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SNCZ-SG-QL1-JD
| 工程名称 | 叶家码头大桥 | 部位名称 | 下部结构 | ||
| 工序名称 | 立 柱 墩 身 | 交底日期 | 年 月 日 | ||
| 交底单位 | 交底人 | ||||
| 接收单位 | 接收人 | ||||
| 交底内容: 主线桥主墩采用门式结构,墩身顺桥向宽4m,横桥向宽14.9 m,墩顶两侧设装饰块;过渡墩墩身为两个2 m(横桥向)×3 m(顺桥向)的立柱,柱顶接盖梁以支撑引桥结构;B、C匝道桥上下部结构,桥墩采用门式结构及实体式结构。 1、施工前的准备 承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人工对承台与墩身所对应的位置砼进行凿毛,并清理干净,凿毛应凿到砼面有较多石子外露为止,并将承台内杂物清理出场外。 2、施工测量 凿毛后便可进行测量放样,同时对基础进行复核。测量时: ⑴定出墩身纵、横轴线及基线; ⑵测出墩身中心线并对各拐点复核; ⑶检查承台平面位置及顶标高。 ⑷对有承台(系梁)处的墩柱,在预埋墩柱钢筋之前,先根据施工放样控制桩位,固定承台(系梁)顶处墩柱的加强筋,待加强筋位置确定后,再沿加强筋周边点焊固定墩柱预埋筋。 ⑸对无承台(系梁)处的墩柱,在确保钻孔灌注桩桩位准确的前提下,立柱施工前再次放出其中心点位,并做好“+”护桩,然后在桩顶弹出立柱周边线,控制模板的位置。 4、施工平台搭设 在墩身四周及内侧,搭设脚手架施工操作平台,为便于模板及钢筋安装,施工时应注意脚手架的搭设,脚手架每次搭设高度为4米,脚手架每层间距为2米,并设置栏杆,拉设安全网供钢筋与模板安装操作和施工人员上下的走道,并随着墩身的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5、钢筋加工与安装 ⑴钢筋的加工制作必须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执行,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断面钢筋数量的50%,相邻钢筋接头错开不小于35d的距离。保护层采用钢筋头作保护层。 ⑵在承台砼浇筑前,已按设计位置在承台内预埋了墩身锚筋。在墩身钢筋施工前,清理墩身与承台混凝土的结合面,校正预埋锚筋的位置,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对锚筋进行接长施工。 ⑶墩身钢筋在内场成型、现场绑扎。现场绑扎时在墩身周围的承台上搭设临时施工平台。箍筋连接采用绑扎,在主筋上标记出箍筋的位置,按标记将箍筋与主筋绑扎在一起。钢筋绑扎前应注意墩顶的钢筋网片的铺设符合图纸要求,钢筋绑扎的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并确保钢筋骨架的垂直度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待箍筋及架立筋等构造钢筋安装完成后绑扎保护层垫块,拟采用定型塑料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⑷墩顶设有永久支座,砼浇筑至接近顶部时及时预埋支座垫石预埋筋及支座地脚螺栓孔的成孔预埋件。 6、 模板制作与安装 主桥采用门式墩结构,先安装墩顶向下2米墩身模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到顶。模板制作与安装加工时平整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mm以内;横直拼缝小于1mm;对角几何尺寸斜拉2mm以内。砼分两次浇注到顶。 接缝位置设置3mm厚的泡沫型橡胶带止浆,模板纵向和横向分别设置Φ20的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外套Φ25的PVC管。 模板由汽吊吊装,主墩墩身采用1套模板施工。辅墩采用1套模板。第一次模板支立时,与承台砼接缝处垫5cm厚的泡沫板,并间隔垫置2cm厚的铁大头塞,以便于最底层模板的拆除,模板内侧用砂浆抹平。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紧密,模板安装时应注意校核模板的垂直度。 混凝土浇注完成,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模板平整度以及平面尺寸进行校核,同时加强模板表面修整,以保证下一次混凝土外观质量以及墩身线型。 7、混凝土浇注 浇注砼时,在墩身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顺序从侧模5-10cm处先外后内,振捣点呈“梅花”状,移棒间距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并遵循“快插慢拔,先外后内”的原则,另外,浇注时应设专人检查模板及钢筋,如发现松动应及时加固,砼的分层厚度不得超过50cm,且注意控制二层砼浇筑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 8、混凝土养生 在砼初凝之后,应及时对砼进行养护,未拆模时应对模板外侧进行浇水,拆模后对墩四周包裹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如冬天施工,需采取冬季施工措施。 | |||||
| 会 签 栏 |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
| 工程科、质检科等 | |||||
| 施工队 | |||||
| 施工班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