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XX加气站安全风险公告栏文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46:42
文档

XX加气站安全风险公告栏文件

XXXX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一)设备设施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1加气区/加气机、加液机1、进站人员在站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2、进站机动车辆超速或违章行驶,有可能发生机动车撞击加气机的事故,或加气时机动车辆突然启动,加气未能及时摘下,导致加气管道被拉断,从而导致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3、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产生雷电火花。4、可燃物遇火源。5、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小于6m
推荐度:
导读XXXX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一)设备设施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1加气区/加气机、加液机1、进站人员在站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2、进站机动车辆超速或违章行驶,有可能发生机动车撞击加气机的事故,或加气时机动车辆突然启动,加气未能及时摘下,导致加气管道被拉断,从而导致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3、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产生雷电火花。4、可燃物遇火源。5、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小于6m
XXXX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

(一)设备设施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加气区/加气机、加液机1、进站人员在站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

2、进站机动车辆超速或违章行驶,有可能发生机动车撞击加气机的事故,或加气时机动车辆突然启动,加气未能及时摘下,导致加气管道被拉断,从而导致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

3、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产生雷电火花。

4、可燃物遇火源。

5、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小于6m。

6、加气作业区内,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7、加气软管上未设安全拉断阀。

8、加气岛端部的加气机附近未设防撞柱(栏)。

9、未设置紧急切断系统。

火灾、爆炸、车辆伤害、低温冻伤一般风险/黄色1、在进出口醒目位置安装警示标牌。

2、站内安装限速牌,引导车辆入位。

3、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4、严禁使用明火、携带易燃物品进入加气现场;员工要求穿戴相应的工作服及手套等劳保用品;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选用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

5、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不小于6m,严禁货物占道。

6、加气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7、加气软管上设置安全拉断阀。

8、加气岛端部的加气机附近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小于0.5m。

9、在加气现场工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或站房内设置紧急切断按钮。

火灾爆炸事故:

1、发现初期火灾,迅速使用周围灭火器材扑救,如火势不可控,尽快逃离

2、及时拨打119、120报警,并疏散站内及周边人;

触电伤害:

1、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

2、使用干木棍或其他绝缘物分离伤员与带电物;

3、根据伤员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4、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机械伤害:

1、检查伤员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止血包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如胸腔骨折禁止心肺复苏,如骨折立即使用硬板固定受伤部位2、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安全员:
2

罐区/LNG卧式贮罐1、系统超温、超压,能导致储罐发生开裂、爆炸。

2、储气罐、输气管道由于材质不佳或老化腐蚀、制造缺陷、快速接头未紧固连接处和密封点不严、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3、长期运转使材料疲劳致强度降低,检修更换不及时、未定期检验等也能导致容器爆炸。

4、若LNG储罐绝热层失效,罐内压力升高,可导致储罐爆炸。

5、储罐未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和压力上限报警装置;未设置高液位报警并与紧急切断系统联锁,可能导致储罐发生爆炸;LNG储罐低液位报警系统失效,可能导致储罐发生爆炸事故。

6、管道、储罐未设安全阀或安全阀失效,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7、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气火花。

8、储罐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失效,未检测出储罐泄漏。

9、天然气槽车卸车场地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未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10、LNG储罐四周未设置防护堤,或防护堤的有效容积不能容纳LNG储罐的容量。

11、防雷、防静电设施未按规定设置、检测,由于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12、天然气泄漏积聚可能引起人员窒息事故.

13、操作不当。

火灾、爆炸、低温冻伤、窒息、坍塌、物体打击

较大风险/橙色1、设置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及温度放散管等安全装置并定期检测。

2、定期巡检,检查储气罐、输气管及附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修。

3、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和压力上限报警装置,设置高液位报警并与紧急切断系统联锁。

4、设安全阀并定期检验。

5、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6、定期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7、槽车卸车场地设防静电接地装置,并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8、LNG储罐四周应设置防护堤,防护堤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最大LNG储罐的容量。防护堤不应渗漏,防护堤的雨水排放口应有封堵措施。

