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钢筋技术交底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46:07
文档

钢筋技术交底1

交底内容:一、钢筋翻样及加工1、钢筋翻样(1)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洽商等要求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应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2)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点。(3)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尽量为现场绑扎安装提供便利。应充分考虑材料使用合理性,优化配料尺寸,尽量利用材料。(4)钢筋翻样
推荐度:
导读交底内容:一、钢筋翻样及加工1、钢筋翻样(1)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洽商等要求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应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2)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点。(3)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尽量为现场绑扎安装提供便利。应充分考虑材料使用合理性,优化配料尺寸,尽量利用材料。(4)钢筋翻样
交底内容: 

     一、钢筋翻样及加工

1、钢筋翻样

(1)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洽商等要求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应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

(2)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点。

(3)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尽量为现场绑扎安装提供便利。应充分考虑材料使用合理性,优化配料尺寸,尽量利用材料。

(4)钢筋翻样的总体要求是:种类规格正确、形状尺寸准确、数量足够、施工方便、节约材料。

(5)钢筋翻样单必须经过工长、技术负责人二级审查签字后才能下发钢筋加工房配料制作,并保留原始翻样单备查。

2、钢筋的加工

(1)钢筋加工前,先根据图纸和施工要求翻样配料,钢筋配料单经技术部门审核后方可加工。

(2)下料过程中,注意设计和规范的各项要求,钢筋的弯折长度、弯折角度、搭接长度、平直长度以及高度等都需注意,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防止下料中尺寸出现偏差。

(3)对钢筋较复杂、较密集处实地放样,找到与相邻钢筋的关系后,再确定钢筋的加工尺寸,保证加工准确。

(4)钢筋调直时,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5)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的短头,以节约钢材。

(6)在工作台设置控制下料长度的限位挡板,精确控制钢筋的下料长度。

(7)钢筋切断时,钢筋和切断机刀口要成垂线,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8)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如弯起钢筋),根据钢筋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在钢筋上标示出各弯曲点位置,同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A、根据不同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

B、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应增加0.5d;

C、弯曲点标注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的钢筋,也可以从钢筋的一端开始划线,但要注意校核各弯曲段的定型尺寸。

(9)钢筋在弯曲机上成型时,心轴直径是钢筋直径的2.5倍,成型轴宜加偏心轴套,以便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筋弯曲需要。同时,为使弯弧一侧的钢筋保持平直,挡铁轴宜做成可变挡架或固定挡架(加角钢调整)。

(10)箍筋成型时,应先做样品。

(11)钢筋加工时的弯钩要求:

I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3d ;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4d。

箍筋的末断需作135°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折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两端弯钩成等号平行,长度误差不得超过5mm。

(12)成型钢筋的标识:成型的钢筋半成品在堆放时,按规格、使用部位等整齐码放,挂牌标识,做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标识上应注明构件名称、层次、段次、钢筋型号、外观形状和尺寸、直径、根数、制作人、检验状态、检验人、检验日期等。

(13)钢筋加工质量要求:

A、钢筋拉直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B、钢筋切断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

C、钢筋弯曲成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

D、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项    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梁主筋下料长度±10

尺检
2成型长度±5

尺检
3180°弯钩平直段长度

±5

尺检
4箍筋135°平直段长度

±5

尺检
590°弯折

±20

直角尺检
6墙板钢筋±10

尺检
7柱主筋±10

尺检
8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净尺寸±10

尺检
9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

尺检
二、钢筋连接

1钢筋接头连接形式见下表:

序号主要部位钢筋类型钢筋规格接头形式
1墙体HRB400≥22

电渣压力焊
≥16、≤20

电渣压力焊
≤14

绑扎搭接
2暗柱HRB400≥22

电渣压力焊
≥16、≤20

电渣压力焊
≤14

绑扎搭接
3梁、板

楼梯

HRB400≥18

电渣压力焊
HPB235、HRB400

≤16

绑扎搭接
三、钢筋吊运

1制作的半成品钢筋,应在制作场内进行预检,合格要求后方可用于现场,并做好记录。

2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进行,根据需要吊运至指定部位。长钢筋吊运时,应进行试吊以确定吊点,防止吊点距离过大,钢筋产生变形。

四、钢筋的保护层控制

1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施工选择

墙体、柱、梁侧面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垫块,墙体结构放在外侧的水平筋上,梁柱结构放在箍筋上。楼板、梁底面使用塑料垫块。结构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使用垫块形式见下表: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垫块选择

序号部  位

保护层厚度(mm)

