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选择正确的对句,使它们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
(1)半溪流水绿;________。( )
(2)一径竹阴云满地;________。( )
(3)高山流水琴三弄;________。( )
2. 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1)慈母情深:______,______。
(2)节日习俗:______,______。
(3)高尚情操:______,______。
(4)依依惜别:______,______。
3. 根据积累填空。
(1)《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发出感叹:“______,______?”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古代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______”。
(3)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请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这个意思。
(4)请借用古人的诗句(上下句)或借用一副对联描述春节。
(5)清风、明月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请用诗句表达这样的情感。
(6)下面关于名人和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4. 根据课文或要求填空。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岁月悠悠,______,泡沫聚散,唯有你______。(《山中访友》)
(2)轻诺必______。(《老子》)
(3)本学期,我们“轻叩诗歌大门”,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海洋的瑰宝,从唐代元稹的“______,______”中感受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从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中感受作者对丰收的憧憬;从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青山绿水,______”感受秋天的明朗清丽。
(4)读《詹天佑》一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
(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伯牙所念,______。(《伯牙绝弦》)
5. 古诗默写。
(1)《迢迢牵牛星》中反映牛郎织女相隔银河两岸只能相互对望,眉目传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寒食》中景物描写富有动感,暗写春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诗人不正面描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句式委婉表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寒食》中委婉地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地句子是______,______。
(5)《人日立春》中表达自己要珍惜时间,严于律己,悔过自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填空
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可以看出来。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7. 填空。
(1)古诗中洋溢着浓浓的情:“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那是思念家乡的深情;“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那是收复河山的激动;“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那是感悟人生的快慰;“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那是融人自然的自在。
(2)名言警句让人终生受益:“虚心万事能成,______”告诉我们勿骄傲;“______,行必果”告诉我们需诚信;“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__”教会我们珍惜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_____。他引用司马迁的话“______”,来证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关于生死的意义,于谦借石灰表达了他的看法:“______,______”。
(4)经典名著,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的江姐,你看她______;如______的孙悟空,你看他______;高尔基在《童年》中刻画了一个______的阿廖沙,你看他______。(人物形象与事例相一致)
8.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又是一年新春至,古往今来,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梅花魂》中的外祖父把感情寄托在______上;唐朝诗人张籍则融秋思于______中;纳兰性德的名句“______,______”更是道出了远在边塞将士的思乡情怀。
(2)别看他貌不惊人,却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童,早就是______了。你看,他写的文章就是______。(歇后语)
(3)刘霆哥哥“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桓宽的“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4)《七律·长征》一诗中,总写长征艰难的诗句“______,______。”
9.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3)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0. 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诗词名句,格言警句。
(1)我国的古诗文中有不少送别诗。你听,王昌龄在低吟“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王维在倾诉“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我还能写两句送别诗:“______,______。”
(2)学习就要“多动手,多实践”,正如宋代诗人陆游诗中所写:“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
11.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玉不琢,不______。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______呢?(《匆匆》)
(3)甘瓜苦蒂,天下物______。(《墨子》)
(4)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______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5)乡愁是诗人笔下一曲悠悠的歌。王维感叹:“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马致远悲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安石追问:“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
(6)根据下面的手绘图和提示,将诗句补充完整。
西______白鹭______ 西______
12. 阅读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______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______年迈的大娘,
______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1)把下列三个词语依次填到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踏着 ②顺着 ③背着
______弯弯的小路,
______年迈的大娘,
______路上的荆棘。
(2)找出诗中的一个疑问句,并画上横线。
(3)小路说了些什么?找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4)所选的这两节诗写了雷锋叔叔的一件什么事?______(填序号)
①迷路的孩子。 ②背年迈的大娘。
13.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回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才华横溢、才智过人的人?找出有关语句
(2)你知道“初唐四杰”指哪四人?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你能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吗?
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 根据要求填空。
三个人凑在一起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他们的意思分别是: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请选择其中一个意思写一句名言警句或诗句。
15. 积累与应用。
(1)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我们认识了______的扫路人;从《山谷中的谜底》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______这个启示可以用成语______来替代;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3)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坏风气做斗争,于谦的“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写照。
(4)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______;但是香气却毫不______,浓浓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16. 回顾所学内容,补充四字词语和名句。
(1)何为______成钢?《石灰吟》中这样说:“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
(2)何为一诺千金?《百年孤独》中这样说:“______,______。”
(3)何为诗中有情?情在“______,煜黄华叶衰”的岁月流转中。何为诗中有画?画在“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中。何为诗中有理?理在“______,______”的峰回路转中。
17. 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王宁平时不爱读书,不注重积累,我用《荀子》中的名言“不积跬步,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告诉他积累的重要性。
(2)2018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唱响中国。听着主题歌中“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我不由得想起《乌衣巷》中那句“______野草花,______夕阳斜”;“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让我想起李白的那句“______,______”;“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让我想起那句“______,______。”
(3)主持人董卿在2017年第三期《朗读者》中说:“选择无处不在。”“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______,______”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是司马迁眼中的选择。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请不要哭泣,选择坚强面对吧。因为拉克司内斯说过:______。
18. 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字的词语。
①______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______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______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______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⑤______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⑥______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⑦______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⑧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不度玉门关。
19. 我会积累,我会读书。
(1)这学期我们已学了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你能默写其中一首吗?别忘写上作者的姓名哦。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本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请你推荐一本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吧。
先写出书名:《______》
简要谈谈你认为好的理由:______
20.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孰能无惑?
(2)甘瓜苦蒂,______。
(3)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
(4)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
(5)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
(6)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如薄雾,______,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1. 诗文填空。
(1)工欲善其事,______。
(2)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兴尽晚回舟,______。
(4)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2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 )
A .说话不算数的小明。
B .正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
C .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
D .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
23. 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4. 古诗文积累,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下面哪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______,秋收万颗子。
A.四海无闲田
B.春种一粒粟
C.粒粒皆辛苦
③杜牧的《山行》的最后一句是______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下面不是出自杨万里的诗句是______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指______
A.四个海 B.五洲 C.全国各处
2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②浪淘风簸:形容黄河浪高风急。③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④牵牛织女:银河两侧的两座星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织女本来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妻。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把织女召回,牛郎一直追到天上。为了惩罚他们,王母娘娘用银河把他们隔开,一年只许在七月七日这天相见一次。
(1)请你从诗中找出一个多音字,按照不同的读音组词。
(2)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3)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6. 先讲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______
诲:______
弈: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
(2)其一人专心致志 , 惟弈秋之为听。
其: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
惟: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
27. 我能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别忘了写上题目、作者的姓名和朝代,还有标点符号哦!
28.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名句积累我能行。
①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③______,偏听则暗。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2)至美之景在自然。你看,三亚落日______(填成语):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______,______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______笔下的夹竹桃______(填特点):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看不出_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______的时候,无日不______。
(3)至理名言寓水中。水___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______。万物人水,必能______,它好像______……由此看来,水是______啊!
2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0.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
(2)诗中的“故人”是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是______广陵。
(3)“小船的帆影已慢慢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滚滚长江水向天际奔流。”是诗句“______,______。”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