9、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10、储罐区增加警示标识。

11、储罐区放置消防器材和救援器具,发生事故能及时响应

12、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主要负责人:

3

LNG加气泵撬(潜液泵)1、系统超温、超压,能导致储罐发生开裂、爆炸。

2、材质不佳或老化腐蚀、制造缺陷、长期运转使材料疲劳致强度降、检修更换不及时、未定期检验、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3、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

气火花。

4、发生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失效,未检测出储罐泄漏。

5、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火灾、爆炸较大风险/橙色1、定期巡检,检查储气罐、输气管及附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修。

2、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3、定期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4、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5、储罐区增加警示标识。

6、储罐区放置消防器材和救援器具,发生事故能及时响应

7、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主要负责人:
4

L-CNG柱塞泵撬1、系统超温、超压,能导致储罐发生开裂、爆炸。

2、材质不佳或老化腐蚀、制造缺陷、长期运转使材料疲劳致强度降、检修更换不及时、未定期检验、管线及各接头部位密封不紧固、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3、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气火花。

4、发生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失效,未检测出储罐泄漏。

5、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火灾、爆炸较大风险/橙色1、定期巡检,检查储气罐、输气管及附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修。

2、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3、定期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4、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5、储罐区增加警示标识。

6、储罐区放置消防器材和救援器具,发生事故能及时响应

7、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主要负责人:
5

气化器1、气化器出口未设置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仪表未和柱塞泵联锁。系统超温、超压,能导致储罐发生开裂、爆炸。

2、材质不佳或老化腐蚀、制造缺陷、长期运转使材料疲劳致强度降、检修更换不及时、未定期检验、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3、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气火花。

4、发生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失效,未检测出储罐泄漏。

5、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火灾、爆炸、低温冻伤

较大风险/橙色1、气化器出口应设置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并柱塞泵联锁。定期巡检,检查储气罐、输气管及附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修。

2、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3、定期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4、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5、储罐区增加警示标识。

6、储罐区放置消防器材和救援器具,发生事故能及时响应。

主要负责人:
6

顺序控制盘、增压器、加热器、复热器

1、系统超温、超压,能导致储罐发生开裂、爆炸。

2、材质不佳或老化腐蚀、制造缺陷、长期运转使材料疲劳致强度降、检修更换不及时、未定期检验、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3、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气火花。

4、发生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失效,未检测出储罐泄漏。

5、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火灾、爆炸较大风险/橙色1、定期巡检,检查储气罐、输气管及附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修。

2、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3、定期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4、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5、储罐区增加警示标识。

6、储罐区放置消防器材和救援器具,发生事故能及时响应。

7、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主要负责人:
7

CNG储气瓶组1、CNG储气瓶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超压事故,若压力传感失效,可能会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2、储气瓶组、输气管道由于材质不佳或老化腐蚀、制造缺陷、快速接头未紧固连接处和密封点不严、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3、长期运转使材料疲劳致强度降低,检修更换不及时、未定期检验等也能导致容器爆炸。

4、管道、储罐未设安全阀或安全阀失效,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5、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气火花。

6、储气瓶组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失效,未检测出储罐泄漏。

7、防雷、防静电设施未按规定设置、检测,由于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8、天然气泄漏积聚可能引起人员窒息事故。

火灾、爆炸较大风险/橙色1、设置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及温度放散管等安全装置并定期检测。

2、定期巡检,检查储气罐、输气管及附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修。

3、设安全阀并定期检验。

4、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5、定期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6、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7、储气瓶组区增加警示标识。

8、储气瓶组区放置消防器材和救援器具,发生事故能及时响应。

9、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主要负责人:
8

压力管道1、管件连接处密封不严,发生泄漏,遇明火、静电、火花等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管道破损、变形、泄漏。

3、未按规定进行涂色及流向标志。

4、未进行接地或接地失效。

5、管道安装不牢固。

火灾、爆炸、低温冻伤

较大风险/橙色按规定安装压力管道,并进行静电跨接,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维护。主要负责人:
9

静电接地报警器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设备故障、设备损坏使线路短路等。触电,间接导致火灾爆炸

