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MBTI 中中 中中世界上关于划分性格类型的理论有很多种,MBTI性格类型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最普遍使用的理论,因为只有它真正深入系统地把握了人的性格(本我)。目前它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人次接受MBTI测试。据统计,世界前一百强公司中有%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作为员工和管理层自我发展、改善沟通、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法。 中中天赋和性格是一个人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是人最本能、最自然的反应。 由于每天要做无数个决定,你无暇对每个细小的决定进行理性思考,不得不作出下意识的反应。面对这种情形,你的大脑顺应自然地作出应对:它会寻找并跟循阻力最小的路径,这就是你大脑中的快速通道——即你的天赋和性格。一个问题出现了,你立即沿着你的一条快速通道飞驰而下,不等你细想,决定已经作出。又出现一个问题,又一次快速通道飞驰,又一个决定。 中中这样你每天在工作中作出的无数个决定都由你的天赋和性格主宰着。你的天赋和性格是在无形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控制、影响着你,也就是你一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所控制、影响。 中中因为是不加思索的——还没来得及经过意识、思考的本能的反应,所以才储认为: 中中1、性格不是指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做不到,也不是总做不到,有时也能做到,而是不能持续地做到,更不能持续地做得很优秀。 中中2、在别人面前有意识表现的行为特征只是一时的表象,不是性格(本我)。 中中MBTI性格理论始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的学说,后经美国的 Katharine Cook Briggs 与Isabel Briggs Myers深入研究而发展成型。MBTI性格类型揭示了一个人深层的"本我"、真实的我、自我的核心,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MBTI性格类型是由遗传、成长环境决定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存在有个别人在经历过特殊处境后性格类型有改变的例外情况),只有性格倾向的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 中中MBTI性格类型理论是一把深入、系统地了解人的本我的奇妙的钥匙。它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本能的、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同一种类型的人本能的、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又是何其的相似,从而使我们明白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为什么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工作。 中中通过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性格倾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更容易接受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在思维、行为、观念、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这种差异,接受其他观点的合理性,避免固执己见或者简单地判定某种做法的正确或错误;而不是因为存在性格的差异而苦恼。 中中70年来,这种理论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国才储创新性的引进了MBTI性格类型精髓,把中国因材施教的理念、现代伯乐思想与MBTI融合在一起,期望帮助人们发挥更大能量与潜力。 | ||
■中四个维度 | ||
中中才储MBTI性格类型系统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
我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自己的能量被引向何处 | (E) 外倾------内倾(I) | |
| 我们自然注意到的信息类型 | (S) 触觉------直觉(N) | |
| 我们做决定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 (T) 思维------情感(F) | |
| 我们喜欢以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 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获取信息) | (J) 判断------知觉(P) | |
中中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维度的两个方面你都会用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你用得更自然、更容易、更快、更舒适,就好像每个人都会用到左手和右手,习惯用左手的人是左撇子,习惯用右手的人是右撇子。同样,你的性格类型就是你用得更自然、更容易、更快、更舒适的那种。
中中四个维度各有两个方面,一共组成2*2*2*2=16种性格类型。
| ■中维度解释 | ||||||||
| 我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自己的能量被引向何处 | ||||||||
| 外倾E | ||||||||
| 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例如:聚会/评论/聊天 | ||||||||
| 内倾I | ||||||||
| 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内部世界,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例如: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听的比说的多 |
| 我们自然注意到的信息类型 | ||||||||
| 触觉S | ||||||||
