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0:43:42
文档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60分
推荐度:
导读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60分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温故知新

D. 学思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体现了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选项B正确;因材施教与教育资格无关,排除A;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是学习方法,排除C、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的理解。

2.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实行了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实行郡县制,选项B正确;宗法制是西周制度,排除A;科举制是隋朝创立制度,排除C;行省制始于元朝,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推断秦朝的制度,即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下图、2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铁犁资料。从铁犁使用的变化中说明了

A. 耕作技术的改进

B. 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C. 产业结构的升级

D. 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汉代到唐代,耕作技术由二牛抬杠发展为曲辕犁,体现了农耕技术的进步,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B;材料只反映出耕作技术变化,未反映产业机构变化,排除C;从材料看,唐代依然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的使用,反映了耕作技术的进步。

4.唐代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一个使用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的配方。与这一记载相关联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可知,这一配方与火药相关联,选项C正确;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材料中的配方无关,排除A、B、D。

【点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是制作火药的材料。

5.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这部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写的是《西游记》,选项C正确;选项A作者是罗贯中,排除;选项B是施耐庵,排除;选项D作者是曹雪芹,排除。

【点睛】常识类问题,准确记忆即可。

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顾炎武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选项D正确;选项A是朱熹的观点,排除;选项B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选项C是李贽的观点,排除。

7.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逆转的第一步”对中国意味着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意味着中国开始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A 正确;选项B是《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选项C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选项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近代中国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到准确记忆。

8.14年,有位爱国将领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光绪帝为他所题的挽联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将领是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黄海海战”可知,此将领是邓世昌,选项C正确;林则徐、左宗棠并未参加黄海海战,排除A、B;丁汝昌是自杀殉国,不是死于海战,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黄海海战”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熟悉掌握。

9.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

行业类别(单位)时间
1912年1920年
卷烟业资本额(万元)1381680
机械采煤业矿产量(吨)416558327975
A. 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

B. 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

C. 辛亥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在1912年至1920年期间,我国的轻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选项D正确;选项A、C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这一时期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选项B排除。

10.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A. 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

B. 传统文化得到发扬

C. 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通商口岸出现,后形成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说明中国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能够形成特定的人群,说明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11.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其创办者是

A. 鲁迅

B. 蔡元培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选项C正确,鲁迅、蔡元培、李大钊均不是创办者,排除选项A、B、D。

【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即可。

12.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选项C正确;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未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农民阶级,排除B;国民大时期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

13.《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说:“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与材料相对应的是

A. 重农抑商

B. 联俄

C. 联共

D. 扶助农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当时中国主张扶助农工,选项D正确;材料中未提及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及和党,因此选项B、C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即关注工人失业和农民无地现象。

14.中国工农红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反映了红军创造“人间奇迹”的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

C. 长征

D. 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工农红军”“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长征,选项C正确;北伐战争时期、南昌、战争时期党的称呼不是工农红军,选项A、B、D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工农红军”这一称呼所处的时代。

15.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54年、“国家根本大法”等信息可知,该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项D正确;选项A、B都不是,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未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涉及的时间1954年,以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解读。

16.下图展现了现代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历史画卷。其中,时间定格在1971年10月的历史画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选项C正确;选项A是在1949年10月,排除;选项B是在1955年,排除;选项D是在2001年,排除。

【点睛】基础类试题,准确记忆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间即可。

17.下表是1978—1990年中国农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A. 社会主义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978—199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均在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了农村生产力,选项D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为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

18.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主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南方谈话

(3)十四大

(4)十五大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思想

D. 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理论,选项D正确;马克思主义与“南方谈话”不符,排除A;“三民主义”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排除B;思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不符,排除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南方谈话”的解读。

19.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成文法的点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权利法案》

C. 《论法的精神》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选项A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排除B;《论法的精神》是启蒙时期孟德斯鸠著作,排除C;《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罗马法律体系的掌握,知道其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20.14世纪,欧洲出现一场反对神权至上,肯定世俗生活乐趣的思想运动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4世纪,以及“反对神权至上,肯定世俗生活乐趣”可知,这一运动是文艺复兴,选项B正确;智者运动是古希腊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宗教改革并不反对神权至上,排除C;启蒙运动发生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1.15世纪末16世纪初,促成欧洲和非洲、美洲、亚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