低风险/蓝色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安全员:
10

可燃气体报警仪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设备故障、设备损坏使线路短路等。触电,间接导致火灾爆炸

较大风险/橙色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安全员:
11

柴油发电机1、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烟囱未设阻火帽、非软连接。

3、地脚螺栓松动,未接地。

4、未设防烫伤护栏。

机械伤害

触电

一般风险/黄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安全员:
12

空压机、干燥器保护装置缺失或损坏。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机械伤害

触电、容器爆炸

一般风险/黄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安全员:
13

变压器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可能引发火灾。火灾、触电一般风险/黄色要按期进行设备检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持证上岗;佩戴安全防护器具,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员:
(二)作业活动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

责任人

1加气作业1、加气工未穿全套防静电工装上岗作业,造成静电火灾事故。

2、员工未按照加气操作规程安全操作,造成跑泄漏事故,遇静电或明火发生火灾。

3、司驾人员吸烟、接待手机或其他不安全行为未及时制止。

4、加气车辆驶入或驶出加气站,驾驶员驾驶不当。

5、加气车辆失控冲撞加气机导致燃气泄漏。

6、加气机、加气机被拉到。

7、操作人员无充装资格、无证书。

车辆伤害、火灾、低温冻伤

一般风险/黄色1、加气工规范着装上岗作业。

2、按照加气操作规程操作。

3、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

4、保持道路通畅,进站时及时引导车辆。

5、车辆进站加气减速,安全停靠到位。

6、加气车辆在加气完成后,确定管线、加气拆除再发动、行驶。

7、操作工要经培训、考取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火灾爆炸事故:

1、发现初期火灾,迅速使用周围灭火器材扑救,如火势不可控,尽快逃离

2、及时拨打119、120报警,并疏散站内及周边人员;

车辆伤害:

1、车辆卸油应熄火、制动及其他措施对车辆进行制动、防止再次滑行;2、当有人员被压埋时,应立即采取吊、切割等措施救出被压人员;3、迅速将伤员移至安全地带。如有骨折和开放性伤口与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再用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送往医院;

安全员:

2卸车作业

1、槽车进、出站,驾驶员驾驶不当造成交通事故或罩棚、加气机等发生碰撞坍塌。

2、槽车未放置防滑木,未制动、未熄灭发动机。

3、天然气槽车及人员携带火种接卸天燃气,如:车辆未熄火,未装阻火器;卸车人员携带打火机、手机等物品。

4、卸车人员静电未释放。

5、未采取重点场所安全隔离措施。

6、未使用防爆的工具、设备。

7、槽车未连接导除静电装置,或装置失效,未摆放消防器材。

8、雷暴天气接卸天燃气。

9、误操作或违规操作。

10、卸气时对卸车压力表设备监控不到位造成天燃气泄漏,遇明火易造成燃烧爆炸。

11、槽车设备、管阀件链接不紧固或失效导致LNG泄漏。

12、管线未拆除车辆发动、行驶。

13、拆卸卸车管线,管线有余液。

14、初次卸车前未采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可能因静电、明火等激发能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5、卸车过程中,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车辆伤害、火灾、爆炸、低温冻伤

较大风险/橙色1、槽车进站时,谨慎驾驶,严禁超速,工作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指挥车辆;部分区域设置防撞的防护栏、防撞柱;设置安全警示标示;设置限速标识。

2、槽车停靠到位后使用三角木垫住车轮,制动、熄灭发动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加强进站车辆的检查,安全员对运输车辆、人员的资质及车辆安全设施的进行检查,负责整个装卸过程的现场监护;进工艺区前检查车辆、人员,工作人员严禁携带手机等违禁品进入作业场区。

4、设置人体静电释放器,卸车工作人员作业前必须人体释放静电,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防静电服、安全帽、劳保鞋等)。

5、卸气区域设置警示锥、安全带等,严禁闲杂人员携带静电和火种进入。

6、使用防爆的工具、设备。

7、操作人员全面了解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包括静电接地线良好接触,静止5分钟释放静电,充装软管、阀门对接良好,槽车停靠固定物到位等,摆放充足的消防器材。

