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场 考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参加这次语文学习回溯之旅。我们相信,途中定会听到你的智慧之苗、情感之树拔节的声音。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尴尬(ɡān) 殷红(yīn) 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é)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 仄歪(zè)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ɡ)
D、蹒跚(pán) 愧怍(zuò)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2.圈出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到田字格中(4分)
张惶失措 大廷广众 唯妙唯肖 消声匿迹
物竟天择 无动于中 频临绝种 炯然不同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2分)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几声猿啼,有如雷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C、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5.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②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③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含着挑战,又孕育着机遇。
④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⑤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
A、⑤ ③ ④ ② ① B、③ ⑤ ④ ① ②
C、⑤ ④ ① ③ ② D、③ ④ ⑤ ② ①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古代诗歌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 。”而在杜甫《春望》中,春天的开花,鸟鸣无疑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 。”
(2)《黄鹤楼》一诗中作者在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 , 。”
(3)杜甫《望岳》诗中通过想像抒发豪情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 ____。
(4)《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句是____ _ __ __,_____ ____。
7.名著填空。(2分)
(1)保尔·柯察金是《___ ______》一书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其作者是______ ________。
(2)《骆驼祥子》是作者___ ____自己最钟爱的作品,每当他谈到主人公_____ __的时候,总好像不是他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他的一位至亲好友,实有其人似的。
8.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获得的启示: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现代文阅读(13分)
生命的化妆
⑴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⑵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⑶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多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⑷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⑸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⑹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己的确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⑺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⑻“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⑼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吧?”
⑽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⑾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工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⑿可惜,在青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
化妆( ) 匹配( ) 拙劣( ) 堆砌( )
10.第⑵段中写了作者对化妆和化妆师的不解与轻视,第⑽段中这种态度变成了对化妆师的敬意和为自己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本文运用的手法是 。贯串本文的线索是 。(2分)
11.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借事喻理,借化妆谈的是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B.第⑼段运用了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更易于理解。
C.光芒四射的文章一定是最好的文章。
D.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里改革。
12.阅读第⑷段,请找出三个两字词语分别概括化妆的三种境界,这三个词语是:(3分)
、 、 。
13.与化妆师的一番谈话,使作者领悟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14.人生走过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在给生命一笔一笔的化妆。是扭曲是掩饰是丑陋还是自然和谐美丽,全在于你自己的怎样去化妆,那么你将怎样为自己的生命化妆?(2分)
(二)说明文阅读(13分)
[甲]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乙]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伴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则向北推进,江南雨势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到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5.甲乙两段说明的对象分别是: , ;说明顺序分别是: 顺序和 顺序。(4分)
16.甲段中加点的两上词语“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能不能掉换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
17.乙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至少说出三种。(2分)
18.甲乙两文,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点吗?请你举例说明。(2分)
19.请你在括号内写上相对应的“候应”。(3分)
(1)草木荣枯。( ) (2)候鸟去来。( )
(3)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
(4)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6)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考场 考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
21.翻译下列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24.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两篇文章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2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你班举行了一次“交流格言”的口语交际活动,经过同学们的一致推举,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
25.作为主持人,你应该先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那么,现在请你展示出来吧!(3分)
答:
26.活动中,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格言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
①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
②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⑤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⑥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⑦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以上名言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 方面的,一类是 方面的。如果老师让你选一条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第 条,因为
。(5分)
27.你在课外一定也阅读过不少格言,请你就“求知”、“珍惜时间”、“注重友谊”、“热爱读书”选择两方面各写一条你喜欢的格言。(2分)
答:
四、作文(50分)
28.也许你曾于“稻花香”中“听取蛙声一片”,领略夏季独有的风景;也许你曾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感受登临绝顶的风景;或许你曾在无意间目睹那动人的瞬间,品尝真情绘制的风景;或许你也曾在一次一次活动中,邂逅用合作编织的风景……你心中那美丽的风景是什么呢?请你以“风景”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