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们镇中和陈中两个学校一共才三百多学生,从上学期毕业成绩看,数学成绩普遍都差,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分数的混合运算”。2.第四单元“百分数”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综合应用: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6.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表
| 周 别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数 | 备注 |
| 1 | 复习巩固五年与六年链接内容 | 2 | |
| 2 | 圆的认识(一) 圆的认识(二) | 4 | |
| 3 |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 | 4 | |
| 4 |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 | 3 | |
| 5 | 练习一 机动 | 2 | |
| 6 | 分数的混合运算(一) 分数的混合运算(二)分数的混合运算(三) | 6 | |
| 7 | 观察物体 | 4 | 国庆放假3天 |
| 8 | 百分数应用(三) 百分数应用(四) 机动 | 6 | |
| 9 | 期中复习 | ||
| 10 | 期中复习测评 | ||
| 11 | 整理与复习(一)园、分数的混合运算、百分数的应用 | 4 | |
| 12 | 数据处理(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 | 4 | |
| 13 |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 4 | |
| 14 | 练习五 机动 | 4 | |
| 15 | 数学好玩 | 4 | |
| 16 | 百分数的应用 | 8 | |
| 17 | 练习六 | 3 | |
| 18 | 总复习 | ||
| 19 | 期末考试 |
2016年秋季开学前两周六年级数学每节课主备课人名单
高玉芳 第一节 圆的认识(一)
王金邦 第二节 圆的认识(二)
陈新明 第三节 欣赏与设计
王 彬 第四节 圆的周长
张文魁 第五节 圆的面积(一)
任付玉 第六节 圆的面积(二)
董雪芳 第七节 单元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