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小升初选拔测试卷》2套附答案 (6)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06:36:56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小升初选拔测试卷》2套附答案 (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毕业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圈养(quān)头晕目眩(xuàn)B.抽噎(yī)排山倒海(dào)C.掺和(chān)奄奄一息(yǎn)D.正月(zhèng)青面獠牙(liáo)2.“璠”的意思与()项有关。A.国王B.推翻C.美玉D.番茄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元霄沮丧避静B.寂寞笨拙隔决C.日历书籍防御D.犹郁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毕业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圈养(quān)头晕目眩(xuàn)B.抽噎(yī)排山倒海(dào)C.掺和(chān)奄奄一息(yǎn)D.正月(zhèng)青面獠牙(liáo)2.“璠”的意思与()项有关。A.国王B.推翻C.美玉D.番茄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元霄沮丧避静B.寂寞笨拙隔决C.日历书籍防御D.犹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毕业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圈养(quān)            头晕目眩(xuàn)

B.抽噎(yī)               排山倒海(dào)

C.掺和(chān)            奄奄一息(yǎn)

D.正月(zhèng)           青面獠牙(liáo)

2.“璠”的意思与(  )项有关。

A.国王       B.推翻      C.美玉     D.番茄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元霄 沮丧 避静         B.寂寞 笨拙 隔决

C.日历 书籍 防御         D.犹郁 苦刑 眺望

4.下列作者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老舍

B.《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

C.《匆匆》——朱自清

D.《草原》——老舍

5.与“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下列句子的修辞和其他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孰为汝多知乎?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的人。

C.班委会健全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D.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踊跃为灾区人民捐款。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专心致志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社区志愿者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作文本落在教室里,你在教室里找肯定无济于事。

D.自然科学中有许多见微知著的神秘现象,正等着你去破解。

9.下面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名言是(  )

A.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B.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D.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10.下列对句子意思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A.船长沉入了深渊。     B.船长屹立在舰桥上。

C.船长一句话也没有说。    D.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

11.在茫茫的大shā mò(    )里,如果遇上fēng bào(    ),你千万不要jīng huāng(    ),需要保持lǐ zhì(    ),否则噩运将会jiàng lín(    )在你头上。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12.死(   )其所          司空见(   )

斩钉(   )铁          别出心(   )

万(   )更新          无独有(   )

热血(   )腾          技高一(   )

四、填空。(6分)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浣溪沙》)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____________,要看到____________,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为人民服务》)

(3)诗歌可以抒情、言志,也可以用来暗讽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3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一)春夜洛城①闻笛(10分)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④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⑦情。

【注释】①洛城:即洛阳。②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⑤闻:听;听见。⑥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⑦故园:故乡,家乡。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14.作者听到笛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分)

A.清晨    B.中午    C.黄昏    D.夜里

15.“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反问

16.哀怨幽咽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筷子(10分)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筷子早前被称为“”,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筷”表达了人们急于进食的心情。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物美价廉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的;有花纹清晰、浓淡相宜,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及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摘自《同步阅读》,有改动)

17.“箸”为什么改叫“筷”?(  )(2分)

A.表现进食的速度很快       B.表达急于进食的心情

C.表达进食时的快乐心情     D.表现用筷子挟东西吃

18.杭州天竺筷以什么为原料?(  )(2分)

A.玉石       B.象牙       C.黑漆       D.细白竹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

B.用筷子吃饭有益身心健康。

C.我国筷子各式各样。

D.“、箸、筷”都是指同一种事物。

20.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我们中国的筷子吗?说明理由。(至少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弹(节选)(15分)

杨晓阳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我感慨颇深。西安的周妈妈带了100个自己蒸的包子去上海看望她的孩子。因为包子超重了,所以她花了将近600元托运了这些包子,最终将包子带到上海,看着孩子吃得香香的。托运费远远超出了包子的价格,但她舍不得扔,因为孩子从小就爱吃她做的包子啊。

我想起了我的包裹。每年,我都会收到来自故乡的包裹。尤其是冬天,那包裹很大,很重,一层又一层,跨越了万水千山,从黑龙江到江苏。打开来,我就发现,这包裹,实在是一个可以打开的记忆之门。