| 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例如:关注细节、喜欢描述、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 ||||||||
| 直觉N | ||||||||
| 关注事物的整体和发展变化趋势:灵感、预测、暗示,重视推理。例如: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
| 我们做决定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 ||||||||
| 思维T | ||||||||
| 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通过客观分析作决定评价。例如:理智、客观、公正 | ||||||||
| 情感F | ||||||||
| 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为重,将价值观作为判定标准。例如:对行为对他人情感的影响敏感,认为圆通和坦率同样重要 |
| 我们喜欢以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获取信息) | ||||||||
| 判断J | ||||||||
| 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例如:重视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按部就班、有条理、尊重时间期限、喜欢做决定 | ||||||||
| 知觉P | ||||||||
| 灵活、试图去理解、适应环境、倾向于留有余地,任事情自由发展。例如:重视过程、随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 |
■■提醒 | ||
中中1.自己根据维度解释判断自己的性格类型往往不准,必须使用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的专业的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并与对这个性格类型系统和测试工具有深入了解的才储专业顾问充分沟通,由顾问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或确认,才能确定你的性格类型。 中中2.测试结果展示的是你的性格倾向,而不是你的知识、技能、经验。 中中3.每一种性格倾向(性格类型),都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差”之分,但不同特点对于不同的工作存在“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从而表现出具体条件下的优、劣势。 中中4.MBTI性格类型系统中的“外倾”、“内倾”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外向、内向,但日常生活中对外向、内向的判断不够标准。普遍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判断一个人性格外向,但按照MBTI性格类型系统的标准判断应该是“内倾”。中国人80%以上性格偏向“内倾”。 中中5.不要试图改变你的性格类型,而应该通过深入、系统地把握自己的优、劣势,“扬性格和天赋之长”、“避性格和天赋之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 ||
| 怎样正确使用MBTI测试 | ||
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现在在MBTI越来越受关注。那么MBTI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 MBTI测试行为规范 MBTI的第一张量表于1942年问世,之后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30多年前,MBTI量表还只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开放。事实上,在MBTI的设计中包含着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 第一步 调整心态:被试者进行测试前完全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工作、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 第二步 答问题卷:被试者尽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不应与其他人讨论,中国才储在线咨询师也不回答任何相关问题。 第三步 建议您了解MBTI内容的基本介绍和定位并进行自我初步评估。 第四步 进行在线测试,得到性格类型结果。 第五步 您可以尝试自我探索这个结果,对几个维度用不同的才储通俗表达[见MBTI之概念主义者 MBTI之理想主义者 MBTI之传统主义者 MBTI之经验主义者]进行思考探索,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 才储在线MBTI测试前准备和MBTI认知 1 测试者始终应该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即没有现实中工作、生活的压力,确保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 2 MBTI问卷的结果代表了测试者对自身性格类型的清楚程度,而非其占有某种性格特征的完全程度或者表现强度;MBTI提供的性格类型描述仅供测试者确定自己的性格类型之用,其中描述的各种行为表现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别。 3 MBTI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即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既然后天的种种环境压力和客观条件可能扭曲甚至彻底逆转个人的行为表现,那么对自己性格最有发言权的当然只能是被试自己。MBTI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开道者”(而不是诊断病因的医生)提着灯笼照亮你面前的路却从不在意你去向何方——无论你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管提着灯笼照亮你的前方;然而,没有这样一名开道者你便陷于沉沉黑暗之中无所适从。 中国才储MBTI的在线评估系统作用是不断引导人们探索自我、进而认清自我的本来面目。问卷性格类型结果也只是一种辅助或者参考,当测试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时,您可以和在线咨询师沟通,尝试找出原因或者得到解释,仔细理解性格类型的描述澄清自我认识。