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着“习俗”一词安排了三个活动主题,分别是《多彩的民族节日》《家有喜事》.《异国习俗》﹑通过资料的收集和交流,引导学生去了解我国和外国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和习俗,感受生活的乐趣.《多彩的民族节日》介绍了我国几个重要传统节日,本课由“辞旧岁迎新春”、“中秋节话团圆”和“少数民族节日多”三个主题活动构成。“辞旧岁迎新春”主要介绍了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也是十分重要的民族节日;让学生能够多少了解一些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1.多彩的民族节日
| 课 题 | 多彩的民族节日 | 年级 | 四 | 教材版本 | 山东人民版 |
| 课程内容 | 本课由“辞旧岁迎新春”、“中秋节话团圆”和“少数民族节日多”三个主题活动构成。“辞旧岁迎新春”主要介绍了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也是十分重要的民族节日;让学生能够多少了解一些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 ||||
|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2、能力目标: (1)按照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传统的民族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 ||||
| 教材分析 | 《多彩的民族节日》是山人版小学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活中和习俗》第一课。本课由“辞旧岁迎新春”、“中秋节话团圆”和“少数民族节日多”三个主题活动构成。“辞旧岁迎新春”主要介绍了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也是十分重要的民族节日;让学生能够多少了解一些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
|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图片及视频。 |
| 学生分析 | 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虽然每年都在过,但并未将之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去系统的了解像中秋.元旦.这类重大节日,学生也须熟悉本地的习俗,但对其他地方习俗缺乏了解所以让学生能够多少了解一些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
教学设计 思想 |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以纯洁,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等。 |
| 教学难点 | 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等。 |
| 教学策略与方法 | 上课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和少数民族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民族节日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
| 课程资源 开发 | 结合课程实际引导学生收集、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素材。可以是照片、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方式。 |
| 教学条件 说明 | 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虽然每年都在过,但并未将之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去系统的了解像中秋.元旦.这类重大节日,学生也须熟悉本地的习俗,但对其他地方习俗缺乏了解所以让学生能够多少了解一些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
| 教学进度 建议 | 本主题大约需要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辞旧岁迎新春”、第二课时“中秋节话团圆”第三课时“少数民族节日多” |
一、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视频导入。
【教师活动】百度视频搜索: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就像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他们共同生活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可以增进我们对各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各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春节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一段放鞭炮的录音,让学生辨别声音,说说什么时候会放鞭炮。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在除夕夜,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表达了人们的喜庆心情。)
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过年啦,大家开心吗?那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春节吧。(板书:春节)
(设计意图:声音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春节来历习俗等的学习兴趣。)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2、【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春节习俗的材料。
3、【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制作的有关春节习俗的幻灯片,以引起学生的美好记忆。
4、【教师活动】师:关于春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师生共同总结:
农历正月初一 拜年、 贴“福”字 、 挂灯笼 、包饺子、 吃年糕、 贴春联等
5、【教师活动】春节的事情可真多,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过年?生思考
师:这里呀,关于过年还有一个传说呢,你们想听吗?
(课件展示:“年”的传说——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6、【学生活动】想一想,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
活动二:中秋节
1、【教师活动】播放苏轼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引出中秋节的学习:
你知道这首词写作者在什么节日思念亲人的情形? 师介绍中秋节的习俗。提问:中秋节大家是怎么过的?
2、【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后自学课文,归纳知识。
试着在下发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一节日的日期,来历,习俗和意义。教师把它制成表格投影到大屏幕上.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交流。
【教师活动】交流后,教师用制作的幻灯片补充如下: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是赏月、吃月饼。与它相联系的传说是《嫦娥奔月》。
学生或老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活动三:其它节日
【教师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用课件补充整理
(其他的传统节日,学生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老师在学生交流时可适当补充。)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吃汤圆,看灯,猜灯谜。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习俗:上坟扫墓,踏青,吃青团。现在新的含义是怀念先烈,继承传统。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龙舟竞渡 吃粽子,纪念屈原
三、学习少数民族节日。
1、【学生活动】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2、【教师活动】教师补充说明少数民族节日的习俗。那达慕大会、藏历新年、泼水节。
四、课内小结:上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课后延伸:
【学生活动】查找有关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都可以)。
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那达慕 藏历新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我想通过《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其它节日,主要通过学生探究搜集、整理、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让民族精神在活动中表现得更透彻。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相得益彰。
二、存在的不足
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无法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在交流时,就会受到。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如果能在教学之前安排一次劳动实践体验活动,会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
2. 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力,要求学生对各种喜庆活动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并能表达出来。
四、使用建议
1.教师要注重课前学生的前置性调查表的利用,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去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意义。
2.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感受与体会。
3.小组活动时,老师要巡视指导,认真聆听各小组的讨论交流,并适时的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我知道的民族传统节日”前置性调查表
| 时间 | 节日 | 我的想法 |
| 小提示 | 1.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录他们的做法。 2.身边的人可以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或邻居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