最左边装的是分割整齐的猪肉,用塑料袋装着,冻得硬邦邦的,拿到手还没有解冻,那是一头猪的精华,上好的五花肉,用来做红烧肉、扣肉最好了。他们总是记得我在一个秋冬天,在亲戚婚礼的宴席上,坐在院子里的桌旁吃一片扣肉的样子。那时候,我很小,总是记得在外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多吃。回家我念叨了好几遍,油亮红润的扣肉真好吃,可是只吃了一片。还有好多只煮熟的咸鸭蛋,用带泡泡的塑料膜包裹着。蛋太娇嫩,生怕路上被撞坏了,压碎了。

右边装的是一大包长长直直的土豆粉条和一捆粉丝,它们下面是摆得整整齐齐的六个大饮料瓶,装着满满的酸菜丝。这酸菜是入秋就开始腌的。我故乡的自来水是甜丝丝的,绝对可以媲美苏州的憨憨泉水,因此腌出的酸菜格外好吃,天然的脆嫩,酸香。

冬天,在我的故乡,是离不开酸菜的。放学的时候,天早已经黑了,我顶着月光回家,打开门,厨房里灯光朦胧,雾气氤氲,腾起的雾气就来自锅中炖着的酸菜。对于我们那里的人来说,冬天不吃酸菜炖粉条,哪叫过冬天?腌酸菜是个多大的工程这自然不必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切酸菜。每片白菜都要从菜帮处片成三层或者四层,然后再切丝,这样切出来的丝才细,口感才好。切完的酸菜丝,要一点点顺着那么细的瓶口用筷子捣着装进去,又怕太干不好吃,里面还装了些腌菜的水。我能想象得出,装满这六大瓶酸菜要费多大功夫。

猪肉和其他东西放在一起的缝隙也被小东西填满着。那些小东西让我笑出了眼泪,或者说,是一看见就流下了眼泪,然后又忍不住笑出来。有好几卷黑加仑糖。我一下子又想起了我的童年。长着两只红苹果脸一样的我是多么抗拒吃这样的糖,小小圆圆的,上面布满了黑乎乎的小颗粒,我一度怀疑那是在煤堆里打过滚儿才拿来给我吃的。可是后来闭着眼睛吃上了,就一发不可收拾。还有一个袋子里装着古老的话梅糖、大虾糖、小人酥、高粱饴……话梅糖酸酸的,小时候我一听见货郎的吆喝声,一定央求家人去拿麦子或者黄豆给我换话梅糖吃。他们都说我很有心眼儿,从来不说货郎来了,我总是启发性地说,你们听听,外面是谁在喊什么?那个意思就是说,你们要去给我换糖吃啦。

我的一个朋友,提起她父母的包裹,也是和我一样的感受……

她说,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拆包裹的时候,她眼前就浮现出父母打包的情形,而来自父母的包裹里,装的全都是他们儿女的童年。不管儿女走了多远,长到多大,也不管儿女也早已儿女成群,在他们的心里,儿女永远都是记忆深处那个小孩儿。

(摘自《今日文摘》2019年5月上)

21.“我”包裹的最左边装的是什么?(  )(2分)

A.酸菜丝                  B.土豆粉条

C.黑加仑糖                D.分割整齐的猪肉

22.“我感慨颇深”的原因是什么?(  )(2分)

A.不理解周妈妈的行为      B.周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C.带去的包子一时吃不完    D.托运费超出包子的价格

23.“我想起了我的包裹。”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A.开篇点题                B.点明中心

C.引出下文                D.总结全文

24.为什么说“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把“切酸菜丝”写得那么详细有必要吗?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人说“周妈妈寄包子”这段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删去,你的观点呢?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六、习作。

27.有位小朋友写了一首叫《爱》的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多有意思,多么让人回味啊。爸妈之间发生了那么多事,有爱、有笑、有泪……开启你的记忆,用你的笔,带着你真实的感情,写下发生在你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写出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龙岩市语文毕业考测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1.C 2.C 3.C 4.B 5.C 6.B 7.D

8.B 9.A 10.A

二、11.沙漠 风暴 惊慌 理智 降临

三、12.得 惯 截 裁 象 偶 沸 筹

四、13.(1)山下兰芽短浸溪

(2)成绩 光明

(3)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五、(一)14.D 15.B

16.思念家乡的感情。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17.B 18.D 19.A

20.喜欢。①筷子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②筷子各式各样,非常美观;③筷子是送人的佳品,传播友谊,加深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