8、雷暴天气严禁接卸天然气。

9、定期培训;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10、储罐设置压力表、放散管装置,监控储罐压力是否超高,以免发生泄漏事故。

11、卸液前检查槽车的设施设备及附件是否在有效期、管阀件链接紧固;卸车过程中不能擅自离岗。

12、车前增设警示牌(正在卸液,禁止启动);交钥匙制度。

13、拆卸前管线吹扫;严格执行卸车操作规程。

14、初次卸车前采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

主要负责人:
3

检维修作业1、LNG设施检修前未采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可能因静电、明火等激发能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对天然气容器或管道维修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作业票或容器、管道中天然气未吹扫干净,会造成容器或管道的爆炸。

3、维修人员违章操作。

4、检修过程未落实检维修作业方案。

5、检维修罩棚、站房等建、构筑物时,存在高度高出地面2m以上的作业面。

窒息、高处坠落、触电

一般风险/黄色1、LNG设施检修前采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

严格执行检维修人员进场前安全教育,安全员做好记录。未接受安全教育人员,不许参加检修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检维修作业时,事先要做好检维修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严禁私自修改。有操作规程的检维修项目,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无操作规程的,必须要开具作业票,获得许可后方可进场作业。

3、达到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要求时,必须严格履行作业审批制度。

火灾爆炸事故:

1、发现初期火灾,迅速使用周围灭火器材扑救,如火势不可控,尽快逃离

2、及时拨打119、120报警,并疏散站内及周边人员。

安全员:
4

有限空间作业1、进入下水井、污水管道、水井房等密闭空间进行清污作业时未进行吹扫或者没有相应通风、未进行氧含量检测,可能造成窒息事故。作业时,无作业审批制度、无监护作业人员、现场无有限空间标识等,可能发生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窒息等事故。

2、梯子滑动或安全带断绳。

3、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火灾、爆炸、窒息

重大风险/红色1、清污作业时监督相关人员是否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原则,相应通风、照明灯设施是否满足防爆等级要求;设置两台气体检测仪;不使用铁质工具,避免产生火花。

2、检查梯子、安全带系挂是否牢靠。

3、为作业人员配备正压式呼吸器及其他防护用品。

有限空间作业:配备氧含量检测装置及通风设施,若发生窒息事故,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把伤者送至通风良好处。

主要负责人:

5

动火作业1、未预先制定检修方案,未辨识有关风险,未落实安全防火措施。

2、未进行隔绝、置换措施的。

3、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未分析或分析不合格进行作业的。

4、动火人未经过专业培训或未持证上岗。

5、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未认真履行职责。

6、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7、未办理相关票据审批手续,私自动火作业。

火灾

爆炸

重大风险/红色1、应预先制定检修方案,进行危险辨识,落实防火措施。

2、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履行动火审批手续。

3、作业前要进行隔绝、置换,经检测合格方可作业。

4、动火人和监护人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5、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具备应急技能。

6、同时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还应执行相关安全作业规定。

火灾爆炸事故:

1、发现初期火灾,迅速使用周围灭火器材扑救,如火势不可控,尽快逃离;

2、及时拨打119、120报警,并疏散站内及周边人员。

主要负责人:
6

临时用电作业1、未办理相关票据审批手续,私自接电作业。

2、临时用电作业电工未经专业培训,未持证上岗。

3、临时用电线路未按规定铺设。

4、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未设置危险标识,未加装漏电保护器。

5、临时用电结束后未及时拆除临时线路。

6、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触电较大风险/橙色1、作业前按规定履行临时用电作业审批手续。

2、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3、临时用电现场配电箱、线路接线、架设符合规范要求。

4、应按照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5、临时用电结束后应及时拆除。

6、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具备应急技能。

7、同时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还应执行相关安全作业规定。

触电伤害:

1、发生触电事故时,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

2、用干木棍或其他绝缘物分离伤员与带电物;

3、根据伤员实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主要负责人:
7

高处作业1、未预先制定检修方案,未辨识有关风险,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2、高处作业人员或工具防坠落措施使用不当或不符合标准的。