垫块形式
125塑料垫块
230塑料垫块
3剪力墙15“F”型支撑棍和塑料垫块

4楼板15塑料垫块
5露天阳台、楼梯25mm细石混凝土垫块
6其余按03G101-1

2保护层应用示意图如下:

“F”型支撑棍

五、主要部位钢筋绑扎要求

1钢筋绑扎准备工作

(1)核对半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符合,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2)钢筋绑扎,先按施工图纸要求,标出墙、柱、地梁、洞口尺寸线,绑扎时按放线尺寸确定钢筋位置。

(3)钢筋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抗震构造钢筋及钢筋锚固长度要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4)准备绑扎丝及绑扎工具,搭设操作架。钢筋绑扎丝采用20-22号火烧铁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扎扣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所有扎丝绑扎后均朝向混凝土内部。

(5)施工缝是否已凿毛,凿毛是否彻底。

(6)检查墙柱钢筋上的混凝土浮浆或其他污染是否清理干净。

(7)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塑料卡环。水泥砂浆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的厚度,垫块尺寸当保护层厚度≤20mm时为30×30mm,>20mm时为50×50mm。梁板底部钢筋采用砂浆垫块,柱、墙钢筋或梁侧边钢筋优先采用塑料卡环。

(8)检查墙柱竖向钢筋露出部分接头相错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9)检查钢筋电渣压力焊质量,若发现有不合格接头,切掉重做。

2、墙、柱钢筋绑扎要点

A、墙体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楼板混凝土上部接槎部位混凝土软弱层剔除处理→人工配合清理杂物→弹放位置线、模板500mm 控制线、门窗洞口线→预检验线→检查调整立筋位置→立筋搭接及钢筋焊接、机械连接→自检、专检(合格则打上标记)→报验焊接、机械连接隐检→调整暗柱立筋垂直度→绑扎暗柱箍筋→自检箍筋绑扎和暗柱整体垂直度→绑扎梯子筋及水平钢筋、梁筋、拉结筋→安装上部控制立筋位移的卡具→电工配合→电自检、专检→封挡施工缝钢丝网等→安装保护层垫块→自检报验→专职检验→报监理隐检→与模板施工人员办交接检

B、墙筋绑扎前在两侧各搭设两排脚手架,每步高度1.5米,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使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作业环境。

C、墙体钢筋绑扎先竖向后水平,外墙水平筋放在立筋内侧,内墙放在外侧。绑扎本层钢筋时,须将上层钢筋甩出上层地面,甩出高度不小于钢筋搭接长度。墙体竖向钢筋距柱边50mm,水平筋距地面50mm为第一根,当柱箍筋与墙体水平筋在同一平面时,首先保证墙体水平筋位置,暗柱箍筋可适当上移10mm。墙体钢筋绑扎采用22#火烧丝,绑成“8”字扣,绑扎丝头绑扎后必须折向墙中。竖向筋搭接区段水平筋根数不得少于3根。

D、工程结构中要预埋各种机电预埋管和线盒。在埋设时为了防止位置偏移,在

预埋管和线盒用4根Φ8附加钢筋箍起来,再与主筋绑扎牢固。限位筋紧贴线盒,与主筋用粗铁丝绑扎,不允许点焊主筋。

E、为保证墙体钢筋横平竖直、网眼尺寸及保护层厚度,绑扎钢筋时在墙体内部设置梯形筋控制,并在立筋上口上层板面上200mm处设置采用水平定位梯子筋,该梯子筋可以周转使用。梯子筋加工时使用专用模具,控制尺寸,模具制作完成后,由工长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模具由技术口负责定期检测,发现产生变形及时修理,变形严重的重新制作新模具。梯子筋定距撑切割应使用无齿锯,端头飞边磨平,严禁使用电焊切割,横撑端头刷防锈漆。梯子筋每道墙布置应大于三根,在模板上口处布置水平梯子筋,要求比所顶断面小2mm,控制预留搭接筋的位置准确。安装时采用20#绑丝固定。门、墙洞口采用电弧焊固定时,不允许与主筋点焊,以免咬肉、烧伤主筋。如需点焊应另加附加φ14插筋。

F、墙体钢筋保护层控制为地下室外墙内侧、地下室内墙采用“F”形支撑棍,辅以20mm塑料卡圈双向间距800mm,塑料卡圈卡在墙体水平筋上;地下室外墙外侧采用50mm厚带丝细石混凝土垫块,间距800mm,垫块固定在墙体竖向筋上;其他剪力墙采用“F”形支撑棍,辅以15mm塑料卡圈双向间距800mm,塑料卡圈卡在墙体水平筋上。