无论如何,中国才储不建议被测者一味坚持问卷的结果或者说服你接受这样的结果。最清楚自己性格的当然是你自己,这也正是MBTI的关键理念之一。 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 MBTI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但是并不剥夺我们认知的自由,把结论强加于人。 MBTI可以有效地评估我们的性格类型,但是由此并不能推断我们的行为态度、智力水平、能力强弱、工作表现(未来祸福和命运)——MBTI在职业定位、领导力发展、团队建识、婚姻家庭关系的完善的等等领域大有作为正是凭借着规范而富有技巧的使用,决非随心所欲的滥用。 MBTI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而这有赖于每一位才储在线测试者恪守测试中的行为规范。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它将为我们搭建起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 ||
附[MBTI性格理论基础] 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它以瑞士心理学家Carl Jung的性格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共同研制开发。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MBTI把人的性格分为十六种类型,由四个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构成:
外向Extravert —— 内向Introvert 感觉Sensing —— 直觉iNtuition 思考Thinking —— 情感Feeling 判断Judging —— 感知Perceiving 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e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感知P”是就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Jung把感知和判断列为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前者帮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后者则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决定。它们在大脑活动中的作用受到各人生活方式和精力来源的节制,从而对人的外部行为和态度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性格被视为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显然更愿意在生活处世中顺应天性,然而个人的行为表现却注定逃不脱后天因素的影响:文化传统、教养习惯、利益目标、行动时的客观条件以至环境的种种……因此,尽管在理论上性格可以对行为表现作出某种“解释”,但是从行为表现出发推测性格,或者相反,从性格出发推测行为表现的努力却不得不面对太多不确定因素。换言之,就一个人个体而言,外显的行为、态度与其性格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截了当的关联,承认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任何单一的逻辑都不足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根据性格推论行为表现。[详细... ] | ||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深入了解自己?怎样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深入了解自己,最关键需要自己作为分析的主体,对内心进行探索。而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迷茫于此:不知道从何入手。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复杂的,性格看似随机又不可琢磨,有时候连自己也无法对自己做出的某些决定做出解释。但是在临床心理学领域,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着某种客观规律的。
这个客观规律就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经过一生的临床精神分析实践总结出来的人格分类理论:人的大脑两个基本功能为判断和感知,而判断和感知又受到精力来源和生活方式倾向的影响。
人类大脑判断功能有两个主要倾向:情绪化倾向和思考理智化倾向。感知功能分实感触觉倾向和直觉分析倾向两种。
精力来源有两个倾向为外向和内向。生活方式的两个倾向为判断计划倾向和感知随性自由倾向。
当我们遇到某个事情并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大脑迅速执行两个功能,为什么不同人遇到同样做出的反应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大脑在“运行”这四个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步骤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偏好倾向,我们的性格差异因此产生。
根据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模型,美国心理学家母女Katharine Cook Briggs 与Isabel Briggs Myers经过毕生研究开发出了性格分类和了解自己的工具:MBTI (全称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MBTI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职业规划工具。全球目前每年有500多万人使用MBTI来深入了解自己。
虽然如此,中国国内使用MBTI目前仍然有需要关注问题:MBTI测试的行为规范还不为大家所重视。实际上在四十年前MBTI还只对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分析人员使用,而国外对于MBTI的推广较早,再加上职业规划行业的成熟,一般会严格按照测试行为规范进行测试。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自助MBTI测试的时候,必须要个遵循测试行为规范,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倾向类型。
