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抗浮锚杆所采用的荷载效应
按单根锚杆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抗浮锚杆根数时,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根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即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0,上部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取0.9,且不计入活荷载。
2.0 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确定
2.1 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应通过现场抗拔基本试验确定。试验锚杆数量第种不应少于3根。预计最大试验荷载应加至破坏或预估抗拔设计承载力的两倍。实验要求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C第C.1及C.2条有关要求执行。
2.2 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Fa=
Fa——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Ui——锚固周长(m)
qsi——第i层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详GB50330-2002表7.2.3-1及表7.2.3-2。
2.3 抗浮锚杆承载力验算
Nak≤Fa,其中Nak为按本文1.0条计算的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2.4 抗浮锚杆强度验证
2.4.1 按锚杆体强度验算
GB50330第7.2.2条roNa≤ξ2fyAs……2.4.1
A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ξ2——锚杆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
ro——重要性导数
Na——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的锚杆轴向柱力设计值。
2.4.2 按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桨间的强度验算
GB50330第7.2.4条:roNa≤ξ3nπdfbLa……2.4.2
La——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d——锚杆钢筋直径
n——钢筋(钢构线)根数(根)
ro——工程重要性系数
2.4.3 锚杆裂缝控制验算。(按《砼规》GB50010第8.1条计算)
……2.4.3.1
……2.4.3.2
……2.4.3.3
……2.4.3.5
要求 Wmax≤Wmim 取Wmin=0.2mm
式中 a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砼规范》表8.1.2-1采用;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
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给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Es——钢筋弹性模量;
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
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ρte=0.01;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
As——有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deq——受拉区给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
d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mm);
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v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按表8.1.2-2采用。
3.0 锚杆验收检验要求
3.1 按《基规》GB50007-2002第10.1.10条规定,抗浮锚杆完成后应进行抗拔力检验,检验数量不得少于锚杆总数的3%,且不得少于6根。试验荷载值永久性锚杆取1.1ξ2Asfy,临时性锚杆为0.95ξ2Asfy。实验有关要求详见GB50330附录C第C3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