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理论是金融学四大研究成果(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之一。
一、后悔理论概念
后悔理论 (Regret Theory)又称遗憾理论,遗憾理论认为个人评估他对未来事件或情形的预期反应。贝尔(Bell, 1982)将遗憾描述为将一件给定事件的结果或状态与将要选择的状态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情绪。也就是产生后悔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个体行为(决策)的结果不好(或相对不好);二是如果改变了当事人已经完成的行为(决策)就会获得好(或相对好)的结果。人们在后悔时通常会产生“如果……就……!”、“要是……就好了!”等的假设思维。
所谓假设思维是指个体在大脑中将一事件的真实结果与该事件可能产生的假设结果(counterfactual alternative)相比较并通常伴随某种情绪(如惊讶、后悔)的思维过程。有关假设思维的最著名理论是由Kahneman和Miller提出的标准理论
假设理论的规律:
1、做(action)与不做(inaction)的“作为效应”——同样的损失由做引起的要比不做引起的更后悔
例如,Jam本来买的是A公司的股票,后换成B公司的。他发现如果当初保持A公司的股票他现在就会赚1200元。Paul买的是B公司的股票,他曾打算换成A公司的但最终没有这样做。他发现如果当初换成A公司的股票现在就会赚1200元。两人同样损失了1200元,而现在又同样拥有B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他们的客观状态是相同的,但92%的被试者认为Jam更后悔。
2、特例(exception)和常规(routine)
这一规律是用一起交通事故来说明的。Jones 在一家银行工作,他有两个孩子,妻子因病长期在家。出事的那天,天气特别好,Jones决定不走他平常走的那条路线回家, 而是开车走海滨以便享受这难得的好天气。不幸的是,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由一位刚服用过兴奋剂的年轻人开的卡车违章闯红灯并撞上了Jones的汽车, 致使Jones当场死亡。Jones遇难后,他的家人和朋友经常想:“要是……就好了!”。
Kahneman和Tversky 要求他们的被试通过完成上面的句子来改变故事的结局。结果表明超过60%的回答是将一个异常值改变为一个正常值。例如,最典型的回答是:“要是Jones 不走海滨而是走老路线回家就好了。”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逃课,如果将逃课视为特例的话,老师上课点名,则大部分同学都会想:要是不逃那节课就好啦。
标准理论的解释是,股票故事中不换股票(不做)是标准,而交通事故的故事中走老路回家(常规)是标准,因此George更换自己的股票以及Jones走海滨回家就具有较高的可变性, 因而容易在假设思维中被改变,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后悔理论的主要内容
后悔理论可以被应用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心理学领域。无论投资者是否打算购买下降或上升的股票或基金,实际上购买自己属意的证券就将产生情绪上的反应。投资者可能回避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这是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当所作选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或结果劣于其他选择时,做出错误决策的遗憾心理伴随而生。因此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遗憾,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决策方式依然优于其他决策方式。
实质上,投资者正是有了从众心理。为避免做出错误决策带来的遗憾,投资者可能拒绝卖掉价格已经下降的股票。当投资者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所以投资者发现遵从从众心理,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很容易,导致股市中“羊群效应”的产生。
另外,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人专家推荐的股票, 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Santa Clara大学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后悔” 行为的专家。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
经典案例:
中国航油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曾经是企业界的一颗明星,他带领中航油走出困境,走向世界,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然而,2004年12月,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5.54亿美元,向当地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
中国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其显然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判断准确,公司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以下是中航油期货事件的时间表:
2004年1月:陈久霖看跌石油价格,抛售石油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但世界石油价格反转上扬,使公司账面出现浮动亏损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
2004年6月: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公司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增大。
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
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期权合约继续遭逼仓,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这种现象命名为“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即投资者过长时间地持有损失股,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这也是为什么事件发生后,陈久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中航油的落败耿耿于怀,他表示“假如再给我5000万美元,我就翻身了”。
实例二:
在购房中也能体现,房价上涨和下降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房者永远想在最低房价是买入,开发商或卖房者永远想在房价最高处卖出。现在国家相继出台了抑制房价非理性地上涨,一线城市房价相继出现了下降趋势,可这仍然没带来房屋成交量的上升,这是为什么呢?真正的购买房产的消费者仍在观望状态,从“作为效应”方面分析,购房者在买后上涨引起的后悔远大于买房者在没买房价上涨引起的后悔更大,所以大多数人会选者前者——也就是持币观望。对于卖房者,肯定想在最高价卖出房子,他们的选择就多一些,可以将房产出租出去,而对于开发商而言,个人认为主要是中小开发商面临银行还贷的压力,所以小范围下调房价(大部分只出现在一线城市)属于一个特例。当然房地产中的经济学远没有这么简单,这只是个人的简介和简单的分析。
三、总结
通过这个学期的行为金融学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心理学上的知识,虽然在情商测试上表明我不适合这行业,学习了心理账户的知识后,在大学时段理财能力得到了加强,但我知道了心理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无论哪个专业的人,只要有与人打交道,就有心理学的用途。在比如园林设计方面,设计紧急通道时,就要考虑社会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防止发生故等。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心理学上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