJGY20180375);黑龙江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18B18)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
金虎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文章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涵义,分析了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并以计算机相关学科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操作系统”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关键词:课程思政;操作系统;实践
2020年第1期(总第1305期)
No.1,2020
Serial No.1305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HEILONGJIANG EDUCATION(Theory &Practice )
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
三、课程思政下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
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很
大的转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大纲的改变
课程思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结合实际,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做好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规范。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转换为“助学者”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有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师生的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完善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案例式教学、融入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可以从国富民强、爱国敬业、科技强国、榜样力量、工匠精神五个方面来完成思政的融入。
(四)创新载体的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间休息来完成一定课程思政的融入。课下利用朋友圈、班级的学习微信群完成课程思政的无声渗透。在朋友圈发送实时的与专业发展动态有关的文章、各大企业的招聘,这些都会无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班级微信群里讨论也会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课程思政的实践(一)实践内容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的内容:
1.明晰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
2.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要处理好立德树人共性要求与专业行业人才培养个性要求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探讨并把握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方。
3.实践中突出问题导向,专业课程思政主要是解决专业兴趣、专业认同、科学思维,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问题,解决如何把事情做好的问题,主要采用教育方法。
4.课程中坚持融入性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注意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二)实践评价和效果课程思政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过程性评价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笔者在2018年底学校课程思政立项后,2018-2019第二学期在2017级软件5、6班的“操作系统”课上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12周的课程,在第8周做了与课程思政有关的调查。60名学生中100%的同学觉得在
思想上有帮助,80%的同学明确写出了具体的内容,此处
列举三名学生的感受。学生A 的评价为:“金老师是我上
大学以来,对我启发帮助最大的人,是让我从应试学习到
自主学习转变的推动者……。”学生B 的评价为:“金老师
课上课下给予我很大帮助,不仅在学习上指导了方向,还在生活和未来个人发展上有很多的提点指正,让我对专
业以及个人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划。”学生C 的评价为:“这门课对我很有帮助,让我提高了觉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举的例子让我端正态度、认清差距,升华思想。”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专业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后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兴趣。
(三)典型案例案例一:讲解操作系统发展历史时,介绍我国的操作系统发展历史;融入版权对中国现代科技带来的冲击,使学生了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对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体现的价值观有家国情怀。
案例二:讲解进程的并发执行及并行的重要性时,融入我校李建中老师国外留学毅然回国的经历,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状态,他的并行数据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蓝光并行机为国家纳税几千万。体现的价值观有爱国敬业、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案例三:讲解存储器管理里空间利用率的重要性,融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学生了解到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这一目标。体现的价值观有科技强国和创新为先。
案例四:讲解文件系统安全性及其重要意义时,向学生介绍2007届学长纪首领,纪首领现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体现的价值观有榜样力量和青年楷模。
案例五:讲解经典调度算法UNIX 多级反馈队列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首先实现经典算法,思考和在继承前人经典算法的基础上,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的价值观有工匠精神和继承发展。
五、结语
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渗透到每门课程势在必行。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在发掘思政元素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实践后的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尝试对其他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
教师如果能做出一些教学方式的转变,多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经实践,“操作系统”
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非常有帮助。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9.
[2]陈郭华.德育内容体系顶层构建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起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4,(2):22-25.
[3]于向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19-03-27.[4]张佃平,高广娣.“课程思政”理念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新模式的探讨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7-8):6-8.
[5]金虎.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8):
78-79.
编辑∕宋博瑶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
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