G、绑扎墙体钢筋时,水平筋拉通线,竖筋吊垂线,必须做到横平竖直。

H、墙体厚度≤400mm时为双排筋。

I、墙体拉筋布置:一般部位墙厚≤250 mm时为φ6@600,墙厚>250mm时为φ8@600,梅花型交错布置,底部加密区拉筋间距为400。

洞口边长(mm)

洞口钢筋
2003 12(HRB400)

4003 14(HRB400)

6003 16(HRB400)

J、墙体洞口加筋:当洞边≤200mm时,洞边不再设附加筋,墙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200mm时按下图所示设置洞口加筋。

注:1、洞口加筋其截面面积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断之钢筋面积。

2、大于800洞口加强筋施工图。

K、墙体厚度变化时,竖向钢筋构造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L、墙上暗柱上下连续,当上层墙体新增加暗柱时,其纵向钢筋向下延伸一个层高。

M、墙体的钢筋绑扎,应满足3 个“5”、3 个“3”,即连梁边上第一根箍筋入暗柱5cm;出地面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cm;出暗柱第一根墙体纵筋距暗柱5cm;墙纵筋每个搭接长度内有3 道水平筋;每个搭接长度内绑扎3 道;暗柱出地面第一根箍筋距地面3cm。

N、在需要砌筑填充墙的位置预留Φ16的贴模筋,用于焊接拉筋。

O、凡结构墙上有二次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均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钢筋,以便后续施工时剔出整理。

P、钢筋保护:在浇筑墙柱、梁板混凝土前用长500mm的20、25普通PVC套在每一根竖向主筋上,以防止墙柱钢筋污染,如有个别污染应及时清理混凝土浆,保证钢筋表面清洁,同时要防止脱模剂污染。

Q、预留洞口四角各两根HRB400φ12的,长度为800。

R、墙板立筋小于12的钢筋采用绑扎,大于12的采用电渣压力焊。

2、楼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墙体混凝土上部接槎部位混凝土软弱层剔除处理→人工配合清理杂物→弹放底层钢筋位置及预留孔线→摆放绑扎梁及底层钢筋→自检→互检→交接检→支放垫块→电工配合→电自检、专检(看是否有高于板筋)→绑扎铁马凳及上层钢筋→铺设马道→安放固定预留孔模具→施工缝封挡→自检→互检→报监理隐检→交接检

(2)施工条件

楼板模板支设完成,模板清理干净,脱模剂已涂刷均匀,支撑系统加固完毕并通过监理验收。

(3)楼板钢筋绑扎

A、在模板上用粉笔划出或用墨斗弹出纵横向钢筋摆放线(楼板钢筋起步筋距墙体边线50mm)。

B、按弹出的摆放线,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C、绑扎负弯矩筋时在负弯矩筋端部拉通长小白线就位绑扎,保证钢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端部平齐,外观美观。

D、板端下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15d及1/2支座宽,上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25d。楼板的上下部钢筋锚入抗震剪力墙内均应≥25d。

E、楼板短跨向上部主筋应置于长跨向上部主筋之上,短跨向下部主筋应置于长跨向下部主筋之下。

F、楼板短跨向上部主筋置于长跨向上部主筋之上,短跨向下部主筋置于长跨向下部主筋之下。板内的通长钢筋,其板底钢筋在支座处1/3范围内搭接,板上部钢筋在1/3范围的跨中搭接。

G、绑扎板钢筋时,用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绑扎丝头必须弯头向下。板的负弯矩筋及双层钢筋网片之间加14钢筋制作的“A”字形马凳,马凳间距≤0.8m,保证上铁位置准确,马凳放置于上下钢筋网片之间,马凳高度为(板厚-2×保护层厚度-上下钢筋网厚),在施工缝、负弯距钢筋端部设置通长的“工”字形钢筋马凳。(负弯矩筋长度l0≤1.0m马凳设置设二排,1.0m 1.6m 时每增加0.6m 增设一排马凳)。

H、为了保证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塑料卡横纵每间隔800mm设置一个固定在楼板最下部钢筋上。

I、在后浇带处梁、板钢筋用钢管架支撑,以保持梁板钢筋成水平,不耷拉或不往上翘起。

J、顶板为双层双向配筋,两层钢筋之间必须加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K、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钢筋绑扎成型后搭设人行走道,防止直接在钢筋上面行走造成板筋塌陷,并派专人负责随混凝土浇筑随检修。

