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______。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元日”是农历______,即______。
(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______:一年已尽。
②______:药酒名。
③______: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3)判断对错。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 )
(5)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我能根据自己的积累正确地填空。
(1)春天多姿多彩,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诗句。
有赞美柳树的: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练。有儿童快乐地在春天里玩要;______,忙趁东风放纸。
(2)母亲是一个热心的人,只要别人有事请她帮忙,她总会把自家的活放下,先帮别人,并教育我说:“平时肯帮人,______”母亲还教育我们再小的事,也要讲究诚信,因为“______则______。”
(3)她在柳枝上______,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______、______枝头笑。
(4)各______,______浓,齐______,共繁荣。
(5)过中秋,吃月饼,______。
3. 阅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
②逶迤:______
③磅礴:______
④云崖: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
4. 根据课文或要求填空。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岁月悠悠,______,泡沫聚散,唯有你______。(《山中访友》)
(2)轻诺必______。(《老子》)
(3)本学期,我们“轻叩诗歌大门”,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海洋的瑰宝,从唐代元稹的“______,______”中感受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从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中感受作者对丰收的憧憬;从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青山绿水,______”感受秋天的明朗清丽。
(4)读《詹天佑》一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
(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伯牙所念,______。(《伯牙绝弦》)
5.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兴尽晚回舟,______。争渡,争渡,______。
(2)______ ,桃花流水鳜鱼肥。
(3)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 。
(4)______ ,只流清气满乾坤。
(5)发愤忘食,______ ,______。
(6)你从远古走来,______ ;你向未来奔去,______ 。
6. 根据语境填写词、句、诗。
(1)林则徐的“海纳百川,______;______,无欲则刚”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宽广,为人正直,方可站得稳,行得正。
(2)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但古人写的送别诗中,也有明朗乐观之作。王勃的“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名句。
(3)陶醉于六月的西湖美景,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______,______”的诗句。而王籍的“蝉噪林逾静,______”则带给我们空山鸟语的恬适和悠闲。
(4)农谚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对自然的观察积累下来的生活生产经验,如“______,瑞雪兆丰年”和“芒种火烧天,______”可以帮我们通过对天象的观察,从而来推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7. 补写句子。
(1)书读百遍,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
(3)大漠孤烟直,______。
(4)但愿人长久,______。
(5)浮云水送无穷树,______。
8.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④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 .杏花 桃花 菜花 梨花
B .杏花 菜花 梨花 桃花
C .桃花 梨花 杏花 菜花
D .菜花 桃花 梨花 杏花
9.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1)千里送鹅毛,______。
(2)谁言寸草心,______。
(3)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10. 语言积累。
(1)诗词中,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夏天。范成大勾勒出了“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的美丽乡村图;苏轼描绘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的西湖雨景;司马光眼里“更无柳絮因风起,______”;王昌龄看见了“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
(2)《清平乐·六盘山》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天高云淡,______。______,______。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______,______?”
(3)爱国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苏轼说“报国之心,______”,陆游说“位卑______”。
(4)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
11.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______,______。
(2)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______,______。
12. 古诗词联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2)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
(3)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5)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6)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7)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8)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1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 )
A .说话不算数的小明。
B .正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
C .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
D .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
14. 背一背,填一填。
(1)有一句话______,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______?
(2)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3)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
15. 古诗文积累,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下面哪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______,秋收万颗子。
A.四海无闲田
B.春种一粒粟
C.粒粒皆辛苦
③杜牧的《山行》的最后一句是______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下面不是出自杨万里的诗句是______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指______
A.四个海 B.五洲 C.全国各处
16. 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连一连。
①有志不在年高,______。 《离骚》
②莫等闲,______! 《荀子》
③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家宝》
④不积跬步,______;不积小流,______。 《满江红》
17. 古诗欣赏: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1)枯藤老树______,______流水人家,古道______。夕阳西下,______在天涯。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2)《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______。此曲被后人称为“______”。
(3)你认为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
(4)你积累了多少思乡的诗呢?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①君自故乡来,______。来日绮窗前,______?——王维《杂诗》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18.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19.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玉不琢,不______。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______呢?(《匆匆》)
(3)甘瓜苦蒂,天下物______。(《墨子》)
(4)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______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5)乡愁是诗人笔下一曲悠悠的歌。王维感叹:“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马致远悲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安石追问:“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
(6)根据下面的手绘图和提示,将诗句补充完整。
西______白鹭______ 西______
20. 课内阅读与积累。
(1)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你用______,挽起高山大海。你用______,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
(2)本学期我们学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______;《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______。另外我们还接触了一些托物言志的诗文,如: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______,______。”(填诗句)的志向。
(3)按要求填名言、诗句或八字成语。
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面对循循善诱的老师,我们会这样感激:______,______;面对即将各奔东西的同学,我们会这样赠言:______,______;面对自己未知的人生道路,我们会这样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21.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按课文填空
(1)补充古诗。
①窗含西岭______,门泊东吴______。
②毕竟西湖______,风光不与______。
③______妆成一树高,______垂下绿丝练。
(2)______节,______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传统节日》)
(3)《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______。
2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 送元二使安西 |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 使:______ | 朝雨:______ |
| 客舍:______ | 浥:______ |
(4)体会“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诗的意境。
(5)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4. 下面四项中,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 )
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5. 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
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________________,可爱深红爱浅红。
A .东风不与周郎便
B .但使龙城飞将在
C .桃花一簇开无主
D .洛阳亲友如相问
26. 把诗句补充完整,注意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______还坚劲,任尔______风。
27. 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______!(《论语》)
(2)满招损,______。(《古今贤文》)
(3)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王冕《墨梅》)
(4)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5)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6)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对西湖作了一个绝妙的比喻:“______,______。”
28.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① ,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六下——1)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9. 把下列诗句填充完整。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
(2)策马前途须努力,______。
(3)捐躯赴国难,______。
(4)不经一番彻骨寒,______。
(5)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30. 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自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______ ______ ______。
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_____。
(3)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