A. 新航路开辟

B. 黑奴贸易

C. 资产阶级

D. 殖民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欧洲和非洲、美洲、亚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历史事件为新航路开辟,选项A正确;黑奴贸易主要是将美洲和非洲联系,排除B;资产阶级主要发生在欧洲,而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 “欧洲和非洲、美洲、亚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解读,尤其注意美洲,结合新航路开辟即可解答本题。

22.如下图.6所示,推动采矿、交通运输业的动力是

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促进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是蒸汽机的发明,选项B正确;珍妮机是纺织业的发明,排除A;选项C、D是第二次工业成就,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时间判断出这是第一次工业,然后结合第一次工业成就即可解答本题。

23.从不同侧面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的小说集是

A. 《唐璜》

B. 《人间喜剧》

C. 《战争与和平》

D. 《海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对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展现,选项B正确;《唐璜》展现的是欧洲的现实生活,排除A;《战争与和平》描写的是,排除C;《海燕》创作于20世纪,排除D。

24.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

A. 自由落体定律

B. 万有引力定律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绝对时空观,选项D正确;选项A是伽利略成就,排除;选项B是牛顿理论,排除;进化论是达尔文的成就,排除C。

25.1917年,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的事件是

A. 里昂工人

B. 宪章运动

C. 巴黎公社

D. 十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17年以及“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十月,选项D正确;选项A是1831年爆发,排除;选B是1836年爆发,排除;选项C是1871年爆发,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能将材料中时间1917年和“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与所学知识联系,进而得出十月。

26.1920年底苏维埃面临着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的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 战时主义

B. 新经济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以及当时的经济状况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实行新经济,选项B正确;战时主义实施于1918年,选项A排除;选项C、D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27.在人类经济史上,发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大恐慌,被人们称为撼动级数最强烈的“大地震”。其“展中”位于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英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发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大恐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经济大恐慌指的是发生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其中心是美国,随后波及世界,选项A正确;法国、德国、英国也受到经济危机波及,但是不是中心,排除B、C、D。

28.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态势表明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消除了战争威胁

C. 世界政治走向一体化

D. 实现了永久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排除C;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依然存在地区冲突。

29.亚大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点是

A. 实现成员国间均等发展

B. 反映经济区域集团

C. 属于区域军事联盟组织

D. 确保成员国内部安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亚太经合和北美自贸区都属于经济区域合作集团,选项B正确;选项A中“均等发展”错误,排除;两个组织是经济组织,不是军事组织,排除C;选项D不符合两个组织的职能和特点,排除。

30.1995年,建立了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和促进全球贸易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95年以及“促进全球贸易为宗旨”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世贸组织,选项D正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排除A、B;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选项C排除。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丝绸生产技术来说,其中重要的环节有栽桑、养蚕、织机、织物组织、染料及印花等……自商代到汉代,织机的发展定型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贡献。商代以原始腰机为主,此后逐渐发展出两种特殊的机构来。一是用踏脚板来控制织机,把手出来,使织机进入踏板织机的范畴;另一是提花机构,能够对所织花纹记忆存储,重复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我国在丝织技术中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

——摘编自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

材料三  缂丝是介于提花与绣花之间的一种特殊织造工艺,其小梭(一梭一色)的数量可根据作品需要增减,少则十数把,多则上百甚至百几十把,其色泽深浅层次之丰富,近乎各色俱齐的色谱。到南宋,缂丝技术南迁。因受中国画的影响,使緙丝逐渐向欣赏性艺术品发展。有的緙丝名家就是画家,他们在织机上进行创作,以小梭运笔,作花卉、虫鸟、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莫不佳趣天成,手法细腻,色泽鲜明,层次丰富,艺术品位极高。

——摘编自杨丹《丝绸文化》

(1)根据材料一,判断图7所示文物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丝织业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特征。

