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阴市深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一、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内容
1、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周边环境条件;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设计方案选择;
(5)支护结构设计;
(6)地下水控制设计;
(7)基坑支护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
(8)监控方案与应急预案;
(9)计算书;
(10)施工图。
2、基坑工程概况部分应明确下列内容:
(1)基坑周长、面积、开挖深度、设计使用年限;
(2)±0.00标高、自然地面标高及其相互关系。
3、基坑周边环境条件部分应明确下列内容:
(1)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与基坑的位置关系;
(2)邻近建(构)筑物的工程重要性、层数、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基础埋深、建设及竣工时间、结构完好情况及使用状况;
(3)邻近道路的重要性、交通负载量、道路特征、使用情况;
(4)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的重要性、特征、埋置深度、走向、使用情况;
(5)环境平面图应标注与基坑之间的平面关系及尺寸;条件复杂时,还应画剖面图并标注剖切线及剖面号;剖面图应标注邻近建(构)筑物的埋深、地下管线的用途、材质、规格尺寸、埋深等。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部分应明确下列内容:
(1)与基坑有关的地层描述,包括岩性类别、厚度、工程地质特征等;
(2)含水层的类型,含水层的厚度及顶、底板标高,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补给与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
(3)地层简单且分布稳定时,可绘制一个概化剖面;对于地层变化较大的场地,宜沿基坑周边绘制地层展开剖面图。图中标明基坑支护设计所需的各有关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如:γ、сk、φk、k等。
5、 设计方案应明确下列内容:
(1)分析工程地质特征,指明应重点注意的地层;
(2)分析地下水特征,明确需进行降水或止水控制的含水层;
(3)分析基坑周边环境特征,预测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明确需保护的邻近建(构)筑物、管线、道路等,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结合上述分析,划分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条件差异较大者,应分段划分其安全等级,各分段可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5)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可行的支护和地下水控制设计方案。
6、常见支护结构型式的设计内容应包括:
(1)排桩支护:桩型、桩径、桩间距、桩长、嵌固深度及桩顶标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情况;冠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及顶面标高;
(2)锚杆:锚杆直径、自由段、锚固段及锚杆总长;锚杆间距、倾角、标高及数量;锚杆杆体材质、注浆材料及其强度等级,锚杆与连梁或压板的连接;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锁定值;
(3)土钉墙:边坡开挖坡率,各层土钉的设置标高,水平、竖向间距;各层土钉直径、长度、倾角、杆体材料规格、注浆材料及其强度等级;面层钢筋网、加强筋、混凝土强度、厚度、土钉与面层的连接方式等。
7、地下水控制设计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坑降水设计:包括降水方法、基坑涌水量、井间距、数量及井位、井径、井深、过滤网、滤料;降水维持时间;地下水位、出水含砂量监测;地面沉降的估算、及其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相应的保护措施;降水设备及连接管线;坑内降水时,降水井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方式及防渗处理措施、降水结束后的封井要求等;
(2)基坑截水设计:截水范围、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等。
8、基坑支护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场地的硬化;
(2)地表水控制要求、地下水控制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土钉墙、护坡桩、锚杆等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
(4)土方开挖顺序及要求;
(5)材料质量及其控制措施;
(6)人员、机械设备的组织管理;
(7)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8)需特殊处理的工序及注意事项。
9、监控方案与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监控方案: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监控项目的监测方法,基准点、监测点的位置及埋设方式,监测精度,变形控制值、报警值,监测周期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等级,中间监测成果的提交时间和主要内容;
(2)应急预案: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地质资料及支护结构特点,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逐一加以分析说明,制定具体可行的应急、抢险方案。
10、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基坑深度、地下水位深度、土钉墙放坡角度、超载类型及超载值,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等。
(2)基坑相关土层名称及其参数取值,如土层厚度γ、сk、φk、k等,土压力计算模式,水土合算或水土分算。
(3)当采用计算软件计算时,应注明所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名称。
(4)计算结果应包括的内容:
排桩:桩径、桩间距、桩长及嵌固深度;最大弯矩及其位置;最大位移及其位置;配筋量及配筋方式;支护结构受力简图;
锚杆:自由段、锚固段长度;直径、倾角及杆体材料、数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土钉墙:土钉位置及长度;水平向及垂直向间距、直径、倾角及杆体材料及规格;土钉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土钉墙整体稳定分析验算;变形计算。
11、施工图应包括:
(1)首先要满足制图标准的相关规定。
设计说明:设计使用年限、周边环境设计条件及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图:建(构)筑物的平面分布、尺寸、基底埋深、使用状况等。道路与基坑之间的平面关系、尺寸,地下管线的用途、材质、管径尺寸、埋深等;
(3)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支护桩平面布置,应标明桩径、桩间距及平面位置,桩中心线与建筑物边轴线及基础承台或底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
锚杆平面布置标明锚杆间距及平面位置;
土钉墙平面布置标明建筑物边轴线、基础边承台或底板边线、基坑开挖上边线、下边线及其与建筑物边轴线的位置关系。
(4)基坑支护结构立面图:
排桩立面图标明排桩的布置、冠梁标高、冠梁与上部结构的关系(如土钉墙、砖墙)、锚杆布置及其标高等;
土钉墙立面图标明面层钢筋网、加强筋、土钉的间距及连接方式。
(5)基坑支护结构剖面图及局部大样图:
基坑支护结构剖面图应标明自然地面标高、槽底标高、桩顶桩底标高、周围建构筑物管线等情况。支护桩的竖向、横向截面配筋图,配筋图应标明配筋数量、钢筋布置形式、钢筋规格、级别、保护层厚度等,非对称配筋时应在配筋图上明确标示方向;
冠梁施工图包括梁的截面尺寸、梁顶标高,混凝土强度及配筋图等;
人工挖孔桩应提交护壁设计施工图。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时,应标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
锚杆剖面详图标明锚杆设置标高,锚杆自由段、锚固段长度及总长,锚杆直径、倾角及杆体材料、数量,锚杆与连梁或压板的连接等;
锚杆施工说明应对锚杆浆体材料、配比、浆体设计强度、注浆压力及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等加以说明;对锚杆的基本试验及验收提出具体要求;
土钉墙剖面图标明自然地面标高,边坡开挖坡率,各层土钉设置标高,各层土钉直径、长度、倾角、杆体材质及面层混凝土强度、厚度等;
土钉与面板连接大样图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构造形式,依据土钉受力大小,土钉与加强筋宜采用“┐┌”型或“L”型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形式。
土钉墙施工说明应对土钉浆体材料、配比、浆体设计强度等加以说明。
(6)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标明井的类型、编号、井间距、排水系统布设等;
(7)降水井、观测井构造大样图:降水井及观测井结构图标明井的直径,实管、滤水管的长度,井的深度,滤料,过滤网,膨润土的回填深度和标高;
(8)基坑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二、 设计方案论证前,建设单位应为专家组提供下列资料:
1、围护设计方案计算说明书及图纸;
2、工程用地红线图;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基坑顶边线起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
5、基坑顶边线起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机具设备、临建设施、建筑材料、土石方等周边荷载情况;
6、本项目工程简况及地下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7、专家组要求的其它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