| 1.认识你的人倾向形容你为: | |||||
| A、热情和敏感 | B、逻辑和明确 | ||||
| 2.下列哪一件事听起来比较吸引你? | |||||
| A、与情人到有很多人且社交活动频繁的地方 | |||||
| B、待在家中与情人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例如说观赏一部有趣的录影带并享用你最喜欢的外卖食物 | |||||
| 还没有谈恋爱?那就选择测试版本2吧 | |||||
| 3.你倾向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收集信息: | |||||
| A、你对有可能发生之事的想像和期望 | B、你对目前状况的实际认知 | ||||
| 4.你把大部分和别人的相遇视为: | |||||
| A、友善及重要的 | B、另有目的 | ||||
| 5.当和某人分手时: | |||||
| A、你通常让自己的情绪深陷其中,很难抽身出来。 | |||||
| B、虽然你觉得受伤,但一旦下定决心,你会直截了当地将过去恋人的影子甩开 | |||||
| 6.当与一个人交往时,你倾向于看重: | |||||
| A、情感上的相容性:表达爱意和对另一半的需求很敏感 | |||||
| B、智慧上的相容性:沟通重要的想法;客观地讨论和辩论事情 | |||||
| 7.你倾向拥有: | |||||
| A、很多认识的人和很亲密的朋友 | B、一些很亲密的朋友和一些认识的人 | ||||
| 8.过去,你的爱人和情人倾向对你说: | |||||
| A、你难道不可以安静一会儿吗? | B、可以请你从你的世界中出来一下吗? | ||||
| 9.当你对一个约会觉得放心时,你偏向谈论: | |||||
| A、未来,关于改进或发明事物和生活的种种可能性。例如,你也许会谈论一个新的科学发明,或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表达你的感受。 | |||||
| B、实际的、具体的、关于“此时此地”的事物。例如,你也许会谈论品酒的好方法,或你即将要参加的新奇旅程。 | |||||
| 10.你倾向相信: | |||||
| A、你的直觉 | B、你直接的观察和现成的经验 | ||||
| 11.在约会中,你通常: | |||||
| A、整体来说很健谈 | B、较安静并保留,直到你觉得舒服 | ||||
| 12.在第一次约会中: | |||||
| A、若你所约的人来迟了,你会很不高兴 | B、一点儿都不在乎,因为你自己常常迟到 | ||||
| 13.当你置身于一段关系中时,你倾向相信: | |||||
| A、永远有进步的空间 | B、若它没有被破坏,不予修补 | ||||
| 14.你是这种人: | |||||
| A、喜欢先纵观全局 | B、喜欢先掌握细节 | ||||
| 15.过去,你遇见你大部分的情人是: | |||||
| A、在宴会中、夜总会、工作上、休闲活动中、会议上或当朋友介绍我给他们的朋友时 | |||||
| B、通过私人的方式,例如个人广告、录影约会,或是由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介绍 | |||||
| 16.你是这类型的人: | |||||
| A、与其活在现实中,不如活在想像里。 | |||||
| B、与其活在想像里,不如活在现实中 | |||||
| 17.哪一项较常见: | |||||
| A、你准时出席而其他人都迟到 | |||||
| B、其他人都准时出席而你迟到 | |||||
| 18.你偏好 | |||||
| A、事先知道约会的行程:要去哪里、有谁参加、你会在那里多久、该如何打扮 | |||||
| B、让约会自然地发生,不做太多事先的计划 | |||||
| 19.你是此类型的人: | |||||
| A、喜欢在一段时间里专心于一件事情直到完成 | |||||
| B、享受同时进行好几件事情 | |||||
| 20.你倾向如此做决定: | |||||
| A、首先依你的心意,然后依你的逻辑 | |||||
| B、首先依你的逻辑,然后依你的心意 | |||||
| 21.你倾向从何处得到力量: | |||||
| A、别人 | |||||
| B、自己的想法 | |||||
| 22.你通常: | |||||
| A、偏向于去想像一大堆关于即将来临的约会的事情 | |||||
| B、偏向于拘谨地想像即将来临的约会,只期待让它自然地发生 | |||||
| 23.当你参加一个社交聚会时,你会: | |||||
| A、在夜色很深时,一旦你开始投入,也许就是最晚离开的那一个 | |||||
| B、在夜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疲倦了并且想回家 | |||||
| 24.当你不同意情人的想法时: | |||||
| A、你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若是会对对方造成伤害的话,你就不会说 | |||||
| B、你通常毫无保留地说话,并且对情人直言不讳,因为对的就是对的 | |||||
| 25.你倾向比较能够察觉到: | |||||
| A、当人们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时 | |||||
| B、当人们不合逻辑时 | |||||
| 26.若你有时间和金钱,你的朋友邀请你到国外度假,并且在前一天才通知,你会: | |||||
| A、必须先检查你的时间表 | |||||
| B、立刻收拾行装 | |||||
| 27.你选择的生活充满着: | |||||
| A、日程表和组织 | |||||
| B、自然发生和弹性 | |||||
| 28.你是这种喜欢……的人: | |||||
| A、下定决心并且做出最后肯定的结论 (辅助理解:比较倾向不经多方面考虑便做出决定) | |||||
| B、放宽你的选择面并且持续收集信息 (辅助理解:在不得不下决定的时候常显得犹豫不决) | |||||
| 1.你几乎从不迟到 | |||||
| A.是这样 | |||||
| B.不是这样 | |||||
| 2.你喜欢有活力的、节奏快的工作 | |||||
| A.是的 | |||||
| B.不是这样 | |||||
| 3.你乐于拥有广泛的人际圈 | |||||
| A.是的 | |||||
| B.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呆着 | |||||
| 4.你看肥皂剧的时候会很投入 | |||||
| A.是的 | |||||
| B.不会 | |||||
| 5.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或类似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你习惯最先做出回应 | |||||
| A.是的 | |||||
| B.不会 | |||||
| 6.比起对现实的细节的把握,你更擅长于宏观思考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7.你不会因为害怕伤害到与别人的感情就有失客观 | |||||
| A.是的 | |||||