3、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未认真履行职责。

4、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5、未办理相关票据审批手续,私自高处作业。

高处坠落较大风险/橙色1、应预先制定检修方案,进行危险辨识,落实防护措施。

2、高处作业必须按规定履行高处作业审批手续。

3、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高挂低用;带电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

4、作业人和监护人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5、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具备应急技能。

6、同时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还应执行相关安全作业规定。

7、高处作业使用的吊笼、梯子、脚手架等搭设要符合安全要求。

8、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手持登高,不应投掷物品。

高处坠落:

立即停止作业活动,视伤员严重程度,如超出加气站医疗救护,立即拨打120,等待医疗救护。

主要负责人:
8

动土作业1、未预先制定检修方案,未辨识有关风险,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2、未办理相关票据审批手续,私自动土作业。

3、动土中暴露出电缆、管线以及不能辨认的物品时继续施工作业。

4、挖掘坑、槽、井、沟等作业,未遵守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未采取防坍塌措施。

5、施工点未设置明显围挡和警示标志,夜间未悬挂红色信号灯等。

6、施工结束后未及时回填,未恢复地面设施。

7、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较大风险/橙色1、作业必须按规定履行动土作业审批手续。

2、应按照动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3、动土过程中遇到电缆、管线等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经属站方核实后再作业。

4、遵守挖掘要求,采取防坍塌措施。

5、作业现场应设置护栏、盖板、警示灯等警告标志。

6、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回填,并恢复地面设施。

7、同时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还应执行相关安全作业规定。

高处坠落:

立即停止作业活动,视伤员严重程度,如超出加气站医疗救护,立即拨打120,等待医疗救护。

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

1、检查伤员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止血包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如胸腔骨折禁止心肺复苏,如骨折立即使用硬板固定受伤部位2、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主要负责人:
9

吊装作业1、未辨识有关风险,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2、吊装司机或指吊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未持证上岗。

3、吊装现场未设置警戒线或警示标识,致使有人进入吊装区域。

4、未严格执行十不吊。

5、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未认真履行职责。

6、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7、未办理相关票据审批手续,私自吊装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一般风险/黄色1、进行危险辨识,落实防护措施。

2、作业必须按规定履行吊装作业审批手续。

3、吊装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吊装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吊装作业相关规程。

5、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具备应急技能。

6、同时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还应执行相关安全作业规定。

7、严格执行吊装作业审批制度,坚持无作业许可不开工。

安全员:
(三)工艺技术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

责任人

1加气工艺加气机未设置安全拉断阀,导致天然气泄漏。

加气机附近未设置防撞(柱)栏或高度小于0.5m。

火灾、爆炸、低温冻伤

一般风险/黄色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加气机设置安全拉断阀。

3、加气机附近设置防撞(柱)栏且高度不小于0.5m。

火灾爆炸事故:

1、发现初期火灾,迅速使用周围灭火器材扑救,如火势不可控,尽快逃离;

2、及时拨打119、120报警,疏散站内及周边人员。

安全员:
2卸车工艺1、卸液管道上未设置切断阀和止回阀;气相管道上未设置切断阀。

2、卸车时未使用静电接地报警仪、高液位报警仪、压力表等安全监测装置。

3、未使用防爆的工具、设备。

4、槽车未连接导除静电装置,或装置失效,未摆放消防器材。

火灾、爆炸

较大风险/橙色1、卸液管道上应设置切断阀和止回阀;气相管道上设置切断阀。

2、无关人员禁止靠近;监测装置定期检验,确保安全有效;使用防爆的工具、设备。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全面了解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包括静电接地线良好接触,静止5分钟释放静电,充装软管、阀门对接良好,槽车停靠固定物到位等,摆放充足的消防器材。

主要负责人:
(四)建(构)筑物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站房1、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要求。

2、建筑物的结构、层数等方面设计不合理或防震等级不够。

3、检维修站房,存在高度高出地面2m以上的作业面。

4.用电负荷过大造成线路发热起火,线路短路或雷击引发火灾。

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火灾

低风险/蓝色1、加强防火检查。

2、抗震设防烈度足够。

3. 设置警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

4.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完好。

触电伤害:

