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文复习教案上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46:17
文档

语文复习教案上册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孟店小学赵万生2013、11、4日时间:2013、11、4---5日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2课时复习目标: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复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复习过程:第一课《观潮》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推荐度:
导读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孟店小学赵万生2013、11、4日时间:2013、11、4---5日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2课时复习目标: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复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复习过程:第一课《观潮》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

赵万生

                            2013、11、4日

时   间:2013、11、4---5日

单   元:第一单元 

课    时:第1---2课时

复习目标: 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复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复习过程:

第一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2课

1、浏览课文,记生字。咫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堪称是什么意思。多音字:藏、长

2、了解它的两大最,最长,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

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

2、区分“陆续、继续”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3、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第4课、火烧云

1、浏览课文,记生字。

课文写了什么?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语文园地一

1、听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口语交际与写作中,要写出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我的发现: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要求背诵的

趣味语文:认识对联用字的精妙与回文。了解“好”在对联中的读音和意思。 

阅读(一)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u gai( )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cong cong( )地流着。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ong xi( )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⑴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3分) ⑵“雪降落在松坊村上。雪降落在松坊溪上。”是不是排比句?(2分) 是( ) 不是( ) ⑶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描写的顺序上,第四小节采用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顺序;第六小节采用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顺序。(4分) ⑸用“//”给短文分成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写( ),第二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 )描写,第二部分是( )描写。(11分) ⑹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好一个白雪世界!”是一个______句。这句话作者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说出的。说明作者当时有_____________的心情。这句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的语气。(4分)

时   间:2013、11、6---7日

单   元:第二单元 

课    时:第3---4课时

复习目标: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复习重、难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

复习过程:

第5课《古诗两首》

1、读古诗,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缘”是什么意思。句意

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使用这两句。“疑”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

“题、识、莫”的意思是什么?

2、多音字:重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读课文,要求背诵全文,记生字。注意“虎、叠”。多音字:铺、角、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

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是“脚”。

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不容易被发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和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蔽、搜、抛”。多音字“差、曲、弹、扒”。

课文大意: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介绍住宅的外部: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那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遇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记生字。

2、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说明他经历的艰辛和挫折)

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

2、口语交际与作文: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3、我的发现: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阅读(二)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⑧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⑨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⑩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用心读读①—⑥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惊讶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让我“惊讶”的地方还有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2013、11、8日

单   元:第三单元 

课    时:第5--6课时

复习目标: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学写一篇童话故事。

复习重、难点:体会童话的特点,学写一篇童话故事。

复习过程:

    第9课《巨人的花园》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明的道理。

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吸引着村里的孩子们来花园玩耍,花园也因此充满生机。但赶走孩子们后,花园里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后,春天又回到了花园,巨人感到无比幸福。

2、以前的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任性、冷酷等,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那么唤来春天的只有怎样的心?  后来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请你课文中找出没有孩子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有孩子的花园又是怎样的?

体会到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体会到机遇别人帮助,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4、“提醒”什么意思,文中的“提醒”是指什么?

5、记生字。注意“添、拆”。多音字“禁、发”。

*第10课幸福是什么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讲三个牧童经过自己亲身劳动实践,终于弄清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回答了“幸福是什么”的问题。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读生字。

第11课《去年的树》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懂得的道理。

通过写鸟儿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到处寻找好朋友树的踪迹的故事,赞美了高尚、令人感动的友情,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无私奉献

2、找出小鸟许下诺言的句子。找出小鸟旅行诺言的句子。

3、两个“看了一会”分别说明了什么?

4、想对鸟儿说什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鸟儿,看到好朋友变成了灯火,你会说些什么

5、记生字。注意“融、伐”。

*第12课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懂得的道理

    写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仅靠一种本领是不行的。

2、读生字:注意“拽” 。

语文园地三

1、词语盘点:听写

2、口语交际与习作: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3、我的发现:认识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话的想象都很风度,大都包含一定的道理。

4、日积月累:《雨中的树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5、《每》P32.33宽大宽敞宽阔,清澈清楚清晰,

5、《课堂》P2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阅读(三)