| B.我会,我更在意感情 | |||||
| 8.你认为死板遵守既定的规则容易丧失良机 | |||||
| A.是的 | |||||
| B.不,我更习惯遵守规则 | |||||
| 9.想要让你兴奋起来很难 | |||||
| A.是的 | |||||
| B.不,我容易兴奋 | |||||
| 10.你生来具有责任感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11.你经常考虑人类及其命运问题 | |||||
| A.是的 | |||||
| B.不会 | |||||
| 12.你坚信易于变通的决定就是最佳的决定 | |||||
| A.是的 | |||||
| B.不这么认为 | |||||
| 13.你认为客观的批评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
| A.是的 | |||||
| B.不这么认为 | |||||
| 14.你喜欢立刻行动而不习惯对各种选择进行反复斟酌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15.你是理智型的,不凭自我感受行事 | |||||
| A.是的 | |||||
| B.不,我更在意自身感受 | |||||
| 16.如你有一个约见,你是习惯临场发挥还是事先周密准备 | |||||
| A.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 |||||
| B.不周密准备我不安心 | |||||
| 17.业余时间里你常与一群人积极交往,参加聚会、一起购物 | |||||
| A.是的 | |||||
| B.不,我独自呆着比较舒服 | |||||
| 18.行动之前你通常精心计划 | |||||
| A.是的 | |||||
| B.不,我喜欢先开始了再说 | |||||
| 19.你的行为时常受情感所影响 | |||||
| A.是的 | |||||
| B.不,一般不受情绪影响 | |||||
| 20.你时常因为生命中遇到的某些复杂情况而迷惑不解 | |||||
| A.是的 | |||||
| B.不,我很少想太多,关注实际 | |||||
| 21.你会毫不迟疑,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 | |||||
| A.是的 | |||||
| B.不会 | |||||
| 22.你懂得如何把每分每秒都花得有意义 | |||||
| A.是的 | |||||
| B.不习惯计划时间,比喜欢随心所欲 | |||||
| 23.你是一个在交流时,有些保守和有距离感的人 | |||||
| A.是的 | |||||
| B.我不是那样 | |||||
| 24.你时常容易流露和说出你的感觉和感情 | |||||
| A.是的 | |||||
| B.不易流露感情 | |||||
| 25.经过冗长的社交之后,你会想要离开,独处一下 | |||||
| A.是的,我常有这样的感觉 | |||||
| B.没有这种体会 | |||||
| 26.你常会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 | |||||
| A.是的 | |||||
| B.我更多考虑自身 | |||||
| 27.你容易看出具体事件背后的普遍原理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28.你觉得大声说话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 |||||
| A.是的 | |||||
| B.不觉得 | |||||
| 29.读理论书的时候,你会感到厌烦(无趣) | |||||
| A.是的 | |||||
| B.不觉得 | |||||
| 30.你趋向于同情别人 | |||||
| A.是的 | |||||
| B.不是,我会理性看待 | |||||
| 31.比起仁慈,你更重视公正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32.大多数时候,你宁可看一本书,也不愿意出去参加聚会 | |||||
| A.是的 | |||||
| B.我喜欢参加聚会 | |||||
| 33.你倾向于避免被义务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34.你热衷于担任非盈利组织的领导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35.你容易对其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 |||||
| A.是的 | |||||
| B.很难 | |||||
| 36.你会被别人的苦难故事而深深感动 | |||||
| A.是的 | |||||
| B.不会 | |||||
| 37.你更喜欢远离外界的喧嚣 | |||||
| A.是的 | |||||
| B.不,我喜欢热闹 | |||||
| 38.对你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人来完成事情很重要。 | |||||
| A.是的 | |||||
| B.不,我常借助他人力量 | |||||
| 39.你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40.你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分析 | |||||
| A.是的 | |||||
| B.不,我不认为每件事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 |||||
| 41.你会尽力按时完成任务 | |||||
| A.是的 | |||||
| B.不是,我排斥死板的进度表 | |||||
| 42.把事物收拾得有条理,你就会感到高兴 | |||||
| A.是的 | |||||
| B.不,我习惯自由自在和随意 | |||||
| 43.人群中你感到自在 | |||||
| A.是的 | |||||
| B.不,人多我会觉得不自在 | |||||
| 44.你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外部诱惑 | |||||
| A.是的 | |||||
| B.更多时候我会不由自主 | |||||
| 45.你很容易理解新的理论原理 | |||||
| A.是的 | |||||
| B.不,我更乐于实践 | |||||
| 46.相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你更注重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47.你更习惯于站在人群中不显眼的位置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48.于情和于理若发生冲突,你更倾向于理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49.解决问题的时候,比起用新的方法,你更愿意用熟悉的方法解决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50.你的内心渴望一次冒险 | |||||
