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D(新公共外交战略,而非手段。)
2.D(“传统媒体的民间互动传播和新媒体的国际传播”应为“传统媒体的国际传播和新媒体的民间互动传播”。)
3.C(A 不是“被视为优先于传统媒体的研究对象”,而是被视为与传统媒体“平等”的研究对象。B不是“都需要通过新媒体来实现”而是“一个主要参考渠道”;既然是“参考渠道”,当然也就不是“不可或缺”的了。D不是“世界各国”,而是世界“各主要国家”。)
4.B (失真的,不切实。)
5.C
6. D(并非苏瑰“不事变通”,是不能变通。封建社会,臣子必须忠于皇权,皇帝遗命是不能擅自更改的,否则,便是不忠。)
7. ⑴郑普思的妻子凭鬼道(旁门左道/不正当的手段)被韦后所宠幸,能随意出入禁中(宫中)。中宗特下诏(让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赦,皇帝仍然犹豫不决。(每句各1分)
⑵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冤枉人的,郑普思依法当判处死罪。”(“长者、枉、当”各1分,句意2分)
8.自然恬淡、悠闲自得的隐逸生活情趣。(3分。意思正确即可)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分)
9.一个“敲”字,妙趣横生。
①以动衬静。宁静的月夜,传来轻轻的敲门声,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更突出了月夜的宁静。
②符合生活常理。月夜访友,出于礼节,必先敲门,以此告知主人有客人造访。若“推”门直入,则不合礼数。
③照应前文。树上宿鸟,因树叶遮挡,即使白天也不易看到,更何况月夜。敲门声引起了鸟儿的骚动,诗人才能得知池边树上有宿鸟,“鸟宿池边树”的描写才有依据。(6分。每点2分,若从其它方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10、答案:(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6分。每空1分,错一字不给分)
11.⑴A,3分;E,2分;C,1分。(B.乡亲们没有准备,“所以”以下的内容也不妥。C.不是顺利就范,而是“长叹一声”勉强就范。D.倒闭的原因不是“门楼子过大”,而是只模仿其外在“格局”,缺少内在灵魂即‘镇魂’”。)
⑵开始面对伍叔的威风,大宝颇为不满(挺看不惯)。(1分)表现:对他爹嘟哝说伍叔凭啥主持全镇的公道。(2分)
等到伍叔服毒以死明志,大宝对伍叔十分敬佩。(1分)表现:不但对自己原来的做法感到后悔,而且在他影响下成为抗日英雄。(2分)
⑶①写出了当地老百姓粗犷、好义、抱团的民风,增强小说真实感。②为伍叔的出场做铺垫。③也为下文老少出动对付日本人埋下了伏笔。(每点2分)
⑷答案示例:
观点一:好。
①从情节看,作者已经交待了大宝悔悟,证明了伍叔的正面影响,大宝的选择在情理之中,不必多说。
②从人物性格来看,大宝有着和伍叔相似的地方,成为抗日英雄也是水到渠成,不必多说。
③从社会环境看,本地人抱团,讲义气,有一种不屈的精神传统,大宝的决定也是环境使然。
④从小说主题看,伍叔和大宝都是镇魂的典型代表,大宝的选择正是表达主题的需要。⑤小说的魅力恰恰在于留给读者想象空间,通过读者的想象补充相应细节,更能激发读者兴趣。(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观点二:不好。
①从情节发展而言,大宝还不具备和日本人直接对抗的实力,一下子成为抗日英雄,没有那么简单。
②从人物性格来看,大宝已经在鬼子的威逼下显得有些让步的迹象,他也有可能走向协助日本人,成为反面典型。
③从主题看,大宝和伍叔的鲜明对比,更能突出伍叔作为镇魂的高大形象。
④即便成为英雄,读者也迫切想知道大宝成长成熟的经历,应该给读者一个交待。
(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最高不超过6分,言之成理即可。)
12.⑴A.3分;C.2分; D,1分。(B.“受了几次骗而有意躲避起来”无根据,和下一句表述强加因果;D.“正是为香饼而活”的说法有些武断。原文是用“好像”一词来揣度,以此突出香伯态度的虔诚、精神的执着和技艺的高超。E.“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不是比喻)
⑵①他生活环境简陋,但手艺高超,追求完美;②坚持传统工艺,不为世俗所动,十分虔诚;③默默无闻,对自己的活计认真而专注。④敬业乐业(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⑶①外貌描写: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②神态描写:他的神情,是这样的专注、是这样的虔诚。③动作描写: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④语言描写: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⑤用香饼烘托,饼如其人,是香伯人格和精神的写照。⑥用徒弟衬托,突出香伯的敬业精神。(前4点2分,第⑤和第⑥各占2分)
⑷答案示例:
观点一:赞成。
(1)机器制作的香饼,难以保留原来的味道。正如香伯所说:“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2)香饼制作一旦实现机械化,香伯的手工制作技艺将不复存在。这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不符。
(3)机器制作香饼,将会失去其内在的精神光芒。香饼不仅仅是香饼,它是香伯精神和人格的象征,一旦机械化,人的精神光芒也随之消失。