夜捉泥鳅 夏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里人常常打起火把,到沟里捉泥鳅。 署假里的一天晚上,没有一丝风,空中青碧如一片海,白晃晃的月光洒满大地。我和邻居的堂哥一起去捉泥鳅。 我们点燃火把,拿着钳子和小竹篓,来到村边的一条沟渠边。我轻轻地拨开水边的杂草,瞪着眼睛搜索着。忽然,我发觉眼前像有什么东西在摆动,移近火把仔细一瞧,哇,原来是一条肥大的泥鳅在水底徽洋洋地歇凉。我屏住呼吸,张开钳子往水里插,心里狱默地叨念着:“可要钳住!可要钳住!” 眼看就要钳住泥鳅了,我的心像快要跳出胸膛,手不由地抖了一下,泥鳅被惊动了,警觉地夺路而逃,转眼间钻人泥土里不见了。这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 这时,堂哥对我说:“钳泥鳅不能紧张,眼睛要看准,动作要敏捷,等会儿你看我的。”我们接着找起泥鳅来,找呀找呀,终于又发现一条。机不可失,只见堂哥慢慢地把钳子插人水中,慢慢地靠近泥鳅,然后闪电般一夹,就把它给逮住了。站在一旁的多看得一清二楚。正巧;有一条泥鳅游了过来,我学堂哥的样儿钳。嘿,钳住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夜深了,该回家了。我看看竹篓,里面有好些泥鳅。要不提堂哥催我回去,我还真想再捉几条呢! 阅读训练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鳅( ) 篓( ) 叨( ) 敏捷( ) 逮( ) 二、找出文中掌哥钳泥鳅时的动作,并用“△”标出。 三、把“白晃晃的月光洒满大地”改成被字句。 四、解释词语。 搜索: 五、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时   间:2013、11、11---12日

单   元:第四单元 

课    时:第7---8课时

复习目标:具体感受作家笔下徐徐儒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复习重、难点: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复习过程:

  第13课《白鹅》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2、找出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  

3、为什么在鹅吃饭时作者要称它为“鹅老爷”?

4、复习《课堂》第6题

5、记生字,注意“厉、侍、脾、餐”的写法。

第14课白公鹅

1、浏览课文,说说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

   白公鹅极富情趣,它派头十足,完全是一副海军上将的派头。无论是它的姿态步态,还是与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都是十足的海军上将。它走路慢条斯理,在河中引人注目,过得无忧无虑,将河椐为己有,显得霸气十足。

   课文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

2、记生字。

第15课《猫》

1、读课文,说说写了猫的哪些特点。

课文描述了“我们家”的猫的性格及刚满月时的小猫的特点。猫的性格古怪,它既老实、贪玩,又尽职;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表现不一样。它既胆小又勇猛。这样古怪的性格,也正是猫惹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2、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例子来吗?

3、记生字,注意“凭、贪、痒、辟”等字。

第16课母鸡*

1、浏览课文,说课文大意,了解母鸡又是怎样的。

本文介绍了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讨厌母鸡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歌颂伟大而高尚的母爱

为什么讨厌?为什么又不讨厌?

2、记生字

 语文园地四

1、口语交际与习作: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我的发现:这些句子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好象作者……这种方法叫做“先抑后扬”

3、日积月累:关于动物的成语。

4、趣味语文:一副对联的故事,讨论主持看了对联为什么苦笑不得?〈〈课堂〉〉P3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五)

第五单元

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搜集有关的资料。

17课《长城》

1、  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背诵第三小节。记生字,重点复习“旋、砖、隔、魄”

2、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课后第三题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4、  《课堂作业本》第5、6题

18课《颐和园》

1、  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4小节。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

4、《课堂作业本》6、7题

19*课《秦兵马俑》

1、  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多音字:乘

2、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尽的数据说明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有三幅插图。第一幅是 一号坑的鸟瞰图 ;第二幅是铠甲武士图 ;第三幅是彩绘铜车图 。课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读第三小节,了解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本单元我们学了以“我们的世界遗产”为题材的文章,我知道了气魄雄伟的(         ),美丽的大公园(         ),知道了我国西安有震撼人心的(       ),除此以外,还知道了(          )等我国的“世界遗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六)

第六单元

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20课《古诗两首》

1、  背诵2首古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之、辞、故人、烟花、使、悒、更尽”多音字:朝、舍

2、  重点理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  背诵其他送别的诗2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是 唐朝的李白。这首诗描写了与朋友告别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 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 ,这首诗描绘的是 王维 在 渭城 送 元二去 西北边疆 的情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二诗共同之处: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难舍之情。

21课《搭石》

1、  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搭石?重点复习生字“暴、惰、衡、序”理解重点词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2、  读课文中感受到“美”的句子,品味其中的体会。(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填标点

3、  《课堂作业本》第6题

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  读课文,了解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的故事。品读体会感人的地方。重点复习生字“袭、暂”

2、  想像: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会对青年说什么?