| A.是的 | |||||
| B.没有 | |||||
| 51.比起与很多人交流意见,你更愿意在小的团队里这么做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52.你发现很难谈论自己的情感 | |||||
| A.是这样 | |||||
| B.不是 | |||||
| 53.你经常花时间去思考如何改进事情 | |||||
| A.是的 | |||||
| B.很少考虑 | |||||
| 54.你倾向于凡事都持科学的态度 | |||||
| A.是的 | |||||
| B.我更在意个人感受,我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呆着 | |||||
| 55.当你考虑一件事情时,你很少想到事情可能的发展,而是更多关注目的 | |||||
| A.是这样 | |||||
| B.不是,我更崇尚想像力和新事物 | |||||
| 56.你容易被强烈的情感影响 | |||||
| A.是这样 | |||||
| B.原则 | |||||
| 57.比起事前的计划,你的决定大多基于瞬间的感觉。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58.你喜欢一个人独自享受空闲时光,或者在安静的家庭环境中放松。 | |||||
| A.是这样 | |||||
| B.不是 | |||||
| 59.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你觉得更自在。 | |||||
| A.是的 | |||||
| B.不是,我渴望新的体验 | |||||
| 60.你总是在寻找新的机会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61.你的桌子,办公台,总是整洁而规律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62.独自行走你会觉得舒服。 | |||||
| A.是的 | |||||
| B.找人聊天、参加娱乐活动 | |||||
| 63.就重要性而言,你认为解决当前的烦恼大于未来的计划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社交场合,你很容易与人交流 | |||||
| A.是的 | |||||
| B.会讷于言 | |||||
| 65.你的习惯不易改变 | |||||
| A.是的 | |||||
| B.因变化而常改变 | |||||
| 66.你愿意去做那些让你产生同情的事情。 | |||||
| A.是的 | |||||
| B.不是,我会做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 | |||||
| 67.你容易察觉事情可能发展的各种趋势 | |||||
| A.是的 | |||||
| B.不是,我更关注现在 | |||||
| 68.我常常会急急忙忙赶一件事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69.相对之下,我更相信 | |||||
| A.确定而有形的事物 | |||||
| B.灵感和推理 | |||||
| 70.以你的价值观,正义要高于怜悯 | |||||
| A.是的 | |||||
| B.不是 | |||||
| 71.在项目或任务中,我更大的优势在于 | |||||
| A.事先制定完备计划 | |||||
| B.遇到问题时灵活应对 | |||||
| 72.我更愿意被看作是 | |||||
| A.务实的人 | |||||
| B.有头脑的人 | |||||
| 73.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一丝不苟 | |||||
| B.不拘小节 | |||||
| 74.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准时 | |||||
| B.闲适、悠然 | |||||
| 75.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严谨 | |||||
| B.热心 | |||||
| 76.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想象 | |||||
| B.实际 | |||||
| 77.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条理的 | |||||
| B.随意的 | |||||
| 78.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分析 | |||||
| B.体贴 | |||||
| 79.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捕捉 | |||||
| B.总结 | |||||
| 80.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内 | |||||
| B.外 | |||||
| 81.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已知 | |||||
| B.未知 | |||||
| 82.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过程 | |||||
| B.结果 | |||||
| 83.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可能性 | |||||
| B.现实性 | |||||
| 84.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具体 | |||||
| B.抽象 | |||||
| 85.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调整 | |||||
| B.规划 | |||||
| 86.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演说 | |||||
| B.写作 | |||||
| 87.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平静的水面 | |||||
| B.汹涌的波涛 | |||||
| 88.选择你较喜欢的词 | |||||
| A.软 | |||||
| B.硬 | |||||
| 1.认识你的人倾向形容你为: | |||||
| A、热情和敏感 | B、逻辑和明确 | ||||
| 2.当不得不主动同生人打交道时,我 | |||||
| A、感到自信并且轻松 | |||||
| B、有点儿担心别人不愿被打搅 | |||||
| 3.你倾向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收集信息: | |||||
