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诗文展览馆。
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_____”上。
(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
(A)将谓偷闲学少年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万紫千红春满园
(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____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_____。
(A)香九龄,能温席 (B)融四岁,能让梨 (C)亲师友,习礼仪
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_____________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__________ 卒业: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D.逢/老媪方/磨铁杵
[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3. 古文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墙壁。引:引来。
[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衡乃穿壁以引其光。(___________)
[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
4.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 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________折: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乐园。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儿竞走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选自《晋书·车胤传》
[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恭勤:_______ ②通: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
(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_____)
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
(2)彦博以盆取水。(______)
A.所以 B.于是 C.用
[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勿 贪 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握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儿/伸手/入瓶 B.儿伸/手入瓶 C.儿伸手/入瓶
[2]“拳不能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瓶口太小 B.取之握满 C.手痛心急
[3]选出与“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启示相近的事例( )
A.我跟同桌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吃到他的一点点美食。
B.吃东西时,奶奶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
C.妈妈给我报了好多个课外班,想让我得到全面培养。
D.我坚持练了四年的书法,在全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11. 阅读天地。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
[1]解释加点的字。
初竖执之:_____ 遂依而截之: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②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
③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2. 阅读天地。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1]解释加点的字。
性敏好学:_____ 家贫: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本文与“囊萤夜读”的故事,将这两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
13. 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_____,“取之”的“之”指的是______。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轻松阅读快车。
藏王的使者
唐朝( )时,藏( )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内地求婚。内地的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好多国家都派使臣来求婚。唐朝皇帝决定让使臣们比比智慧,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那里去。
第一次,皇帝让使臣们分出一百匹马中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禄东赞却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急忙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 )得一样的檀香木棍。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别的使臣都很为难( )。禄东赞用绳子拴住木棍的,把它放在池塘里,说:“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要使臣们用线穿过玉石上的洞眼。洞眼很小,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使臣们一个个用线去穿,都失败了。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着脑筋。忽然,他看见地上有只蚂蚁,想出了主意。他把丝线拴在蚂蚁身上,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 在洞眼这头慢慢吹气,在另一头放了蜜糖。就这样,蚂蚁带动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难题全让禄东赞解决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藏王一定更了不起。于是,皇帝让文成公主嫁到。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丑陋——( ) 愚蠢——( )
(3)唐朝皇帝让使臣们比智慧,比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朝皇帝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___________________。
(4)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