3、  《课堂作业本》第6题

23*《卡罗纳》

1、  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

2、  《爱的教育》

24*《给予是快乐的》

1、  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 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词语盘点  听写“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本组课文,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含义,有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爱的《           》,有体现乡亲们纯朴爱的《      》,有展现了爱的奇迹的《        》,有诠释爱的真谛的《          》,还有使我们明白了爱的哲理的课文《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爱意的文章,无不拨动我们爱的心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七)

第七单元

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  读课文,了解周恩来读书的目的,知道“崛起”的意思,重点理解“灯红酒绿、耀武扬威”重点复习“振、嚷、范”

2、  讨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3、  找文中的四字词语“风和日丽、热闹非凡”等。

4、  《课堂作业本》第6题

文中2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效什么意思?(效仿)魏校长为什么这么说?(大家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振兴自己的祖国。)

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  读课文,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主要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邀请作客”

2件事,从中看出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

2、  找描写爬山虎的2处及写叶老的2句。重点复习“推荐,燥热”

“拂”是“轻轻擦过”的意思。“如春风拂面”写出了叶老平易近人一丝不苟、严谨的品质。叶老的和蔼可亲使作者的心融化了。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复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5、  《课堂作业本》第6题

27*《乌塔》

1、  读课文,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  读课文,了解信中讲的主要问题,复习书信的格式

词语盘点 听写 “读读写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八)

第八单元

感受科技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技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  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重点复习“赖 驾 幻 ” 理解“呼风唤雨”

2、  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课后第三题

3、  比较“发明和发现”举例说明

4、  《课堂作业本》第5题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30课*《电脑住宅》

1、  读课文,想像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1、  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复习《课堂作业本》第2题改错别字

2、  恐龙变成鸟的依据是什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3、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找重点句,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  “点睛之笔”什么意思?(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点睛之笔”?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  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特殊乘客指谁?

2、  重点读 3  6小节

词语盘点   听写“读读写写”

这学期的课文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有被称为            的钱塘江大潮,有气魄雄伟,在古建筑史上被誉为伟大奇迹的       ,有老舍笔下的那只性格       的猫,还有丰子恺写的那只        的白鹅……

在本册学过的课文里,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独自一个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         ,有从地图上发现陆地漂移学说的      ,有     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有          的作家叶圣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

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整册教材,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重、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2、查漏补缺,提优补差,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收获。

二、复习重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求: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复习方法

1、单元复习和分类(写字、习作、阅读)相结合,两线交叉进行。

2、采用竞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定期评选“复习之星”。

3、每天对复习内容检测、评价及时总结。

四、复习内容

1、基础知识:

(1)词语:组词、多音字组词、成语、近反义词(不单独列出,放入阅读训练中完成)、根据句意写词。

(2)改错别字。

(3)用词语及关联词语造句、补充句子。

(4)加标点符号。(双引号的特殊用法、顿号、分号)

(5)改写句子。(陈述句、反问句等)

(6)排列句子。

2、课内每单元的重难点:(1)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及重难点。(2)课文后面的问答题。注重训练回答问题的模式、答题的规范性、全面性。

3、阅读训练:对阅读短文进行以下训练:

(1)找找中心句。(2)找找近、反义词。(3)词义的理解。(4)相关内容的概括。(听力)(4)回答问题。(如何让学生回答到点子上)

4、习作训练:(1)审题训练。(2)对本册书中的作文类型有所了解,掌握每种类型作文的基本写法。(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会写书信。

五、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六、主要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教师认真制订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4、 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增强阅读能力。

5、 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从而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文档

语文复习教案上册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孟店小学赵万生2013、11、4日时间:2013、11、4---5日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2课时复习目标: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复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复习过程:第一课《观潮》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