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信息来回顾,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息,已有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三部分内容: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电话。
本节可以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递及重要参数;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通过观察、对比,形成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方法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
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难点: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教学
方法
实验讨论法、观察对比法使用
器材多媒体课件和动画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
图
一、引
入 新
课问题引入: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打电话、发短
信、上网收发E-mail、处理QQ留言
······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高
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
时,你是否想过这些信息是怎样被传
递的?
思
考、
交流
从学
生熟知
的资料
入手来
分析,
符合学
生的认
知特
点,有
利于引
入新课电磁波的传播——广播电视和移动通
信
一、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
理
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就象鸽子送信一样。
先将信号加载在电磁波上,再把载有信号的电
磁波发射出去,到达接收处设法从电磁波上把信号
检出来。观
察、
思
考、
交流
观
察、
思
考、
合
利
用演示
实验推
进课
程,使
教学进
程层层
递进,二、探究 新知二、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信号(电信
3.将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和声
音、图像的信号
电流一同输入到调制器中,使高频
振荡电流随着传
递的声音图像信号发生相应的变
化,再把这样的高
频振荡电流送到发射天线,发射的
电磁波就带有要
传递的声音图像信号了。将要传递
的信号“加载”
到电磁波上,把带有信号的电磁波
发射出去。
2.用调谐器即收音机或电视机中选台
的电路选出所
需要的电信号;
作、
实验
观
察、
思
考、
合
作、
实验
使学生
易于接
受。
学
生通过
材料分
析体会
物理的
价值,
学以致
用。
3.让高频振荡电流经过检波器,就能
将要传递的声音
信号和图像信号从高频振荡电流
中“检”出。把声
音信号和图象信号分别送到扬声器
和电视机,就能
听到声音和看到图像。
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移动通信
思 学
三、课堂 小结1.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2.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3.天线的接收过程
二、基本技能:会正确利用资料分析问题
三、基本方法:对比法、分析法考、
回
答、
交流
生通过
课堂小
结,使
知识更
具系统
性。
四、知
识 延展 动手寻找卫星通讯的资料,把感
兴趣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思
考、
练习
创设问
题情
景,置
疑引
新。
五、布
置
作
业
教材P157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板书设计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
二、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三、无线电的接收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