观点二:不赞成。
(1)机械化制作,未必味道差。只要把好制作工序的每一道关,其香饼味道也可以保持手工作坊的原味。如炒菜机器人炒出来的菜,面皮机制作出来的面皮,其味道、口感都不比手工差。
(2)机械化制作更加卫生。香伯的生产环境,灰黑灰黑的,不符合现代卫生标准。机械化生产,可以改善生产环境,达到食品卫生要求。
(3)手工制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凡是贸然摸上门去买饼的,香伯一概不应酬”,说明市场缺口很大,若机械化生产,则能缓解供需矛盾。
(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A(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里形容的对象是“青花瓷”,而非人。)
14. C(A 语序不当。“不仅……还”所引领的内容应该换位。B搭配不当。“满怀着”和“细腻的笔触”不搭配。D表意不明。 “她的姐姐”的“她”是代指李珊还是王琳?)
15. D
16.然而、因为、但是、不是、就是(作用相同的其他关联词也可.每空1分。)
17.参略。肖像描写1分,比喻和排比修辞方法各1分,语言表达效果3分。字数少于70字可扣1分。最高扣2分。
18.参见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考被选拔为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恪守“孝悌”之道,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被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再重用来俊臣,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大声呵斥使者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尊卑自有一定的规矩,怎么能超越常理而依重小人呢?”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因此,苏瑰连连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是大都会,且珍奇异宝名贵特产很多。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搜刮资财亿万,而苏瑰只是单身就任,行装简单,生活简朴,自行保持廉洁的操守。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苏瑰进谏说:“这些工程耗费极多,即使费用不从国库里支出,也要从民间索取,民间物产将会日益枯竭。百姓生活用度不足,君王哪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明确规定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就补。”武后认为他说得很对。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朝廷所有的法律条文标准均由他删补订正。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党羽遍布岐、陇地区,互相煽动,蛊惑人心,制造。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彻查此事,严加审讯。郑普思的妻子以不正当手段获得韦后宠幸,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诏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赦,皇帝仍然犹豫不决。司直范献忠——苏瑰差遣审讯郑普思的那个人——进言说:“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这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冤枉人的,郑普思依法当判死罪。”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儋州,其余党徒都处死。苏瑰后来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按例要向天子进献美食,称之为“烧尾”。唯独苏瑰不进献。到侍宴时,宗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宰相一职,主管调和阴阳,代天子治理万物。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缺衣少食,卫兵甚至三天都吃不上饭,我实在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让相王担任太尉之职辅佐朝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应该停止相王辅政。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不应该让他辅政。”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旨意,怎能擅自更改?”宗楚客等怒,终于还是削除了相王辅政的事。苏瑰称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大都督赐谥为“文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