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解读: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租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在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为后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在概率知识的学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可能性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接触很多,所以对于本节知识能够较好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策略:
1、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资源。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提供课堂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3、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学会合作。
教学道具:
小方块(五面颜色相同),三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都是A)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因为的得罪国王,被判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天起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字条),犯人当众抽签,抽到“生”,当场赦免,抽到“死”,立即处死。
问:你们认为这个大臣会有怎么样的命运?
可是大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他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将“生死签”上都写上“死”。
问:这下大臣的命运会怎样?
其实有一个好心人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这个大臣,在断头台前,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纸条塞进嘴里,等执行官反应过来。纸条已经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是生是死就由剩下的签决定吧”
问:大臣是生是死呢?
(引入课题)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确定结果,有些我们能确定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研究的内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以故事作为引入,比较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老师:同学们看老师的手里是什么?
展示给学生扑克牌
让观察写扑克牌上的图形。
教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抽一张,请大家来说一下这张扑克牌的花型。
预设生:可能是梅花,可能是方片,可能是红桃,三种都有可能
教师:同学的回答很不一样,但是大家都用了一个词 “可能”,请同学给大家揭晓结果“黑桃”。我手里还有两张扑克牌,再请一个同学抽一张,然后大家继续对他手里的牌进行描述。
预设生:可能是红桃,可能是方片,不可能是黑桃。
教师:大家用了一个新词“不可能”。好的,请同学展示下这个扑克牌“红桃”。好的,现在我手里还有一张,我现在让同学们在对它描述下。
生:是“方片”。
教师:请你用一个词描述下你对答案的确认程度。
预设生:一定是“方片”。
所以一个事情的可能性,包括可能,一定,不可能。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使得课堂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在游戏中体会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
当堂小练习
1、
2、
3、请同学们做一下课本47页第3题。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掷方块,记录朝上一面的颜色,20次,并且记录数据。
统计每个小组的成绩,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共同点。
教师:找两个同学,分别选一种颜色,再掷一次方块,出现什么颜色则哪方就赢。两个同学都会选择黄色,提问为什么选择黄色?
预设生:因为出现黄色的可能性大。
教师总结:可能性有大小,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当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能及时检查课堂效果,指导学生学习。)
三、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到什么?
四、板书设计: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