1、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

2、使用干木棍或其他绝缘物分离伤员与带电物;

3、根据伤员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4、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高处坠落:

立即停止作业活动,视伤员严重程度,如超出加气站医疗救护,立即拨打120,等待医疗救护。

安全员:
2

发(配)电室1、可燃物被引燃;

2、过载、短路、打火;

3、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

4、建筑物的结构、层数等方面设计不合理或防震等级不够。

5、检维修时,存在高度高出地面2m以上的作业面。

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火灾

一般风险/黄色1、加强防火检查。

2、抗震设防烈度足够。

3、设置警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

4、检查电气线路是否完好。

5、检维修时高处作业做好防护。

安全员:
3

罩棚1、罩棚的结构方面设计不合理或防震等级不够。

2、检维修罩棚,存在高度高出地面2m以上的作业面。

3、保护接地线接触不良,或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要求。

坍塌、高处坠落

低风险/蓝色1、加强防火检查。

2、抗震设防烈度足够。

3、设置警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

4、检维修作业为相关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员:
(五)电气设施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配电箱1、低压电气柜前未铺设绝缘胶板;

2、使用不合格安全用具;

3、电气(箱)柜安全防护装置缺失。

触电、火灾一般风险/黄色1、低压电气柜操作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2、电笔、绝缘手套、绝缘套鞋、接地线等电工工具和防护用品按检验标准要求送检,并张贴标识,确保有效。

3、电气箱、柜设置当心触电标识。

触电伤害:

1、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

2、使用干木棍或其他绝缘物分离伤员与带电物;

3、根据伤员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4、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安全员:
2

电气线路1、线路未装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

2、电线破损,绝缘失效;

3、短路、过载、雷电侵入;

4、违章用电;

5、电气设备的防护措施(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等)不完备。。

触电、火灾

一般风险/黄色1、线路敷设符合安全要求,安装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

2、用电设备PE(保护接地线)连接可靠。

3、定期检查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采取防雷措施。

5、安装满足线路通(断)能力的开关、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等装置。

6、安全用电。

7、电气设备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并进行完备。

安全员:
(六)安全管理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三项制度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失控。

各类事故

重大风险/红色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三项制度。

2、定期进行三项制度员工培训。

3、日常监督三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考核。

主要负责人:
2

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充装工证书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充装工未持证上岗,或未定期参加复训。各类事故重大风险/红色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充装工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每年参加复训。主要负责人:
3

教育培训

安全管理培训不到位,导致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

各类事故

较大风险/橙色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主要负责人:
4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未编制或修订应急预案,未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未定期演练,导致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力,扩大损失。

各类事故

较大风险/橙色1、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

2、成立应急救援组织。

3、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主要负责人:
5

防雷检测加气站未定期进行防雷检测。火灾、爆炸较大风险/橙色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主要负责人:

6

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员工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火灾事故、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低风险/蓝色监督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员:
7

消防器材配置

发生火灾时,因灭火器材配置不符合要求,使火灾爆炸危害扩大。火灾一般风险/黄色1、应根据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以及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

2、应根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设置数量,并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规定。

3、应设置在明显、且便于取用的地点,并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安全员:
8

生产经营许可证未依法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营业执照、气体充装行政许可证、燃气经营许可证),或未按规定到期年检、更换、变更。违法经营重大风险/红色定期换证、验证、并进行相应评价。主要负责人:
9

特种设备管理(压力容器、管道)特种设备未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登记。

未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容器爆炸重大风险/红色1、对使用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进行登记,有登记使用证,并定期进行检验,合格。

特种作业人员通过相关培训并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主要负责人:
                                 

文档

XX加气站安全风险公告栏文件

XXXX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一)设备设施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1加气区/加气机、加液机1、进站人员在站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2、进站机动车辆超速或违章行驶,有可能发生机动车撞击加气机的事故,或加气时机动车辆突然启动,加气未能及时摘下,导致加气管道被拉断,从而导致天然气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3、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产生雷电火花。4、可燃物遇火源。5、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小于6m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