| A、你对有可能发生之事的想像和期望 | B、你对目前状况的实际认知 | ||||
| 4.你把大部分和别人的相遇视为: | |||||
| A、友善及重要的 | B、另有目的 | ||||
| 5.我更容易被认为是一个: | |||||
| A、重感情的人 | |||||
| B、爱思考的人 | |||||
| 6.当与一个人交往时,你倾向于看重: | |||||
| A、情感上的相容性:表达爱意和对另一半的需求很敏感 | |||||
| B、智慧上的相容性:沟通重要的想法;客观地讨论和辩论事情 | |||||
| 7.你倾向拥有: | |||||
| A、很多认识的人和很亲密的朋友 | B、一些很亲密的朋友和一些认识的人 | ||||
| 8.我通常: | |||||
| A、能很容易地同绝大多数人进行交谈 | B、仅在一定条件下或同一定的人才有话可说 | ||||
| 9.当你对一个约会觉得放心时,你偏向谈论: | |||||
| A、未来,关于改进或发明事物和生活的种种可能性。例如,你也许会谈论一个新的科学发明,或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表达你的感受。 | |||||
| B、实际的、具体的、关于“此时此地”的事物。例如,你也许会谈论品酒的好方法,或你即将要参加的新奇旅程。 | |||||
| 10.你倾向相信: | |||||
| A、你的直觉 | B、你直接的观察和现成的经验 | ||||
| 11.在约会中,你通常: | |||||
| A、整体来说很健谈 | B、较安静并保留,直到你觉得舒服 | ||||
| 12.当被事先规定好你要在某个时刻做某件事情,我 : | |||||
| A、很高兴,可以按计划行事 | B、有些不高兴,因被束缚了 | ||||
| 13.对我更具吸引力的人是: | |||||
| A、聪明而反应敏捷的人 | B、稳重而脚踏实地的人 | ||||
| 14.你是这种人: | |||||
| A、喜欢先纵观全局 | B、喜欢先掌握细节 | ||||
| 15.当要去见陌生人时,我通常: | |||||
| A、不感到难为情 | |||||
| B、多少有些不情愿 | |||||
| 16.你是这类型的人: | |||||
| A、与其活在现实中,不如活在想像里。 | |||||
| B、与其活在想像里,不如活在现实中 | |||||
| 17.哪一项较常见: | |||||
| A、你准时出席而其他人都迟到 | |||||
| B、其他人都准时出席而你迟到 | |||||
| 18.你偏好 | |||||
| A、事先知道约会的行程:要去哪里、有谁参加、你会在那里多久、该如何打扮 | |||||
| B、让约会自然地发生,不做太多事先的计划 | |||||
| 19.你是此类型的人: | |||||
| A、喜欢在一段时间里专心于一件事情直到完成 | |||||
| B、享受同时进行好几件事情 | |||||
| 20.你倾向如此做决定: | |||||
| A、首先依你的心意,然后依你的逻辑 | |||||
| B、首先依你的逻辑,然后依你的心意 | |||||
| 21.你倾向从何处得到力量: | |||||
| A、别人 | |||||
| B、自己的想法 | |||||
| 22.你通常: | |||||
| A、偏向于去想像一大堆关于即将来临的约会的事情 | |||||
| B、偏向于拘谨地想像即将来临的约会,只期待让它自然地发生 | |||||
| 23.当你参加一个社交聚会时,你会: | |||||
| A、在夜色很深时,一旦你开始投入,也许就是最晚离开的那一个 | |||||
| B、在夜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疲倦了并且想回家 | |||||
| 24.我认为我是一个: | |||||
| A、软心肠的人 | |||||
| B、硬心肠的人 | |||||
| 25.你倾向比较能够察觉到: | |||||
| A、当人们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时 | |||||
| B、当人们不合逻辑时 | |||||
| 26.若你有时间和金钱,你的朋友邀请你到国外度假,并且在前一天才通知,你会: | |||||
| A、必须先检查你的时间表 | |||||
| B、立刻收拾行装 | |||||
| 27.你选择的生活充满着: | |||||
| A、日程表和组织 | |||||
| B、自然发生和弹性 | |||||
| 28.你是这种喜欢……的人: | |||||
| A、下定决心并且做出最后肯定的结论 (辅助理解:比较倾向不经多方面考虑便做出决定) | |||||
| B、放宽你的选择面并且持续收集信息 (辅助理解:在不得不下决定的时候常显得犹豫不决) | |||||
如果只能用一个维度将人群区分开来的话,那么,这个维度应该是内外、倾向,它是区分个体的最基本的维度。我们以自身为界,可以将世界分为自身以外的世界和自我的世界两个部分,也可称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环境等,而内倾的人则相反,较为关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两种类型的个体在自己偏好的世界里会感觉自在、充满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里则会不安、疲惫。因此,外倾与内倾的个体之间的区分是广泛而明显的,并不像我们平时讲的“外倾者健谈、内倾者害羞”那么简单,具体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外倾型 | 内倾型 |
| 与他人相处时精力充沛 | 独处时精力充沛 |
| 行动,之后思考 | 思考,之后行动 |
| 喜欢边想边说出声 | 在内心思考问题 |
| 易于“读懂”和了解;乐意随意地分享个人情况 | 更封闭,更愿意在经挑选的小群体中分享个人的情况 |
| 说的多于听的 | 听的比说的多 |
| 高度热情地社交 | 不把兴奋说出来 |
| 反应快,喜欢快节奏 | 仔细考虑后,才有所反应 |
| 重于广度而不是深度 | 喜欢深度而不是广度 |
参照上述的“条条框框”,你能确定你的内外倾向的偏好了吗?当然,不要期望每条标准都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也不要要求每时每刻都以同样类型的方式行事。每个人都会有内倾和外倾的一面,再外倾的人,在权威人士目前或者十分隆重、严肃的场合,也会是个好的倾听者;再内倾的人,面对具体情况,该发表意见的时候还得发表。关键在于,我们需扪心自问: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行事,才是自己感觉最好的,最习惯的。
