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米龙特大本桥在DIIK19+790.25~DIIK19+812.57处跨越太和南路(S115),既有太和南路正宽12m,与本线夹角29度,桥址规划道路宽80m,采用1-96m系杆拱,跨越太和南路并预留规划道路通过条件,通行净高满足5m。系杆拱桥主桥布置图见1-1-1所示。
图1-1-1a 系杆拱桥立面布置图
图1-1-1b 系杆拱桥平面布置图
图1-1-1c 系杆拱桥侧面布置图
系杆拱桥分为系梁、拱脚、拱肋、吊杆、横撑、限位装置及支座、桥面系。
⑴系梁全长100m,按整体箱型梁布置,采用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桥面箱宽17.1m,梁高2.5m,底板厚度30cm,顶板厚度30cm,边腹板厚度为35cm,中腹板厚度30cm,底板在2.8m范围内上抬0.5m以减小风阻力,吊点处设横梁,横梁厚度为0.4~0.6m。系梁纵向设70束12-7@5预应力筋,横向在底板上设4-7@5的横向预应力筋,横隔板上设3束9-7@5预应力筋。系梁横截面示意图见图6-1-2。
图1-1-2 系梁横截面布置图
系梁两端底板上设进人孔,每个箱室均设检查孔,便于在箱内对吊杆等进行检查与换索。底板上设截水槽、泄水孔,边腹板与中腹板上设通气孔。
⑵拱脚顺桥向8m范围内设成实体段,横桥向宽度为17.1m,截面渐变处设倒角或过渡段,实体段内设9-7@5的横向预应力筋,分上下两排布置分批张拉完成。
拱脚混凝土分两次现浇,在现浇第一次混凝土前,将拱肋钢管、加劲钢材等安放到位,二期横载施工完成后浇筑第二次混凝土。
⑶拱肋计算跨长96m,矢跨比为1/5,拱肋平面内矢高19.2m,拱肋采用悬链线线型。拱肋横截面采用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截面高度h=3.0m,沿程等高布置,钢管直径为1000mm,由厚16mm的钢板卷制而成,每根拱肋的两钢管之间用16mm的腹板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在两腹板中焊接拉筋。
⑷吊杆布置采用尼尔森体系,在吊杆平面内,吊杆水平夹角在50.978°~65.384°之间,横桥向水平夹角为90°,吊杆间距为8m,两交叉吊杆之间的横向中心距为340mm。吊杆均采用127根@7高强低松弛镀锌平行钢丝束,冷铸镦头锚,索体采用PES(FD)低应力防腐索体,并外包不锈钢防护。吊杆的疲劳应力幅为118MPa,在主+附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幅值为126MPa。
⑸横撑:在两拱肋之间共设五道横撑,拱顶处设X型撑,拱顶至两拱脚间设4道K型横撑。横撑由@500、@400和@360mm的圆形钢管组成,钢管内部不填充混凝土,其表面作防腐处理。
⑹限位装置及支座:拱桥共设四个35000KN支座,由两个单向活动支座和两个多向活动支座组成,单向活动支座设在下坡端桥墩上。在桥梁两端对应简支梁固定支座侧设横向限位装置,以适应轨道横向要求。
(7)桥面系布置同本桥所处区段标准布置形式,人行道板下面可铺设通信、信号电缆。拱肋上部设检查人行步梯和护栏。系梁在靠近拱脚的箱室中室底板设80*80cm进人孔,在中腹板上设@80cm检查孔、在横梁中部设80*100cm检查孔并贯通主梁,系梁底板采用活动检查设备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