(三)21.D 22.B 23.C

24.因为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25.有必要。因为切酸菜丝要很细心,整个过程很辛苦,把这部分写详细更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深爱。

26.示例:不能删去。①有引出下文的作用;②说明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六、27.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9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处境(chǔ)  间断(jiàn)          B.氛围(fēn)  暂时(zhàn)

C.坚劲(jìn)   瘦削(xuē)          D.徘徊(huí)  参与(y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鞭炮 盲人 截然不同        B.凄谅 灵感 焉知非福

C.寄脱 洗澡 不可思仪        D.挪移 唯恐 悬灯结采

3.下列汉字的造字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轮          B.轫          C.藤          D.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晕目眩”的“眩”的读音是“xuàn”。

B.“见微知著”的“著”意思是著作。

C.“鼎、贩”的音序分别是“D、F”。

D.“揉搓、惆怅”两个词结构相同。

5.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气无力   两面三刀   恐惧万分   心平气和

B.聚精会神   垂头丧气   诚心诚意   一视同仁

C.不慌不忙   怒气冲冲   喜出望外   鄙夷不屑

D.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全神贯注   坚强不屈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逆”的甲骨文像一个头朝下的人,本义是“顺”,引申为“违背、反对”等义。

B.“腻”字右边的“贰”是“双重的、额外的”等意思,因此,“腻”字的本义就是“两个月”。

C.“忧郁”与“忧闷”,“恐惧”与“恐怖”是两组近义词。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这句话中的两个“赤裸裸”的意思完全相同。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          B.及(到,到了)日中则如盘盂

C.为(为了)是其智弗若与          D.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8.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日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元宵节)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关,这项技术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同学们听了他的话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晓阳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

D.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

10.用一个字写出画横线部分所强调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我们”跟父亲分别得(急)。

B.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过得 (快)。

C.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开始得(忙)。

D.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同志死得(值)。

11.赵孟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下列哪幅图是他的作品?(  )

 12.下列句中画线的文字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没有外人,你用不着遮遮掩掩的,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B.这件事情别人都觉得我做得好,只有你总说这不好那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C.只有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的智慧,正如俗话所说“吃一堑,长一智”。

D.班里竞选班长,没想到一向默默无闻的他居然报名了,这不是“癞想吃天鹅肉”吗?

13.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疾而速”是我国文化上的一项哲学高标,对于当今人们的忙迫症可以说是特效药。你以忙碌困我,我从容以对,不疾不徐,一派闲适风采。试想诸葛武侯坐小车、挥羽扇,指挥三军的从容不迫;杜工部一生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试读他“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名句,中华文化之高贵,就在于此!

A.“不疾而速”是哲学高标。  

B.诸葛武侯从容不迫指挥三军。

C.当今人们的忙迫症的特效药是“不疾而速”。

D.杜工部一生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但心不乱。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当我们pái huái(    )不前时,当我们jì mò(    )独坐时,当我们聚在一起热闹地liáo tiān(    )时,时光已经如chuī yān(    )一般,被微风一吹,xiāo shì(    )得无影无踪了。

三、填空。(11分)

1.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春天里漫步,不觉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里赏荷,忍不住感叹“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当我们遇到老人哀叹自己老去时,我们会用苏轼《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

2.人们常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3.小明的爸爸毛笔字写得特别好,小明经过爸爸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练习后,写得比爸爸还要好。小明的爸爸对此很满意,赞扬道:“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看图片,完成练习。

“厦门市某小学本届文化艺术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句中的“饕餮”二字,根据字的偏旁我猜想这个词可能与________有关。根据图片,我能读好它的读音,也可以推想出“饕餮盛宴”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1分)

(一)蜀①鄙②之僧(13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④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恃:凭借。④越:至、到。⑤顾:难道。

1.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惟弈秋之为听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联系上下文,“贫者语于富者曰”一句中“语”的意思是(  )(2分)

A.语文         B.语言          C.告诉              D.语气

3.第1~3自然段在塑造“二僧”的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A.语言、心理描写              B.语言、神态描写  

C.心理、神态描写              D.动作、神态描写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今后在学习上的打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垃圾分类(12分)

材料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焚烧。在一些垃圾分类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不但臭气熏天,而且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费用太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人民币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垃圾。

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材料二: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再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今,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人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0.3吨,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我国有着回收废品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1965年,北京二环以内,国营废品收购站就有2000多个。进入21世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陆续开展了全民垃圾分类活动。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根据规定,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个人或单位都将面临处罚。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1.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下列不是这四大类中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  D.厨余垃圾