实感-直觉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接受着信息,这是我们跟上外界节拍的必要前提。但不同类型的个体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这便有了实感型与直觉型之别。首先,面对同样的情景,实感型的人关注的是事实本身,注重细节,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的是基于事实的含义、关系和结论;实感型的人信赖五官听到、看到、闻到、触到、尝到的实实在在、有形有据的事实和信息,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第六感”,注重“弦外之音”。直觉型的人的许多结论在实感型的人眼里,也许是飘忽的,不实在的。注重细节的结果是实感型的人擅长记忆大量事实与材料,他们有时候像本“词典”,能清晰地讲出大量的数据、人名、概念乃至定义,常使其他人感到吃惊。而直觉型的更擅长解释事实,捕捉零星的信息,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向。其次,实感型的人对待任务,习惯于按照规则、手册办事,比如照着手册使用家电,比如看着地图辨认交通路线,而直觉型的人,习惯尝试,跟着感觉走,他不习惯仔细地看完一大本说明书再动手,结果呢?可能比实感型的人更快地完成了任务,也可能因为失败而须重新开始。实感型习惯于固守现实,享受现实,使用已有的技能,直觉型的人更习惯变化、突破现实。简言之,实感型注意“是什么”,实际而仔细。直觉型则更关心“可能是什么”。具体区别如下:
| 实感型 | 直觉型 |
| 相信确定和有型的东西 | 相信灵感和推断 |
| 不喜欢新想法——除非它们有实际意义 | 为了自己的利益,喜欢新思想和概念 |
| 重视现实性和常情 | 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 |
| 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 喜欢学习新技能,但掌握之后很容易就厌倦了 |
| 留心“具体的”和“特殊的”;喜欢进行细节描述 | 留心“普遍的”和“有象征性的”;喜欢使用隐喻和类比 |
| 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情况 | 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
| 着眼于现实 | 以一种绕圈子的方式着眼于未来 |
在我们的周围,两种类型的人都会存在。当然极端典型的比较少,大多数人兼有两种特质,但其中一种会更突出一些,成为本人的特色,也由此可以确定本人的类型。使用哪种方式接受信息都有利有弊。作为个体,往往只擅长一种,了解到这点,直觉型的人就不必在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面前自叹弗如,实感型的人也无需在灵动、敏感的直觉者面前不好意思了。当然,我们在享受自我性格类型所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会逐渐无意识地弥补弱处,比如说,直觉型的人常常不得不关注一些细节,而实感型的人有时也得留神蕴含的潜在信息。国外的研究表明,25岁以后,伴随着对于人生的反思,个体完善自我性格的倾向会更明确。确定一下你的类型,看看这种类型的优势所在。
逻辑-情感
这是从作决策的方式来看。仅看这个维度的名称,也许你会觉得,逻辑型的人是理性的,而情感性的人是非理性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两类人都有理性思考的成分,只不过作决定或下结论的主要依据不一样。情感型的人常从自我的价值观念出发,变通地贯彻规章制度,做出一些自己认定是对的决策,比较关注决策可能给他人带来的情绪体验,人情味较浓。逻辑型的人则比较注重依据客观事实的分析,一以贯之、一视同仁地贯彻规章制度,不太习惯根据人情因素变通,哪怕做出的决定并不令人舒服。具体区别如下:
| 思维型 | 情感型 |
| 退后一步思考,对问题进行非个人因素的分析 | 往前一步思考,考虑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
| 重视符合逻辑、公正、公平的价值;一视同仁 | 重视同情与和睦:重视准则的例外性 |
| 被认为冷酷、麻木、漠不关心 | 被认为感情过多,缺少逻辑性,软弱 |
| 认为圆通比坦率更重要 | 认为圆通与坦率同样重要 |
| 只有情感符合逻辑时,才认为它可取 | 无论是否有意义,认为任何感情都可取 |
| 被渴望成就而激励 | 被为了获得欣赏而激励 |
| 很自然地看到缺点,倾向于批评 |
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这个维度上的偏好有所差异,这也是唯一一个具有性别差异的维度。据研究,大约2/3的女性偏好情感型,2/3的男性偏好思维型。这两种类型无所谓好或坏,重要的是理解和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的做法,并且尽量避免走入极端,极端的思维倾向,可能会给人“冷酷”的感觉,而极端的情感倾向则给人“无原则”的感觉。看看你的性格在这个维度上会有什么样的偏好?
判断-感知
这是从喜好的生活方式来看。如果我们看看人们的办公桌上、包内或柜子里摆放的物品,可以发现,有些人经常是井然有序,而有些人就不那么习惯于保持整齐,前者是判断型具有的特征,后者是感知型的人经常有的状态。不仅如此,在处事方式上,判断型的人目的性较强,一板一眼,他们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世界,更愿意以比较有序的方式生活。感知型的人好奇性、适宜性强,他们会不断关注新的信息,喜欢变化,也会考虑许多可能的变化因素,更愿意以比较灵活、随意、开放的方式生活。在做决策时,判断型的人较为果断,而感知型的人总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后再决断。逛了两天商场,还决定不了买什么的人,多半是感知型的。两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 判断型 | 感知型 |
| 做了决定后最为高兴 | 当各种选择都存在时,感到高兴 |
| “工作原则”:工作第一,玩其次(若有时间的话) | “玩的原则”:现在享受,然后再完成工作(若有时间的话) |
| 建立目标,准时地完成 | 随着新信息的获取,不断改变目标 |
| 愿意知道它们将面对的情况 | 喜欢适应新情况 |
| 着重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 | 着重过程(重点在于如何完成工作) |
| 满足感来源于完成计划 | 满足感来源于计划的开始 |
| 把时间看作有限的资源,认真地对待最后期限 | 认为时间是可更新的资源,而最后期限也是有收缩的 |
大多数人兼具两种倾向,只是更偏向某一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会受其它因素影响,改变一贯的方式,如面临紧急的、或期限明确的任务,感知型的人也会果断起来。兴致所至,也会把物品收拾的整整齐齐,但这些并不是他们常有的行为方式,也不是他们内心感到真正自然、舒服的方式。作为个体,一方面根据内心的感受识别自我的偏好,发挥优势,另一方面,则要约束一下性格的弱点。如完全的判断型,比较容易走入刻板、教条的境地,完全的感知型则容易使事情的进行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