【答案】(1)朝代:汉代。

(2)成就:踏板织机;提花机。

(3)特征:历史悠久,代代相承;技术领先,不断创新;分工精细,品种丰富;工艺精美,享誉世界。

【解析】

【详解】(1)朝代:根据所学可知,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衣是汉代衣物。

(2)成就:根据材料“一是用踏脚板来控制织机……另一是提花机构”可知,古代丝织业的技术成就是踏板织机;提花机。

(3)特征:根据材料二“自商代到汉代,织机的发展定型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贡献”可知,我国丝织业历史悠久,代代相承;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古代踏板织机和提花机体现了我国古代丝织业技术领先,不断创新;根据材料二“重要的环节有栽桑、养蚕、织机、织物组织、染料及印花等”可知中国古代丝织分工精细,品种丰富;根据材料三缂丝的发展演变可知,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精美,享誉世界。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党和根据地人民没有被难倒。中国党认为,人民群众是战争舞台的真正主角,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抗日民主根据地聚集的是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具体地分析存在着的困难方面和有利方面,强调在新的残酷的斗争中,要坚持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广大根据地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战胜困难,争取胜利。

——摘自《中国党历史》

材料三  中国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基地,直接支援与配合了其他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昆明、成都、桂林、衡阳、衢州等地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东京及其附近的战略目标,并积极营救盟军飞行员,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摘自《中国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8所示的重大战役。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案】(1)战役:台儿庄战役。

(2)作用:自主,自立更生;充分发动群众,壮大抗战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3)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详解】(1)战役:根据图片中“中国”“日军进攻”“台儿庄”可知,此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2)作用:根据材料“……强调在新的残酷的斗争中,要坚持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知,中国面临严峻的抗战形势,坚持自主,自立更生;在抗战中充分发动群众,壮大抗战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根据材料“中国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基地,直接支援与配合了其他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最终赢得了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表(部分)

时间主要成就
19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        (名称)发射成功

1973年②        (人物)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咸功

1983中国“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摘自、《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材料三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文选》

(1)填写材料一中空格部分的内容。①        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科教领域实施的国家战略。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答案】(1)内容:①东方红号;②袁隆平。

(2)战略:科教兴国。

(3)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维护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富强。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号;1973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

(2)战略:根据材料二主旨可知,我国在科教领域方面实施的国家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

(3)作用:根据材料“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在在核武器领域的成就有利于维护和平环境;根据材料“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富强。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联邦确定美国实行总统制。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的权力主要是外交权,与总統的外交权相联的还有军事权;总统作为行政首长拥有的权力主要是命令权,这些命令有法律的效力,总统作为行政首长还有一种重要权力是任免权;总统可通过两院议长建议立法,可主动用咨文形式建议立法,这对于立法具有指导性作用;总统以执政党领袖身份掌握的权力:在党内,全国委员会由他控制,其是由他选择和任命的。美国总统制的确立有利于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赋予美国总统职权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权力运行的原则。

(2)结合材料与所学美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总统制的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文献:联邦(1787年);原则: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

(2)【示例1】

论题:美国总统制是为了加强的权力而确立。

论述:美国战争后成立的邦联软弱松散,无力应对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困境,为了建立强有力的,美国制定了联邦,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并赋予总统很大的权限;美国总统制的确立,有利于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美国总统制的确立顺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推动美国社会发展。

【示例2】

论题:美国实行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创新。

论述:联邦确定美国实行总统制。美国总统拥有外交军事、命令、任免等权力,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同时,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等权力的制约,防止了美国总统演变成君主,确保了共和政体,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创新。美国实行总统制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文献:根据材料“联邦确定美国实行总统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是联邦(1787年);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在1787年中,美国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中实行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

(2)论题:根据材料主旨可以看出,美国总统权力较大,有利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可以得出论题:美国总统制是为了加强的权力而确立。

论证:主要围绕美国总统制确立的背景和作用展开。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战争后成立的邦联软弱松散,无力应对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困境。美国资产阶级为维护国家利益,巩固新生政权,美国制定了联邦,建立强有力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并赋予总统很大的权限;从美国总统制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美国总统制的确立,有利于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美国总统制的确立顺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推动美国社会发展。

文档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60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