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组(2013.4.16)
遵照乔校长的布置,我们生物组的所有成员逐字逐句通读2013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试题分析》,并与2012年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下面由我代表生物组老师把我们组对2013年考纲等文件的学习、分析、思考、想法及应对策略给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2013年考纲分析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在考试能力、范围、考试时间、分值(含选修比例)、题型题量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从2011年河南实施新课标开始,考试说明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这种稳定性是有利于高三复习的。考试能力的考查重点是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知识内容必修本1、2、3中Ⅰ类要求共17项,Ⅱ类要求共50项。选修三Ⅰ类要求9项,Ⅱ类要求6项。所以我们认为2013年高考命题趋势变化应该不大,仍是重点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
二、理综生物命题趋势
我们分析近三年的新课程理综生物卷,总体上保持过去大纲版全国理综卷多年命题的特点和风格。
1.新课程理综卷生物科试题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沿用了“6+4+1(2)”的超量命题、限量做答的必考加选考模式。
2.知识要求没有提高,能力要求没有降低。2012年理综总体难度系数为0.65,选择题的难度系数达0.72,几乎就是送分的题。
3.选修权重稳定,命题方式不变。选考连续三年稳定为15分,而且都是简答题。分别依据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内容各命制一道,为二选一,且往往围绕着一个考点展开。
4.试题特点。⑴全面测试学科基础知识;⑵突出能力测试;⑶重点知识重点考。如细胞代谢、遗传定律、调节和生态等依然是高频考点;⑷与图表有关的试题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测试的试题形式;⑸实验命题亲近教材高于教材 。
5. 试题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是: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这四部分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为100%,而且分值比例大。同时模块1与模块3的考查在必修三个模块中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3模块中的考题在历年试卷中赋分及在必考题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010年分数为56分,占74.7%;2011年分数为67分,占.3%;2012年分数为61分,占81.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探究性试题的背景在细胞代谢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以及这些知识之间内在性关联度高的特点。
总之。理综生物试题的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命题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深化,且迁移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题目整体难度适宜,在无偏题、怪题、难题的基础之上,围绕主干知识点展开。试题趋于稳定。命题模式日渐成熟、稳定。
三、2013年高考预测
1、试卷总体特点:(1)保持稳定,以能力测试主导,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继续沿用“6+4+1(2)”的超量命题、限量做答的必考加选考模式。(3)注重基础、核心知识的考查。(4)加强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基础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的考查。
2、选择题特点:(1)总数量:6道选择题(36分)。(2)常考点:细胞膜、细胞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跨膜运输、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细胞衰老、癌变的特点及防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遗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3)必考点:细胞结构与功能、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4)图形图表题数量一般为3道。(5)选修比例:0
3、非选择题特点:(1)总数量:4道必做非选择题(39分),2道选做非选择题(15分,选修一、选修三各一题)。(2)常考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特别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关注血糖、体温的调节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免疫知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关注激素调节在农业上的应用)、种群、生态系统、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细胞工程等。(3)必考点:遗传与变异(关注遗传变异在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及人类的遗传病)、生物与环境(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农业,以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思想及新农村新能源建设为切入点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4)涉及实验的题至少一题,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或修改。考查学生表述能力的问题还会出现,但表述的文字不会太多。注意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即绘制图形、图表。(5)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6)选修比例:17%。
四、应对策略及措施
1.思路清晰,步步为营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深才能叶茂,基础非常重要。谁抓住基础谁就能在高考中取胜。下段时间复习以考纲为指引,抓纲扣本、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整个中学生物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同时要通过生物科学思想的渗入,单纯的识记背诵知识,不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可能在新情境中来使用它们、不可能适应高考。继续坚持课前小测验,加强作业批改的力度,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对重点知识不仅要理解,还应做到归类熟记、熟能生巧。
2. 培养能力,突破瓶颈 高考的能力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综合运用四种能力。备考中要注意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分解、综合,要善于对图形、曲线等非文字进行分析,能合理地进行相关的图文转换。例如,同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设问、思考、解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去深入剖析,挖掘出图表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并引导学生把教材中有关系的、相似的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区别和联系,使知识更系统和完整。再把教材中的文字转换成图表,做到能以该图表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辐射。这样既增强了各种能力,又促进了知识的深化和发散。特别是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学生的弱项,但我们可以通过黑板实验,让学生知道实验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实验程序,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掌握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归纳总结出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A.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B.选择实验材料和对象,分析实验条件;C.设计实验程序(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考虑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D.进行结果的预测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
3.规范训练,铸造成功 每次、每年考试结束后,总有很多考生的估分与考试真实分数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或多或少与考生答题不规范有关。因此考生要进行规范训练,形成严谨、细心的答题风格,将非智力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下一段,严格按学校要求,每周精选三套题:专项突破题、错题反馈和周周练试题。注重有效训练,限时作答,提高解题速度,有效提高分数,并及时总结解题方法,注重方法的提升,重视审题习惯和答题规范性的培养。审题时要养成两遍读题法,把关键字、词看清读懂,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辩明试题指向,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规范的答题,强化答题得分点。答案要准确、科学、完整、简洁、规范。尽量使用教材中概念、原理或题干中原句答题,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紧扣采分点,提高得分率。
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有霜期,梅花依旧向阳开。二测我们的成绩尽管不理想,但是我们全体师生,深刻反思,坚定信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2013年中牟一高人一定会续写高考的辉煌!
注:2010~2012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必考内容究竟考了些什么
| 2010 | 2011 | 2012 | |
| 1 | 细胞综合问题 (细胞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器、细胞周期) | 细胞(水的吸收) | 细胞 (蛋白质结构) |
| 2 | 代谢(细胞呼吸) | 代谢(酶的专一性) | 细胞(细胞癌变) |
| 3 | 课本实验 (观察质壁分离、RNA和脂肪的分布) | 代谢(光合作用) | 调节(水平衡) |
| 4 | 代谢(血红蛋白运输的问题)信息题 | 代谢(物质跨膜运输) | 调节(反射) |
| 5 | 调节(动作电位的生机制) | 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调节实验(生长素问题) |
| 6 | 遗传(基因突变的概念) | 课本实验 (观察有丝、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脂肪和还原糖) | 生态(种群特征) |
| 29 | 调节(免疫问题) | 代谢(光合作用) | 代谢(呼吸作用); |
| 30 | 调节实验(生长素问题) | 调节(免疫问题) | 调节(反射弧、突触传递) |
| 31 | 生态(种间关系、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标志重捕法、稳定性) | 生态(种间关系) | 遗传(实验设计) |
| 32 | 遗传(自由组合的特殊问题) | 遗传(自由组合的特殊问题) | 生态(种群、群落、、实验设计) |
| 选一 | 玫瑰精油的提取 | 土壤微生物的筛选和实验室培养 | 植物组织培养 |
| 选三 | 植物细胞工程 | 生态工程 | 基因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