2.根据材料和生活实际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厨余垃圾回收的目的之一是生产有机肥料。

B.我国虽然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但垃圾分类的成效并不是世界第一。

C.张红说:“过期药品不会影响环境,丢到其他垃圾的垃圾桶里即可。”

D.垃圾分类势在必行,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执行。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原因和好处。

B.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占地不大,因此可以作为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C.用废钢铁炼钢的例子说明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垃圾,可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D.我国有着回收废品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

4.结合材料,说说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开展全民垃圾分类行动”写一句宣传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妈妈的眼睛(16分)

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发生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死人的新鲜事:50米手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广播喇叭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实际上,普钦可夫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打破了纪录!”

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仰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手术!不然的话,快则三月、慢则半年……

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柳莎这是第二次面对这种疾病,丈夫不听医生的话,结果离开了人世,她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仅仅两天的时间,她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了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着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很快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

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再努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眼球移植手术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火苗。

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球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面对这样的母亲,巴甫琴科沉着冷静地做了第二次眼球移植手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成功了。

柳莎和普钦可夫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蓝,风特别暖,太阳和月亮都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她的儿子,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1.普钦可夫几岁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  )(2分)

A.8岁          B.10岁          C.18岁          D.20岁

2.联系语境,对第5自然段加点词语“重蹈覆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想“重蹈覆辙”指的是不想再次失去亲人。

B.“重蹈覆辙”指的是因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C.不想“重蹈覆辙”说明柳莎已经决定要让儿子进行眼球摘除手术。

D.从“重蹈覆辙”可以看出柳莎认为丈夫去世是因为进行了眼球摘除手术。

3.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2分)

A.补叙          B.插叙          C.顺叙          D.倒叙

4.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承上启下  B.设置悬念      C.首尾呼应      D.开门见山

5.从巴甫琴科和柳莎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A.柳莎为了给儿子治病,即使自己陷入黑暗也不在乎。

B.第二次手术最可能的结果是柳莎和儿子都见到光明。

C.柳莎不确定手术能不能成功,她进行了艰难的抉择。

D.柳莎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胜过爱她的丈夫。

6.有人认为,将“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这句话删去影响也不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柳莎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才懂得了感恩。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令我们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学会感恩。请以“感恩”为话题,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期末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A 2.A 3.D 4.B 5.D 6.C 7.C

8.D 9.B 10.C 11.B 12.D 13.C

二、徘徊 寂寞 聊天 炊烟 消逝

三、1.草色遥看近却无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磨万击还坚劲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食物 文化艺术节给大家带来了视觉盛宴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1.D 2.C 3.B

4.(1)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2)一个人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远之处的一个和尚吗?

5.示例: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就可以取得成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迎难而上。

(二)1.A 2.C 3.C

4.更多地方的垃圾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不但臭气熏天,而且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高温焚化的处理方式费用太高;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做到物尽其用。

5.示例:践行绿色生活,做好垃圾分类。

(三)1.B 2.C 3.D 4.A 5.A

6.示例:不同意。结构上,这句话与文末“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内容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不仅仅指柳莎的眼睛,也是在点明这位母亲的爱是最纯洁、最伟大的。

7.①柳莎是一位深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她宁愿自己陷入黑暗。②柳莎是一个勇敢的母亲。第一次手术失败没有吓倒她,她又勇敢地进行了第二次手术。③柳莎是一个理智、坚强的母亲。丈夫和儿子都患了这样的病,丈夫去世,她独自带着孩子面对疾病。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思路点拨:本次作文话题涵盖范围很广,这就要求同学们打开思路,拓宽选材空间。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悟,对话题进行挖掘。写生活中难忘的关于感恩的故事,将事情记叙清楚;在叙事清楚的基础上捕捉细微的、能够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点进行描写。 例文略。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小升初选拔测试卷》2套附答案 (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毕业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圈养(quān)头晕目眩(xuàn)B.抽噎(yī)排山倒海(dào)C.掺和(chān)奄奄一息(yǎn)D.正月(zhèng)青面獠牙(liáo)2.“璠”的意思与()项有关。A.国王B.推翻C.美玉D.番茄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元霄沮丧避静B.寂寞笨拙隔决C.日历书籍防御D.犹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