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名,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大体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有些孩子善于动笔,但是,个别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归根结底,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因此,我的教学着眼点不局限于孩子们的成绩,而更多地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19年秋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篇。
本册要求认识250字,会写25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不再安排“词语盘点”,只在全册书后面安排了“词语表”,要求书写的词语全部在书后的“词语表”出现。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50个,会写25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5.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6.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 | 日期 | 课时 | 授课内容 |
| 1 | 8.26-8.30 | 7 | 开学第一课、1观潮、2走月亮 |
| 2 | 9.2-9.6 | 7 | 3现代诗二首、4繁星、口语交际、习作 |
| 3 | 9.9-9.12 | 4 | 语文园地一、 5一个豆荚里的五碗豆、6蝙蝠和雷达 |
| 4 | 9.16-9.20 | 7 | 7呼风唤雨的世纪、8*蝴蝶的家、习作 |
| 5 | 9.23-9.27 | 7 | 语文园地二 9古诗三首 10爬山虎的脚 |
| 6 | 9.30-10.4 | 7 | 11蟋蟀的住宅 习作、语文园地园地三 |
| 7 | 10.7-10.12 | 7 | 12盘古开天辟地 13.精卫填海 |
| 8 | 10.14-10.18 | 7 | 14.普罗米修斯 15 女娲补天 习作 |
| 9 | 10.21-25 | 7 | 语文园地四 16.麻雀 17 爬天都峰 |
| 10 | 10.28-11.1 | 4 | 期中复习考试 |
| 11 | 11.4-11.8 | 7 | 期中总结 习作(生活万花筒) 18牛和鹅 |
| 12 | 11.11-15 | 7 |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20 *陀螺、口语交际(安慰)习作 |
| 13 | 11.18-22 | 7 | 语文园地六 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14 | 11.25-29 | 7 | 23 梅兰芳蓄须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学写信 |
| 15 | 12.2-12.6 | 7 | 语文园地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机动复习 |
| 16 | 12.9-12.13 | 7 | 26西门豹治邺 27故事二则 口语交际 |
| 17 | 12.16-20 | 7 | 习作、语文园地八 |
| 18 | 12.23-27 | 7 | 期末复习 |
| 19 | 12.30-1.3 | 5 | 期末复习、考试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古文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②尝:曾经。③竞走:争着跑过去。④唯:只有。⑤信然:的确如此。
二、会认字
戎装(rónɡ) 诸位(zhū)
竞走(jìnɡ) 唯独(wéi)
三、会写字
戎装(rónɡ) 尝试(chánɡ)
诸位(zhū) 竞走(jìnɡ)
唯独(wéi)
四、同音字
【rónɡ】戎马 绒毛 容易
【chánɡ】尝试 经常 长度
【jìnɡ】竞走 竟然 镜子
【wéi】唯独 维修 惟妙惟肖
五、形近字
六、重点句子品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产生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为下文王戎答疑做了铺垫。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说明“不动”的原因,体现了他不盲目跟从,善于观察、思考、分析,突出其聪慧的特点。
七、疑难探究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长在路旁触手可及的地方,如果很甜的话,早就被路人摘光了,又怎么会留下这么多果实呢?
八、课文回顾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写了王戎和小伙伴玩耍时,发现路旁的李树多子折枝,其他孩子竞走取之,而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的故事。体现了王戎不盲目跟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故事告诉我们: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6 西门豹治邺
一、会认字
豹子(bào) 娶媳妇(qǔ xí)
巫婆(wū) 官绅(shēn)
干旱(hàn) 徒弟(tú)
提心吊胆(diào) 磕头(kē)
开凿(záo) 灌溉(ɡài)
二、会写字
豹子(bào) 委派(pài)
娶媳妇(qǔ xí fù) 淹没(yān)
逼迫(bī) 浮出(fú)
干旱(hàn) 徒弟(tú)
扔下(rēnɡ) 求饶(ráo)
骗钱(piàn) 灌溉(ɡuàn ɡài)
三、同音字
【bào】豹子 拥抱 暴雨
四、形近字
五、近义词
管理——管制 灌溉——浇灌
六、反义词
迎接——欢送 荒芜——繁华
提心吊胆——高枕无忧
七、重点词语理解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人家、住户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八、重点句子品析
1.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河神还真灵啊”是反语。西门豹的意思是“河神不灵”。他表面上相信,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去送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恶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打草惊蛇而已。
2.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作恶多端的巫婆被淹死了,说明没有神灵保佑。“麻烦”表面是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突出了西门豹表面的不露声色与内在的威严。
九、疑难探究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西门豹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①安排周密;②不动声色;③假戏真做;④讲究策略,区别对待,既惩治了恶人,又教育了百姓。
十、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9):写了西门豹到邺县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了这里贫穷的原因。
第二部分(10~15):详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
第三部分(16):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庄稼,使得庄稼年年都有好收成。
十一、课文回顾
《西门豹治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通过写西门豹摸清底细,巧施妙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足智多谋、敢作敢为、为民除害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的品质。
27* 故事二则
一、会认字
拜见(bài) 蔡桓侯(hóu)
皮肤(fū) 剂量(jì)
骨髓(suǐ) 纪昌学射(jǐ)
目标(biāo)
二、多音字
纪
三、同音字
【jì】剂量 经济 边际
四、重点词语理解
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一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五、重点句子品析
1.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了蔡桓侯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2.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两年”说明纪昌练习的时间很长;“相当到家”说明纪昌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此处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后面的内容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纪昌“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六、疑难探究
1.《扁鹊治病》揭示了怎样的寓意?
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2.你认为纪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认真、虚心学习,有决心、毅力和恒心;二是名师飞卫教导有方;三是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七、课文结构
《扁鹊治病》
第一部分(1、2):写扁鹊认为蔡桓侯皮肤上有点儿小毛病,但是蔡桓侯不以为意,反而讽刺扁鹊。
第二部分(3~5):按时间顺序写蔡桓侯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情况和蔡桓侯对扁鹊的劝告置之不理的态度。
第三部分(6):扁鹊逃往秦国,蔡桓侯病死。
《纪昌学射》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故事起因——纪昌想学习射箭,去向飞卫请教。
第二部分(2~4):纪昌练习眼力并取得很大进步,飞卫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第三部分(5):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八、课文回顾
《扁鹊治病》写扁鹊几次劝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扁鹊的劝告,延误治病时间致死的故事,刻画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尽职尽责,蔡桓侯的骄横自负、不听善言。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按飞卫指导的方法先下功夫练好了眼力,后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技艺,都要从它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及名师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