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市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表
课 题 名 称 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
课题研究领域 基础教育研究
申请人所在单位
申 报 时 间 2012年4月18日
预期结题时间 2014年4月
填 表 说 明:
一、请用计算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封面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二、本表一式2份,A4纸打印。
三、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挥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任务。
四、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一经批准,即行生效。在执行过程中,如要修改其中条款,须经市规划办批准。
五、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地址:
基本情况 | ||||||||||||||||
姓 名 | 性 别 | 年 龄 | ||||||||||||||
行政职务 | 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小学语文教学 | |||||||||||||
工作单位 | 电子邮箱 | |||||||||||||||
通讯地址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办公室 手机 宅电 | |||||||||||||||
主要成员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技术职称 | 分 工 | 工作单位 | ||||||||||
| ||||||||||||||||
|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一、课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文经典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小学是一个人奠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打好人生底本的重要阶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绪,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有效载体。新课程实施以来,古诗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一种是“有言而无文”,对付应试,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学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古诗文教学,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就已经从心底产生了反抗。一种是“有文而无言”,教师积极关注文本蕴涵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精神的浸染,大量拓展,无度挖掘,课堂教学虽激情飞扬,但“识字、写字”“语言”等基础的根基不牢。前者“死于章句”,后者“废于清议”。反思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特别是中高段古诗文教学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令人欣慰的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了。 | |
二、课题的界定 | |
《小学语文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的内容是经典古诗文,教学的对象是中高段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中高段小学生的特点,根据经典古诗文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古诗文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古诗文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古诗文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究,即在小学中高段古诗文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小学中高段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创新学习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向开放性、创新性、探索性发展。 | |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中高段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策略,寻求适合中高段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 |
三、研究目标 | |
1.通过实验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中高段小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古诗文,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3.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小学中高段古诗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即在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策略。 |
四、研究内容(从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 |||||
(一)探索中高段小学生经典古诗文的教学策略和途径。 1、通过对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模式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2、探索小学中高段古诗课堂教学路子。 3、构建一张小学中高段古诗教学的互联网。 4、编写出小学中高段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5、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通过古诗文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合中高段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文诵读内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古诗文诵读的方法。 | |||||
2、学生背诵古诗文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教师摸索和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中高段古诗文诵读教学基本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小学中高段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细则。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了,成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 (四)学校编写出一套古诗文诵读教材,建立一个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
五、研究方法 | |||||
1、教育经验总结法:做好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经验的积累,科学设计古诗文教学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与调查形式,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古诗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观课,分析与综合,对古诗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2、行动研究法:根据行动计划,结合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以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素材,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教师的共同合作。具体分析、解剖、反思,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步骤地进行问题研究。 | |||||
六、研究步骤 | |||||
2012年4月开题到2014年4月结束,前后分四个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4-2012.6) 1、选题、申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古诗文资源。 (二)开题、前期实验阶段(2012.7-2012.8) 1、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 2、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 (三)中期实施阶段(2012.9-2013.12) 1、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学生需要的古诗文积累策略和途径。 2、调查、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不断改进教学,调整研究计划。 (四)后期实施阶段:(2014.1-2014.4) 1、对整个实验结果加以整理、总结、论证,形成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整理汇编有关资料(教学案例、论文、反思等)。 3、接受课题专家的结题验收。 | |||||
七、预期成果 | |||||
阶段成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承 担 人 | |
1 | 2012.7——2014.4 | 课题调查分析报告、课题实施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等。 | |||
2 | 2013.9——2013.12 | 优秀古诗文课堂展示。 | |||
3 | 2014.1——2014.4 | 优秀课题论文。 | |||
4 | 2012.9——2014.4 | 课题实验小结及课题实验报告。 | |||
5 | 2014.1——2014.4 | 课题研究的其他资料汇骗。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2 项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1 | 2014.1——2014.4 | 优秀课题论文。 | |||
2 | 2012.9——2014.4 | 课题实验小结及课题实验报告。 | |||
课题负责人单位意见 |
公 章 年 月 日 | ||||
县(市、区)教研室意见 |
公 章
年 月 日 | ||||
评审组评审及立项建议意见 |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 见 | 公 章
年 月 日 |