(4)楼板内钢筋附加

1)洞口钢筋附加

板上洞口应预留,洞口加筋除施工图中注明外,按以下要求加筋:当孔洞尺寸≤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内外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如下图所示;当洞口尺寸>300mm时,洞口加筋如下图所示,加筋的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支座≥5d,且应伸入到支座中心线,单向板非受力方向的洞口加筋为洞口宽加两侧各40d且≥la,且应放置在受力钢筋之上。

2)后砌填充墙部位钢筋附加

楼板上后砌填充墙下无梁时,上下各加3Φ14(HRB335)。

3)阳角处钢筋附加

阳角部位加强筋除图中注明外,均增设加强筋5Φ10@200(HRB235)双向,长度大于1/4短跨。

4)温度收缩应力筋

板厚≥160mm者,均在顶面无配筋部位设置温度收缩应力筋Φ8@250双向。

3、梁钢筋绑扎

(1)施工工艺

支设梁底模板 → 布设梁下、上部钢筋、架立筋、腰筋和弯起筋 → 穿梁箍筋并与梁上下筋固定

(2)梁钢筋绑扎

A、先布设梁下、上部钢筋及架立筋、腰筋,再穿箍筋并将箍筋按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腰筋,再绑主筋。

B、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C、梁主筋采用绑扎连接,梁柱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于混凝土浇筑。

D、在梁箍筋上加设塑料定位卡,保证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底部垫块间距不应超过600mm,两侧边采用塑料卡环,纵横间距不超过800mm。主筋为双层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楼梯钢筋

(1)工艺流程

铺设楼梯底模→画位置线→绑平台梁主筋→绑踏步板及平台板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安装踏步板侧模→验收→浇筑砼

(2)楼梯钢筋绑扎

A、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B、本工程采用板式楼梯,在绑扎楼梯间剪力墙钢筋时,先将楼梯板钢筋沿板走向弯折在楼梯间剪力墙内,楼梯板钢筋按20d、55d(距剪力墙边长度)各50%预留。待浇筑完楼梯间剪力墙砼后,再把楼梯板钢筋剔出,单面焊10d连接成楼梯板钢筋。绑扎楼梯钢筋时,先绑楼梯梁钢筋,后绑梯段板、平台板钢筋。绑扎梯板、平台板时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C、休息平台培设楼梯梁(同楼梯梁),在浇筑墙砼先在梁位置处预留梁洞口,梯梁伸入墙内与梯板一同浇筑砼。梁洞深度为墙厚,平台钢筋锚入墙内改为锚入梁,待墙模板

拆除后支楼梯平台、新增梁和踏步板。

D、楼梯板钢筋锚固到墙、梁内长度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E、楼梯板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为15mm,为保证保护层厚度用塑料卡卡住板下铁。

(7)构造柱、圈梁钢筋

5、构造柱钢筋绑扎

(1)砌体填充墙在转角、丁字角、十字角及填充墙长度大于层高2倍时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截面尺寸为墙厚×240;当转角、丁字角、十字角处有宽≤150mm墙垛时,构造柱截面长度为墙厚+墙垛宽度;当门洞侧有截面长度≤350mm的墙垛时,墙垛均按构造柱施工。

(2)构造柱断面一边宽同墙厚,另一边宽b≤240mm,构造柱钢筋为4 12通长筋(HRB400),箍筋为φ6@250;240< b≤400mm时构造柱钢筋为6 12通长筋(HRB400),箍筋为φ6@250。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处400mm高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3)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及位置,构造柱的基础插筋应插入底板内部,并满足30d的锚固长度。插筋前将构造柱的设计位置用红油漆标注在底板上层主筋上,按位插筋。

(4)柱筋按要求设置后,在其底板上口增设一道限位箍。保证柱钢筋的定位。

(5)当构造柱上部为梁时,将构造柱主筋先预留,伸下一个锚固长度,待绑扎构造柱钢筋时搭接;当构造柱上方为楼板时,在上层楼板处将下层构造柱位置画在楼板底模上表面,浇筑楼板时预留出同构造柱尺寸相同大小的孔洞,日后便于从此洞浇筑下部构造柱砼。

文档

钢筋技术交底1

交底内容:一、钢筋翻样及加工1、钢筋翻样(1)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洽商等要求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应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2)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点。(3)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尽量为现场绑扎安装提供便利。应充分考虑材料使用合理性,优化配料尺寸,尽量利用材料。(4)钢筋翻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